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docx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6)
××××职业技术学院是2009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工业学校、××××蒙医学校、××××卫生学校、××××民族艺术学校和××××学校五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以服务第二产业专业为主、兼顾第三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秉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子,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还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专业建设日趋完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为××××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先后被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职教分中心授予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被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自2010年起,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
一、办学基本信息
(一)办学规模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4937人,比2014年增加133人,比全国平均水平5932人少995人,比全区平均水平4475人多462人,比同类院校6555人少1618人。
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920人,比2014年增加549人;中职在校生2996人,比2014年减少416人;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生208人,与2014年持平。
(二)基本办学条件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总体规划(试行)》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内教高字【2009】5号)文件对比分析,学校各项基本办学条件均已达标。
其中:
2015年师生比1:
11.00,比2014年师生比1:
16.98少5.98,比全国中位数15.56少4.56,比全区中位数14.6少3.6,比同类院校中位数15.81少4.81。
2015年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57%,比2014年少0.65%,比全国中位数44.58%少16.01%,比全区中位数30.36少1.79,比同类院校中位数41.19少12.62。
2015年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30.56平方米,比2014年少1.34平方米,比全国中位数17.99生均平方米增加12.57平方米,比全区中位数22.58生均平方米增加7.98平方米,比同类院校中位数17.35生均平方米增加13.21平方米。
2015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914.84元,比2014年增加698.63元,比全国中位数7977.03元增加1937.8元,比全区中位数10667.60元减少752.76元,比同类院校中位数7703.12元增加2211.72元。
2015年生均图书56册,比2014年增加10册。
二、学生发展
(一)招生
1.计划、报考、录取及报到
学校2015年计划招生835人,比2014年增加125人,比全国平均数2350人少1515人,比全区平均数1210人少375人,比同类院校平均数2562.5人少1727.5人。
第一志愿报考835人。
录取835人,录取率100%,比去年增加12.15%,比全国平均水平99.57%增加0.43%,比全区平均水平98.37%增加1.63%,比同类院校99.8%增加0.2%;报到784人,报到率93.89%,比去年少4.36%,比全国平均水平87.85%增加6.04%,比全区平均水平93.77%增加0.12%,比同类院校86.19%增加7.70%。
对口升学275人,比2014年增加125人。
(3+2)五年高职转段453人。
2.生源
2015年生源784人,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各个盟市,占全部生源的100%。
(二)就业质量
1.就业
2015年学校共有大专毕业生404人(11个专业)。
2015年学校的就业率为95.05%,比2014年就业率91.25%增加3.8%。
2015年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79%,比2014年增加20%。
学校现有11个教学系,开设25个大专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按行业划分为理工科类、医护类、医技药品类、艺术类、信息类和商贸旅游服务类。
对口就业人数分别为:
理工科类毕业生100人,对口就业56人。
医护类、医技药品类203人,对口就业148人。
信息类31人,对口就业27人。
商贸旅游服务类35人,对口就业34人。
艺术类15人,对口就业11人。
2015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72%,对口就业率最高的行业为商贸旅游和服务类行业,达到97.1%。
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384人,就业率为95.05%,比2014年增加4.05%,比全国平均水平93.98%增加1.07%,与全省平均水平95.05%持平,比同类院校94.60%增加0.45%,其中对口就业276人,对口就业率72%。
其中男生149人,比例为39%,女生235人,比例为61%。
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共有毕业生33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32人,就业率为96.97%,其中对口就业28人,所占比例为87.5%。
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工专业共有毕业生39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37人,就业率为94.87%,其中对口就业11人,所占比例为29.73%。
1人自主创业,所占比例2.56%。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毕业生34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31人,就业率91.18%,对口就业17人,所占比例54.84%。
护理系护理专业共有毕业生162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158人,就业率为97.53%,对口就业144人,所占比例72.15%。
蒙医蒙药系口腔专业共有毕业生30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30人,就业率为100%,对口就业21人,所占比例70%。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8人,签署协议就业毕业生4人,就业率为50%,对口就业3人,所占比例75%。
商贸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11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10人,2人对口升学,就业率为100%,对口就业28人,所占比例90%。
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毕业生29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25人,就业率为86.21%,对口就业25人,所占比例100%。
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31人,毕业生签署协议就业31人,就业率100%,对口就业27人,所占比例87.10%。
艺术系影视表演专业毕业生2人,毕业签署协议就业生2人,就业率100%,对口就业1人,对口就业率50%。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2人,签署协议就业2人,就业率100%,对口就业2人,所占比例100%。
