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36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docx

工作报告之医学开题报告摘要

医学开题报告摘要

【篇一:

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规范摘要】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2007年4月制定,2013年5月修订)

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开题报告(以下简称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研究生提出的开题报告之于学位论文研究,相当于科学工作者所提出的课题申请报告;经论证审查后的开题报告,相当于科研项目的合同书。

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应充分重视,做好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组成

开题报告由摘要、正文、论证意见三个部分组成:

1.摘要

2.正文

2.1立论依据

2.2研究内容

2.3试验材料(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4工作基础和已有进展

2.5计划研究进度

2.6预期目标

2.7创新之处

2.8参考文献

2.9经费预算

3.论证意见

3.1导师意见

3.2论证小组意见

3.3学院意见

2报告外观

1.1,

(1)等混编在一起。

对标题与正文、表头、题头等可以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加以区别,所有的正文文字应采用同一字号与字体(推荐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号小四),中英文切换时注意改变字体。

3封面

封面所附样本格式制作,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生姓名、学号、专业、研究方向、攻读学位级别(博士或硕士)、攻读学位类型、课题名称、指导教师、指导小组4课题名称

1

课题名称应高度精练概括,明确地反映课题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

5摘要

单独一页,包括中文摘要(400汉字以内)和英文摘要(abstract),出现在报告正文之前。

摘要是报告的缩影,要求简明确切、不加注释或评论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预期研究结果、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

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略语或缩写。

摘要之后列出关键词,反映文章主体内容和涉及范围,是论文分类和建立索引的依据,数量一般在5-8个,词或词组。

中文关键词在中文摘要之后,英文关键词(keywords)在英文摘要之后,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另起一行,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为增加检索的信息量,关键词应避免与标题相重复。

6正文

正文包括:

立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试验材料)、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工作基础和已有进展、计划研究进度、预期目标与研究创新之处。

视涉及到的内容,每节还可分成若干小节,用小标题分开。

6.1立论依据

立论依据应包括:

研究问题的由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内容。

研究问题的由来:

明确地提出论文研究所针对的科学、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问题,指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对相关文献阅读、消化的基础上,回顾课题相关的学科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是作者对文献的综合、提炼与升华,反映作者对国内外相关进展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

要求在叙述前人工作的同时,应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不应将文献综述写成前人工作的堆砌,也不应象教科书一样写成知识性介绍。

请注意:

过去已多次发现在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的“前言”部分整段和部分照抄前人文章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抄袭”,在文献综述中尤其容易出现,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开题报告所引用的文献篇数不应太少,以50-100篇为宜,应是阅读过的书籍、原始研究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注意引证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尽量避免引用低水平杂志的“综述”。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提出问题和综述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学术思想,提出科学假设和假说,提出论文研究要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目的,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指出研究这些问题的科学意义,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等。

6.2研究内容

对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分层次进行详尽的描述。

6.3试验材料(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试验材料:

对研究拟用到的实验材料应详尽地列出,如生物材料及拉丁文学名、品种名称(编号)、菌株名称,实验材料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种特征特性,由实验材料所得到的各种衍生材料、实验群体、世代、数量等,清楚地说明各种材料的来源。

研究方法:

描述应详尽,以能将试验材料(研究对象)与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贯通为准。

描述的详尽程度应能使必要时他人能重复出这一试验为准。

对一些常用的试验方法,可在引用他人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加以描述,不必花大量篇幅去交待细节。

要注意说明所用的是他人的方法,还是自己发明的方法,还是在前人方法基础上有改进,有什么改进等。

对于方法的改进和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应作详细的交待。

试验方法还应包括试验设计、田间种植方式、田间管理、试验时间、地点、数据采集(考种)、统计分析方法、所用统计软件、计算机程序等;研究方法包括试验设计、调查方法、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方法、所用统计软件、计算机程序等。

技术路线:

对材料(对象)、方法、研究内容和目标的关系有时用一个示意图往往更容易描述清楚,鼓励用路线图的方式描述这种关系。

可能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研究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工作则因其具较强的探索性而结果具不确定性,应针对这些可能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6.4工作基础和已有进展

课题研究的起点,课题组内外已有的工作基础、材料和方法。

本人的预研情况,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等。

6.5计划研究进度

对研究内容中提出的各项工作按学期或按生长季节逐项列出预期的进展。

6.6预期目标

课题的科学目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研制的产品或可应用的成果。

6.7创新之处

学术思想、技术方法有何创新。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紧接正文后面列出,与文

中的文献引用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

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的姓名拼音字母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出,第一作者姓名相同时按第二作者姓名排序,余类推。

