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193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圣地亚 关于建筑业11.docx

圣地亚关于建筑业11

毕业论文

 

关于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0

指导教师

职称

二〇一五年四月六日

摘要

税收是国家经济的命脉,随着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以数据管税,以指标说话渐渐成为评价税收成绩的标准。

随着税收的不断发展,在进行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借助“营改增”的方式,不仅可以弥补现行税制的不足,同时也是推动现行税收体制完善和改革的有效手段。

但是在进行“营改增”施行的过程中,其由于发展不完善,因此也存在许多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中,施行“营改增”是一种全新的发展举措。

因此本文在研究中立足建筑领域,对其在进行“营改增”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建筑行业;营改增;问题;对策

ABSTRACT

Taxrevenueisthelifebloodofthenationaleconomy,withtheaccelerationofChina'staxinformationconstruction,datamanagementtax,taxassessmentindextospeakgraduallybecomethestandardsofperformance.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tax,intheprocessof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withthehelpof"toreplacebusinesstaxwithvalue-addedtax(VAT)"way,notonlycanmakeupforthedeficiencyofthecurrenttaxsystem,butalsotopromoteeffectivemeansofperfectingthecurrenttaxsystemandthereform.Butintheprocessof"toreplacebusinesstaxwithvalue-addedtax(VAT)"implemented,thedevelopmentisnotperfect,sotherearealotof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theimplementationofthe"camptoadd"isanewdevelopmentinitiatives.Therefore,inthisresearchbasedonthearchitecture,thecampchangedtoincreasetheimplementationprocessoftheexistingproblemsandthesolutionstotheseproblemsarediscussed.

Keywords:

constructionindustry;toreplacebusinesstaxwithvalue-addedtax(VA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绪论1

1.1研究的背景1

1.2研究的意义1

2建筑业营改增的意义2

2.1推动建筑市场发展2

2.2有利于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4

3“营改增”试点改革概述5

4对策研究6

4.1提高建筑企业自身融资能力6

4.1.1増强建筑企业内源融资能力7

4.1.2加强建筑企业信用制度建设7

4.1.3规范和完善建筑企业财务制度8

4.2优化建筑企业外部融资环境8

4.2.1加强对建筑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8

4.2.2健全建筑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1

4.2.3发展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12

参考文献14

关于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生活性服务业的“营改增”方案于去年年底出台,而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营改增”最早是今年1月1日起施行。

在备受关注的税率方面,包括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娱乐业等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或定在6%,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则为3%。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值税税率或定在11%。

这意味着,以前营业税税率为20%的娱乐业营改增后,税率明显降低。

而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和房地产业(营业税税率5%)的税率明显提高。

在今年的改革中,首先是在一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促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营业税改革带来的利好。

此外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试点地区业绩的取得,也逐步的被扩展到全国其它地区。

第三是借助经验的积累,在未来的三年内实现全国广泛改革实现。

1.2研究的意义

从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对建筑市场的开发,来实现建筑利率的市场化发展。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此举的关键在于借助央行的基准利率作为发展标准,从而借助市场的发展力量,以市场的供需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建筑贷款利率市场模式的构建。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理念的鹈鹕源于1995年,在1996年该理论得到落实,从而促使我国在该方面的发展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及至进入到2013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加速,从而促使我国的营改增发展也步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可以说,经过了19年的发展,而今市场化的利率对我国建筑行业融资产生的影响有十分突出的影响。

2建筑业营改增的意义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借助国家宏观调控完成的。

因此在进行市场经济调控的过程中,资金价格商品化是有效的实现方式。

也就是说在进行资金调控的过程中,其价格是由市场发展以及市场的供需来进行调控的。

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我国的投资和融资机构依据具体的市场情况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同时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资金投入后的安全性以及盈利状况等。

2.1推动建筑市场发展

目前我国的市场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所以在进行市场融资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市场中对于资本供求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过量供应货币,会引起通货膨胀;有人对当前投融资市场的发展情况不够乐观,认为我国目前的投资不足,“钱荒”现象突出。

