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2 相信未来学案 苏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
《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2 相信未来学案 苏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2 相信未来学案 苏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2相信未来学案苏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
文本2 相信未来
学习目标
1.朗诵诗歌,解读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坚定相信未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灰烬( ) ②依偎( )
③摇曳( )④曙光( )
⑤瞳孔( )⑥轻蔑( )
⑦脊骨( )⑧不屈不挠( )
⑨睫毛( )
答案 ①jìn ②wēi ③yè ④shǔ ⑤tónɡ ⑥miè ⑦jǐ ⑧náo ⑨jié
(2)多音字
①露
②杆
答案 ①lù/lòu ②ɡǎn/ɡā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答案
(1)曙光/签署/酷暑
(2)百折不挠/侥幸/骁勇 (3)惆怅/为虎作伥/热胀冷缩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不屈不挠:
答案 比喻在压力面前不屈服。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都应该学习海伦·凯勒这种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 )
(2)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韩子英在黄埔校友聚会上说:
“如今我们这些黄埔校友聚在一起,追忆的不只是一所军校,更是一个国家不屈不挠的抗战记忆。
”( )
答案
(1)√
(2)√
2.辨词填空
(1)给予·寄予
“给予”“寄予”都可以与“同情”“关怀”等词语搭配。
如:
寄予或给予(关怀、同情等)。
但“寄予”有“寄托”之意,可以与“希望”“厚望”等词搭配。
如:
国家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给予”有“供给”“供应”的意思,可以与物质方面的词语搭配。
①新任经理年富力强,公司职工对他________厚望,希望他能尽快扭转公司的亏损局面。
②我们只有把握好一些细节才能为未来家居生活__________保障,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规避问题。
答案 ①寄予 ②给予
(2)探索·摸索
“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
“摸索”是“寻找”的意思,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
①中国的多重资本市场还在建设中,创业板刚刚起步,转板制度还需要______一段时间。
②2017年1月23日,凤凰网资讯发布了河南省焦作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积极________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创新焦作、富裕焦作、美丽焦作、平安焦作,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市的新闻。
答案 ①摸索 ②探索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2)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3)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4)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2.课外名句
(1)燃起的香烟中飘出过未来的幻梦,蓝色的云雾是挣扎过希望的黎明。
而如今这烟缕却成了我心中的愁绪,汇成了低沉的含雨未落的云层。
我推开明亮的玻璃窗,迎进郊外田野的清风。
多想留住飘散的烟缕——那是你向我告别的身影。
——食指《烟》
(2)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3)火红的酒浆仿佛是热血酿成,欢乐的酒杯是盛满疯狂的热情。
如今,酒杯在我手中颤栗,波动中仍有你一丝美丽的眼睛。
我已在欢乐之中沉醉,但是为了心灵的安宁,我还要干了这一杯,喝尽你那一片痴情。
——食指《酒》
一、作者简介
食指,本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
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也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著有诗集《相信未来》(198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诗歌作品有《鱼儿三部曲》(1967)、《海洋三部曲》(1964)、《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人生舞台》、《疯狗》、《热爱生命》、《我的心》、《落叶与大地的对话》等。
二、背景展示
此诗写于1968年,正值“文革”时期,青年人上山下乡,失去了读书学习的机会,社会混乱,人们看不到前途,许多人迷惘失望、理想破灭、人生困顿。
诗人食指当时也在农村插队劳动,20岁的他写下了《相信未来》这首诗,虽然身处严酷的环境,却依然有一颗向往未来的心,并坚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三、文学常识
朦胧诗
朦胧诗指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舒婷、顾城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在思想上,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在艺术上,朦胧诗具有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的特点,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扩大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根子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惋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这是不死的天才对自己23岁的纪念。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
”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来,诗情如万物勃勃生长,写下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
20岁,那个眼睛中流溢着淡淡忧伤的人,那个痛苦的吟哦只为追求光明的人——食指——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高歌《相信未来》!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全诗从三个角度抒写诗人相信未来的信念,请在图中空缺处(①②③)写出这三个角度。
(2)诗歌结尾,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号召年轻人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请把手法填在图中空缺处(④)。
答案
(1)①现实 ②原因 ③号召
(2)④呼告
1.诗歌中的意象即诗中融入着作者情感的人、事、物。
诗歌前三节分别用了哪些意象?
