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005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docx

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

2005年高考综合能力(理科使用)上海卷评析

上海周浦高级中学姜文涛(地)顾兆君(物)于海鹰(化)

宋华昌(生)赵岚(政)金建明(史)

一.2005年高考综合卷命题的基本原则

1、性质和指导思想

上海市2005年综合能力测试是高考科目“3+x”的组成部分,指导思想是: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能力测试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考试对象为2005年参加高考的考生。

2、考试内容与要求

(1)能力要求及其说明

上海高考科目设置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强调各学科所涉及的思想方法的相互渗透,强调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能力测试着重考查考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学习和基础的人文、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

2005年综合能力测试的能力要求及其说明如下:

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

理解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分类;能提取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

信息联系与加工的能力:

能在获取的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能运用文字、图表、公式等方法对信息进行转换或再表现;能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基本方法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假设与论证的能力:

能根据试题提供的问题、情景和条件提出假设;能选择调查、实验等方法设计方案,检验假设;具有实施方案的经历、体验,能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方案,分析结果并清晰地表达理由。

评价与决策的能力:

能初步运用科学的观点对试题提供的自然、社会、科学、生活等现象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初步评价事物发展的过程、结果和意义;能对所使用的方法、方案进行评价并作出初步的评价。

(2)试题背景

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面向修完现行高中的知识范围,以高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或生命科学)六门学科的考生。

试题情景材料的选取原则是:

基础性:

能够反映考生应具备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

有利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新颖性:

有时代气息,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反映科技进步体现人文精神。

实践性:

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3、测试细则

考试时间:

120分钟。

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

试卷总分:

150分。

试卷分两部分(试卷Ⅰ和试卷Ⅱ)。

其中试卷Ⅰ全部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约50分;适合文科考生的试卷,与理科知识有关的内容约占50分;适合理科考生的试卷,与文科知识有关的内容约占50。

试卷总分按20%记入考生高考总分中。

二.2005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评析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一、牛顿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他的成就遍及物理学、数学、天体力学的各个领域。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他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1、C本题从生活经验中提取物理规律,重点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否学以致用。

滴水穿石,铁杵成针这两个典故体现了力的累积效果,逆风扬帆则是动力学上的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

水中望月则是几何光学的内容,光阴飞逝描述的则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与物理学无关。

 2、A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一般统计图形的熟悉程度。

折线图是用线段的升降表明数据的变动,如时间变化趋势、现象分配、依存关系等,面积图是利用线段下阴影面积来表示现象变化的情况,而题中给的只是一组统计数据,并没有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因此C、D自然排除掉了。

如果用来表示各部分所占总体的比例,饼形图会是比较好的一种,但从题中所给数据来看,总的比例超过100%,说明有些人是重复计算(相当于复选),不适合用饼形图。

所以单纯的数字大小比较,用A柱状图是最合适的。

3、B这两句话一般被人们认为最能表明这位科学巨匠的谦逊态度,也道出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是被反复传诵的名言佳句。

第一句话是牛顿对他7岁的外甥女说的,毫无做作,出自真心。

第二句则道出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继承和发扬。

当代学生完全应该了解、体会伟大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二、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的新领域。

 [试题背景]:

本题属于“探究实验”为背景的试题。

[能力要求]:

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信息联系与加工能力

[试题解析]:

读本题可知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教学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理想化(题6)、类比(题5)、比较(题6)、假说(题4)、模型(题6)、黑箱的研究方法(题6)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点评:

不仅是微观世界,实际上科学规律的发现往往就遵循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将假说提升为理论的模式。

学生若在以后从事科研活动,这种研究方法是必须得掌握的。

4、B解析:

假说即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

是关于事物的因果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

简言之,假说是指科学的猜测或设想。

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科学性。

假说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以己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为依据,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第二,推测性。

假说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还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尚存在疑问的思想形态。