具体来说,许多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容易获得大量的投资支撑,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建筑企业来说,其资金投入不足,而且也导致整个市场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甚至开始倾向于高利贷模式。

这也为市场发展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利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融资成本,也就是企业需要付出的货币价格。

因此,利率也可以被当作是整个建筑市场融资发展的核心内容。

营改增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

营改增可以更好的发挥利率的价格调节优势,借助多种方式实现资金的积累,从而为推动市场的发展,以及实现优秀建筑企业的产业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借助市场利率化也能够促使建筑企业更好的实现财务的规划,约束建筑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更好的达成资金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借助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市场实现资金的调控作用,促使居民的储蓄逐步转变成企业发展的建筑投资。

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建筑企业的投资增长,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依据世界银行对全球33个国家的经济研究结果,借助建筑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营改增的发展情况。

通过营改增,不仅能够帮助更多建筑企业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同时也促使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更好的完成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实现企业的飞速进步。

此外,通过建筑企业的稳定运营,也促使企业的发展给整个建筑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信心,促使建筑投资机构能够更加放心的将资金投入到建筑企业的发展进程中。

2.2有利于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

营改增能够对整个市场起到主导作用,影响市场的投融资行为。

以美国为例,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投融资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借助营改增,促使美国则融资市场得到了极大发展,居民投资也从存款不断转向建筑市场。

从融资结构方面来说,营改增也是能够更好的推动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在发展融资方面就实现了贷款融资与债务融资并存的局面,二者的市场容量几乎保持一致。

但是其通过营改增的发展,促使直接融资的比例得到极大提升,从而进一步将债务融资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从目前来说,截至2012年3月底的统计数字显示,债券融资在美国的非建筑公司融资占比接近70%,贷款融资仅为20%。

这也充分证实了美国直接融资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营改增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营改增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投融资市场的进步,同时也为建筑企业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更多额选择。

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更多的建筑企业可以借助融资机构的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实现企业的上市,同时也推动了私募基金以及更多风投的发展。

而这些,又为更多的建筑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

3“营改增”试点改革概述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地方收入(营业税)和中央收入(增值税)的主体税种,分别针对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征收。

因此,“营改增”改革既具有调整地方、中央政府间财政体制和优化税制等宏观意义,也对具体产业和企业的组织经营产生直接的一系列微观影响。

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相关企业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的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建筑保险业、娱乐业、服务业等。

营业税尽管采用低税率的设计,但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征税的弊端。

随着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分工也愈来愈细化,重复征税的压力严重阻碍了交通、建筑、研发、创意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

为化解矛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如差额征收营业税等举措,但难以打通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税收“屏障”。

特别在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后,单纯依靠差额征收营业税的措施不仅难以打破产业间的税负叠加问题,而且导致同一产业的不同分工环节之间的税负分布扭曲,产生了新的不良影响。

增值税自1954年在法国开征以来,由于其能有效地解决传统税种重复征税的问题,迅速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

如今,已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开征了增值税,并且征税范围大多覆盖了所有的货物销售和提供应税劳务。

2012年7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财税[2012]71号文件,明确将原先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并且试点范围由上海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等8个省(直辖市),税改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3年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其原因是,上海作为国际建筑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最为成熟的地区,在此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引领第二批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合适推进的8个省、市进行“营改增”,以不断加快我国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比重,弱化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和税负扭曲效应,尽快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对策研究

针对试点发现我国的建筑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突破建筑企业融资“瓶颈”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信贷融资,而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努力,但要使这一难题得到彻底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营改增的逐步推进为解决建筑企业融资困扰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利于融资市场的良性发展,可使建筑企业融资难题得到切实缓解。

4.1提高建筑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4.1.1増强建筑企业内源融资能力

内源融资获得资金的方式相较于其他方式,最经济、最方便、最可靠,建筑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没有和大型企业相同的贷款优势,资金缺乏一直制约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

所以,发展内源融资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建筑企业不能一味的依靠负债解决资金问题,而要注重自身的积累,企业尽量用自有资金维持日常经营。

