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上半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253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暨上半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诸暨上半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诸暨上半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诸暨上半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诸暨上半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诸暨上半年.docx

《诸暨上半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暨上半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诸暨上半年.docx

诸暨上半年

稳中有升好中争强

——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一切”的执政理念,按照“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的要求,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形势更为复杂、资源要素制约更加突出、外部市场环境更趋多变等种种困难,助推经济发展,致力转型升级,加快创新提升,全面改善民生,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发展提效、质量增进、结构调优、效益升级”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稳步攀升,竞争水平总体增强。

一、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市经济以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在“脚踏实地抓项目,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中,承接去年一季度以来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稳中有升,好中争强,实现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建筑产业创优争强,商贸服务趋活走旺,项目投资建设进展顺利,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外贸外资外经屡创佳绩,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经营水平逐渐提高,金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企业运行质量保持良好,惠民强市实事深入开展,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良好成绩。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绩

指标名称

单位

实绩

预期目标

绝对值

增幅(%)

全年增幅(%)

完成进度(%)

预算内财政总收入

亿元

35.63

20.9

8.5

59.9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0.56

30.8

9

6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37.50

33.6

12

53.9

其中:

工业性投资

亿元

87.72

21.8

11

54.5

自营出口总额(1-5月)

亿美元

14.63

27.1

8

4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7.2

15

-

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亿元

759.04

22.9

16

10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01

13.4

8.5

56.8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11651

15.2

-

-

二、基本特点

(一)经济发展稳健运行。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上半年,我市农业积极克服连续阴雨和“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把建设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十区五十园”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以“两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0%。

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加。

上半年,全市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3.99万亩,增长8.7%,其中,春粮作物播种面积8.64万亩,增长7.3%,总产量1.94万吨,增长0.5%。

夏粮作物播种面积21.88万亩,增长0.6%。

示范方建设扎实有效。

上半年,全市落实30亩以上早稻示范方382个,面积5.85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77个和1.02万亩,其中,新增100亩以上早稻示范方70个、1000亩以上2个。

规模农业主体扩大。

上半年,全市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总数达3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总数达393家,新增农业外拓基地1.1万亩,总数达163.57万亩,新增外进超市16家、外设窗口37个,总数分别达2609家和495个。

效益农业创收创利。

上半年,全市农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25亿元,增长11.1%,利润4.08亿元,增长11.2%。

前五月,农业实现自营出口1.13亿美元,增长37.5%。

“绿剑太子”和“十里坪”两只绿茶摘得省第五届茶博会金奖,“绿剑茶”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我市获评“中国茶文化之乡”。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受宏观经济持续回稳、产品价格恢复上扬和同期基数相对较低等多重因素刺激,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15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500万元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0.88亿元,增长22.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销售产值687.46亿元,增长22.2%,产销率98.09%,生产形势良好,产销衔接顺畅。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

轻工业实现产值269.81亿元,增长19.5%,重工业实现产值431.07亿元,增长23.9%,轻重工业比例为38.5∶61.5,增长速度和比例结构保持基本平衡。

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

在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12个行业产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7个行业产值超5亿元以上。

中小企业发展活跃。

我市500万元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合计实现产值497.75亿元,增长22.1%,拉动500万元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5.7个百分点。

3.建筑产业创优争强。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抢抓西部开发、东部振兴、中部崛起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等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大产值、做广市场、做强实力,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诸暨建筑”品牌。

上半年,全市累计承接工程项目910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20只,3亿元或单体5万平方米以上项目17只,累计承接业务372.56亿元,增长49.8%,实现建筑业产值337.93亿元,增长22.9%。