因此,假说不得不带有一定成分的想象与推测。

第三,抽象性与逻辑性。

假设的这种抽象性与逻辑性是不成熟的。

第四,预见性。

它是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事物的规律性的猜测和推断,已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当然,这种预见性不一定准确。

第五,多样性。

科学研究中,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不同或多种不同的假说,以供比较研究。

一个已形成的假说应包括两部分:

一是假说的核心部分,另一个是假说的推论部分。

假说还具有可验证性,无法验证的,不能称其为假说。

所以选B。

评析: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

本题以探索微观世界过程中科学家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认识。

 5、C类比方法是中学阶段学生必须了解的一种推理方法。

  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质点模型是物理学中的建模,不是推理方法。

由吊灯的摆动发现摆的等时性是对客观规律的提炼和总结,也不是推理。

而由库仑力和万有引力遵循相类似的规律,如力的大小都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等,可推得库仑力的计算公式形式上应与万有引力一致,即都是平方反比力,从而得出库仑定律,这种由两个不同事物在某一性质上的类似而推得它们在其它性质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就是类比推理法了。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则是用实验验证光的某些性质,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并不是一种推理。

6、A[试题解析]:

说法①中“黑箱”又称为“黑盒”,是指对内部结构还不清楚,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外部观测和试验去认识其功能和特性的物质系统。

研究黑箱,依靠的是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考察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推测系统的内部整体结构。

这就是黑箱方法,其基本步骤是:

⑴对“黑箱”作各种输入,考察其响应(输出);⑵用归纳法找出输出与输入的一般关系,并用恰当数学式拟合这一组组实验数据;⑶根据该数学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不断修正模型;⑷根据最优模型建立人造系统或推测原型系统内部结构和机理。

而DNA样品的拍摄并分析一个个衍射图样的过程,也是对内部结构还不清楚的“黑箱”─DNA分子结构,通过外部观测和试验(让光沿不同角度照射样品—信息输入,获得相应的衍射图样—信息的输出),用归纳法找出输出与输入的一般关系,并用恰当数学式拟合这一组组实验数据(分析图样,提出假设模型);③根据该数学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不断修正模型;④根据最优模型建立人造系统或推测原型系统内部结构和机理(推出双螺旋结构)。

说法②中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向进行证明,从反方向形成新结论。

由衍射图样分析、推断、修正DNA结构的假设模型应为逆向进行推理,反向进行证明,从反方向形成新结论的过程。

说法③中发现DNA的研究过程,揭示了对于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研究可以采用类似“黑箱”的研究的方法。

说法④中理想化思维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理想实验(思想实验)和理想模型。

理想实验虽然也称实验,但它与真实的可操作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

可操作性的科学实验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通过物化过程而进行的实验(如DNA的结构研究);而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设想出来的,是现实中无条件物化的实验。

如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

而实际上这种无磨擦且无限长的水平面是不存在的。

假说模型是借助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事实,从已知事物类推而出的科学模型,其正确性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

而“理想模型”,是以客观存在为原型的,为了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例如,数学上所研究的不占有任何空间大小的“点”,没有粗细的“线”,没有厚度的“面”;力学上所研究的只有一定质量而没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质点”,等等都是“理想模型”。

它们作为理想化的形态,都是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东西。

由此可见说法④是错误的。

①,②,③正确。

三、[试题背景]:

本题属以“自然问题”为背景的试题。

[能力要求]:

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信息联系与加工能力。

7、B解析:

相对值的基准应该是越简单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在4oC时密度为1.0000克/厘米3恰为整数,所以选B。

评析:

本题通过图中一段曲线,提供了不同温度下水和汞的密度变化。

解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其次要有信息转化能力,把问题转化为相对值的基准应该越简单越好。

8、D解析:

本题可以从生活常识和读图两方面入手解答,从生活经验可知生活中常用温度计的介质为水银,化学名称为汞。

如此排除答案A、B;再分析温度计用来测定温度,即密度变化与温度应该呈规则的线形关系,从图可以看出汞的密度与温度恰好呈线形关系。

所以选D。

评析:

本题考察了信息联系与加工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图表对信息进行转换。

本题选择了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温度计为载体,要求学生将课程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课程学习要提高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

9、D这题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面也要对水的某些性质有所了解。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气压比海平面低得多,而水的沸点会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在青藏高原上水往往在70℃左右就会沸腾,造成食物煮不熟、煮不透。

要煮饭必须要用高压锅之类的增压设备。

10、A本题主要考察类比想象和推理能力。

[试题解析]: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附近并非人口和工业密集地区,因而该人工湖的设计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解决生活用水,而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机场建筑物配套工程。

因此该人工湖的造景以及整个人工湖所体现的主题特点是调节气候(如水面积比例的增加,通过水的蒸发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能,使近地层大气温度下降等),以及其它辅助功能(例如作为消防用水等),必将恰如其分地得到设计和考虑。

因而A选项较为合理。

11、D解析:

从图中分析淡水含量为3%据题意知假设地球总水量为1L,则淡水量为1*3%=0.03L即30毫升。

量取30毫升液体的仪器可选择50毫升的量筒。

所以选D。

评析:

本题本质上考察的是化学仪器量筒的使用,但同样要求学生具有信息联系与加工能力,能用图表等方式对信息进行转换或再表达。

烧杯用于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浓缩。

也用于作试剂量较大的反应器及试管的水浴容器;量筒用于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应根据量取的体积,选取相应规格的量筒。

12、C本题考查考生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信息联系与加工的能力、假设与论证的能力、评价与决策的能力。

按照要求,每种水循环途径中同一环节不重复,则图中水循环的途径有以下4种:

海洋水蒸发—成为大气中水汽—形成降水—降落在海洋上

海洋水蒸发—成为大气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降落在陆地上—地表径流—回到海洋

海洋水蒸发—成为大气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降落在陆地上—下渗为地下径流—回到海洋

四、[试题背景]:

本题属以“自然问题”为背景的试题。

[能力要求]:

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信息联系与加工能力。

13、D[试题解析]:

读题可知,鸟类是对环境较敏感的动物。

影响生物(如鸟类)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除人为原因外,在众多自然因素中,食物和生存空间是影响鸟类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素。

A选项中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空间的破坏和干扰太大。

B选项中植被品种较少,则其能提供的食物(植物种子和昆虫等的)种类亦少,因而与之相适应鸟类的种类亦少。

C选项中成片品种单一的植被能提供的食物的种类单调而且植被缺乏层次,生存空间亦相对较小,使能与之相适应鸟类的种类亦少,且鸟类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种间或种内竞争激烈亦不利于个体数量的增加。

D选项中植被缺乏层次较丰富,可见植被品种一般也较多,则能提供的食物(植物种子和昆虫等的)种类亦多,而且生存空间层次丰富,相对空间较大,因而能与之相适应鸟类的种类和个体数亦多。

14、C[试题解析]:

观察右图可获得的信息有,该种鸟类的翅膀发达,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原理,可推断其飞翔能力较强;具有钩形的喙和大而尖锐的爪(适合抓握),且形体较大,符合食肉猛禽的特征(常捕食鼠类,蛇,小鸟等小型陆生动物)。

一般食鱼虾的鸟类往往嘴扁而阔或长而尖;而食虫鸟往往是小型鸟且嘴形直的多;食植物种子的鸟也往往是小型鸟。

均与图示大型鸟不同。

15、C[试题解析]:

脚的形态结构是鸟类的分类依据之一。

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生活习性)相适应原理,①号鸟足的腿短,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应为游禽类(例如鸭子);②号足强而有力,趾尖有利爪,无蹼,后趾短而高,适合行走,应为陆地禽类(例如家鸡);③号足则细而长,适合在浅水行走,应为涉水禽类(例如鹭鸟);而④号足短,而且为对趾(两趾向前,两趾向后),爪尖,适于抓握树干,当为攀禽类(如鹦鹉)。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C、③①②④。