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的先后顺序列出,所列的相同作者同年内的文献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别,如:

“1997a”、“1997b”等。

文献作者人数在20(包括20)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20人时,列出前20名作者,后面加“等”(西文“etal”)字以示省略。

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中文、外文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含汉语拼音)姓名的姓应写全,且第一字母应大写,名字仅写大写首字母,姓与名之间用一空格

隔开,名与名之间不用空格。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

文献著录格式参见“8.1文献引用方法”。

各种来源的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姜锡州.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2.蓝盛银,徐珍秀.植物花粉剥离观察扫描电镜图解.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47-48

3.刘克德.水稻广亲和性遗传基础的全基因组分析及s5位点区段部分物理图谱的构建.[博士学

位论文].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1998

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6447-86文献编写规则.北京:

中国标准

出版社,1986

5.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

展.1998-08-09.

6.王石平,刘克德,王江,张启发.用同源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寻找水稻抗病基因dna片段.植

物学报,1998,40:

42-50

7.张启发,李建雄.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见:

王连铮,戴景瑞主

编,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北京,1998,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术出版社,1998,1-10

8.张启发.玉米的群体和群体遗传学.见:

刘纪麟主编,玉米育种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1.

264-320

9.ahns,tanksleysd.comparativelinkagemapsofthericeandmaizegenomes.procnatlacad

sciusa,1993b,90:

7980-7984

10.aldemitarr.geneticengineeringofrice: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mediatedtransformation

ofriceandevaluationofacornpollen-specificpromoterusingthegusageneintransgenicrice.(phddissertation).westlafyatte:

purdueuniversity,1998

11.fothhd.fundamentalsofsoilscience.7thed.newyork:

johnwileysons,1984.151-159

12.morisonjil.intercellularco2concentrationandstomatalresponsestoco2.in:

zeigere,

farquhargd,cowanireds.,stomatalfunction.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7.229-251

13.wangxm.recombinantdnasequencesencodingphospholipase.usapatent,5670366.

1997-09-23

14.zhangq,gaoyj,yangsh,ragabra,saghaimaroofma,lijx,lizb.molecularmarker-based

analysisofheterosisinhybridrice.abstract,7thannualmeetingoftherockefellerfoundationsinternationalprogramonricebiotechnology,1994,bali,indonesia

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包括常见各种来源文献。

杂志论文。

文献6和9是杂志论文的著录格式:

“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用斜体,两个词以上的用缩写,缩写词后不用缩点,用一空格隔开;一个词的不缩写),出版年,卷号:

起迄页”;

会议论文集。

文献7是会议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作者.题名.见或in:

编者(主编或编,英文编者后加ed.多编者加eds.),文集名.会议名,会址,会议年,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

会议论文。

文献14是会议论文的著录格式:

“作者.题名.会议名,开会年,会址”;

著作。

文献2和11是著作的著录格式:

“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标注).(或译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

专著章节或文集。

文献8和12是专著章节或文集的著录格式:

“作者.题名.见

或in:

编者(主编或编,英文编者后加ed.多位编者加eds.),专著(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

学位论文。

文献3和10是学位论文的书写格式: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

文献1和13是专利的书写格式:

“专利权所有者.专利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年-月-日)”;

技术标准。

文献4是技术标准的书写格式: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网络。

文献5是网络文献的书写格式:

“作者.题名.年-月-日.网址”

未包括到的情况请作者参照以上基本格式作出相应的处理。

请注意: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的句号用英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多年来一直是论文中最混乱的部分,各位作者务必遵照上述格式。

若在一篇论文中发现5篇文献的列法不合要求者,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退回修改后再受理。

8经费预算

根据研究内容,按实验材料(植物)培育与种植、试剂耗材、实验用工、房租、水电、仪器设备、其它等项目,逐项计算。

9注意事项

9.1文献的引用

在文中引用文献时,采用姓名加年份的方式,若所引文献只有1名或2名作者时,作者姓名全部列出(外文文献只列姓氏),当所引文献作者有3名或3名以上时,列出第一作者,后面加“等”以示省略。

如“(梅明华1994)”,“(梅明华和李泽炳1995)”,“(梅明华等1996)”等。

外文文献引用也同样处理,如(smith1990),(smithandjones1992),(smithetal1993)等。

9.2图表的列法

图表要讲求质量,注意美观,以表1(table1)、表2(table2),图1(fig.