省外市场更加拓展,八达建设承建江苏丹阳单体11亿元超大项目,青川大院乡场镇援建工程基本完工,省外建筑产值超20亿元市场将增至11个。

资质企业扩容提质。

上半年,新增资质以上建安企业11家,累计达128家,其中新增一级资质企业5家,累计达25家。

4.商贸服务趋活走旺。

随着刺激内需政策、假日旅游经济、资金保值增值、上海世博辐射等多方效应的联合显现,全市商贸服务业趋活走旺,呈现三大特点。

商贸消费重品质。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9.84亿元,增长31.3%。

在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等生活必需品实现零售额4.96亿元,增长19.4%,家电和汽车类商品合计实现零售额18.65亿元,增长36.5%,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等奢侈品实现零售额1.50亿元,增长20.1%。

房产投资重乐居。

上半年,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9.40万平方米,增长47.3%,商品房销售额28.79亿元,增长134.1%,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7306元/平方米,增长58.9%。

住宅需求仍为全市房地产市场的主力,实现销售面积35.14万平方米,增长60.2%,其中140平米以上住房和别墅高档公寓类住宅合计实现销售面积21.77万平方米,增长54.3%,占比70.0%。

旅游生活重休闲。

上半年,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5.93万人次,增长11.0%,其中接待境外游客4.21万人次,增长5.2%,实现旅游总收入32.81亿元,增长10.8%。

休闲旅游渐成主流,休闲度假型游客比例占73%左右,长三角地区游客为主要客源,各景区散客比例达79%,26家休闲农庄接待游客34.89万人次。

(二)转型升级快速推进。

1.项目投资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以产业提升和城市扩容为抓手,以“搭平台拓空间,抓项目促提升”为载体,进一步引进项目、优化业态,加快推动大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670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05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50亿元,增长33.6%,其中工业性投资87.72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7.28亿元,增长65.4%。

项目投资呈现量价齐升。

上半年,千万元以上项目556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54只,完成投资122.05亿元,增长33.6%,完成计划总投资的22.5%。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进程。

上半年,全市在建单体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累计达69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8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71只,增长29.7%,完成投资80.88亿元,增长24.0%。

2.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持久动力。

企业构成比例趋向协调。

上半年,全市新办法人企业848家,其中新办服务业法人企业35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28家。

至6月底,全市法人企业实存8389家,其中服务业法人企业实存3261家,占比38.9%。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

上半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43.26亿元,增长23.3%,拉动500万元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0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36.2%。

在传统行业中,占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家数40%的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59.29亿元,增长19.4%。

在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等相关行业实现产值24.32亿元,增长56.0%。

结构节能促进节能降耗。

上半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0918吨标准煤,下降8.9%,节能量63080吨标准煤,其中行业结构节能实现节能量47222吨标准煤,占比74.9%。

水泥行业的余热发电项目发电量达5046万千瓦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330万元。

投资方向结构指引转型。

上半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52.50亿元,增长31.3%,“两高一资”行业完成投资3.53亿元,下降12.7%。

3.外贸外资外经屡创佳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产业大分化、大整合的背景下,我市企业努力拓宽“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路径,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政策形势的多变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全球化、区域化、多元化角度出发,着力构建内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多层次、宽领域、大市场”格局。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

前5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0750万美元,增长33.6%,其中自营出口额146307万美元,增长27.1%。

特色产品凸显出口优势。

上半年,五大块状特色产业累计出口99776万美元,增长23.6%,其中,袜子、提花布、珍珠三大产品合计出口56565万美元,增长40.3%。

招商引资量增质优。

前5月,第四届西施文化节成功签约85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其中合同外资总额2.49亿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达30只,浙洽会成功签约一只总投资3000万美元大项目。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达1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9家,新增投资总额13709万美元,增长近9倍,新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51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437万美元,增长近18倍,实际利用外资9518万美元,位居绍兴地区各县(市)首位。

境外合作亮点纷呈。

前5月,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0家,投资总额6817万美元,增长109.8%,其中中方投资6457万美元,增长98.7%,完成绍兴市下达目标任务的87.4%。

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10家,大项目比重达33.3%。

健力股份赴美投资33250万美元年产50万吨石油专用管项目,为我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

