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4353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

高中化学《走进胶体》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走近胶体》教学设计

 

课题

走进胶体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理念

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开展。

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

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内容,是初中溶液和浊液知识的回顾与延伸。

教材以微粒直径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

—物质的聚集状态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学情

分析

1.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溶液,为胶体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

备,但学生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更没有从微观角度理解它

们的不同,这正是本节课学习的价值所在

2.化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

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

 

学生主动地理解、接受知识。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组成、分类。

2.掌握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3.掌握胶体的概念、性质、分类和应用。

4.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物质聚集状态相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实验探究

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来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分类观、变

化观、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粒子大小与其性质的关系

教法

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

设计

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题引领法: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培养学生

的自学、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法:

通过动手做实验和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

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实验探究、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来获取知识。

教学

准备

学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

播放动画片——利用丁达尔现象发现警报器

观看动画片

通过动画片,设计谜团,

激发学生

 

了解学习目标

对本节课

的学习兴

【引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趣。

明确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胶体,来揭开谜团。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

认识胶体

展示生活中常被误认为是溶液的胶体

 

【提出问题】外观都为红褐色的液体,能否用眼睛识别哪个是溶液,哪个是胶体?

展示实验卡1,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找到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简单方法

实验卡1

操作: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两种红褐色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观看

 

用眼睛观察、识别

 

【回答】不能动手做实验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起学生

思考

【提出问题】大家讨论完成科学现象与思考

【科学现象与问题】

1.用激光笔照射分别有什么现象?

2.鉴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是什么?

3.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解】有光亮通路的是胶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为什么胶体有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呢?

【展示】显微镜拍摄的两种红褐色液体的照片

 

【提出问题】胶粒为什么比离子大?

【讲解】本质原因是聚集状态不

同,FeCl3溶液中的离子是单个存

讨论

 

【回答】

一个有光亮的通路,一个没有

 

观察

【结论】胶粒比离子大

 

听讲、思考

 

思考

 

观看短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和胶体的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微粒大小与聚集状态的关系

在的,而Fe(OH)3胶体中的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

【提出问题】存在状态与丁达尔

现象有关系吗?

【播放】短片,介绍丁达尔现象的形成原理

 

【讲解】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丁达尔现象正是由于胶粒直径处在1-100nm之间,对光产生了散射作用才产生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仅结构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存在状态也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

【板书】

【提问】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和鉴别方法

 

整理

 

【回答】

本质区别: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鉴别方法:

丁达尔现象学生介绍胶体的来历

 

观察

引导学生从微粒大小的角度来认识宏观上的丁达尔现象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

【过渡】现在我们认识了胶体,还不知道胶体名称的来历,课前布置了作

的能力和

业让同学们查阅资料,哪组来汇

口头表达

报一下?

的能力

 

【讲解】Graham所用的羊皮纸就

【回答】滤纸

半透膜

是现在我们所用的半透膜,现在

完成《学以致用》

我们用动画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和胶体的分离方法

【提问】底下的隔板代表了半透

膜,那上面的隔板代表什么?

离溶液和胶体应选择哪个?

【练习】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渗

用理论解

析,渗析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血液

决实际问

透析,请同学们完成《学以致

用》

【过渡】现在我们认识了胶体,

环节

哪胶体存在于哪里?

如何才能获

三:

得胶体呢?

现象就让我们拿起手

动手做实验

胶体

的分

类和

制备

中的激光笔来发现身边的胶体

【投影】实验卡2

讨论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指令】请同学们讨论完成实验卡后

的《科学问题与探究》

回答

【科学现象与问题】

问题1

1.根据实验现象,依次说出每个

实验一发现氯化钠溶于乙

实验你发现的胶体

醇是胶体

2.把这些胶体按照分散剂的状态

实验二发现烟是胶体

培养学生

进行分类

实验三发现水蒸气是胶体

分类观核

3.将氯化钠溶于乙醇得到胶体,

实验四发现糖果是胶体

心素养

将氢氧化铁溶于水是否能得到氢

实验五发现雾是胶体

氧化铁胶体?

问题二

4.如何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分散剂是液态:

氯化钠溶

于乙醇

【总结】

分散剂是固态:

糖果分散剂是气态:

烟云雾

整理

 

【回答】气溶胶的丁达尔

现象

 

整理

【回答】不能学生不确定动手做实验

【结论】不能

学生实验制备氢氧化铁胶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胶体,打开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变化观核心素养

液溶胶还有牛奶、蛋清和油漆等

固溶胶还有有色玻璃和宝石等

【提出问题】谁能解释一下刚才看到的画面

【总结】通过这些画面我们知道可

以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产生光束,刚才我们说了一句话:

状态影响性质,现在我们再说一句话:

那性质决定用途!

