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691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

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P3的阅读回答: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

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

学习任务二:

掌握纬线的特点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2、观察地球仪:

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________

3、读P6图1.11,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

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

赤道以北称_____,以南称_______。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范围:

______;中纬度范围:

;高纬度范围______。

【合作探究】(利用地球仪)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__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_______转动。

2、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B、纬度最大是180°

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

4、阅读P6图1.11,总结纬线的特点:

纬线

概念

形状

特征

指示

方向

标度

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

变化规律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最长的纬线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B、6378千米C、6371千米D、4万千米

2、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

A、55°N低纬度:

南半球

B、69°S中纬度:

北半球

C、19.5°S高纬度:

南半球

D、89°N高纬度:

北半球

3、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4、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师生笔记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阅读P6图1.10内容并结合地球仪,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__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__。

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

经度之和为_____(度)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__的两个半球。

学习任务二:

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1、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2、完成课本P7的活动题2。

【合作探究】

1、观察地球仪:

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

________。

2、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160°E、纬度0°D、20W°、纬度0°

3、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方位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4、综合题

(1)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70°170°

A

10°

10°

 

①图中A点经度是_______,B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②在图中画出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并标上字母C。

③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______半球。

(3)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

纬线

经线

概念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标度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规律

划分半球的界线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补充:

东西半球的划分的口诀:

“大为西,小为东。

(说明:

东经与160°E比较,西经与20°W比较。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B、60°EC、120°WD、180°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D、20°W

4、东半球的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E到160°E之间

C、20°W到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之间

5、以下位于西半球的经线是()

A、10°EB、10°WC、165°ED、40°E

师生笔记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用经纬网写出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二、学习重点:

1、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2、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会运用经纬网写出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定位置

学习任务二:

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合作探究】

1、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如何判断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符号?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师生笔记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学会列表比较的地理学习方法。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二、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地球的自转

对照地图册,自学课本P9—P10第一自然段(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__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北极上空往下看是针),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1、地球不停地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2、地球不停地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B.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旋转

C.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旋转D.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旋转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一天B.一年C.24小时D.365天

3、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B.地球的自转和不透明性

C.地球的自转和透明性D.地球的公转和不透明性

4、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相同的是()

A.方向B.周期C.速度D.产生的地理现象

5、完成下表:

自转

公转

定义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意义

 

-------------------------------

师生笔记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学习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认识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P11图1.19,认识:

1、二分二至日时间,太阳直射的纬线。

春分,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夏至,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秋分,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冬至,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2、我国放暑假时,正好是澳大利亚的季。

3、理解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近段时间,庆阳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

学习任务二: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

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

3、看P12图1.20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

热带:

;寒带:

;温带: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

;寒带:

;温带:

既无又无。

【合作探究】

地球公转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从而产生了变化和、的变化。

2、以下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3、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B、北温C、南温带D、寒带

4、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寒带

5、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B、C、

D、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师生笔记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学会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量算。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

地图的三要素是:

、、。

1、比例尺:

(1)比例尺的概念: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的表示公式:

(3)完成课本P15第2题。

(4)完成课本P23活动题。

(5)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6)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7)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大或小和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2、方向:

(指向标:

因为有些图上方向是以指向标的形式出现)

(1)方向有三种情况

1一般地图上判断方向:

根据口诀来判断: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必须根据指向标来判断,记住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其他方向可以由指向标平移推出来(完成课本P15第2题)

3在有经纬网的图上判断方向:

根据经线和经度判断东西方向,根据纬线和纬度判断南北方向。

A、一般经纬网(完成课本P15第一题)

B、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的差异。

C、极地和极点

(2)读下图,完成表格,看看比例尺大小对地图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的影响。

3、图例:

(1)概念: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2)记住一些常见图例(课本P14图1.24)

【合作探究】

1、一条公路的实地距离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假期去西安旅游应选择哪种地图?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地图的基本要素:

、和。

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

A.50B.500C.5000D.50000000

3、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4、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B、1:

100000000

C、一千万分之一D、1:

1000

师生笔记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能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能识别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和选择,得出正确的判断。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

相对高度:

请观察上面地形图,把海拔和相对高度填在相应位置并回答问题,

甲山的海拔是()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学习任务二:

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读等高线图1—20,回答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_米,图中N处等高线的数值应是_____米。

2.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_____

3.图中B表示的地形是_____

4.图中CD表示的地形是_____

5.图中EF表示的地形是_____

6.图中G表示的地形是_____

7.图中有甲、乙两座山峰,甲比乙高出_____米。

8.对比山坡CD和山坡HI哪个_____更平缓点?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读下图回答:

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_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

 

【合作探究】

1.完成课本P18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下图是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

A.

B.

C.

D.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填陡或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

3、在山区常有河流流过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陡崖D鞍部

4、读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B.甲处的海拔约为358米

C.小河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

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

5、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师生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地球?

水球

1、加加林为什么把地球叫水球?

2、观察地图册无论如何等分地球始终是以海洋居多吗?

学习任务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在地图册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看地图册认识一下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穿过的七大洲,四大洋。

3、地图册认识并检查指导本组同学识记洲界。

亚非:

亚欧:

南北美:

亚北美: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选择: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北美洲B、亚洲C、大洋洲D、南极洲

2.世界上最大的洲是;最大的洋是;

3.亚欧两洲的分界是山、河、H山脉;亚非两洲的分界是;南北美洲的分界是。

4.轮廓略象“S”形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寒带的大洋是。

主要在热带的大洲是。

5.将七大洲,四大洋按大小排序

七大洲:

四大洋:

师生笔记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二、学习重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

沧海桑田

讨论1.阅32,33页文字及图判断正误:

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并举例。

2.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讨论还有人类的活动如和等。

学习任务二:

大陆漂移假说

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然后看大陆的漂移三幅不同年代的海陆分布图

3.了解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及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4.讨论思考大西洋的是如何形成的及太平洋是如何变化的?

学习任务三:

板块的运动

1阅读进一步重点了解板块学说的要点:

勾背①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看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2.讨论看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讨论观察。

3.图中箭头有几种受力方向,试用书表现一下。

4.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师生笔记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学习重点:

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一.图片引入:

见课本P42图3.1,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答:

二.、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天气的概念

答:

说出今天庆阳市的天气状况?

答:

举一反三:

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

答:

天气与人类:

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完成P43页的活动,并结合攀枝花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谈谈还有哪些天气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例子。

答:

小结过渡:

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答:

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

请大家通过下面这个天气预报的例子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应知:

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1)该图由地名和等组成。

(2)广州有两种天气符号的从左到右读做“”。

(3)气温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和。

风的符号:

了解:

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

了解风级的判断:

风力用风尾表示。

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

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合作探究】

【例1】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2】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A.查看卫星云图B.听天气预报

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典型题

【例1】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例2】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创新例题

【例】近年来,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杆烧掉,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

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1-2题。

1.表示阴天的是()

2.表示台风的是()

3.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A.多云B.阴天C.晴天D.雾

4.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A.晴天B.可能有雨C.无雨D.肯定有雨

5.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A.海洋B.陆地C.云区D.天空

6.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B.中度污染C.良D.轻度污染

D.人类活动

7.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二、填空题: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它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可能差别很大。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降水的情况。

3.气温是的程度,降水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4.风向是风的。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师生笔记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