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川九年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计划放案.docx
《石马川九年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计划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马川九年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计划放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马川九年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计划放案
石马川九年制学校
2009年至2012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计划
为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促进教育现代化早日实现,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育教育信息化工程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精神为指导,依照《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为核心,指导思想是:
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全员参与、协调发展、重在效益;坚持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迅速、有效地推动全校的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建立与日趋信息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教育的腾飞。
二、工作目标
我校教育信息发展总体目标是:
利用先进实用的信息动手术,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的师资队伍,实现全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
到2012年上半年,全校教师都能正确、自然、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改版和升级的学校网,使其覆盖学校的各个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成实现教育教学的行政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所有部门和班级可以利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建立教育教学软件资源中心,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开放的、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形成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建构起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新体系。
三、具体规划
1、第一阶段(至2010年)的建设目标
——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实行统一教纲、统一教材、统一考核。
学校拥有一个电脑房,电脑52台,保证学生都能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平均每学年每名学生的学习时数不少于30课时。
——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小组,逐步形成统筹管理、统一教材、集中培训、及时考核的信息技术培训管理理制。
70%教师最少达到“基本”程度。
教师务课计算机达到一人一机。
——加强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
利用好资源管理库的信息内容,重点收集和开发实用性强的、共享型的教学软件素材。
通过“市场购买、网上下载、自主开发”等多种渠道,逐步建成以网络课程等为主要内容、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发展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教学资源。
——进一步办好学校网站,及时传达学校的有关精神,发布教育学信息,展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真正使它成为反映我校教育的窗口,成为我校广大师生交流的平台。
2、第二阶段(至2011年)的建设目标
——学校三年级以上学生要学会上网,部分学生要学会制作主页,100%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初步形成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
以案例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课题为切入口探索信息研究。
——通过购置、开发等渠道,不断完善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库,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网站,并把网站建成在县内有影响的教育站点。
3、第三阶段(至2012年上半年)的建设目标
——每个教室多媒体安装到位。
教师能熟练运用教育信息资源库,为课堂教学服务。
——每位学生能运用教室多媒体查找资料,学习方法更加多样化。
四、重点工作
1、师资培训
制定“培训先行、分级负责、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培训思路,把信息技术纳入在职教师必修的继续教育课程,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作为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分层、分级、分段地建设好我校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和管理队伍。
——队伍建设分层进行。
一是培训一支系统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业队伍;二是培养一支计算机学科教学队伍;三是培训一支既熟悉教育又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软件开发人才队伍;四是培训在职教师,在职教师培训也分“基本”、“中级”和“高级”三个程度进行。
——队伍建设分级进行。
对教师培训实行统一教材、分散培训、定点考核的统筹管理模式。
——队伍建设分段进行。
学校培训点的培训工作结合实际有重点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意识,以及协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第二阶段是把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学科教学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分段进行,首先培训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然后将培训对象扩大,逐渐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教师的培训要做到定培训计划,定培训时间,定培训经费。
2、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求每学年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时不小于30节,其中学生上机操不少于的2/3,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信息教育为内容的课外活动,加强信息技术课教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评价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3、教育资源库建设
——建立学校网站。
为教师提供网上教学资源。
——开设网上教育项目
4、网络建设
——规划和构建学校网网络中心。
——制订网络管理与建设规范,使校园网建设规范化、科学化。
2009年8月
石马川九年制学校
2009年至2012年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方案
开展县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建设,是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项带有深刻影响力和创新意识的工作,对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有效依托实验学校建设这一平台,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探索,对于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因此,为更好的以此带动学校的全面大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实验,主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探索校本资源建设的新模式,提高现代教育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教师成长档案袋、博客群、网络备课等三方面着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3.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
4.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空中课堂”开发出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教材,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5.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先进理念,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6.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形成反映时代内涵、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发展特色。
二、主要任务及实施步骤
1、建立组织结构
学校以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要求为准则,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实验工作,为推进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为指导,加强信息和知识的管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安全性与保密性,保证信息知识收集和传递的畅通。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
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已成立了“石马川九年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总务处协同负责实施。
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
学校已成立了以全体教师、各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
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
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
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
今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实验目标。
2.建立各项有关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
为了促进学校的现代化建设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保障电教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学校已制订了一整套电教工作职责及相关管理制度,各室均有管理细则,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
学校建立的管理制度主要有:
《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石马川九年制学校网络安全责任制度》、《信息中心管理制度》等,明确了信息化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职责。
在以后的实验阶段,我们将继续完善建立各项有关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将制度要求落到实处,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能够以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的状态发展,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设一支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学校将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和县级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聘请县电教中心老师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