【板书】

【介绍】清晨树林里的缕缕阳光,

雨后彩虹,沙漠中海市蜃楼都与胶体有关!

除了刚才认识的胶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胶体,液溶胶有牛奶、鸡蛋清和油漆,固溶胶有宝石.

【提出问题】氢氧化铁固体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吗?

【追问】能用氯化铁和氢氧化钠

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吗?

大家用实验验证一下!

【讲解】那如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呢?

请大家按照实验卡3的要求完成实验

实验卡3

操作:

1.取50ml蒸馏水于小

烧杯中,加热至沸腾

2.滴入2-3滴饱和FeCl3溶液,

继续加热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指令】请大家完成《科学现象与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实验

【回答】

预测:

有H+

实验:

用PH试纸测胶体,显红色

预测:

有Cl-

实验:

取刚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于试管,加硝酸银出现沉淀

预测:

有Fe3+

实验:

取刚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于试管,加KSCN,红色加深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核心素养

【科学现象与问题】

1.预测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还可能存在哪些物质?

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2.实施你的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

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

 

【总结】制备胶体无论是物理方法,还是化学方法,都要控制工艺,使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环节四:

胶体

的性

质和应用

【过渡】你们用的氢氧化铁胶体就是这样制成的,这个胶体是四天前配置的,说明胶体还是比较稳定的,那胶体为什么能稳定存在?

【讲解】本质原因还是胶粒直径小,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够有选择的吸附不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使胶粒带正电或负电,例如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我们知道微粒在相互碰撞过程中容易结团沉下来,但因为氢氧化铁胶粒都带正电,在碰撞时因为相互排斥又分离开,所以可以比较稳定的存在.有了上面的知识,

【问题】下面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大家讨论完成

【问题组】

1.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胶体沉淀下来,让胶体聚沉可以采用那些方法?

理由是什么?

思考

 

聆听

 

讨论

 

回答

聚沉的方法:

1.加热或搅拌

2.加电解质

3.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

2.给氢氧化铁胶体通电,预测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总结】通过上面的模拟可以看

出胶体聚沉是因为吸附电荷带电.

【过渡】我们在来看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聚沉引起的。

【播放】聚沉视频(豆腐和长江

三角洲的形成)

【问题】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播放】视频

【生活中的化学】

以下知识都与胶体知识有关,你能

加以解释吗?

1.为什么将不同品牌的墨水混合使用会堵塞钢笔?

2.将蛤蜊、蛏子养在盐水中有利于吐出泥沙是什么原因?

观看视频,了解聚沉的应用

讨论

回答

1.不同品牌的墨水胶粒带点不同,相互接触聚沉

2.蛤蜊吐出的泥沙是胶体,遇盐聚沉

3.牛奶是胶体,可乐中有电解质,使牛奶聚沉

聆听

 

整理

 

了解分光光度计

学习胶体的兴趣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现代仪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牛奶混合可乐一段时间会形成

沉淀,这是怎么回事?

【过渡】胶体在生活中更广泛的作用是净水,生活中常用明矾,取一些河水,撒些明矾,水就变澄清了,明矾可以净水

【板书】

【问题】其他铝盐可以吗?

我们的化学实验小组也去了中科院做了这个实验,用到的仪器是分光光度

计,原理是通过吸光度来表征水的浑浊度,水越浑,吸光度越大!

 

实验过程为

【播放】用分光光度计测净水效

 

观看录像

 

聆听

 

【回答】因为带电,会向

某极移动,颜色加深

 

观看视频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到胶体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培

养了学生

果的实验过程

【讲解】用这种方法分别测了明矾、氯化铝、硫酸铝净效果,与自然沉降相比,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那铝盐为什么可以净水,因为铝离子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微粒直径小,可以吸附电荷

而聚沉。

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用水都需要净水这个环节,净水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同学

们以后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制出高效、廉价、低毒的净水剂,造福于全人类!

【问题】给氢氧化铁胶体通电,预测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播放】电泳视频

整理

 

整理

 

聆听

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

 

了解电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整合知识了解胶体与纳米材料的相互融合与促进

【总结】我们把胶体的这种性质叫电泳,生活中我们用的静电除尘器就是这个原理。

【板书】

【播放】静电除尘器除尘实验

【总结】现在让我们来小节一下本节

课的内容:

正是由于胶粒直径介于1~100纳米之间,才有了这些性质和应用。

 

【讲解】胶体微粒处在纳米级,还可以制造纳米级的材料,例如可降解农药所用的酶要想重复利用,就

要固定在纳米级的二氧化钛上,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就是由胶体技术获得的。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此外胶体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更前景的应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研究,在班级微信群内进行交流

通过课后调查研究使学生明白化学来自于生活好好学习今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应用

于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