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076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docx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整理

微系统

微系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青少年

所构成的一个个子系,包括家庭子系统、师生子系统和同伴子系统。

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元认知:

对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心理发展:

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心理变化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例如在教学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最近发展区

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学校因素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选择题第一个选哪个心里学家科尔伯格 

弗洛伊德的那个是什么期啊B

B

马斯洛认为,( )是人格的核心成分。

答案

A.

动机

B.

气质

C.

性格

D.

需要

B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ABC?

 )。

答案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16ACD

ABCD

D

“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

这符合(B)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说。

答案A.马斯洛

B.罗杰斯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展心理学依据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把个体从人出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分为婴儿期、

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老年期,还有(ABD)。

答案A.乳儿期

B.少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期

18人格的成分主要包括(ABCD)

答案A.认知风格

B.自我调控

C.气质

D.性格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C)阶段的发展特点是亲密对孤独。

答案A.成年期

B.晚年期

C.青年晚期

D.青年初期

选什么?

C

16.据美国心理学家包德温阐述的父母教养态度与子女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

答案A.支配---消极、依赖

B.干涉---温和、幼稚

C.不关心---冷酷、情绪不稳定

D.民主---合作、温顺ACD

11.表现唤醒水平与作业的关系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Law)符合(A)分布。

答案

A.倒U型

B.U型

C.指数函数

D.幂函数

17题abd

19  abc

6-10:

DBBBD   11-15:

AABCB

.

简答题和论述题

21.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简述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因素。

21,运用皮亚杰。

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对于制约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1)成熟。

皮亚杰认为神经系统的成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命的头几年,但成熟不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经验。

个体在周围环境中练习和习的经验是智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经验因素不是智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环境。

主要指社会生活、文教、语言等社会环。

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性相互作用和社会经验的传递。

该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4)平衡。

平衡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指的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22.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伟人,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位犹太人之一。

他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首次承认了非理性在人类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结构理论、心理动力学说、心理防御机制、人格发展理论等等都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

问题中所提到的人格发展理论又称为人格性欲阶段理论,因为这个理论中人格阶段的划分方式是根据性兴奋的不同部位所提出的。

整个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期:

0——18个月,此时嘴唇、口舌是最主要的性兴奋点。

如果这个时期个体获得的刺激不够或者是过头,就会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口唇期人格”。

肛门期:

18个月——约3岁,这一时期肛门成为最主要的动情点,而且这一时期刚好是小孩子如厕的训练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受到创伤,则会形成“肛门期人格”。

性器期:

3——6岁,此时,儿童已经注意到性器官的不同,并且伴随着以性器官作为性兴奋点的行为。

弗洛伊德特别强调这一时期,此时男孩子面临着俄狄浦斯情节,又称恋母情结,并出现了阉割焦虑。

同时,女孩子也面临这相似的问题。

潜伏期:

6岁——青春期,性欲表现不再那么明显。

生殖期:

青春期及以后,此时的儿童对异性保有浓厚的性趣。

如果前面的发展正常,此时他们将面临正常的性机能。

总之,心理性与发展理论充分体现了弗洛伊德对性本能的强调,正因为如此,这个理论也受到了很多的批评。

 

23.简要回答青少年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注意是个体受内外动机的驱使,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心理状态。

注意对心理

活动起积极的组织和维持作用,是掌握知识、从事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随着年龄增长,注意水平不断提高,表现为两大特点:

      1.注意的形态逐渐深化

       注意逐渐向高级形态发展和深化,从以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过渡。

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起初无意注意的产生主要依靠外部刺激物的作用,随着儿童自身兴趣、爱好等影响逐渐稳定,无意注意逐渐发展深化

 2.注意的品质不断改善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得到迅速提高,尤其以小

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幼儿阶段和中学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沈德立、阴国恩,1990)。

其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认知经验的积累,注意广度日益扩大,13岁儿童的注意广度已接近成人水平。

再次,个体的注意分配能力出现了缓慢发展。

24. 简要说明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现代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缺失。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家庭是支撑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一条腿,那么学校就是另外一条腿。

然而,面对社会变迁中的青年种种行为失范的现象,使人不得不反思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学校教育对升学与“文化”成绩孜孜以求,忽略了对青少年成长进行全面发展的引导,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异化。

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德育教育显得滞后与低效。

在现实中,学校德育被人们作为维护学校稳定,统一学生思想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看(当然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对其社会层面的实际效用或者说对学校德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比较看重,而对其本身所具有的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青少年学生的终极追求的人文关怀价值重视不够。

