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900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docx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讲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章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第一节美术

美术是人类艺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一种,幼儿美术教育可以通过幼儿与美术的接触,增进其对绘画形式、内容的了解,促进认知经验、语言表达、情感涵养、自我动手等各方面的发展,其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一、美术的发生和发展

(一)美术的发生

1、模仿论

主要观点: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美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亚里斯多德

2、游戏论(“席勒—斯宾塞理论”)

主要观点:

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3、表现论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4、巫术论

认为美丽的史前壁画与审美无关,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保证狩猎成功。

5、劳动论

认为美术起源于劳动。

(二)美术的发展

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半殖半封新中国

二、美术的主要类型

(一)绘画

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连环画等。

(二)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基本技术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

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三)工艺美术

(四)建筑艺术

(五)工业设计美术

美术的构成:

造型、构图、色彩。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

一、学前儿童美术的涵义

学前儿童美术应该涵盖学前儿童与美术(视觉艺术与操作)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学前儿童对美术语言的思考、领悟,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操作游戏,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过程与作品。

(一)学前儿童对美术语言的思考、领悟

学前儿童对美的感觉,是学前儿童对视觉艺术领悟的认识与开始。

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儿童的审美思维也逐渐得到发展。

(二)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操作游戏

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尝试与操作使得他们开始了美术造型活动。

这种造型活动最初仅仅是一种游戏。

孩子一岁多开始握笔,此刻,在孩子的眼中,画笔与其他玩具是一样的,只是玩法不同而已。

玩(无意义的绘画)——有意义的绘画——画出成人能理解和认可的图画。

这个过程有赖于孩子肌体的成长、心理的发展、小肌肉群的成熟、眼手协调能力的进步。

操作工具:

笔、黏土、剪刀、纸张、颜料……

(三)学前儿童美术创作过程与作品

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学前儿童借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过程。

这种表达表现,促成了他们与世界的沟通交流,同时也享受这一过程带来的安慰与回应。

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一)学前美术活动过程是多感官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

(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通过模仿不断学习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话、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是有顺序和阶段性的,不分国界与性别,所有身心正常发展的儿童,其美术能力发展的顺序是惊人一致的。

透过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我们能看到这个儿童此阶段的感觉、记忆、认知、思维等状态,他的肌肉协调性、操作能力、控制能力的发展水平。

美国学者凯洛格对100万张儿童画进行研究与归纳,发现幼儿绘画的发生规律是:

涂鸦线——图形——图形组合——圆圈与太阳——蝌蚪人——人以外其他的初期图形。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1、涂鸦期(1.5岁—3.5岁)

启示:

①重视涂鸦,不加以制止,创造条件;②发挥适当作用——鼓励、倾听、尊重

2、象征阶段(3.5岁—5岁)

造型特点:

典型代表“蝌蚪人”

色彩特点:

能辨认红黄蓝绿主要色相;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涂色杂乱;

构图特点:

罗列形象,无刻意安排

启示:

①保证幼儿适当的绘画工具;②保护兴趣、鼓励作画、口头赞赏;

③丰富幼儿生活和视觉经验

3、图式阶段(5岁--7岁)

造型特点:

流畅线条、细节表现

色彩特点:

色彩丰富、色调和谐、涂色均匀

构图特点:

注意比例、位置关系,出现“透明画”、“基底线”

启示:

①多手段激发创作热情

②提供机会加深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扩大创作与表现的的范围和主题

③提供多种绘画工具材料让幼儿选择

④幼儿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1、玩耍阶段(2-4岁)

启示:

①态度上鼓励;②提供必要时间、空间、材料和工具;③教幼儿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2、直觉表现基本形状阶段(约4-5岁)

启示:

①鼓励并引导儿童使用不同材料工具;②增加儿童的成就感和活动兴趣

3、样式化表现阶段(约5-7岁)

启示:

①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实现自己的创意;②鼓励同伴合作完成大型手工作品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一)本能直觉阶段(约0-2岁)

1、对颜色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

儿童早期对暖色、明亮的色彩比较喜爱

2、对形状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

儿童早期对复杂图形比较偏爱(这些本能反应为以后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做心理准备)

(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

(1)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

欣赏作品时,首先感知的是作品的内容;但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是浅表的。

(2)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

对线条、形状的感知;对色彩的感受;对空间构图的感知;对情感表现性的感知。

(3)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偏爱和评价标准

偏爱:

再现性作品和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非再现的作品;

判断标准:

①作品画得像不像;②作品绘画技巧;③色彩、形状、整体的形式

特征(形象简练、色彩丰富);

(4)幼儿对作品题材的熟悉度。

第三节幼儿美术活动及作品赏析

一、幼儿的年龄差异与绘画表现力

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要建立在掌握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美术特点及表现规律的基础上。

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是同步向前的

二、幼儿美术造型中的“像”与“不像”

幼儿美术作品中的“像”应该是广义的:

凡是能把一类事物的基本形象特征表现出来,就可以说“像”。

“像”应该是基本像,包括两层含义:

1.幼儿所画的物体应该是一类事物的基本特征的反映。

2.通过物象可以看出画的是什么和要传达的意义。

儿童绘画在其“意”,而不是在其“形”。

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只要作品中的形象达到了基本像的水平,造型就是成功的,就应该得到理解与认可。

此外,成人需要更多地分析作品中表现的事物是否丰富,是否有儿童独特的体验与创造想象,作品是否反映出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否有认真、大胆和自信等特点。

三、幼儿美术作品中表现力的丰富与童趣

丰富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画面中所表现的主要事物本身的内容以及与主题有关的其他事物内容是否丰富。

案例:

主题:

穿裙子的小朋友

2.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物体、形状、线条、色彩等的变化程度,即画面的生动、复杂程度。

我们认为在儿童有能力画出比较复杂的线条、形状、色彩时,就要尽量引导他们避免绘画的简单化,否则就会限制儿童的绘画表现力。

趣味性是指幼儿画的作品内容风趣活泼,画面常常以简练的线条表现生动有趣的内容。

案例:

捉蝴蝶

对有趣味性的作品,不能以画面表现是否丰富来评析,而应把趣味性作为评价的焦点。

四、幼儿美术作品中的认真、大胆与自信

认真、大胆与自信,是幼儿美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质,是通过美术教育而逐步建立的情感、意志和性格方面的积极特征。

这种特征在幼儿美术作品中式比较容易确认的

五、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个性与风格

因为幼儿的年龄、性别、民族、喜好以及生活环境、性格、气质、智力能力等的不同,形成了幼儿不同的个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画风、效果。

六、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欲

幼儿美术作品,最使我们兴奋,也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奇特的创造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欲望。

幼儿把自己感受到的信心用美术工具表达出来时,这种心理活动往往不受时空概念的限制,具有联想和幻想的倾向。

总之,幼儿美术作品没有对与错,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析要结合年龄看智力,结合习惯看表现力。

教师要学会赏析幼儿作品,通过作品了解幼儿的许多方面,为幼儿自然地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以美术特有的艺术语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指导原则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一、工具论和本质论

工具论: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全发展,强调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把美术视为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手段,借以达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用艺术影响人的行为和人格,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的精神进入高尚的境界,从而造就健康和谐的人。

本质论:

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主张实现美术学科的自身价值。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发展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其创造具有美感的表现性的美术作品。

工具论

优势:

以儿童为本位,儿童美术发展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通过自发、自由的自我表现和创造来认识世界。

局限性:

儿童自由表现潜能时,往往容易陷入缺乏指导的境地,自由创造也难以实现。

本质论:

优势:

儿童美术的学习并非成长的自然结果,不应剥夺儿童能够从美术中得到的东西。

局限:

过分强调美术教育的系统性,势必限制了美术活动中儿童在创造力和自由个性表现方面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及目的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两种情况

1.对单纯的、自然的美术活动进行认识、指导,使之成为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的活动。

案例:

孩子们在画草地的时候,虽然有感性认识,也有一些想法,但是往往不知道怎么画才好,这时老师就指导孩子装饰草地,把大块的白纸用彩笔一笔一笔地画上草,少留空白,画满小草。

2.从学前儿童教育需要出发,以美术为平台、手段,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的活动。

案例:

为了让小朋友学会盖被子,老师设计了“我给娃娃盖被子”的主题美术活动。

活动的开始是老师利用毛绒玩具小鸭引出的——小鸭子这几天没有到幼儿园来,是因为没有盖好被子着凉了、发烧了,为了早日来幼儿园,想让小朋友教它怎样盖被子。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所有的小朋友是不是都会自己盖被子,但是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怎么办?