如何提高这种融资能力,第一,最方便易行的就是提高资本投入;第二,降低花费,避免多余的支出,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把节约下来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第三,壮大企业自身力量,避免对外的过度依赖,加强竞争意识,规范经营,合理合法的实现利润最大化,让建筑企业融入市场化经营当中。

4.1.2加强建筑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要加强对建筑企业的信誉建设,改善建筑企业整体的信誉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营改增改革后,企业信誉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各个经济体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讲究诚信,才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建筑企业要提高自身信用水平需要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首先,学习大企业的运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密切与其之间的联系,利用大企业的信用给自己做融资担保;其次,和建筑机构之间,改善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获得银行信任。

按照银行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来规范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努力提高企业信用评价等级。

建筑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管理政策,建立风险预防和管制机制,管理组织专门化。

提高企业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减少企业因违约活被违约造成的损失,当企业内部运行产生矛盾时,要统一管理,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协调工作,从各个角度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4.1.3规范和完善建筑企业财务制度

小微民营机构由于管理的欠缺,一直存在着财务信息混乱,财务报表真实性低,银行往往没有途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基于风险忧患不愿放贷给建筑企业。

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才能获得建筑机构的信任,才有可能得到融资。

完善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制度,首先要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思想,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学习,编制出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

其次建立合乎企业运营现状的财务制度,推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利用社会的力量,加强媒体和政府监督,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打压虚假信息,避免因信息真实性问题导致建筑机构贷款风险的加剧,企业信息透明化也给贷款机构放款提供信心。

4.2优化建筑企业外部融资环境

4.2.1加强对建筑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

建筑企业相比大企业来说更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在建筑企业资金缺乏问题上政府可以有很多作为。

一方面,直接拨款,为建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为建筑企业提供担保。

建筑企业在间接融资上主要依靠担保,直接融资上主要依靠市场,政府能够发挥其特殊职能充当二者之间的协调者,将二者联系起来。

此外,政府为了缓解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创立了建筑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但机构的针对性不强,对于重点扶持企业的限定比较模糊,似乎只要在银行贷不了款的都可以求助担保公司。

有些担保公司认为只要企业有还款来源都可以为之担保,不知道商业担保是市场导向,盈利为目的,政策性担保是与国家政策挂钩,扶持有关产业的发展,国家财政上给予支持,将两者混淆,导致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缓解。

对于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也做了多方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1)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在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上,政府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证融资有法可依,在实践中尽快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完善建筑体系,消除体制内障碍。

(2)成立支持建筑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建筑体系

在市场机制得到有效运行时,社会资源合理分配流动,资金供给得到有效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面对因市场失灵资源无法合理配置而导致融资难,成立专门支持建筑企业的政策性建筑机构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对于长期处于建筑管制下的国家,特别是计划性配置建筑资源的国家,这种选择合乎逻辑。

然而,国外(尤其日本)普遍建立起支持建筑企业的政策性建筑体系,我国这方面发展却相对滞后。

从下面两个角度构建政策性建筑体系:

以政策性银行为基础,划分出服务于建筑企业的专项机构,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规定为建筑企业的贷款额度,确保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

新设政策性建筑企业银行。

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可由政府出资或者担保设立建筑企业政策性银行。

(3)发展地方中小建筑机构

发展地方中小建筑机构是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事实说明,地方中小建筑机构有着区域上的优势,对建筑企业有更清楚的了解,规模上的匹配使之有更适合小企业的贷款产品。

某些中小建筑机构的不良经营记录不可否定整个中小建筑机构团体。

政府应该鼓励中小建筑机构的建立,给予区域性中小建筑机构正确的市场导向,建立以中小型银行为主体的区域建筑体系。

政府要对国有银行和民营机构一视同仁,减少对国有银行的保护和对中小银行的抑制,让中小银行自主经营,适当引导,使他们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中小建筑机构也要充分发挥中小建筑机构的区域优势,积极进行市场调查,明确建筑企业的产品需求,研发适应市场的建筑产品。

中小建筑机构生存压力大,经济基础弱,控制管理风险能力低,要想发展,良好的信贷环境十分必要。

首先,大规模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运行模式,政府辞去隐形担保人角色,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中小建筑机构带来发展契机。