(三)创新提升服务发展

1.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实施科创活动的战略基点,也是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中心环节,更是抢占产业“话语权”和市场“主导权”的关键途径。

创新投入力度较大。

上半年,预算内财政科技支出8114万元,增长139.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4.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61.22亿元,增长10.8%,占工业投资的71.8%。

前五月,500万元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09亿元,增长27.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0.4%,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说明我市企业对提高科技能力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创新实践广度延伸。

上半年,我市联合浙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环保装备产业循环经济试点基地成功落户,盾安环工研发的核级冷水机组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

创新成果转化迅速。

上半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73.06亿元,增长19.9%,拉动500万元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个百分点。

前五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自营出口3194万美元,增长373.8%。

2.品牌经营水平逐渐提高。

我市是“浙江2009年国家商标发展百强县”。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企业、行业和区域多个主体的创牌、用牌工作,品牌战略突出“商标与文化共创,产品与市场共建”的特点。

上半年,西施故里入选省首批“非遗景区”,全国首个香榧商标品牌基地落户我市,店口镇被认定为省十大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示范乡镇,华东国际珠宝城被认定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全省仅有4家),水暖五金和赵家香榧被评为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4个省级品牌基地。

6月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数达到11308件,其中本年新增2300多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只,累计已达96只。

3.金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金融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助推器”,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更是地方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上半年,全市存贷款增量和增速均处高位,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59.04亿元,增长22.9%,比年初增加132.20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受效益好转、利润增多带动,存款余额达236.29亿元,增长64.7%,比年初增加60.80亿元,存款增量占比46.0%,比去年同期提高18.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92.64亿元,增长28.6,比年初增加84.60亿元。

快速增长的存贷款数量、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金融安全方面的比较优势等“利好”元素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进驻我市,上半年,招商银行绍兴诸暨支行、财通证券诸暨营业部开业,光大、兴业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即将入驻。

首笔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成功发放,初步融资500万元,金融供应及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为我市企业发展和产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四)民生改善全力落实

1.企业运行质量保持良好。

企业效益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立足点,也被认为是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第四驾马车”。

前5月,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0.31亿元,增长21.9%,利润总额35.74亿元,增长21.7%,利税总额56.92亿元,增长22.8%。

亏损企业比去年同期减少28家,亏损额下降59.9%,亏损率仅为0.79%,位居绍兴地区各县(市)最低;全员劳动生产率168486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1.95次/年,企业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率均位居绍兴地区各县(市)首位。

绍兴市十一项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比去年同期提高19.41分,总分得295.13分,位居第二位。

两大景气指数继续高位运行。

据对全市49家不同行业的代表性企业调查统计,上半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9.98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51.96点,均处于“较好景气”景气区间。

2.惠民强市实事深入开展。

地方财力和居民收入体现地方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

上半年,全市完成预算内财政总收入35.63亿元,增长2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6亿元,增长30.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7.7%,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在主要税种构成中,受房地产市场开发和销售的双向拉动,全市合计完成营业税和农业两税8.59亿元,增长76.6%;得益于企业效益的明显提高,全市完成两项所得税9.49亿元,增长14.3%。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倾斜。

上半年,预算内财政累计支出18.09亿元,增长19.0%,其中科教文卫四项合计支出8.06亿元;增长57.7%,城乡社区和农林水事务合计支出2.69亿元,增长21.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6亿元,占总支出的14.1%,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企业减负增效措施助力发展。

上半年,全市累计执行出口退增值税15.7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94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翼双增”。

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1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1651元,增长15.2%。

三、存在压力

1.要素制约矛盾考验发展空间。

企业面临的资金、土地、用工等要素供给紧张和资源配置失衡的矛盾亟待破解。

从资金面讲,企业资金回收难度加大,前五月,500万元以上工业应收账款增长24.9%,增幅比上个月上升1.6个百份点,企业家对“货款拖欠”的信心指数只有91.45点,处于“较为担忧”区间。