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12人,签署协议就业11人,就业率91.67%,对口就业8人,所占比例72.73%。
医护类、医技药品类相关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为72.9%,比2014年的61.58%增加11.32%,体现出该行业的人员需求在不断提升。
分析数据表明,本地区各类医院对护士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供大于求,预测随着社会养老行业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也将随之出现增加趋势。
据调查,目前药品销售类企业非常缺乏懂营销、懂医疗知识、懂市场开拓的复合型人才,其专业前景比较广阔。
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毕业生。
例如:
机电工程系2012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杜永泽,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熟练掌握了焊接技术。
2014年5月经学校推荐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实习,后被企业录用。
杜永泽勤奋好学,工作积极,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考取国家船级社(CCS)承认的《SⅡ+4F》电焊工等级证、特殊工种操作证和优秀焊接工等证书。
2015年3月,经严格的实操考核和面试,进入外企“大连今冈船务工程公司”工作。
目前公司已同意半年后派其赴日本研修工作三年,这为他将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护理系2014届毕业生苏航,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在校期间光荣入党。
毕业后被吉林省吉林市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录用。
参加工作以后,她运用在校期间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迅速适应公司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要求。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她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被推举担任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志愿者服务站办公室负责人职务。
并于2015年9月代表吉化总医院参加了在吉林市举办的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志愿服务工作。
商贸旅游系2014届优秀毕业生德丹,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自治区优秀毕业生、自治区三好学生。
在校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受到北京首旅建国酒店管理集团丽维赛德酒店领导的一致好评,被破格提任该公司西餐主管一职,后考入呼伦贝尔学院旅游地理系本科继续学习。
2、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毕业制度。
学校依托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鉴定服务,鉴定工种基本涵盖所有专业。
职业证书种类级别为:
汽车修理工(中级)、餐饮服务员(中级)、中医保健按摩师(初级、中级)、公共营养师(中级)、物流师(中级、高级)、公路收费及监控员(初级、中级、高级)、筑路、养护工(中级、高级)、育婴师(中级)、养老护理员、汽车驾驶员、ATA考试站办公软件应用(中级、高级)、图形图像处理(中级)、网页制作(中级)。
2015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平均获取率为72.29%。
(三)在校体验
1、学生活动
2015年学校文体活动异彩纷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质。
成功举办了学校第二届田径运动会和第五届校园艺术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文艺演出和第五届健齿杯技能大赛、民族民间广场舞大赛、“轻舞飞扬”校园舞蹈大赛、“十佳歌手”大赛、“金话筒”校园主持人大赛、第二届“院长杯”校园学生足球赛、“轻羽飞扬青春绽放”学生羽毛球比赛和师生合唱节。
校团委带领学生参加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徒步行活动、《成吉思汗文化的现代性》讲座等社会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志愿者为社会义务服务,受到了团市委的好评。
2、学生竞赛获奖
艺术系2010级3+2、2011级中专3+2、2012中专舞蹈班学生在2014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舞蹈作品《马背雄风》荣获自治区教育厅团体一等奖,同时在2015年3月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舞蹈作品《马背雄风》又荣获团体二等奖。
艺术系2012级大专服装设计班学生田野,2015年1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万达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15年5月,商贸旅游系旅游专业学生宋鸽在内蒙古自治区财经类技能大赛导游专业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015年4月,商贸旅游系旅游专业学生孙世嫒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中餐摆台项目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信息工程系学生毛杰斌、李洋在2015年4月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网络搭建与应用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经济管理系学生于秀洁在2015年4月自治区技能大赛会计电算化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护理系护理专业学生孙浩、郭玉洁、李海云、宋志君在2015年4月内蒙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优秀奖;蒙医蒙药系蒙医蒙药专业学生田文胜、明辉、乌兰图雅、海丽、乌日乐嘎、彩虹、鲍泽轩学在2014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蒙药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优秀奖,田文胜、明辉、乌兰图雅、海丽、乌日乐嘎、彩虹、鲍泽轩获个人优秀奖。
3、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
依据跟踪调查,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的学习和住宿、餐饮生活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为91%,比2014届提高6%。
(四)职业发展
1、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设置满意度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毕业生所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对工作所起作用的满意度达95%以上。
毕业生普遍认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口腔正畸学、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3DsMax设计、平面设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乳品加工技术、焙烤食品、啤酒工艺等课程,对就业后职业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2.学校对主要面向行业的人才贡献及质量
2015年学校就业人数384人。
毕业生就业地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内,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其占有比例57%。
其余依次为:
为医疗卫生28%、国有企业4.17%、事业单位2.60%、其他单位8.23%。
毕业生主要来自于理工科类和医护、医技类专业,在这两个行业就业率达79%。
专科生就业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分别为制造业、电力、热力,就业率为13.5%,卫生行业就业率为35.4%。
其他行业由高到低依次为:
批发和零售业占8.3%,住宿和餐饮业占6.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5.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4.9%。
2015年毕业生专业大类月收入人均2942.59元,比2014年人均增加1380.09元。
2015年毕业生人均月收入2938.46元,比2014年人均增加1380.13元。
2015届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文艺演出部门,月收入人平均3000元左右,比2014年减少1000元;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化工行业,月收入人平均3400元左右,比2014年增加100元;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旅游行业,月收入人平均3200元,比2014年增加200元;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工业行业,月收入人平均2600元左右,比2014年增加100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IT业、设计行业,月收入人平均2600元,比2014年增加200元;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各类医院,月收入人平均2500元,比2014年增220元。
3.学校对本地区人才贡献及质量
学校2015届404名毕业生已就业384人。
2015年学校为合作企业员工培训1819人,比2014年增加619人;非学历教育2821人,比2014年增加762人。
为呼伦贝尔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5年和2014年雇主满意度均为100%。
90%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单位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14年提高5%。
100%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质量给予了满意评价,用人单位均认为学校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工作态度认真务实、理想信念坚定、实际动手能力强。
(五)创新创业
1、创新
学校依靠呼伦贝尔市创业园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就业工作不断创新。
一是创业服务区设立了公共窗口,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二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把国家的各级各类的创业扶持政策、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等落到实处;三是为大学生创业引入了四级培训课程体系即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实战、创业金融。
开设了八个模块创业课程——创业文化、创业测评、商机财富、商海淘金、商界传奇、商战亮剑、商道奇谋、商界传奇,通过培训,让创业者理清创业思路,了解创业风险,熟悉创业要素,把握成功方向,知晓政策环境,学习创业技能,确定创业之路,明晰产业或服务方向;四是引入了开业服务和创业导师培训;五是成立了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设置了以分管院长与人社局分管局长任筹建办主任,学校招就处等职能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
经过一年多的筹建运行证明,创业园的设立和相关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极大的保障和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积极性。
2、创业
截至2015年8月底,学校已有毕业生、在校生和教师入住创业园,创办企业10家。
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并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达70家,在创业园内接受创业培训的学生730人次,有600多名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习,有的已在创业园企业就业。
通过培训、社会实践和实习,使学生认识创业、了解创业,为学生自主创业储备知识,增长才干,树立信心,掌握方法。
化学工程系2015届毕业生聂子琪在校期间成立“筋斗云跑腿有限公司”现已初具规模,带动学校实习就业30余人,同时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创业思路,该公司与大连快猫跑腿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快猫跑腿网和手机APP服务端,现阶段加盟公司已经涵盖全国47个城市80余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5年9月10日,在首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组总决赛中,学校化学工程系的《筋斗云跑腿服务有限公司》获得二等奖,蒙医蒙药系方堃、刘睿、义日布斯等同学的《健龙义齿》项目获得三等奖,学校荣获该项比赛的“优秀组织奖”。
三、教学改革
(一)专业设置
1、专业设置
学校目前开设25个大专专业,比去年增加3个,比全国平均水平28个少3个,比全省平均水平24个多1个,比同类院校33个少8个。
专业设置覆盖12个大类。
其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校生占全校在校生总数的7.45%;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在校生占1.82%;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在校生占2.7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校生占5.78%;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校生占0.8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校生占0.57%;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生占7.29%;服装设计专业在校生占0.10%;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在校生占1.04%;财务管理专业在校生占9.58%;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占1.30%;护理专业在专业校生占43.49%;蒙药学专业在校生占2.34%;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校生占5.63%;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占2.34%;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占0.52%;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占2.45%;音乐表演专业在校生占4.53%;影视表演专业在校生占0.16%。
本年度招生专业为:
护理、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财务管理、生物制药技术、蒙药学、口腔医学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前教育、音乐表演;未招生专业:
食品生物技术、化工设备与维修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服装设计、舞蹈表演、影视表演;新增专业3个,工程造价、蒙医学、艺术设计。
护理专业在校生835人,占43.49%。
2015年计划招生247人,录取255人,报到253人。
2015年有毕业生162人,就业158人,就业率97.53%。
2015年404名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60%以上。
学校2015年报到人数不足20人的专业有8个:
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工程造价、物流管理、蒙药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
2、重点或特色(品牌)专业
由于学校成立不满5年,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现仅有校级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3个。
校级重点专业比2014年少1个,校级特色专业比2014年少3个。
3、专业调整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规划和呼伦贝尔市“十二五”规划,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针对呼伦贝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的开工建设,学校2015年增设了工程造价专业;为契合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学校增设了蒙医学专业;同时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
学校25个专业中,2015年有19个专业招生,6个专业停招。
(二)产教融合
2015年5月25日,学校牵头组建的岭西职教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岭西职教集团的成立,为学校产教融合搭建了平台,起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联合培养、提高质量、促进就业的作用,形成了学校、政府和行业、企业三级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构建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校企双向服务机制,完善了校企“双师”双向交流机制、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共建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目前,已有11家职业院校和30家企业加入岭西职教集团。
学校信息工程系与内蒙古慧众物联电子商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视频监控、综合布线等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岗位。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即可参加各项网络工程的实际操作工作。
一年来,学生先后完成了学校实习实验楼视频监控系统及网络的综合布线、学校食堂视频监控更新改造等工程。
为了适应产教融合的发展需要,学校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
高职教育研究所负责与各兄弟院校、校企合作单位、科研机构的广泛联系,交流信息,加强协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出政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学校优势专业和人才特点,面向生产实践第一线,开展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研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三)教学资源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9人,比2014年增加86人;校外兼职教师19人,比2014年少23人。
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329人,其中35岁以下110人,占33.43%,比2014年增加27人;36—45岁68人,占20.67%,比2014年增加15人;46—60岁151人,占45.90%,比2014年增加44人。
职称结构:
具有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68人,比2014年增加64人。
其中高级职务157人,占47.72%,比2014年增加48人;中级职务73人,占22.19%,比2014年增加9人;初级职务38人,占11.55%,比2014年增加7人。
学历结构:
博士研究生1人,占0.30%,与2014年相同;硕士研究生93人,占28.27%,比2014年增加46人;大学学历102人,占31%,比2014年减少74人。
2015年师生比为11%,比2014年增加4.96。
2015年双师型素质教师107人,占35.52%,比2014年增加24人,占1.36%。
2.教师校外进修、培训及交流情况
2015年参加校外进修、培训及交流112人次,比2014年增加69人次,累计培训时间2402天,比2014年增加1439天。
2015年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4.28天,比2014年减少3.25天。
3.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2015年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总数225个。
学校共投入515万元资金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其中实习实训设备投入326万元,4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本年度增加3台套,设备利用率达95%以上。
完成实验实训项目4000多项,学校拨付实验实训耗材经费67万元。
2015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914.84元/生,比2014年增加698.63元/生。
2015年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12个/生,比2014年少0.34个/生。
学校信息工程系除开设平面设计、网络技术、网络综合布线等三十余门课程外,还承担华为HCNA-数据通信认证课程教学及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图形图像处理、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等模块的培训工作,还承担了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15个模块、40个系列认证考试工作。
化学工程系始终坚持“实用型、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行“一个中心、四个结合、五个对接、七项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工作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的同时,要求各系每学期上报本学期实践教学耗材采购申请、上报本学期实验实训项目、授课时间、地点、学时统计表等。
2015年实验实训学时数达16000多学时,学校拨付实习实训耗材经费67万元。
2015年学校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投入515万元,其中购置实习实训设备投入326万元,设备利用率达95%以上。
学校各教学系部为保证各项实习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相互密切配合,并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从实习要求、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注意事项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实习带队教师全程参与实习管理及指导。
学校教务处及时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原始资料和实习作品审核汇总。
4、校外实习实训条件
2015年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1.31天/生,比2014年增加0.43天/生。
2015年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为10.53%,比2014年增加6.19%。
学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总数达52家,比2014年增加20家。
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及周边省市区,主要涉及护理、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蒙医蒙药、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