其次,创造平等的贷款制度,完善建筑法律法规,通过强硬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引导性质的舆论手段等手段,加强信用意识。

政府不再偏好大型银行,不再给予大型银行政策性支持,使各银行有着公平的生存环境。

中小型银行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承受能力弱,公众对小微银行信心不足,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使存款人对小微银行和大型银行有着同样的信心,无形中支持小微银行的发展。

4.2.2健全建筑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政府要首先提高对建筑企业信用担保的重视程度,将此类支出列入到国家预算,设立担保机构,成立信用担保基金,同时还要设立再担保机构,由地方负责担保,由国家负责再担保。

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税收政策,以减少企业的负担。

其次,信用担保机构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增加贷款比例。

再次,要加强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风资公司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分析担保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来源及程度,做好预防和监督。

最后,做好监察工作,以防为不良企业做担保。

另外,受传统印象的影响,现有的信用评级制度缺乏公正性,事实表明,一些小规模、经营效率好的建筑企业的信用度往往好于那些单单依靠扩大规模冗杂的大企业。

所以,应该依据现实制定更符合实际的评级标准,避免由于规模和所有权不同带来的不公,关注业务经营效率,一些地区还取消对信贷市场的管制,组建相应的担保机构。

另外允许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作抵押,也大大减少了融资程序。

国家建立了担保基金,有政府做担保,有担保基金做后盾,使建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在地方也可组建建筑企业担保机构,建立健全建筑企业担保体系。

建立科学的建筑企业信用评级标准是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工作,企业信用度如何,是否可以获得贷款机构的信任皆可利用信用担保体系去评判。

对于建筑企业资金贷款少,流转快,评估容易有时间差,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评估需要充分了解企业当前动向,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运作风格,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

最后,明确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和被服务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为企业运转带来资金来源。

需要明确:

(1)信用担保机构并不是全额担保,例如,信用担保机构承担60%-80%的风险,而银行承担另一部分。

(2)褒奖信誉良好的银行和积极性好的担保机构,促进二者的活力和协调工作能力。

(3)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信联合运作,提高融资安全度。

4.2.3发展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

基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大型国有银行对政府、政策存在着过高的依赖性,政府充当最后担保人的角色,保障大型银行的安全运行,调控国内经济环境,市场化改革之后,政府放开建筑管制,银行风险加大,商业银行须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人民银行应该加强对建筑机构的监督指导,拓宽银行贷款渠道,增加对建筑企业的贷款。

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的、稳定的支持市场化改革,支持建筑企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

(1)改变经营理念,主动为民企服务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银行制度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由于所有制和规模歧视的存在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型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融资渠道多,成本低,相比之下,小微民营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融资成本高,营改增改革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它们的经营理念,积极为建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拓宽业务范围,同时也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空间。

(2)深化建筑组织体系改革

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代理链庞大,运作程序复杂,组织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方面,组织结构扁平化。

扁平化就是精减组织层次,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使业务办理上简便快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过于冗杂的组织结构也容易造成信息传递失真,办事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改革基层信贷组织,给予更多自主权。

在建筑企业改革中地方税务局起到重要作用,地方税务局可以对国有商业银行控股或者已拥有很多散户资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结构重组,并对其他地区的下级组织进行宏观调配。

首先,放宽政策,允许一些较为富庶的区域性银行购买普通股作为吸收私人资本旳股份制银行股东。

基层信贷结构的调整就是为了基层信贷机构掌握更透明的信贷信息,避免虚假信息带来的高成本,保证判断的准确和速率。

其次,要改变财务治理结构。

借鉴一些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

银行必须拥有一定的企业股份,这样可以使银行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监管,了解企业运行状况。

我国禁止银行持有公司股份,银企间很难形成密切关系。

我国应该适当放宽限定,允许银行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使得银行有权参与企业管理,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

增值税制国际比较[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彭骥鸣: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研究的文献综述[J].税收经济研究,2012(6).

[3]谢娜:

关于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3

(2).

[4]窦翠平、饶海琴: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城市的实施比较[J].建筑经济,2013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