答:
答案 第一节,蜘蛛网、炉台、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的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第二节,化为深秋的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的情怀的鲜花、凝露的枯藤、凄凉的大地;第三节,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的手指、像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的手掌、摇曳着曙光的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
2.诗歌前三节的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第一节,生活上虽然贫困,但应该抛弃失望,拥有纯洁美好的心,保持乐观。
第二节,青春逝去,情感失落,但应直面绝望、自信执着。
第三节,气魄恢弘,志向远大,追求光明,目标坚定,相信未来。
3.诗中三次出现“写下:
相信未来”,表明诗人的人生历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答案 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再是“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露的枯藤”写,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对未来仍然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
4.阅读诗歌四至六节,从细节的角度思考诗人为什么“相信未来”。
答:
答案
(1)细节描写有“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这些细节描写呈现出了人们对过去历史的种种评价,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2)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
诗人挖掘出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信念,他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5.诗歌第三、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1)比喻。
(2)好处:
第三节,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不仅绘出了浪的形,还表现出了壮阔的景象;将“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写出了力量之大、范围之广,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把“曙光”比作“笔杆”,用语新奇,形象地写出了曙光的神奇力量,也写出了青年人的朝气与斗志。
第四节,“睫毛”“瞳孔”运用比喻的手法,喻指未来的人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能够不为假象所迷惑,能够看到历史真相、生活真情,含蓄蕴藉。
6.全诗大量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表现了主旨——相信未来。
(2)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不少句子开头用字相同,使韵律和谐,有一种固有的音乐美。
食指在《相信未来》里说道:
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有人说我们自然要相信未来,但更要把握现在。
说说你的理解。
答:
答案 (提示)可以从“没有理想就没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不把握现在,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就没有未来”的角度入手。
具体略。
象征手法
《相信未来》一诗显示出了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带有一些现代主义的气质和印记。
这突出表现在对含蓄蕴藉、喻意丰富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上。
如第五节中“腐烂的皮肉”表面喻指我们的躯体生命,实指我们腐朽、保守、不合时宜的思想。
再如第六节中的“脊骨”实指独立不倚的思想、特立独行的人格。
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这首诗的深度,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品位与档次。
技巧点拨
运用象征手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意要明确。
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2)描绘要具体。
只有对象征体做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
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其人格化的内涵,才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展开联想、揭示主题的。
(3)类比要恰当。
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
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
正是由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华北平原上的健儿”等本体对象同样表现出了和白杨树一样的“朴实”“坚强”“力求上进”“英勇无畏”的精神,白杨树才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
迁移运用
请运用象征手法,选取你所熟悉的事物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答:
答案 (示例)杨梅是一种不平凡的水果,它包含着人一生走过来的滋味。
杨梅刚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味道是苦的。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是稚嫩的,看世界的眼光是单纯的。
杨梅慢慢地开始成长,它努力吸取树上的精华,让自己长得更加茁壮,以让人们吃到更好更甜的杨梅。
就像孩子们努力学习知识,磨炼自己的意志,对着大千世界,立下誓言——长大要为国家做出无私的贡献。
成熟的杨梅,一个个长得紫红紫红的,惹人喜爱,人们吃到口中赞不绝口。
杨梅的一生就是这样简单,像人一样,从单纯到成熟,再到回味自己走过的一生,尝到了苦、酸、甜。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运用示例
相信未来,我没有食指的自信与洒脱,但多了一份沉着与稳定,但我和食指用相同的心态去迎接未知的将来。
那些迷途的惆怅和失败的痛苦,我们都经历过;那些感动的热泪和深切的同情,我们都拥有过;那些轻蔑的微笑和辛辣的嘲讽,我们也品尝过。
我没有看见未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观察不到我的未来;我也没有能够拨开历史的睫毛,没有能够看穿岁月篇章的瞳孔,但我有如同食指一样坚定的心,我相信未来,不论有多远。
相信未来,像食指般站立起来,走向属于我的未来!
