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678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1、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地蓝印布创作受张謇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人们既尊崇传统,

又勇于创新,风格,为中国印布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②在游子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熟悉并且,它犹如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

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

B.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

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

D.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

2.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数仅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C.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

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 D.④⑤②①③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成功者的足迹

A.有人把它作前进的路标,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

B.有人亦步亦趋,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的实际

C.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态度也不尽相同

D.将成功者足迹视为路标实际上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

“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

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

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

散失

B.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

周到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

得志

D.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

旧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不敢引疾B.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四海好学能文者D.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临清流而赋诗

8.用四字词语概括朱筠的形象特点。

(3分)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3分)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分)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

(2分)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4分)

 

(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

⑵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⑷▲,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⑸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⑹▲,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前赤壁赋》)

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⑻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大地

毕飞宇

?

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

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

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

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

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

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

这是何等的艰辛!

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

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

“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

”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

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

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

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

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

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

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

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

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

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

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

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

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

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⑥还有气味。

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

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

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

“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

”这句话说得好。

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

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

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

13.第④段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请结合文本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分)

▲▲

1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

(4分)

▲▲

15.有人说:

“毕飞宇的作品大都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

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厚重感”体现在何处。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书法闲话

雷抒雁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

不说别的,且说汉字;也不说汉字象形的美好,只说汉字书写的“奇妙”。

②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书写,使汉字有了真、草、隶、篆诸体;又因各体的书写,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③市场经济,利益是一把酵母,把一切沉睡的普通面粉都能唤醒,让它蓬蓬勃勃膨胀起来。

书写也不例外,动辄挥毫的书法家,自晋、隋、唐、宋、明、清以来,于斯为盛。

只要有文人聚会,便有纸张笔砚侍候,会写不会写,都来挥洒几笔。

只要有上级领导视察,便有留写“墨宝”一项,是宝不是宝,都要装裱供奉起来。

如果说,只是一乐,当作雅事,也还罢了,最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但一旦沾上铜臭,便不能不令人作呕。

④每每游览书画店,常见有熟人的“墨宝”在卖;看那字,不过刚过涂鸦,标价却不菲。

一问,道是价因名列,说那是“名人字”,卖的就是那名。

⑤但是凭写字出名不易。

你得下那童子功,三日一点,五日一捺;门前先得有一池水,预备洗笔;屋后也得有一块地,留作笔冢。

可是,今日之人谁又下得那苦心,耐得那寂寞。

如此练来,要等到能上市卖艺,大约先已饿成菜色。

⑥没有童子功,怎么办?

当代人长于编故事,要成名,先得有一套奇异履历。

速成的书法家,也会编故事,说自幼家学濡染,三岁学颜柳,五岁习二王;年长之后,又是某某书法家入室弟子,得了真传;之后,再编些何处发表,何处展览,某馆收藏之类。

未见其字,先吓你一个跟头。

其实,现今说是喜爱收藏书法的,究有几人真懂其奥妙?

大多是跟风扬尘的。

先前,嘲笑写诗之人比读诗的多,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诗人。

近些年,我倒看见每片树叶上都站着两个书法家。

⑦“书法”作品完成较快,一幅字,慢写,十多分钟;快写,三五分钟。

如以时间论值,其单位时间创值仅次于西方拳坛的拳击手。

时下,有作家以写字代替写作,说是写字之润笔,高于快于写作之稿费,可以为证。

⑧字写得不甚好,被某人收了私藏,见仁见智,或生或死,也还罢了。

可恨的是一些风景名胜地,将那“鸦”作“涂”到山石之上,污人眼目。

山石何辜,蒙此羞辱!

无论是何等领导人,要想将字刻进石里,先去练好再写;依仗权势,将自己涂鸦之作,勒石于公共景区,就有侵害公共利益之嫌。

⑨毛笔书写,虽已过时,退出了普通书写的行列,但作为一门艺术当会长远存留下去。

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用以陶冶性情,应是好事,自应鼓励。

但一拿毛笔,便自诩书法家;一写字,便想到卖钱,令人忧心。

⑩我偶得作家沈从文先生一幅字。

章草抄写着几首宋人诗词。

先生那时已七十又四岁,笔力遒劲,用心专一。

让我震撼的是先生于落款处写着的一段话:

“七十逾四书尚不及格也。

”这一段话,或可做注,洞见他的为人。

⑾练练书法,可以;若卖字数钱,得先运运气,摸摸胸口。

(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6分)

▲▲

17.汉字书写的“奇妙”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

18.文章第⑩段以沈从文先生为例,有何作用?

