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354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劳动就业.docx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劳动就业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劳动就业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劳动就业

本文作者:

邹盛瑜原创投稿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劳动就业

湖北英山县劳动就业管理局邹盛瑜

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做好就业工作的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就业困难和压力,尽心尽力扩大就业和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政府重视的焦点、就业部门工作的难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

如何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

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加强党的建设,用党的理论统领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素质就业,构建就业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把加强党的建设同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职业介绍、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倾满腔热情,集多方经验,不断拓展思路,狠抓落实,坚持不懈,开拓进取,有力的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与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弄懂党建科学理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就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为了人民与党的根本宗旨相融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民生活富裕相切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即人的素质和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认真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党建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理论指导劳动就业工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让发展成果由人民来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理念,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是谋生的手段,职业是实现人的愿望的载体,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好各种群体对就业愿望的实现,满足人的多样性就业需求,提供就业培训、就业援助、职业介绍、职业指导。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就业工作,必须把服务大局、服务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群体、服务农村作为就业工作的根本宗旨。

首先,要自觉服从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把就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思考、把握、安排。

其次,就业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要本着一切为了群众就业,就业与增收作为就业部门的长期宗旨,始终把宣传、组织、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就业工作,必须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成事,作为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

就业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维护就业群体的合法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困难群体的冷暖记挂在心,积极协助政府落实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保证就业群体与共享地方发展成果结合起来,诚心诚意办实事,竭尽全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通过就业部门真诚、周到、人性化的服务,把党的好政策送到人民群众手中。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就业工作,必须把就业工作与《就业促进法》的落实,《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有机结合起来,把营造和谐稳定、互利双赢的劳动关系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坚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劳动合同的签订,努力提高维权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狠抓党建工作落实,推进劳动就业工作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加强劳动就业部门的党建工作,明确工作方向,夯实党建基础,以党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既是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群众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就业是民生之本。

只有通过就业,一个人才能获得收入、安居乐业、实现价值,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也是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重大挑战,只有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才能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许多愿望和目标都将无法实现。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之所以紧迫,是因为这项工作一拖延,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

就业工作不能拖延,再就业工作更拖不起。

每年全县新增富余劳动力约3000人,登记失业人员200多人。

还有近万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不能拖、不能靠、不能等。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之所以具有长期性,是因为这项工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彻底解决的,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随着科

 

技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力在逐渐减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必然伴随着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迁,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企业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数以万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都很难在短期内完成。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发挥劳动保障服务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劳动就业部门的积极有为,是引导、推进就业和再就业的生力军。

县级劳动就业部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确保全县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对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申报核定和发放各类基础报表、基础台帐、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作用,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做好农村失地农民劳动保障,劳动就业信息发布和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就业再就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发挥全县劳动保障服务体系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认真做好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加快发展劳务产业,是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是城乡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实民生,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把加快建设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做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措施落实,做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六到位”即机构健全、场所固定、人员稳定、经费到位、制度完善、工作常态,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劳务产业工作开展。

其次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设施,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待遇,稳定队伍。

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全方位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履行就业服务职责,开创劳动就业工作新局面

强化劳动就业部门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责,争取政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推进就业援助工程顺利实施。

我们与温泉工业园区管委会、宁波劳务管理站等10多个县内外有关企业和劳务输出基地,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广泛收集和发布劳动就业信息。

与县电视台合作“劳动保障之声”专栏,利用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县政府网站、电视台滚动字模、闹市区张贴公告、开办用工公示栏等手段,广泛宣传就业用工信息,努力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全部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借助“荆楚缝纫妹”全国优秀劳务品牌效应,大力推介新培训的劳动力。

主动向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通报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接受领导监督,争取领导的支持。

积极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转作风、抓落实、鼓干劲、促发展活动以及讲党性、重品德、做表率活动,把优化环境“十佳三差”评选、机关作风整顿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以整顿机关学风、纪律作风和工作作风为重点,以开展多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建立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廉洁高效机关队伍,塑造劳动就业局良好形象为目标,进一步细化岗位分工责任制,切实按照抓重点,促全局,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多务实少务虚,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努力消除懒惰、涣散、拖拉、浮燥、守旧现象。