(选自《相信未来》,有改动)
二、课外素材
木心:
在苦难中屹立不倒,在悲观中勇猛精进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木心先生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1971年,木心被捕入狱,被囚禁18个月,其所有作品皆被烧毁,3根手指惨遭折断。
“我不喜欢哭哭啼啼,小女儿一样,要么就天地之间放声大哭,要么就闷声不响。
而且聪明的读者能够读懂,我如此克制悲伤,我有多悲伤。
历史在向前进,个人的悲喜祸福都化掉了,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
从前有信仰的人最后以死殉道,我以‘不死’殉道。
‘文革’期间,多少人自杀,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
可以向死的机会很多,我都挺过来了。
监狱里面,饭吃不下,硬塞也要活下去。
”
“其实悲观主义是看透了,但保持清醒、勇往向前。
释迦牟尼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是他的大雄宝殿题了四个字——‘勇猛精进’。
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这就是悲剧精神。
”
选材感言
在苦难中屹立不倒,在悲观中勇猛精进,人应该相信未来,在现实的苦难中不屈不挠,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海子与食指
或许你已听过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也明白那个《以梦为马》的爱国情怀,你或许知道那个诗人叫海子,以自己赤诚的诗歌,第一次告诉我们诗歌的本质就是牺牲的那个卧轨自杀留给我们诸多遗憾的诗人。
可是,你可知道那位叫食指的诗人?
有人这样介绍食指:
在中国20世纪60—70年代,他以其独具的个性和特色,引领诗坛。
当时年轻的他的命运却风雨飘摇,后来因精神分裂症住进医院和福利院,这一住就长达20余年,诗人几乎与外界隔绝了。
病魔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体,但他没有丧失信念,灵魂深处从没有停止心爱的诗创作。
他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人在艰难的境际里,在与疾病的抗争中,竟然佳作迭出,受到了中国当代诗坛的肯定。
诗人的激情创作与诗人把写诗视为生命密不可分,与诗人把生命投入到与命运的抗争中密不可分。
较之海子为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勇气,我更加欣赏食指。
有一句名言这样说:
假如你因为死亡减轻了你的痛苦而决定投身死亡,那为何不在生里争取人生的快乐。
食指与那个时代斗争、与病魔斗争,不屈不挠直至今日,生给了他更多生命的意义。
海子却用了另一种方式,投入到死中,以完成生命的意义。
如果海子这个词也有一个反义词的话,那么在我的心里,就是食指。
可是,“海子,老了的母亲多么想你,泪水一次次洗涤你已经苍白的脸庞。
抒情的歌者,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念诵着你的灵魂”。
可以想象,年迈的母亲在孩子的墓前,将会是怎样的一副场面。
泪眼婆娑,一次次洗涤你苍白的脸庞。
那些抒情的歌者哦,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妄图召回你的灵魂。
你是否依然独自一人回到那属于你的寂寞的山岗,我们不得而知。
但你一定会回到母亲的身边,用“海子的抒情”表达你对母亲的愧意。
你的麦地,是否荒芜;你的月光,是否依旧,都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你给我们了一个春暖花开,我们面朝大海,开始热爱生活、歌唱生活。
我们遗憾的是,你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
海子你应该学学食指,成为一个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歌者,又或许,那样就不是你了,你已经向人类诠释了诗歌的本质是牺牲,我们只希望世间再也不要出现一个你,宁可有一个食指,那样是不是就会少一些泪水和遗憾?