五、[试题背景]:

本题属以“社会问题”为背景的试题。

[能力要求]:

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信息联系与加工能力,评价和决策的能力。

人口问题是当今社会四大问题之首,因为其它问题都与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人口出现老龄化、人口负增长的城市,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口问题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本题以热点问题和社会共同关系的问题作为综合考试的命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给考生以亲切感。

16、D“从上海市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中,可以看出当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时,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即自然增长率曲线在0以下,该点出现在1990—1995年之间,所以选择1993年。

17、A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种群也可从年龄结构(65岁以上老人占4%以下的为年轻型人口;占4%~7%的为成年型人口;占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来分析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由图分析可知上海市人口的出生率自60年代后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且不断下降,而死亡率亦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尤其是自93年来的人口负增长,使幼年组人口(0~15岁)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成年组人口的比例发展稳定,老年组人口比例则不断上升。

18、D由上题分析可知,上海市在82年时开始进入人口老年型城市。

上海市65岁以上的老人在2025年时预计将达25%,人口老年型城市的形成和人口负增长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社会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市民素质提高和生育观念良性转变等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也将对未来生产者的年龄构成、国防兵源及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等带来负面影响。

因而需要适当调整人口结构,适当提高幼年组人口比例,将对未来生产者的年龄构成、国防兵源及减轻社会负担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由于死亡率的稳定发展,选项A的控制人口密度(出生率稳定或降低),选项B的提高人口素质(不改变人口的数量),选项C的适当降低人口出生率(降低了幼年组人口的比例),均是不可行的。

要使上海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应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这也正是上海近年来实行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胎”政策的原因。

第Ⅱ卷共96分

六、本大题包括19-25小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光辉的历程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产。

围绕着一个“红色旅游区”的开发问题,综合了历史、政治、经济,结合了知识和思考,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

19、④、①、③、②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史脉络的了解程度。

但是,不按时间顺序排,而以空间区域为旅游板块,虽说是考历史事实,实际上懂点地理方位就更容易回答。

20、政治意义:

使旅游者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经济意义:

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

文化意义:

促进各地对革命遗迹遗址和文物的保护,推动地方的文化建设

解析: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冠名“红色”,学生应该能想到这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之旅,其政治意义不难写出。

而“旅游”则涉及到经济学中三大产业的知识点,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带动劳动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此为经济意义),同时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促进革命遗迹等的保护,推动文化建设等,(此为文化意义)。

解答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

综合能力的提高源于平时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21、中共一大会址题干中关键词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景点,当且仅当!

这个题目只考知识不考能力,鉴于这个知识点对于“红色”而言是一个“起点”,知道是应该知道。

22、开发红色旅游路线;开发新的红色旅游景点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请学生设计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考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引起学生兴趣,但本题所给答案单一。

而“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这个不错的角度却已在题目中以举例的方式给出,实属浪费。

23、②、⑤本题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联系自身的感受即能回答。

且题目中也有暗示。

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必然与革命题材要呼应,④不是必须强调的,而⑤符合“能被广大青少年接受这一点”,①、③则太过具体化。

本题属容易题。

24、②、④要了解景点的革命历史背景,当然要找到一种“现场感”。

这种感觉,当然首先是在当事人以及跟他最亲近的人,其次就是专业的研究者了。

前者有“直接经验”,后者有“间接经验”。

25、赞成收取门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革命文物,使红色旅游景点更长久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或者:

不赞成。

红色旅游景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由政府财政来支持其管理维护;收门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景点的宣传教育效果。

这是一道开放性思考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方式,全面、辨证中权衡利弊得失的决断力。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学会积极地思考,面对社会生活,要善于用经济学的道理去思考。

七、点评:

桥梁建筑学是力学上的一个分支,一座好的桥梁,不仅要坚固实用,也要兼具艺术美感。

26、按桥的用途或功能分类;跨河桥;斜拉桥;按桥的材质分类。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从不同种事物提取共性的观察分类总结能力。