监督和教育干部职工,努力克服四平八稳,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旧观念,旧思想,努力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实干意识。

大力弘扬争创一流,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营造风清气顺,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争先进位的工作氛围。

领导班子带头以身作则,带头改进作风,带头苦干实干,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树好榜样,当好表率。

积极开展比学习,看素质,比工作,看业绩,比作风,看形象活动,努力做到“四个消除”,即严格执行县委、政府的决定,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坚决消除“慢半拍”或阳奉阴违现象;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消除迟到、早退、误事现象;严肃工作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坚决消除虎头蛇尾现象;坚决消除欺上瞒下现象,自觉养成办事认真,作风正派的良好习惯。

制定了干部考核实施细则,建立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抓落实的工作积极性。

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更新知识结构,创新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能,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

修改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各项制度能上墙则上墙,能公开则公开。

以制度为保证,健全监督机制。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切实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每件事情从大局出发,从细节做起。

对各项工作实行“四个”动态化管理:

即安排布置动态化、日常检查动态化、工作任务进度报告动态化、考核评比动态化,各项工作都要制定年度计划,切实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考核,严格执行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有关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保接续等公共就业服务流程,并推行“四个统一”即:

统一标志、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制度。

抓好四项培训,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和创业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专项技能培训,造就一批有一批“一技多能”的新型劳动大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一起召开,这不仅充分体现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表明今后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明确任务,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五年来发展的主要成果及面临的新形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以来,我省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量、效益快速增长,经济地位明显提升。

据统计,20xx年,全省以园艺特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总产值已达到174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82.3%,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4%;农民人均收入572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24.8%。

(二)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多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瓜菜生产迅猛发展,全省生产总面积已达到540万亩,产值62亿元,成为我省继粮食生产之后的第二大种植业;水果生产持续稳步推进,山葡萄、苹果梨、金红苹果等吉林名果畅销省内外市场;参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农残超标得到有效控制,林下参快速发展;鹿业综合开发取得较大进展,鹿系列滋补品及鹿肉、鹿宴市场火爆;林蛙产业产值已达5.6亿元,一跃成为我省的第一大特产业;食用菌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全省栽培面积达到6200万平方米。

在重点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油料、薯类、中小药材及庭院加工业等各项生产全面推进,多种经营,多业发展的特点得到有效体现。

(三)产业化经营迈出较大步伐,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及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据调查,全省园艺特产业龙头企业已达800多家。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多村一品、数乡一业、专项特色产区建设明显加快,各业生产的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成为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产业重要的增长点。

另外,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已达330余个,有效地提高了各项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四)多渠道开拓市场,产品销售形势良好。

一是订单生产快速发展。

20xx年全省共签订园艺特产业及多种经营产销订单450余份,品种70余种,面积650万亩,订单生产比重达到54%。

二是营销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全省发展各类园艺特产品专业性批发市场80余个,专业性园艺特产品经济人及营销贩运人员约10万余人,各种园艺特产品,除供给本省市场外,每年都有大批量外销。

(五)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名优生产显著增加。

到去年底,全省已经制订颁布了无公害蔬菜、绿色鲜食葡萄酒、低农残人参等12项园艺特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省有53个园艺特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协会的认证。

各地先后引进了以中华寿桃、美国提子、宜都椒、圣女番茄、日本甜瓜等为代表的各种品质好、时效好、效益高的新品种、新项目百余种。

(六)干部群众发展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越来越多的市、县、乡政府把发展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东部山区以特为主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中、西部地区对多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压粮、扩经、抓特、上绿”已经成为各地农业工作的共同取向。

发展“一亩效益田”、开发暖棚经济、建设“万元田棚”等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小,总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农民的增收需求;

二是号召多、扶持少,推动力度不大,相应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尚未完善;

三是加工转化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低,一些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仍处低水平发展状态,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产业仍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的小农式状态;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含量低,技术支撑不到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这些问题对于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以克服。

