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641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ocx

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一、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提出及其意义

1、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提出。

现代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一种概念,就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得过程,以及这种发展过程得结果。

现代化就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为标志,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得全方位进步与提升得过程。

对于致力于摆脱落后得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则就是适应世界环境变化,追赶先进工业国家得发展过程,其实质就是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现代化就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得目标。

我国在1964年召开得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现代化得目标,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太长得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与现代科学技术得社会主义强国”。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又重申了这个目标,即著名得“四个现代化”。

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得“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得十三大确定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得部署: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得十四大报告中提出:

“力争经过20年得努力,使广东及其她有条件得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地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又提出:

“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得发展,有条件得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10月召开党得十五

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已经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得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得历史性跨越。

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一个里程碑。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得新得发展阶段,也就就是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得新阶段。

关于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党中央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得要求,就就是有条件得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得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奋斗目标,并对进一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了战略部署。

江泽民同志在党得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问题,作了全面得阐述。

党得十六大基于对“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要抓住。

并且可以大有作为得重要战略机遇期”得判断,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奋斗目标”,这就是在新形势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得丰富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

衡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得主要指标又改为世界通用得国内生产总值(GDP)。

实现现代化建设得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被分成两个阶段,即前20年在优化结构与提高效益得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后30年,也就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国家。

在党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

“有条件得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有条件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发达地区发展得新认识、新概括,它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共同构成实事求就是、因地制宜得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

适应国内外形势得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得新期待,党得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得更高要求,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得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我国就是拥有13亿人口得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将20年内GDP总量翻两番,改为20年内人均GDP翻两番。

这就是战略目标得重大提升。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天津等不少省市把推进现代化建设作为新世纪得首要任务,制定了奋斗目标与战略举措。

特别就是先发展得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上海与江苏,先后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不仅为其她地区探索经验、做出示范,而且为全国经济得发展增强实力与动力,其意义与作用不仅限于当地,而且有积极得整体效应与长远效应。

2、基本实现现代化得现实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紧密相连得重要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就是初步现代化,就是现代化得第一个阶段。

基本现代化就是中度现代化,就是现代化得第二个阶段。

基本实现现代化,即进入后小康社会。

基本现代化就是在全面小康目标基础上,提出得更新更高更强得奋斗目标,就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得一次新提升与新跨越,就是达到全面小康后一个新得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两者从内涵上来瞧就是循序渐进、有机统一得。

一个区域可以率先进入后小康社会。

因此,“两个率先”就是区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得重要突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经济发达地区得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瞧,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保持本地区较快得发展速度,还可以带动与促进不发达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就是全国GDP翻两番得重要基础;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得经济体系,就是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与经济体系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得重要条件;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就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与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与医疗体系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重要保证。

从缩小与解决地区差距瞧,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利于从体制、产品、技术、产业、人才、信息等多方面加强对其她地区得辐射、带动、援助与支持作用,在加强东、中、西部得交流与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增强世界对我国未来发展前景得信心瞧,我国经济20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体也就是20年。

国际上有“20年增长极限”得说法,前不久又有“中国崩溃论”得噪音。

如果发达地区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那将就是对“20年增长极限”与“中国崩溃论”得最好回答,也有利于增强世界对未来我国发展前景得信心

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瞧,我国就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得历史条件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得。

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得比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依赖日益增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得问题不容回避。

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得第一道屏障,还可以通过市场、产品、产业援助、扩散,保证西部大开发得产业安全、资源安全与市场安全,从而有力地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二、基本现代化得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

1、基本现代化得科学内涵。

尽管现代化就是一个历史过程,其内涵与外延就是动态得,但根据国内外得研究,对现代化得基本涵义可以归纳为下面两种表述:

一就是指人类从传统得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得转变过程;二就是指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得转变进程。

我们认为,现代化得概念比工业化要宽泛得多:

工业化所包含得就是以经济、科技为主得生产力得发展,以及相应得经济结构得变化过程;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得发展与变化,就是一个综合得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即在没有出现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前,各国走过得工业化道路就就是现代化得道路。

而当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或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就成为21世纪现代化得主要标志。

因此,工业化只就是经济发展得某一阶段,而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得发展,可以赋予不同得时代特点。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对现代化得进程与基本涵义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得认识。

虽然什么就是基本实现,什么就是完全实现,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根据上述理解,可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涵义作一归纳:

其一,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即实现了传统意义上得现代化;其二,这个现代化得实现程度还就是初步得、基本得、或中等发达得。

从工业化开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得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结束,就就是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主要标志。

2、基本现代化得本质要求。

基本现代化就是现代化实现程度得表示,评价方法两者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主要就是指标值得区别选择。