引导孩子们想办法,孩子们想出自己画小娃娃,剪下来,并用带来的小手绢当被子给小娃娃盖上。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任务

(一)使学前儿童喜爱美术活动,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幼儿是否喜欢美术活动的标志:

是否愿意参加各种美术活动。

2.孩子对什么样的美术活动感兴趣?

3.如何保持对美术的兴趣

如何激发兴趣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困难的课题,不要仅仅着眼于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开始阶段,应贯穿始终。

给大家一个参考建议:

开始阶段——鼓起积极性和自信心。

进行过程——激活思路触发创新活动。

结束阶段——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

①对新奇的美术活动工具、材料、表现手法充满好奇;

②孩子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望去操作、表达,即幼儿希望对工具材料有比较自由的操作空间。

③美术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④美术活动的设计要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玩、好自主的特点。

(二)丰富学前儿童美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

美术实践活动:

让孩子参与和接触尽量多的美术类型,欣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开阔儿童的审美视野。

注重孩子对各种造型元素的认识,尝试各种媒介物的不同性能。

(即形状、物体和材料的视觉探索,各种色彩的视觉探索;手写、复写、印制、绘制、着色、拼贴等操作探索)

(三)发挥美术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允许学前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

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

给他们提供各种美术活动的工具与材料,任儿童自己去选择与运用

总之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舒适、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儿童去创造、表现、想象、探索、发挥,从而实现情感调节,进而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导原则

一、恰当适度的处理操作因素与艺术因素的关系

在儿童绘画过程中,如果只鼓励自由表现,而没有表现方法的学习,儿童在美术创作时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严重影响他们创作的自信和表现质量。

事实上孩子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内心都会产生需要他人帮助的愿望,学习一些基本的简单操作技能为幼儿自由的创作奠定基础。

二、突出游戏因素和生活因素的地位

把生活与游戏融入到美术活动中美术教育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案例:

设计漱口杯

三、强调创造因素的作用

儿童对世界有着独特的认识与理解,由于他们少有传统和经验的限制,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符号系统来反映生活印象,表达思想认识,宣泄情感体验。

这种符号系统或者说事物的结构特征,是儿童自己的发明创造,是自己想象的结果。

创造是美术活动中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因素。

课堂讨论:

①如果要让小朋友们画‘我的家人’你将如何生动有趣地引出该主题。

②手工课‘叠衣服、裤子’你又怎样引入,要以教育根本目的为前提。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

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美术欣赏活动

二、环境创设

⑴活动空间的布置

1儿童能取得他们需要的材料;②儿童能自己工作;③儿童能持续地进行活动;

4儿童能自己收拾清理

⑵美工活动区的布置

⑶桌面与材料柜布置

①材料放置;②清理工作;③标示材料名称类型;④妥善处理儿童作品

三、美工材料储存的建议

⑴美工活动区的设备与材料

①用来写的;②用来画的;③用来写或画上去的;④用来粘贴物品的

⑵美工材料检查表

四、如何与幼儿谈论美工作品

——通常你会怎么做?

“真好看!

”“这是什么?

”“哦,你画了一朵花。

——描述你所看到的

①线条画法颜色使用;②这次作品与以往的相同或不同之处;③工具的使用

④新尝试或特别技巧的变化;⑤这个作品中你喜欢的部分

——你需要传递的是

①你非常仔细地观看了他的作品;②你对他的作品很有兴趣,很重视;③给幼儿一些新的词汇;④帮助幼儿进一步欣赏自己的作品;⑤帮助幼儿明白他所拥有的技巧,激发信心

——假如面对一幅由无数个深蓝和黑色圈圈所构成的图画

1这个孩子在生气;②这个孩子累了;③这个孩子想涂满整张纸;

④这个孩子喜欢黑色和深蓝色

——你可以提问,也可以谈自己的想法

1你能说说你的画吗?

②你喜欢这样画?

③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画?

④这个部分你是怎么画的?

