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6381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docx

管材保温计算规定

 

管材专业保温厚度计算规定

 

0

2002-2-15

用于设计

张咸建

王万芹

版次

日期

用途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管道工程部

中国·天津

 

1目的

规范绝热厚度的计算,使绝热厚度计算值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材专业在工程项目中设备及管道的绝热厚度计算。

3参考标准及规范

1)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3)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4)GB11790-96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4绝热层厚度的计算原则

4.1一般原则

4.1.1保温计算

4.1.1.1保温计算应根据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保温计算公式,并按规范GB50264-97中4.12节规定选定参数。

4.1.2保冷计算

4.1.2.1保冷计算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保冷计算参数。

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保冷厚度应采用规范GB50264-97中4.3.3.1(双层时为4.3.4.1)款的规定进行计算。

并用经济厚度调整。

4.2绝热层厚度计算公式选用原则

4.2.1管道和圆筒设备外径大于1020mm,按平面计算保温厚度;其余按圆筒面计算绝热层厚度。

4.2.2为减少散热损失的绝热层其厚度按经济厚度方法计算。

但若经济厚度偏小导致散热损失超过GB4272中表1或表2内的规定的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时,应按上述表内最大允许散热损失的60%~90%计算其绝热层厚度。

4.2.3为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凝固的绝热层厚度按热平衡方法计算。

4.2.4防止烫伤的绝热层厚度按表面温度计算,绝热层外表面温度不得超过60°C

4.2.5保冷的经济厚度必须用防结露厚度校核。

5绝热计算公式

5.1圆筒型绝热厚度计算公式:

5.1.1单层保温厚度:

δ=1/2·(D1-D0)(5.1.1-1)

式中:

D0-------管道或设备外径,m

D1------保温层外径,m;

δ-----保温层厚度,m

5.1.2保温双层厚度:

δ=1/2·(D2-D0)(5.1.2-1)

δ1=1/2·(D1-D0)(5.1.2-2)

δ2=1/2·(D2-D1)(5.1.2-3)

式中:

D0-------管道或设备外径

D2------保温层外径,m;

δ-----保温层总厚度,当保温层为两种不同绝热组合的双层绝热结构时,δ为双层总厚度,m

δ1-----内层保温层厚度,m

δ2-----外层保温层厚度,m

5.1.3保冷单层厚度

δ=K/2·(D1-D0)(5.1.3-1)

式中:

D0-------管道或设备外径,m

D1------保冷层外径,m;

δ-----保冷层厚度,m

5.1.4保冷双层厚度:

δ=K/2·(D2-D0)(5.1.4-1)

δ1=K/2·(D1-D0)(5.1.4-2)

δ2=K/2·(D2-D1)(5.1.4-3)

式中:

D0-------管道或设备外径,m;

D2------保冷层外径,m;

δ-----保冷层总厚度,当保冷层为两种不同绝热组合的双层绝热结构时,δ为双层总厚度,m

δ1-----内层保冷层厚度,m

δ2-----外层保冷层厚度,m

5.2绝热层的经济厚度计算公式

5.2.1圆筒型绝热层经济厚度计算公式:

绝热层外径D1应满足下列恒等式要求:

D1ln(D1/D0)=3.795X10-3X[(PE·λ·t·|T0-Ta|)/(PT·S)]0.5-(2λ/αS)(5.2.1-1)

式中:

PE----能量价格,元/106kJ。

PT-----绝热层结构单位造价,元/m3。

λ------绝热材料在平均温度下的导热系数,W/(m·C)

αS----绝热层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放热系数,W/(m2·C)

t------年运行时间,h

T0------设备或管道的外表面温度,0C。

Ta------环境温度,0C。

运行期间的平均气温。

S--------绝热工程投资年摊效率,%。

宜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按复利率计算。

5.2.2平面型绝热层经济厚度计算公式:

δ=1.8975x10-3X[(PE·λ·t·|T0-Ta|)/(PT·S)]0.5-(λ/αS)(5.2.2-1)

式中符号说明同公式(5.2.1-1)中符号说明

5.3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计算公式

5.3.1园筒型单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厚度

5.3.1.1最大允许热按规范GB50264-97附录B取值,或最大允许冷损失量按规范GB50264-97第4.4.2条的规定取值时,绝热层外径D1应满足下列恒等式要求:

D1ln(D1/D0)=2λ[(T0-Ta)/[Q]-1/αS)](5.3.1.1-1)

式中:

[Q]----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损失、冷损失量,W/m2。

式中其它符号说明同公式(5.2.1-1)中符号说明

5.3.1.2工艺要求允许热、冷损失以每米管道长度的热、冷损失量为准计算时,绝热层外径D1应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ln(D1/D0)=2πλ(T0-Ta)/[q]-2λ/(D1αS)(5.3.1.2-1)

式中:

[q]-----以每米管道长度为计算单位的最大允许散热量,W/m。

其值以工艺计算为准。

保温时,[q]为正值;保冷时,[q]为负值。

式中其它符号说明同公式(5.2.1-1)中符号说明。

5.3.2园筒型双层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

5.3.2.1最大允许热按规范GB50264-97附录B取值,或最大允许冷损失量按规范GB50264-97第4.4.2条的规定取值时,绝热层厚度计算公式:

(1)计算双层绝热层总厚度δ时,应使外层绝热层外径D2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D2ln(D2/D0)=2[(λ1(T0-T1)+λ2(T1-T2))/[Q]-λ2/αS)(5.3.2.1-1)

(2)计算内层厚度δ1时,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1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ln(D1/D0)=2λ1/D2·(T0-T1)/[Q](5.3.2.1-2)

式中:

T1-----内层绝热层外表面温度,0C。

式中T1的绝对值应小于以0C为计的外层绝热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T2]的0.9倍。

其正负号与[T2]的符号一致;

T2----外层绝热外表面温度,0C;

λ1----内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W/m·0C;

λ2----内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W/m·0C。

(3)外层厚度λ2应按公式(5.1.2-3)或(5.1.4-3)计算。

5.3.2.2工艺要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以每米管道长度的热、冷损失量为准计算时:

(1)计算双层绝热层总厚度δ时,应使外层绝热层外径D2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D2ln(D2/D0)={2π[λ1(T0-T1)+λ2(T1-Ta)]/[q]}-2λ2/(D2αS)(5.3.2.2-1)

式中:

[q]的取值应符合规范GB50264-97中第4.3.3.2条的规定。

(2)计算内层厚度δ1时,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1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ln(D1/D0)=2πλ1(T0-T1)/[q](5.3.2.2-2)

(3)计算外层厚度δ2时,按公式(5.1.2-3)或(5.1.4-3)计算。

5.3.3平面型单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计算公式:

δ=λ[(T0-Ta)/[Q]-1/αS](5.3.3-1)

5.3.4平面型异材双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

(1)计算内层厚度δ1按下式计算:

δ1=λ1(T0-Ta)/[Q](5.3.4-1)

(2)计算外层厚度δ2按下式计算:

δ2=λ2[(T1-Ta)/[Q]-1/αS](5.3.4-2)

5.4防止绝热层外表面结露的绝热层厚度计算公式

5.4.1圆筒型单层应使绝热层外径D1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D1ln(D1/D0)=2λ/αS·(Td-T0)/(Ta-Td)(5.4.1-1)

5.4.2圆筒型异材双层

(1)双绝热层总厚度δ:

应使外层绝热层外径D2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D2ln(D2/D0)=2/αS·[λ1(T1-T0)+λ2(Td-T1)]/(Ta-Td)(5.4.2-1)

(2)计算内层厚度δ1:

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1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ln(D1/D0)=2λ1/D2αS·(T1-T0)/(Ta-Td)(5.4.2-2)

(3)计算内层厚度δ2,应使外层绝热层外径D2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ln(D2/D1)=2λ2/D2αS·(Td-T1)/(Ta-Td)(5.4.2-3)

式中:

Td-----当地气象条件下最热月的露点温度,0C。

Td的取值按规范GB50264-97中附录C提供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查有关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对照表(Ts、Ψ、Td表)而得到。

5.4.3平面型单层

δ=Kλ/αS·(Td-T0)/(Ta-Td)(5.4.3-1)

5.4.4平面型异材双层

(1)内层厚度δ1:

δ1=Kλ1/αS·(T1-T0)/(Ta-Td)(5.4.4-1)

(2)外层厚度δ2:

δ2=Kλ2/αS·(Td-T1)/(Ta-Td)(5.4.4-2)

5.5防止人身烫伤的绝热层厚度计算公式

5.5.1圆筒型

绝热层外径D1应满足下列衡等式要求:

D1ln(D1/D0)=2λ/αS·(T0-Ts)/(Ts-Ta)(5.5.1-1)

式中:

Ts绝热层外表面温度,0C。

Ts=600C。

5.5.2平面型

δ=λ/αS·(T0-Ts)/(TS-Ta)(5.5.2-1)

5.6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凝固、结晶的保温厚度计算公式

绝热层外径D1应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求:

ln(D1/D0)=7200·Kr·π·λ·[(T0-Tfr)/2-Ta]·tfr/[(T0-Tfr)(V·ρ·C+VP·ρP·CP]-2λ/(D1αS)(5.6-1)

式中:

Kr-----管件及管道支吊架附加热损失系数,Kr=1.1~1.2(大管取值靠下限,反之靠上限)

Tfr-----介质凝固点,0C

Ta-----环境温度,0C

tfr-----介质在管道内部不出现冻结的停留时间,h

αS-----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下的放热系数,按规范GB50264-97中公式(4.8.4-1)计算;

V、VP-----分别为介质体积和管壁体积,m3

ρ、ρP-----分别为介质密度和管壁密度,kg/m3

C、CP-----分别为介质热容和管壁热容,J/(kg·0C)

6保温计算参数

按规范GB50264-97中第4.8节执行。

7保冷计算参数

按规范GB50264-97中第4.9节执行。

8常用绝热材料的性能

参照规范GB50264-97中附录A。

9最大允许热损失量Q

按规范GB50264-97中附录B执行。

10各地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参照规范GB50264-97中附录C。

11最大允许冷损失量[Q]

按规范GB50264-97中公式(4.4.2-1)或(4.4.2-2)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