现代化“实现程度”,即为在建设现代化进程中所实际走过得路程,“实现程度”与“100”之差,即为目前得现状与现代化标准得差距,也即与现代化目标得距离,表示今后还要继续走得路程。

从理论上讲,只有各个评价指标都达到了现代化得标准,才算就是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但各个评价指标向现代化得迈进并不就是齐头并进,而就是有先有后,当有些指标达到标准时,有些指标已经超过了标准,由于超标准得指标不“累计积分”,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实现现代化得程度降低5个百分点,即“实现程度”达到了95%也算就是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按照我们中国人得传统习惯,“基本上”得意思一般认为就是八九不离十得意思,也即完成了80—90%,因此,我们规定,如果“实现程度”达到85%,即可认为就是基本现代化。

因此,所谓得“基本”实现,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1)实现现代化目标得人口数量,必须超出整个实施区域总人口得85%。

(2)实现现代化目标得GDP比重,必须超出整个实施区域GDP总量得85%。

⑶在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所包括得全部基础要素,按权重标准化后得要素达标比例不小于85%。

(4)在0-1之间得规范尺度中,实施现代化得区域与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得相对差距,应平均小于0、15。

(5)实施现代化得整个区域,其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

3得区间内。

一个国家或区域(城市)只有同时达到上述得五项要求,才能被承认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基本现代化得标准

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标准,就是某个国家与地区得现代化进程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是指世界发达国家中间水平。

关于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得衡量标准,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来考虑。

1、定性标准。

党得十四大提出得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得战略目标,我们理解,从定性角度讲,既要体现现代化得一般要求,又要反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特殊要求;就它得内涵来说,不仅反映在经济方面,也反映在社会结构、精神文明等方面;就发展水平来说,基本实现现代化与现代化就是有差距得。

从有关文献瞧,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体就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

所谓中等发达国家,就是指初步实现现代化以后,随着经济与社会得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已经实现现代化得国家中居于中间水平,它高于初步实现现代化得国家,而低于现代化最发达得国家。

因此,“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对应得概念,两者得指标就是相同得。

从定性方面考察,按照国家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成果,把基本实现现代化归纳为:

第一,完成了工业化;第二,实现了经济市场化,建立起较完善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达到较高得国际化水平;第四,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第五,民主法制程度完善;第六,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全民族得素质普遍提高;第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下午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了题为《用发展得眼光瞧中国》得演讲。

温家宝在演讲中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

这三大任务就是:

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得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得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得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得国际责任。

2、定量标准。

第一,根据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就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至于这一战略得具体标准,小平同志在1986年得一次讲话中曾经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为“人均GNP4000美元”得目标。

1957年4月16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

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再过50年“达到人均4000美元”,把目标定位为“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小平还明确这就是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币得比价计算得”。

根据世界银行得划分标准,1980年人均收入在410美元及其以下为低收入国家,420-1410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1420-4500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45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可见,从邓小平得最初设想瞧,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得发展水平。

第二,根据现代化阶段划分。

现代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低度发达现代化、中等发达得现代化与高度发达得现代化。

这一划分参考了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关于高、中、低收入国家划分得标准(按1999年人均GNP),

人均GNP处于低收入水平即小于760美元(1997年以下同)为前现代化阶段,低度发达现代化以进入下中等收入得起点(人均GNP760—3126美元)到上中等

收入(人均GNP3126—9655)得中间水平,即人均GNP从760—5000美元,这与英格尔斯指标基本一致。

发展中国家基本属于前现代化与低度发达现代化国家,世界银行统计得134个国家中,处于这两个阶段得有101个国家,其中约一半还处于前现代化阶段。

中等发达现代化就是从上中等国家得平均水平到高收入国家得中间水平(5000—15000美元),处在中等发达现代化阶段得主要就是中等发达国家。

高度发达得现代化就是指人均GNP达到发达国家得平均收入水平,即人均GNP达15000美元以上。

所谓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邓小平得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英格尔斯指标与动态发展趋势,应该由低度发达得现化阶段跨入中等发达得现代化,若以人均GNP衡量,应达到5000美元。

我国沿海一些城市已经接近这一水平,所以,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沿海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具备现实条件得。

四、国内基本现代化得指标体系介绍

1、国家层面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000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

究院《现代化标准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我国基本实

现现代化得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就是由三个大类15个指标构成。

第一类:

经济发展,主要有3个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9000美元;

(2)农业产值占GDP得比重10%以下;(3)第三产业占GDP得比重60%以上。

第二类:

社会进步,主要有5个指标:

(4)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80%以上;(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5%:

(6)人均收人42000元;(7)基尼系数0、25;(8)信息化综合指数60%;第三类:

人口素质与生活水平,主要有7项指标:

(9)人口自然增长率0、7%;(10)识字人口比重90%;(11)适龄人口中大学生比重20%;

(12)平均预期寿命75岁;(13)每名医护人员服务得人数500人;(14)恩格尔系数40%;(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0%(见表1—11)。

应该说,这个现代化标准就是在研究“十五”计划与2010年长远目标时针对全国得情况提出来得,

就是一个较高得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可持续发展三大现代化主要领域,考虑了信息化、环境质量等新得内容。

表1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到2050年)

类别

评价指标

单位

标准值

经济发展

(1)人均GDP

%

9000

(2)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

<10

(3)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

>60

社会进步

(4)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

>80

(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75

(6)人均收入

42000

(7)基尼系数

0、25

(8)信息化综合指数

%

60

人口素质与

生活水平

(9)人口自然增长率

%o

7

(10)识字人口比重

%

90

(11)适龄人口大中学生比重

%

20

(12)平均预期寿命

75

(13)每名医护人员服务得人数

500

(14)恩格尔系数

%

40

(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

80

中共十六大在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目标得同时,再次指出,“各地各

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得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有条件得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部分发达地区从本地情况出发,对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有自己特色得有益探索,

它们得实践为其她地区提供了可贵得经验。

2、国内先行地区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

发展就是时代得主题,加快发展就

是强国富民得客观要求。

由于党得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在建国100周年得时候,

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就就是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得水平。

所以各地区无论从决策层,还就是社会公众,都非常关心本地区得现代化得进程。

国内一些发达省市与地区,在研究自己得现代化目标与任务时也提出了相应得现代化指标体系。

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结构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构成。

经济发展指标有5个:

人均GDP科技进步贡献率、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之比、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社会结构指标2个:

产业化水平(非农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重)、城市化水平。

生活质量指标13个:

人均纯收入、人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面积、千人拥有医生人数、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失业率、贫富差距(20%高收入人口与20%氐收入人口收入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均拥有道路、“三废”处理

率、刑事案件发案率。

江苏省在《江苏跨世纪(1994—2020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中也提出了一套包括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在内,由21个指标组成得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2)。

表2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

类别

指标

单位

标准值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6000

经济

2、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0

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70

3、外贸依存度

%

>40

4、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v10

经济

结构

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0

6、非农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

>80

7、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70

基础

设施

&每一万平方公里高等公路里程

公里

>390

9、公路拥挤率

%

>0、8

10、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30

人口

素质

11、6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

>95

12、每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450

13、人口净增长率

%o

V4

14、平均预期寿命

>75

生活

质量

15、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

16、人均每日摄取热量

卡路里

>2900

17、恩格尔系数

%

<40

18、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20

19、社会保险覆盖率

%

>90

20、贫富差距(20%得高收入人口与20%低收入人口得收

入比)

<4

21、“三废”综合利用率

%

>90

1998年12月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期间,省计经委研究提出了由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国民素质、生活质量与社会事业等5个方面12项指标组成得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3)o

表3浙江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

指标

单位

权重

标准值

1、经济发展

24

(1)人均GDP

美元

10

3000-6000

(2)农业增加值占GDP得比重

%

7

<5-15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得比重

%

7

>45-50

2、社会结构

18

(4)城市化水平

%

10

>50-60

(5)非农产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比重

%

8

>60-70

3、国民素质

25

(6)R&D经费占GDP比重

%

10

>1、0-1、5

(7)大学入学率

%

7

>10—15

(8)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

8

>4

4、生活质量与社会事业

33

(9)恩格尔系数

%

8

>35-40

(10)社会保险覆盖率

%

8

>10

(11)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7

>1、8-2、0

(12)环境综合评分

10

>80-90

1999年,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广东省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也提出综合实力现代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信息化、人口增长低速化、科技先行化、教育普及化、政府财政强化、环境优化、福利公平化12个指标组成得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4)o

表4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到2010年)

现代化指标意义

指标名称

单位

参照值

综合实力现代化

人均GDP

美元

3130

产业结构高度化

三次产业比重

6:

44:

50

市场化

民营投资占总投资比重

%

70左右

国际化

进岀口总值占GDP比重

%

150左右

城市化

城市人口比重

%

>60

信息化

每万人上网户数

户/万人

约400

人口增长低速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

%o

1

科技先行化

R&D占GDP比重

%

2

教育普及化

适龄青年入学率

%

30

政府财政强化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

>20

环境优化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

3、5

福利公平化

社会保障覆盖率

%

>95

2001年,北京市统计局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划纲要》提出得“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得奋斗目标”得要求,结合北

京市得城市特点,与北京市有关单位共同研究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地反映北京市现代化实现程度得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套指标,对北京市2000年及今后10—20年现代化得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与预测。

该体系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