另外的一些建议:

①时间安排(集体+个别,多次);②单纯填色活动不是美工活动

③慎重地提供特定图形或图案;④与父母沟通

五、绘画活动的类型及有关的基本技能

由教师确定某一物体,并帮助幼儿在充分了解该物体的形、色彩、结构、性质的基础上,以绘画方式对其进行表达、表现的活动。

1、物体画(绘画活动的起始点,也是培养儿童造型能力的基础)

⑴儿童物体画的内容

小班:

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最感兴趣的、轮廓简单的物体。

形象鲜明生动、创造余地大

中班:

强调将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变动组合的位置

大班:

丰富细节,从表现个别特征到表现综合特征,儿童感兴趣又有一定动作要求的内容

⑵儿童物体画的基本技能和工具材料

小班:

以培养兴趣,鼓励大胆作画为主

印章画、水彩笔画线条、棉签画点、线和涂抹、油画棒涂色、手印画、脚印画、自由玩色、添画

中班:

进一步用集合图形的概括法画出自己观察过的各种较复杂的组合物体

油画棒均匀涂色、较清晰地勾画轮廓线、用毛笔控制水分、较灵活地点小点、画线、小面积涂色

大班:

用各种集合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细节部分,描绘人和动物的不同姿态

掌握彩色水笔、油画棒、毛笔等不同工具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有目的地选用和制造多种表现形式

2、情节画

在物体画基础上进行的,儿童将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的情节,对于培养儿童绘画的目的性、计划性,培养儿童构图、布局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⑴情节画的内容

中班:

在画面上作简单的布局,并能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重复画某一物体,再添画,

把几个物体连接起来,添上背景(结合儿童生活经验,启发思考物体大小比例关系)

大班:

根据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以其自己周围的实际事物作为题材,画出简单的情节画

表现熟悉的生活画面(启发表现物体间主次关系、相对位置),多幅画表现连贯的情节、故事

⑵情节画的基本技能

中班:

添画次要、易画的物体形象;构图方式为并列式,不要强调画基底线

大班:

不仅表现出主要图象,而且能将事情发生的地点或环境也表现出来,使物体形象间彼此有联系,相互呼应

3、意愿画

记忆画:

在绘画中通过记忆进行新的构思,是创造性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趣.有日记画和故事画等形式。

想象画:

在绘画时打破时空界限,不受现实生活约束,自由地表现.分为现实性想象画和虚幻性想象画。

⑴意愿画的内容

小中班:

添画为主.应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启发其进行表现

大班:

儿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绘画,并围绕这一主题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4、图案画

用各种花纹、色彩在不同的几何图形、生活用品的纸形上和谐、有规律地进行美化和装饰的绘画形式。

儿童可以学习简单的图案装饰的知识技能,有助于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培养儿童的耐心、细致、有顺序地工作的习惯,培养美感。

儿童喜欢具象的花纹,并表现出性别差异。

⑴图案画的内容

中班:

选择简单的图案花纹,侧重于纹样的变化,色彩要求鲜明;“花边”“花手帕”“花围巾”;

不使用过多颜色,避免画面色彩混乱

大班:

侧重构图的变化,色彩在鲜艳中求和谐;在更复杂的集合图形中心、边缘、角上装饰图案;在日常生活用品纸形上装饰图案;设计一些民族花纹课题

⑵图案画的基本技能

中班:

长方形纸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用不同纹样和色彩,等距地间隔排列;正方形中心、四边或四角进行纹样装饰,要求纹样排列整齐、均匀、对称。

大班:

学习四方连续纹样;在圆形、椭圆形、菱形的几何图形纸和日常生活用品纸型上进行装饰,要求根据实物具体形状特点进行装饰。

六、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法

1、观察法

①直接观察②标本式观察③间接观察④图片式观察

2、实际体验法

让儿童尽量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多通道地去感知各种事物。

3、联想法

①应用故事、实物或对事物的“联想”,把儿童引入想象世界。

②续编故事、再定义、合成、听音乐或儿歌进行联想。

4、范例演示法

①选择范例形式应多样化,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事物面貌,开阔儿童思路

②范例的运用要恰倒好处③运用范例与讲解演示要有机结合

5、练习法

利用轻松自然的绘画活动,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

添画游戏构图活动玩色活动

6、情境激励法

①为幼儿创造一定情境,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想象、思维、创造。

②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教师创设具有探索性的情景,改变直观的性质。

七、美工区绘画活动

——绘画场所

靠近水源;作画四周有屏障;有工作服;地面和墙面可清洗;随时准备额外的纸张和颜料;有悬挂晾晒儿童绘画作品的地方;

——绘画材料

画架;可以将画画在上面的材料(各种质地、颜色的纸,布,石头,纸箱纸盒等);绘画工具(各种不同长度、形状、粗细的画笔,毛笔,油漆刷,海绵块,滚筒);