国家信贷政策收紧措施的逐步升级,企业运营资金紧张程度面临加重,前五月,500万元以上工业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例为90.8%,比上个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前五月,6家大型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占500万元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6.3%,户均银行贷款余额13.74亿元。

受土地资源的稀缺和国家加大对建设用地的监控力度、土地使用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制约,企业建设用地需求和实际供应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虽然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单位劳动力用工成本已比去年同期上涨18.3%,但企业用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仍然存在。

2.节能减排约束考验发展潜力。

近几年,我市通过关停、整治小铜炉、机立窑和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措施从用能结构调整上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任务目标有望顺利完成,但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新增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如上半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6.3%,今夏最高用电负荷将突破百万千瓦,原煤使用总量增幅已逼近当年15%的减排上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量双双上升,节能减排的路径有待进一步向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方面拓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先进技术的改造和能源利用的管理。

3.通胀上行风险考验发展质量。

通胀上行趋势是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天量”信贷资金所致;二是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贬值冲击,人民币汇率已创5年来新高。

通胀上行带来的风险极易产生政策的风险,并传导引发市场风险。

通胀上行的直接影响是成本上升——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要素价格的同步上涨。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已上冲3%的关口,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呈“五涨二平一降”格局。

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7.05个百分点,工业品“高进低出”状况日益凸显。

“管理通胀预期”的策略能否把物价控制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已成为政策和市场关注的热点。

内部成本挤压、外部本币升值,这种内压外困势必对我市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外贸依存度高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严峻考验。

四、对策建议

1.全面巩固经济回升基础。

经济较快的企稳回升增长速度并不意味着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出现了根本性改善。

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很多,各方面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全面巩固。

要继续把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作为全面巩固经济回升的主攻方向,控制增量,优化存量,严格限制产能过剩、国家限制行业的盲目扩张,加快推进“6+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要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对支柱产业、规模企业、重点项目、主要产品和镇乡街道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监测和预警。

2.大力培育发展新增长极。

一是把集团型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完善资金、信贷、税收等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引进市域以外的大型企业,如央企、国内或世界500强企业,依托大企业入户带动区域内更多配套企业发展,进行连锁投资,改善投资经营环境。

二是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构建科技技术、人才创新支撑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升级,力争把传统产业做成品牌产业、文化产业、恒久产业。

三是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前提下,注重加强政府调控,,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和居住成本,让合理、平衡的地价和房价成为我市吸引人才、吸引项目的又一竞争优势。

3.积极扩充有效项目投入。

一要优化配置,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按照“管好政府性投资,激活民间资本”的原则,建立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统筹考虑区域布局和建设时序,集中优化配置有限的财政资源,努力防止政府财政风险。

二要突破难点,保证重点建设顺利进行。

既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土地计划,也要挖掘盘活存量土地,鼓励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千方百计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

还要进一步营造优良的建设环境、加强银企沟通、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

三要强化前期,大力培育经济发展后劲。

要积极做好项目衔接和报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落实专人催批,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突出开展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大前期工作的强度和深度,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

4.继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各镇乡街道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并得以更好发挥,要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推进大城市、中心镇和新农村三方均衡协调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要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不断健全包括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争取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公平、普惠、完备、优质的公共服务。

五、后势展望

从国际看,后危机时代由结构失衡(全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全球贸易格局失衡、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引发的四大问题尚未根本性解决,即产能和信贷的双过剩造成的资产泡沫风险、主权债务危机向发达国家蔓延、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币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争端日益激烈,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从国内看,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是恢复性增长快速,下半年经济走向“增速回调、前高后低”的格局似乎已成各方共识,经济发展“大起”机会和“大落”风险并存。

从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全市经济基本面依然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增长,基础稳固,压力犹存,因此,下半年,要继续围绕“抓项目促转型,调结构促升级”这一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抓住现有机会和应对新的风险中,坚定不移地打造诸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蔡鹏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