1)、图2(fig.2)等统一编号。

每个图表都应有标题,内容应简单明了,中英文对照,居中排列。

表题置于表的上部,图题置于图的下方。

每个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应能做到自我解释(即不看正文应能理解各图表的数据、信息)。

表格一律采用3线表,表头(中英文)应简洁,必要时加脚注(中英文)。

“a)”、,“b)”注用右上角半括号阿拉伯数字或小写英文字母如“1)”,“2)”,等表示。

照片

要求用反差大、图像清晰的原版照片,或计算机处理的高质量的照片,不应采用复印图,图上的各种标示、箭头等应符合正式发表规范。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当图题不能表达清楚

【篇二:

医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表1:

题目:

姓名:

学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论文

重庆某三甲医院护理实习生手卫生的认知调查

二○一三年五月

表2:

成都医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表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重庆某三甲医院护理实习生手卫生的认知调查

姓名:

学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二○一二年九月

【篇三:

开题报告摘要】

1、环境侵权是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在环境保护的法律制裁体系中包含有行政制裁手段、民事制裁手段和刑事制裁手段,三种制裁手段一起统一发挥着保护该法律制度的职能,其中赔偿损失是环境侵权里主要的民事救济方式。

根据日本民法第722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因侵权行为而引起的损害赔偿,在当事人之间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通常是采取金钱赔偿的方法来进行。

这种方式固然有其消极性,但当污染危害环境的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失而不能恢复原状或者不能返还原物时,致害者可用自己的财产赔偿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和某些精神伤害;另一方面,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往往具有公共性和有用性,若采取排除侵害的民事救济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由于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侵权所具有的损害后果严重、受害者众多、侵权人难以认定等特征,使得传统的民事和行政救济不能有效地救济受害人,而污染企业难以承受金额巨大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这种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从新的理论视角和制度设计来寻求救济受害人、减轻企业责任的新途径。

通过环境责任保险、财务保证、公共补偿基金等制度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手段。

因环境问题而生的环境侵权及救济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以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体系。

2、传统的环境侵权民事赔偿已无法满足现代日益发展的环境侵权带来的危害。

3、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自己权益的保护越来越倾向于法律手段。

4、政府、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更加重视。

5、环境侵权的赔偿范围:

(一)在一般侵权行为的理论中,关于赔偿范围有三条原则:

1.对财产损失全部赔偿的原则,即赔偿责任范围的大小应以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的大小为依据,全部予以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也就是既要对现有财产的直接减少进行赔偿,也要对正常情况下实际可以得到的利益进行赔偿。

例如海洋由于污染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疗养区失去了疗养价值,风景区失去观赏价值,文物古迹遭到污染等等。

但是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到什么程度,权利人可以主张权利以及谁有权主张此项权利没有标准和规定,因此这项权益还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但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此项权利会越来越被人们注视。

日本的审判实践中,由于大气污染等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被害人提起的追究加害人损害赔偿责任的诉讼中,一般是以原告与被告达成和解,原告胜诉而结束,并在和解的基础上,被告对原告患者不仅要支付因公害而实际受到的损害赔偿金外还支付一定数量的恢复被破坏环境或被恶化环境得以再生的环境再生金额。

[11]这种方法对于恢复被破坏的环境起到了物质保证的作用。

此外,尽管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不以行为违法为必要要件,但应该区分不法行为和法律所不禁止的行为,因为二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又不同的,因此若是不法行为当然要全部赔偿,而对于法律不禁止的行为应该限制赔偿。

2.对人身伤害赔偿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的原则,包括必要的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后的生活补助费、死者丧葬费和死者生前所扶养的人的生活补助费以及其他必要的费用。

但是在环境侵权案件中,人身伤害往往不仅仅带来财产的损失,还有精神上的伤害。

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司法实践中许多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因为加害人的侵权行为遭受到难以弥补的精神损害,但获得赔偿的却很少,这实在是有悖于“有损害就有赔偿”的基本法律原则。

日本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在判例中承认了有关精神利益损失的赔偿,如在“大阪国际机场噪声案”的判决指出,“个人的生命、身体、精神及有关生活上的利益,是个人人格利益的本质,统称为人格权。

此人格权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对此侵害应认为有排除之权能。

在本案中,使用机场所产生的飞机噪声对原告等全体显著发生精神上的痛苦,并妨害其生活,且一部分人已经发生身体损害,其他人也暴露在同样的危险中,故应认为原告等的人格权益已经遭受侵害。