(6分)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一个理论是无可辩驳的:

人总有一天会死。

但有一个理论是可以推翻的:

人生只有一次。

想要熟练地掌握一门技能大约需要七年,假设你能活到88岁,那么在11岁之后,你将有11次机会在某个领域拔得头筹。

沛县中学2018-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教师版)

1、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地蓝印布创作受张謇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人们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为中国印布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②在游子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熟悉并且,它犹如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

B.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

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

D.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滋养:

①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②养分、养料。

如丰富的滋养。

滋润:

①湿润、不干燥,如:

滋润的土地;②浸润、使湿润,如:

雨露滋润禾苗壮。

滋养,一般做拟人的修辞,荆楚文化对国画的作用,用“滋养”比较好。

//创作风格,一般多用形式多样,故第二空选“多姿多彩”。

“绚丽多彩”多用于色彩繁多。

//“顽固”程度重,更能体现故乡的味道在人脑海中根深蒂固。

//框定:

多指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锁定:

使固定不动,紧跟定。

此处用锁定,强调难以摆脱。

2.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数仅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文中说对联字数可多可少,对联字数不受限制,排除A;对联讲求平仄相谐,往往仄起平收,音韵协调即可,不要求押韵,故B项不正确。

对联不仅有喜联,也有挽联,排除C项;对联虽不一定要与书法艺术结合,但“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还是讲得通的。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C.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

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意思是“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因此不符合语境。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⑤②③C.④①③②⑤D.④⑤②①③

【答案】C(整个语段是以穿镇而过的河作为参照系来描写的,所以第④句放在开头较好,故在“C、D”两项中选择,②和⑤,很明显应该是先有炊烟,接着再写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因此选“C”。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把它作前进的路标,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

B.有人亦步亦趋,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的实际

C.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态度也不尽相同

D.将成功者足迹视为路标实际上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答案】D(漫画中两个人,一个是沿着足迹的方向在边上快跑,一个是弯腰低头循着足迹,亦步亦趋,据此漫画的理解ABC是合理的,D项中“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

“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

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

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

散失

B.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

周到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

得志

D.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

旧例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B项“殷勤”应解释为“情意深厚”、“恳切叮嘱”。

该词意在《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中得到体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不敢引疾B.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四海好学能文者D.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临清流而赋诗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A项中“乃”均解释为“才”;B项中第一句“以”解释为“来”,表目的,第二句“以”表示顺承关系;C项第一句中的“者”表示人,第二句中“者”为助词,和后句中的“也”构成判断语气;D项第一句“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二句“而”表示顺承关系。

8.用四字词语概括朱筠的形象特点。

(3分)

【答案】才智过人,淡泊名利倾心学问,推进学术兴趣广泛,豪爽好客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

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

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

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答案】

(1)先生认为经学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来教育读书人。

(2)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大力提倡文人学士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

(1)关键词“以为”:

认为,“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该句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安徽刊布许氏《说文》”。

(2)关键词“既”:

在……以后,“言”:

倡导。

(3)关键词“才气奇横”:

才能和气势奇特奔放,“所欲言者”:

所字结构,想要说的。

【参考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北京大兴人。

九岁进入京城,十三岁通晓《五经》,以会写文章而出名。

先生年少时才智超群,神采绝俗,天赋的卓绝的品性超过一般人。

和他的弟弟文正公石君珪,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被钜公赏识。

等到父亲死后回家守孝,守孝期满,不肯出仕,想游览名山大川。

适逢文正公入宫拜见皇上,皇上询问到先生,先生才不敢又生病为理由引退,对他的弟弟说:

“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又上奏请采集抄录《永乐大典》散失的书,皇上看到奏章,以之为异,于是命令打开四库全书馆,亲自写了诗来纪念这件事。

又因为《十三经》文字传写有错误。

上奏请求仿照汉朝熙平年间、唐朝开成年间先例,选择儒臣校正,在太学立石碑,接受皇帝口谕暂缓办理,于是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在家里藏者。

于是皖、闽的读书人闻已发未尽、识见广博的言论,才知道讲求根本的学问,天下好学能写文章的人,都仰慕跟随先生游学。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这些人,对于经术训诂之学研究很深,没得志时都在先生幕府,最后因为撰述文章在当时闻名,大概是从先生这里引起的。

先生刚强痛恨坏人。

庸俗的人不敢进他门,穷人有一点好处,他就赞不绝口。

他在京城,拉着酒向他问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