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531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回答1~2题。

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

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

2.对乙图上雄伟壮丽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3~4题。

3.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

A.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D.搬运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侵蚀作用

4.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6.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800mm)(15℃,900mm)(7℃,5mm)(23℃,2900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

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形成了瀑布。

瀑布地带河流中断。

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

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结合右图回答7~8题。

7.材料中说: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的结果B.变质作用的结果

C.侵蚀作用的结果D.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8.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 ②断层构造带 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 ④褶皱起伏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这种地貌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  )

A.洞庭湖平原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D.江南丘陵

10.下列统计图或示意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

下图中等高线表示最近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的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种岩石造型地貌是(  )

A.山东“岱崮地貌”B.广西“乐业天坑”

C.广东“丹霞地貌”D.云南“喀斯特地貌”

12.此类地貌是由(  )

A.内力作用形成的B.外力作用形成的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D.人类活动形成的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1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完成15~17题。

15.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

A.洪积平原B.“U”型谷

C.河漫滩平原D.三角洲平原

16.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

A.①B.④C.③D.②

17.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

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C.秋冬两季D.春冬两季

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18~19题。

18.该地地形成因是(  )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

19.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

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D.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20.下列地形区中,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D.内蒙古高原

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到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

B.图中湖泊对河流的ab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C.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D.a地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使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土地沙化、盐碱化等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脉是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B.ab附近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冲积扇

D.b点东边的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

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

26.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降水、热量B.热量、降水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

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据图回答27~28题。

27.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8.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29.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

甲点位于(37°N,118°E),则乙地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30~31题。

30.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

31.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读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地经度。

读图完成32~34题。

32.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美洲板块

33.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

34.③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荒漠

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图,回答35~37题。

35.与②→③→④地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⑥→⑤→④D.①→⑤→④

36.气候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

A.③、④两地B.①、④两地

C.⑥、⑤两地D.①、⑥两地

37.①、③、⑤三地气候(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

读下图完成38~40题。

38.图中复种指数的排列顺序,主要体现的地理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

39.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原因是(  )

A.纬度较高B.地处内陆C.工业发达D.海拔较高

40.山东与江西相比,其农产品构成主要是(  )

A.山东——春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油菜

B.山东——冬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油菜

C.山东——冬小麦、玉米 江西——水稻、甜菜

D.山东——冬小麦、青稞 江西——水稻、油菜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大题,满分60分)

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填出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形成非洲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_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4)图中C自然带直通西海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赤道穿过的地区东部形成B自然带,西部形成A自然带,试分析其原因。

4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2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

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是徒步登山、进行生态考察或旅游的主要路线。

下面是某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分析回答。

(10分)

(1)同学们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高山草甸。

这一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规律。

(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摄氏度。

(3)在攀登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

甲同学的观点是“山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带的类型不一定多”。

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正确?

并简述理由。

4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从地质构造看,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________地区。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钻井平台设在B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开发利用石油,对附近海区渔业资源有无影响?

原因是什么?

45.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________游;B位于________游;C位于________游。

(2)该河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B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B河段处高原地区,该区聚落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______处。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