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二十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对于我省园艺特产业发展来说,今后二十年是一个从分散向集约、从传统向现代、从原料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的重要跨越期。

从全国情况看,我省的园艺特产资源独特,品质优良,生物多样和营养保健性的特点非常突出。

这是我省园艺特产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我省农业迎接入世挑战的王牌。

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园艺特产业的资源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有利机遇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园艺特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思路及战略重点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我省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

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xx年,全省以园艺特产为主多种经营年产值达到280亿元,经济作物生产面积达到3000万亩(实际面积),多种经营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实现多种经营纯收入在吉林农业效益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吸纳安置农村劳动力240万人;通过发展多种经营产品加工及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转移劳动力20万人。

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多数产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初步实现生产经营的布局区域化,发展专项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质量无害化,产品品牌化,管理组织化,流通定向化,运行社会化。

到2020年,以园艺特产为主的多种经营产值争取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农民人均多种经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5%以上,使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成为与粮、牧骨干产业融合互补、特色鲜明、种类多样、效益显著、支撑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群体;各项生产全面实现产业化经营;产业基础稳固,市场化生产经营体系健全,生产水平先进,经营理念现代,主体素质优良,基本具备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特征和全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0xx年,全省计划实现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产值190亿元,经济作物发展到1600万亩(实际面积),暖棚生产发展到65万亩,农民人均多种经营收入达到650元。

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锁定建设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目标,抓住“入世”机遇,坚持绿色、有机和内外市场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抓特色、扩规模、上档次,大力发展区域性专项化生产,走强“龙头、建基地、促联合、拓市场、打名牌、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实施提高东部(提高东部特产业发展水平),开发西部(开发西部油料等特色经济作物),壮大中部(壮大中部瓜菜等园艺产业)的发展战略。

实施8大工程,即,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暖棚经济工程、林地经济工程、北药现代化工程、外向发展工程、优质“菜篮子”工程、特色产区建设工程、市场开发工程;做强10项产业,即,瓜菜、水果、参业、鹿业、林蛙、食用菌、中小药材、油料、薯类、庭院加工;开发100万亩暖棚生产,建设100个特色产区,抓好300个建设项目。

促进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产业,加快扩大总量,优化质量,提高贡献率。

战略重点:

1.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工业化发展

园艺特产资源都是高附加值资源,具有极大的系列开发潜力。

产业链条短,开发层次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始终是障碍我省园艺特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症结所在。

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就是要按照建设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的要求,以工业开发为先导,实施系列化的加工转化,深层次地挖掘和多层次地实现资源价值,不断壮大和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拓展园艺特产业的发展空间。

重点围绕参、茸、蛙等山珍特产品,大力发展加工转化型龙头性企业。

通过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业层次,增加产业经济总量;通过加工,使吉林的各种特产转化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的产品,开发扩大吉林特产品市场空间;通过加工,带动生产基地,强化市场营销,促进产、加、销联接,实现产业化经营。

同时,要因业制宜,多形式、多层次地发展龙头性企业。

适合于深加工开发并有条件的要走高起点、大规模、深加工、外向型的路子;不适于深加工或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走小规模、大群体、初加工、市场型的路子。

要抓住目前工商资金向农业回流的有利时机,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广泛吸引各方社会力量,投资特产业龙头性项目建设。

要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外合作,以优势资源与发达地区资金及其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的结合,特别是与大型知名企业的结合,来构筑吉林园艺特产加工业的后发优势。

通过5年的努力,要使特产类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园艺类产品达到20%以上,经济作物产品达到30%以上。

2、实施“暖棚经济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反季节设施化发展

发展避寒增温暖棚经济,是我省克服寒冷因素限制,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我省调整生产结构,构建后发优势,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实施“暖棚经济工程”,其重点:

一是要突出抓好“四带、两区”的重点建设。

即,沿长哈、长吉、长白、四通四条主要交通干线,重点开发建设四条暖棚经济发展带;以长平经济走廊为骨干,以梨树、伊通、公主岭为两翼,以阻止南菜、供给本省为主要市场取向,建设我省的南部暖棚经济区;以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扶余、榆树为两翼,以辐射外销黑龙江、俄罗斯为主要市场取向,建设我省北部暖棚经济区。