27、本题考查了考生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即能理解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分类,能提取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

根据图表中已经给出的信息,对三处桥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归纳概括,完成表格。

(1)根据卢沟桥位于我国北方华北平原,可以确定是“半湿润气候、地势平坦”;根据桥梁平直、实腹、厚墩的特点,可以确定交通特征是“车行为主”。

(2)根据锦溪拱桥“拱形、薄墩、薄拱”的特点,可以判断是“桥下行小船、桥上人行走”,根据湿润气候、地势低平、水网密布、行舟为主等特点,可以判断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因此区域位置回答是江南地区、东南地区、江浙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都可以,答案较开放。

(3)根据泸定桥的区域位置,气候、地形、交通的特征,可以确定是“悬索桥或铁索桥、桥身不固定、无墩”,考生也可以根据历史课或语文课学过的“十七勇士飞夺泸定桥”,通过联想,得出答案。

 28、斜拉桥;抗海风或搞海水腐蚀。

本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长兴岛-崇明岛的跨度较大有数公里之大,这就决定了这座桥不可能采用类似外白渡桥这样的小跨度跨河桥,而地处长江入海口,一来水较深,不易修筑桥墩,二来海上交通繁忙,桥的高度不能太低,这也就不能采用类似南京长江大桥这样的公路铁路桥了。

悬索桥和拉索桥是现代大跨桥梁的重要的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跨越峡谷、海湾、大江、大河等不易修筑桥墩的地方架设大跨径的特大桥梁时,往往都选择悬索桥和斜拉桥的桥型。

悬索桥的跨度比斜拉桥的要大,但抗风稳定性不如斜拉桥,而长江口常年吹海风,很显然斜拉桥是最适合的一种,其不仅跨度够大(最大跨度已达一公里以上),高度也可以建得很高(可达100m以上),利于轮船通行。

对桥梁的材料要求,由于地处入海口,常年受海水及海风侵袭,自然在这方面要有特殊要求。

29、本题设计独特新颖、灵活巧妙,考查考生能运用文字、图表、公式等方法对信息进行转换或再表现,能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基本方法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虽然考生对九曲桥并不陌生,大多到过九曲桥,但是让绘制九曲桥示意图,却不一定能绘出。

“九曲桥”顾名思义应该弯曲“九次”,即由A至B应该连续画10条弯曲的线段。

(2)本题考查了考生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

九曲桥的设计理念显然不是“便于日常取水”,因为池塘的水一般不能饮用或它用,其它3项均正确。

估计考生难以正确回答,因为“考生注意”中强调本卷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本题不是选择题,但也可以认为是选择题,它写出了答案供选择,而且无法确定应该选几项。

(3)本题应该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回答合理都可以得分。

“九曲桥”产生的效果是:

扩展空间、移步换景、利于漫步行走、休闲度假等。

30、

(1)白蛇传

(2)枫桥;苏州或姑苏

题中两处文学典故均是常识类层次,如果去过杭州和苏州的的话,有一些直观的体验,回答起来会更有把握。

八、点评:

本题背景: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该倡议首先由欧洲物理学会(EPS)在2000年“第三届世界物理学会大会”上提出;2002年,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第24次全体大会的一致通过;在2003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支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的决议;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近年来,公众的物理意识在削弱,国际物理学界认为必须采取行动,在“2005—世界物理年”通过展示物理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与支持,坚定公众对物理学的信念,推动物理教育,培养物理人才,使物理学在21世纪得到全新的发展。

31、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重点考察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答案多种多样,如:

为何选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图中沙漏样的标志有何意义等。

而对图中的沙漏样标志,一般学生都认为是个沙漏,其实只要了解狭义相对论中相关内容,就会知道这是相对论时空坐标中的一个光锥,其定义了一个事件所有过去和未来的联系,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最具标志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