”于是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每月6000圆的抚慰金,直到实施禁止飞机于晚9时至翌日早7时起降的命令为止。

法国规定的也较早,其民事法院历来承认精神损害,赔偿范围除了人格权、财产权外,还包括诸如生活乐趣的剥夺等精神上的损害。

6、环境损害赔偿的免责事由是指环境法所规定的在因环境污染造成他人财产和人身损害时,可以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事由,又称抗辩事由。

这种抗辩是针对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请求而由致害人一方当事人提出,其目的是抵消受害人提出的赔偿请求,最终使加害人不承担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环境损害赔偿的免责事由有:

1.不可抗力,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了判断不可抗力的原则标准,即“不可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等自然现象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此外如战争,社会动乱等社会现象也包括在内。

由于不可抗力不受人的意志所支配,要人们对与其行为无关而无法控的事故的后果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

完全由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的单行法里也做了同样的规定。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确定不可抗力免责时有两个标准:

1)必须完全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致害人才可以免责,倘若夹杂了其他人为的因素便不能免除致害人的责任;2)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否则仍要对损害以及扩大的损害进行赔偿。

这两个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行为人才可以免责。

2.第三人过错,这是指由于排污人和受害人之外的人,因其故意或过失致使排污人排出的有毒物质造成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的损失,由该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排污人的责任则被免除。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3条第二款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三款对此都有所规定。

3.受害人自我致害,指受害人由于自己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使排污人排出的有毒物质给受害人自己造成损害,排污人免予承担该损失的赔偿责任。

例如,有下游的农民把工厂的排污口挖开引污水浇灌自己的农田造成污染损害,这是受害人自身责任引起的损害,排污的工厂不承担该损害的赔偿责任。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民法理论上还有一种免责事由,即自甘冒险,指行为人(受害人)原可预见损害结果的发生,又自愿甘冒损害发生的危险而损害结果又恰恰发生。

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德国和英国的判例中,其基础法律关系是行为人和加害人有一种法律关系,同时该基础法律关系人必须遵守基础法律关系衍生的权利义务。

笔者认为这一事由也应该引入环境侵权法的免责事由中。

7、

四、民法角度对完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环境侵权损害事实种类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范围承担环境侵权责任以污染环境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事实为前提条件,即有损害才有赔偿没有损害则没有赔偿。

环境损害事实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划分:

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

纵观各国环境法,环境侵权赔偿范围主要有四种:

财产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和环境损害赔偿。

现各分述如下:

(1)财产损害赔偿。

财产损害是指由于侵权行为侵害了受害人的财产权或人身权而致其经济利益之损失。

对这种行为而致的财产损害各国一般实行全额赔偿原则,即必须赔偿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换言之,既要对现有的财产的直接减损进行赔偿,也要对正常情况下实际可以得到的利益进行赔偿。

而对这种财产的赔偿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折价赔偿;二是实物赔偿。

对于直接损失既可实物赔偿,亦可折价赔偿。

但对于间接损失,只能采折价赔偿方式。

(2)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指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人身权、健康权等的侵害,并致受害人伤残或死亡。

对人身损害赔偿我国一般依人身损害的程度确立赔偿范围。

人身损害程度越重,赔偿就越多;而人身损害较轻,赔偿则相对减少。

具体赔偿范围包括必要的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后的生活补助费等等。

(3)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是指侵权行为侵害了受害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而致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

(4)环境损害的赔偿。

环境损害是与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的一种环境侵权赔偿范围。

后者具有“私权”损害之性质,而前者主要指环境被污染或破产,影响环境质量,损害了人们对优美舒适、安宁的环境追求的权利。

一般而言,环境损害是对人身体、财产损害的结果,若仅仅使环境质量下降,而没有导致人身体或财产损失就不会产生环境损害赔偿问题,则只是排除危害和恢复原状这问题。

(二)民法角度的几点建议1.完善我国环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我国过去在侵权法理论上一般不承认“精神损害”的赔偿,而视之为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产物。

精神损害固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是金钱却可以让受害者心灵获得部分安慰。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3月10日正式做出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就有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做出详细规定。

《解释》显然适用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我国民法通则及有关司法解释虽确立,但学界普遍认为其适用范围失于狭窄,应予适当放宽。

鉴于

环境污染侵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健康状况、生活条件等皆有较大影响,甚至还可以通过遗传因素危及后代,因此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