通过“四带”和“南、北两大暖棚经济区”的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省暖棚经济的发展。

二是要大力推广春、夏建棚。

秋后建棚时间短、气候条件差,难以保证棚室质量,不利于第二年冬春生产。

要把发展棚室生产作为备春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早动员、早准备、早落实地块,待春耕一结束,即开始实施棚室建设,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三是要实施乡镇突破。

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围绕重点乡镇,通过领导干部及部门包保等形式,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研究,逐个乡镇地突破,确保暖棚生产的有效发展。

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棚室设施生产规模要达到120万亩。

3.实施“林地经济工程”,促进特产业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吉林特产业发展的重要取向是,发展以林下仿生抚育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林地经济,还特产于山林,走生态效益型特产发展之路。

20xx年7月,省农委已在靖宇县组织召开了“全省林地经济现场会”,有关精神望各地切实抓好落实。

实施林地经济工程,重点是要积极发展以林下参药、封沟养蛙、野化放养、山菜抚育等为代表的各项林下生产,加快促进传统特产生产向林地化转变;总结探索规律,加强指导与服务,不断提高林地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增加林地生产经营效益;积极协调,理顺关系,加强对林地生产发展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经过5年的努力,全省特产业的林地化生产比率要达到50%以上。

4.实施“外向发展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为园艺特产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外向型生产经营成为园艺特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实施“外向发展工程”的重点,一是要大力招商合作,通过招商合作,实现信息、流通、生产、技术、管理及观念与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培育建设以农安前岗出口菜、洮南红干椒、磐石食用菌等为代表的20个稳定的,有较强产出能力的,专业化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三是针对我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发展以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北方食用菌有限公司、华联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20个外向型龙头性企业;四是要找准产品,瞄准方向,按照北拓、南下、东进的总体思路,着力从山珍特产、夏季蔬菜、优质油料、杂粮杂豆、特色经作等几个方面,分项发展,逐业突破。

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园艺特产的外向生产比率要达到40%以上。

5、实施“北药现代化工程”,促进中药材产业的扩大发展

北药是我省重要的特产资源,国家级中药现代化基地在我省的确立,为我省中药材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施“北药现代化工程”,重点是要抓好人参、哈蟆油、山参、鹿、西洋参、五味子、辽细辛、甘草、穿龙薯蓣、刺五加等10大类药材,建立完善中药研究开发、中药材种植(养殖)、中成药生产、服务销售四大体系,形成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相互衔接、互补联动、配套成龙的中药材产业链条。

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中药材生产规模要达到80万亩,标准化生产比率达到80%以上。

6.实施优质“菜篮子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质量增效型发展

“菜篮子”工作,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重要的工作。

温家宝副总理在20xx年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上指出:

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中心任务就要全面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对“菜篮子”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为此,国家确定,新时期的“菜篮子”工作由国家农业部牵头负责;省政府确定,我省的“菜篮子”工作由省农委牵头负责,园艺特产处具体协调。

各地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及省政府赋予我们农业部门的这一重要使命,积极与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抓紧站位,开展工作。

以菜、果、菌、蛙为代表的园艺特产品,都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

各地农业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重点抓好省政府批转的“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无公害水果行动计划”、“无公害中药材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园艺特产品。

经过5年的努力,要使全省园艺特产品的无公害化达到100%,绿色达标产品达到60%以上。

7.实施“特色产区建设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区域性专业化发展

区域化,非均衡,专业化,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则。

变分散、混杂的小生产为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的大生产,是建设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的基本要求。

实施“特色产区建设工程”,就是要按照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参药、林蛙、鹿业、食用菌、中小药材、特色水果、烟叶;中部地区重点发展蔬菜、瓜类、鲜食葡萄;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油料、杂粮杂豆、甜菜、仁用杏的总体布局。

本着“抓特色、扩规模、上档次”的原则。

在全省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