颜料(广告颜料、油漆、水彩、墨汁);放置颜料的容器;

——绘画活动设计

水滴画;触感训练;变化工具;

八、儿童手工活动的类型及有关的基本技能

1、泥工

运用泥进行的造型活动,即以粘土、胶泥、面团等为材料,用搓、团、压、捏、拉等手法来塑造形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儿童体验泥通过自己手的作用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兴趣。

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形成空间概念。

⑴儿童泥工活动的内容

小班:

认识泥工的简单工具和材料;任意玩泥,欣赏中大班儿童作品;用一种或两种基本技能塑造简单物体形象;将另个基本形体结合构成一个物体;

中班:

使用一些简单辅助材料表现简单的情节;塑造较复杂的物体形象,表现物体基本部分

大班:

使用简单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以形体较复杂的动物、人物为主,要求塑造出突出特征和某些细节,有动态,表达简单情节

⑵儿童泥工的基本技能

小班:

团圆、搓长、压扁

中班:

捏、挖、嵌接(粘接、棒接)

大班:

分泥、拉伸

2、纸工

以不同性质的纸为主要材料,运用折、剪、撕、贴等各种技能进行造型的活动。

有助于训练儿童手指肌肉及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儿童的目侧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儿童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变化。

主要包括折纸、剪纸、撕纸、粘贴和染纸

⑴儿童纸工活动的内容

小班:

培养兴趣为主,玩纸、撕纸和粘贴;提供颜色各异、性质不同的纸,初步撕出简单形状;简单的物体形象粘贴;

中班:

较平整地折叠简单玩具(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

把现成的图形或自然材料,按顺序粘贴在适当位置,掌握正确粘贴方法;以目测撕纸为主,简单的折叠撕内容;学习正确使用剪刀

大班:

用多张纸折叠组合玩具,添画;让儿童自剪自贴,重点在“剪”(目测剪、按轮廓剪、折叠剪);用对称折叠的方法剪出或撕出简单的物体的外形;折叠染纸;编纸

⑵儿童纸工的基本技能

小班:

对边折、对角折;现成图形粘贴;按轮廓撕

中班:

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形、双三角形;自剪几何图形粘贴、自然物粘贴;按轮廓剪、目测剪;目测撕

大班:

菱形折、组合折;折叠撕;折叠剪;用和谐的色彩有控制地染纸

3、自制玩具

儿童综合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制成简单的玩具。

⑴儿童自制玩具的内容

中班:

简单易做的课题;老师画好图象,做成半成品由儿童粘贴、装饰

大班:

用纸、布、针、线等自然材料以及无毒费旧材料制作简单玩具,如面具、陀螺、体育投掷材料等

⑵儿童自制玩具的基本技能

弯曲;用模型卷曲;在桌边棱角处拉动成型;连接;用糨糊、胶水粘贴;用乳胶粘贴;用针线缝合;用胶带、钉书机结合;

九、儿童手工教学的方法

1、感知

教师动作正确地、比较缓慢地进行示范

对大班的儿童可以呈现图示,鼓励儿童自己观察尝试

示范与清楚的讲解相结合,注意语言的确切

整体示范与分段示范相结合,交替使用

2、、模仿

对儿童提出明确合理的动作要求,先求质量,再求速度

每次提出要求不要过高过多

3、练习

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相结合

提供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联系目标

注重鼓励儿童对行动进行概括

练习的间隔和练习的时间需要合理安排

4、创造

提供多种材料及练习的机会

为儿童提供创造的线索

对儿童的作品持发现和赞赏的态度,鼓励其创造热情

十、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欣赏有助于缩短从爱美到审美的距离,并发展儿童创造表现美的能力

1、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

小、中班:

儿童生活经验接近的玩具、工艺美术品或日常用品、节日装饰品;描绘儿童生活的图片或美术作品;表现手法应主题突出、造型简单、形象鲜明、色彩明快,能引起儿童联想;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色;

大班:

欣赏作品,并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艺术表现形式日趋丰富多样:

油画、水彩画、年画、漫画、泥雕、石雕、民间玩具;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等题材的美术作品;表现手法上,形象、构图色彩更趋多样化

2、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⑴讲解法

具有示范性作品

教师讲解应具体形象、抑扬顿挫,激发儿童兴趣

可根据作品内容讲解一个想象的故事,或关于艺术家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