食指只道灵魂“如果月光像伤透了心的白发,如果星辰像善良真挚的眼睛,那么这灵魂一定是黑夜的宠儿,一定是热烈的爱与恨的结晶”,食指只道在精神病院的日子“当惊涛骇浪从心头退去,心底只剩下空旷与凄凉……”可是即使这样,他掩盖内心,坚韧地活着,“怕别人看见噙泪的双眼,我低头踱步无事一样”。
季节在你的诗行里返青,风踩着你的声音,向我们走来。
我们盼着食指,盼着最后一个海子,以高昂爽朗的声音向我们吟咏:
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食指的诗,激励着我努力向上,让我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海子,那真实的孩子,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我喜爱食指,也崇拜海子,但海子只是一个诗人的梦,而食指是我的生活。
(有改动)
读后启悟
海子一生孤独,食指一生潦倒,两个人都是这个晦涩的时代最可爱的孩子。
海子择死,是因为他是纯粹的,同样也是脆弱的;食指择生,是因为他是固执的,同样也是坚定的。
海子的诗歌使人单纯,食指的诗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1.[名句]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
[大意](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淳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
2.[名句]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
[大意]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3.[名句]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荀子》
[大意]凡是各种事业的成功,一定在于恭谨小心;它的失败,一定在于怠慢疏忽。
4.[名句]流丸止于瓯臾(ōuyú),流言止于智者。
——《荀子》
[大意]滚动的珠子遇到低凹地便停止了,流言蜚语遇到聪明人便消失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葡萄”是人生命力旺盛时最甜蜜的收获。
同时,紫色也是一种高贵的生命的颜色,这种高贵源自于苦难(nàn)中不屈不挠(ráo)的顽强的生命力。
B.“灰烬(jìn)的余烟”显示着死寂(jì)之中的希望。
虽然生活有如“灰烬”般的死寂,但依然有“余烟”般的“叹息”显示着生存的气息和希望。
C.“蜘蛛网”出现在人的活动长久消逝(shì)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落满灰尘,给人以黑暗或者灰暗的色调,且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网”这一意象中心语带给人的切身感受是全身性的“束缚(fù)”。
D.秋主肃杀之气,“深秋”更是万物衰(suī)败的季节,“露水”虽然清纯,但对生命的滋养实在有限,在这个肃杀的季节,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抹(mǒ)杀它的存在,极易消逝。
答案 B
解析 A项“挠”读náo。
C项逝—失。
D项“衰”读shuā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
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麟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
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甲]当庄子唱着“一而不党”的调子从我们身边掉臂而过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
他是在瓦解一块铁板——举手投足都强求一律的政治。
并且我们在人群之中感到多少孔子所津津乐道的“恕”了呢?
[乙]孔孟都讲德、行,但这种建立在人群中的德、行,不是往往“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吗,不是有很多人为他的高尚的道德而付出代价,更有一些人又大获其卑鄙的好处吗?
我倒并不是反对人群,但人群如不给个人以选择自己行为与思想的自由,[丙]这人群就不值得留恋,还不如“一而不党”,没麻烦。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毛麟角B.并且
C.津津乐道D.一而不党
答案 B
解析 应改为“况且”。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 应改为:
不是往往“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吗?
不是有很多人为他的高尚的道德而付出代价,更有一些人又大获其卑鄙的好处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诵读《相信未来》,读者们很容易被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以及诗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信念所感染。
B.《相信未来》这首诗歌所传达出的,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向上情绪,对于身处迷茫和困境中的青年学生的莫大鼓励。
C.《相信未来》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灰烬”“余烟”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D.诵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
答案 C
解析 A项“被……所”句式杂糅,应为“为……所”。
B项“对于身处迷茫和困境中的青年学生的莫大鼓励”应改为“对身处迷茫和困境中的青年学生是莫大的鼓励”。
D项语序不当,“虽然我们”应改为“我们虽然”,并且删去第二个“我们”。
5.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现在已经升入高中了,马上要加入高中阶段的攻坚战了,你班欲组织励志晚会活动。
(1)班委会征集晚会主题词,要求是简洁、形象的句子或短语。
请你设计一则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
答:
(2)根据节目表,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之后是诗朗诵《相信未来》,请你写几句串词将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不超过50个字。
答:
答案
(1)(示例一)志当存高远。
(示例二)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
(示例三)拼两个春秋,搏无悔人生。
(2)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请更相信美好的未来。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相信未来》。
6.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标志”的主体图形。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90个字)
答:
答案 该标志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入年份“2022”,生动自然;最下方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7.诗歌前两节包含了什么样的深刻寓意?
答:
答案 蜘蛛网查封的炉台、灰烬的余烟等意象暗示了“文化大革命”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物质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