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开展基于校本的培训活动。
打造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资源建设、课程整合等方面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特长的专家型教师。
(1)建立培训制度:
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
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
(2)培训范围:
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
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培训方式:
今后将定期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并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干教师外出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
(4)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网络运用等。
4.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
我校是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在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我校也走在前面,信息化应用涵盖到学校行政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
使这些教学环境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整合,更有利于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协作性、交互性学习和个别化学习。
在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抓好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优化学校行政管理。
我校办公平台分个人办公、信息发布、协同办公、档案管理、知识管理和系统管理六个模块,具备发布通知、公告、周工作安排,设备报修、设备采购、人事管理、校内论坛、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
在日常办公中,体现了网络的方便和快捷,作为学校办公的有力支撑。
学校要督促教师们养成了每天查阅办公平台的习惯,不断提高办公效率,优化的学校的行政管理。
(2)优化学校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我校采用深圳市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对学籍进行管理,改变了原来的手工卡片档案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该系统具有日常班级管理和学籍管理两大模块,其中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设置、分班,学籍管理包括在校生档案、转入、转出、插班、升级、毕业、复学等功能,满足了对于学籍管理的所有要求。
学校教导处要继续做好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准确迅速地完成学籍管理。
(3)优化学校教学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优化了教学活动。
我校教学应用平台丰富,可以满足教师教学活动和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备课方面,我们有教学共享资源库,老师们备课只需要作一个个性化的整合,不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中大花时间。
对于每学期的计划总结,老师们也都养成了上传归档的习惯,这为教学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下一步,学校要督促教师在日常工作,坚持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通过成长记录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4)优化学校学习评价。
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就显得更为重要。
学校现已有的互动教育平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表现,通过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家校互动平台使用的监管,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完美的结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5、以课题带动信息化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开展了三个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分别是“worldlinks项目”(中央电教馆与美国wordlinks组织二期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研究的具体选题)、“小学语文、英语跨越式发展研究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的子课题)、整体推进课题(国家“十五”重点课题)。
这些课题的开展对于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进度安排与任务分工
1、以课题为抓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的大发展
课题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结合我校实际,我校申请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评价策略研究》,通过这一课题,探索新时代下的教师发展和教师的评价的方法和策略,为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强调,并召开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会议,通过会议明确了下阶段要开展的工作,现制定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7月—9月)
筹备课题组,精选课题组成员,选定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交流、研究和论证。
研制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人员,并对各自承担职责进行分工,落实到各成员,开展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组织进行开题工作,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两次以上的专题培训。
第二阶段计划阶段(2009年9月—12月)
将课题组分为三个小课题组,每个校区负责一个小课题,分别实施电子档案袋、博客群、网络备课的运用研究。
运用前段时间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做好继续研究和推广工作。
组织课题实验教师的进行专题培训学习,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的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反复研讨、学习、为本课题提供论点。
各小课题组,做出研究实施方案。
对各小课题组的方案进评估,请专家到校对课题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试验阶段(2010年1月-2012年1月)
利用电子档案袋、博客群、网络备课,从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考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调查研究、追踪带规律性的现象。
完成中期报告。
实验教师每人写一篇有一定水平的实验总结,学校要对教师的总结进行评定。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月—6月)
完成实验报告,交给有关专家、领导审查鉴定,邀请有关部门对实验进行评估验收。
发布与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将学校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区、市、省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校特色资源共享平台
要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根据教学实际,围绕课程改革,设计、编制一些有特色的教学资源(素材、课件和案例等),构建科学、适用的教学资源体系。
同时发挥学校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1月)
建立学校网上备课系统,搭建好平台,细化功能,按学科按学期按章节,保证每节课都有资源。
资源的种类也力求全面丰富,满足教师的备课需要,同时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第二阶段上传资源(2009年12月——2010年7月)
通过课件制作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形式鼓励老师们积极制作课件,上传资源。
同时,对参赛课件进行评比打分,鼓励制作精品课件。
第三阶段完善丰富资源(2010年9月——2012年1月)
丰富资源,做精资源库,力求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资源库。
3、开展网络教研,营造学校教研氛围
通过博客群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以教研促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参与博客讨论,组织网上的备课、评课等活动,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促进教学思想的迸发,同时形成网上教研的氛围。
在学校常规活动中,如: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骨干教师开放月等结合网络教研同时开展,在提高教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
搭建博客平台,进行用户注册,完善教师分组等工作。
第二阶段建立个人博客(2009年10月——2010年7月)
建立个人博客,让教师参与到博客建设中来,养成撰写日志的习惯,善于使用博客发布自己的教育心得、教学反思等日志,同时通过访问教育同行的日志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阶段通过博客开展教研(2010年9月——2012年1月)
开展网络教研,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教师专业发展
无数的名师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名师平时的积累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学校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来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留下足迹,为教师的日后发展做好准备,同时养成教师进行反思的习惯。
允许教师选择评价的资料,建立基于自己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档案袋,强调教师对评价信息的自主选择,鼓励教师寻求支持自己工作、表明自己成功的资料,帮助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其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重新设计课程及在观察与反思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通过网络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教师了解成长档案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上传和完善(2009年12月——2010年12月)
上传资源,同时结合学校的工作,养成从上到下运用档案袋上传资源的意识。
第三阶段评价(2010年12月2012年1月)
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而不进行评价,这项活动就失去了激励教师不断进取的作用;若评价不科学同样会伤害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成长记录袋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体现主体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家长、领导、专家多方参与的评价理念,评价可采用考核、考试、调查、座谈、听课、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