所以学校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常常流于一种工具理性层面,在许多时候,德育成了一种异于受教育者内在需要的外在灌输,没有真正发挥其引导人生、建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学校德育应有的深刻的终极性的价值与意义被忽视了,从而使德育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都很难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有所突破,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难以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强烈共鸣,导致实际收效不理想。

另外,加上有的学校文化生活单调,课余生活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这样学校给了青少年苦涩的压力与束缚,激起了他们最直接的“反抗”与叛逆心理,精神的重荷通过异化的形象来释放,从而产生偏差心理和偏差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压制与放纵都是不可取的,但更不可取的是学校不能从他们的教育对象的异化行为中得到任何启示,他们采取“不作为”,既符合“自由”的时代潮流,也回避了“管束”的风险。

部分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水平较低,校风学风较差,考试作弊、破坏公物等现象悄然成风,这足见我们学校教育的软弱与乏力。

25. 结合实例,说明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并非同步关系,学生心理的发展或落后于教育、超前于教育,或与教育基本相适应。

即便教育影响相同,学生心理的发展也可能存在个别差异;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时,教育影响也可能不同。

总体而言,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辨证统一体,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为开展学校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塑造“灵魂”与开启智慧的活动,其最终效应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即通过促进个体的心理变化、发展而加以表现。

科学的教育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相反就会限制个体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

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原有的心理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的心理活动状态等均会对新任务产生不同的适合性。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根据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一般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

选择什么教学材料;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即依据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确定每一年龄阶段个体能最有效地掌握的教材,采用最适合某一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有效的教育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是与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影响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和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教育首先通过促进个体掌握知识来实现它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选择恰当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活动,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有效控制和利用,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6. 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论述如何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第三章

一、重视家庭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教育适时,内容适宜,方法适合,宽严适当。

父母应尽量为

孩子建设健康高雅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整洁的居住环境,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并且,在

这样的家庭情境中,家长应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以正直勤

劳、好学进取的自身形象来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敬爱、对他人的尊重、对学习的热爱以及积极的人

生态度。

1、加强劳动锻炼,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

2、重视意志品格的培养

 3、正确认识智力因素的作用

4、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5、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

6、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二、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要阵地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因此,与家庭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应发挥强有力

的作用。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良好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其须臾不离的

生活情境中受到人格熏陶。

传统的德育工作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或道德传授,寄希望于一步

到位,让美德直接“灌入”孩子心中。

但实践表明,育人工程更需要潜移默化的耐心和精雕细琢的

功夫,否则,欲速则不达。

1、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教师队伍

2、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估、自我教育意识

3、要营造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使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发展

三、打造育人的整体社会氛围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1、国家发展战略贯彻的一致性

2、体制的健全

3、社会资源的整合

论述题:

结合实例,说明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

说明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

不会啊

谁做了 给我说一下

文学院向巍(765998275)  22:

49:

54

(没写实例)

1.创立复演说的心理学家是(  )。

  A.格塞尔 

  B.弗洛伊德

  C.霍尔 

  D.皮亚杰

  【答案】C

  2.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先后次序是(  )。

  A.可以变动的

  B.可以躐等的

  C.固定不变的

  D.无所谓的

  【答案】C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达尔文

  B.华生

  C.高尔登

  D.皮亚杰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______的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  )

  A.感知动作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答案】C

  5.“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

  C.后天的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答案】C

  6.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形成守恒性的阶段是(  )。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答案】C

  7.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前道德判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 C )

  A.儿童服从道德现实主义。

  B.只注重行为规则和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和和动机。

  C.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是接受行为的结果,还不能做出道德意义上的判断。

  D.不盲目服从权威,既考虑行为结果又考虑行为动机。

  8.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什么特点?

(  )

  A.普遍性 

  B.阶段性

  C.渐进性 

  D.适合性

  【答案】A

  9.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10.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答案】D

  11.选择古代哲学家经常采用的“假设两难情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华生

  C.艾利克森 

  D.柯尔伯格

  【答案】D

  12.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力的人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都不是

  【答案】A

  13.皮亚杰发现,儿童对已有的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现一定的特点。

请指出以下不属于皮亚杰讲的儿童道德定向认知的特点的是(  )。

  A.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

  B.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

  C.从自我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

  D.从他律到自律

  【答案】C

  14.皮亚杰认为在儿童11、12岁以后,儿童的认知水平就进入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15.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依德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