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200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下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下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五下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五下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第六单元.docx

《五下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第六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第六单元.docx

五下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

影视剧评说,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习作教学:

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品读,了解红军长征时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七律长征》2课时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课时

《大江保卫战》3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2课时

五、学情分析

21、《七律·长征》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1)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乌蒙()岷山()开颜()

磅礴()泥丸()铁索()云崖()

(2)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远征等闲逶迤磅礴泥丸云崖三军开颜

2.红军长征走了千山万水。

《长征》这首诗集中描写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几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请你了解一下这些地方。

【教案】

一、谈话导入,了解历史

1.课前,同学们欣赏到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七言律诗谱曲而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

2.解题教师简单介绍七言律诗是什么。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7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

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交流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资料。

⑴导:

长征是怎么一回事呢?

课前请同学们去了解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说说你了解的长征是怎样的。

⑵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这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教师边指图边口述)

二、检查预习,通读全诗

1.讨论:

同学们我们在朗读诗时,你觉得应该做到哪几点呢?

(吐字清,声音响,节奏明,有感情,有气势。

2.好请同学们打开书。

诗中有一些生字,请同学借助拼音,同桌两人你给我读一遍,我给你读一遍。

3.(出示带节奏的全文)读诗要读出诗的基本节奏,“/”是诗的节奏符号。

4.指名——评价——再读。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

2.学生质疑。

(字词)

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

指两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

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

万水千山: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

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

气势雄伟。

开颜:

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4.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学案】

1.课文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长城途中的千难万难,对于红军来说却是“只等闲”和“不怕远征难”。

边读边想,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案】

一、抓字眼、明诗意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4.交流:

课文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想诗境,悟诗情

(一)自主学习

长城途中的千难万难,对于红军来说却是“只等闲”和“不怕远征难”。

边读边想,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互动交流

预设:

1.颔联:

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

翻;细浪:

细小的浪花。

腾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

走:

滚动;泥丸,泥球。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2.颈联:

质疑:

有人这么理解:

从“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是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

这样理解对不对,为什么?

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

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3.颔联、颈联的小结

(1)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2)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其一:

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其二: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

比如:

在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

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3)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4)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5)学生讨论自学。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三)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这首不朽的杰作,用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万险饱含中国共产党乐观主义的万般豪情壮志,让我们连起来再读读这首诗吧!

小组内练习朗诵。

推荐展示。

生生评价。

2.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能背下来吗?

指名背诵。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毛主席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吗?

2.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通过上网、读书等去了解长征的历史,去感受长征的精神。

3.推荐读书:

《地球上的红飘带》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3.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课文中一共写了彭德怀几次发火?

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教案】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很多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2.出示课题: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简介彭德怀生平。

  4.过渡: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把握整体,了解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

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交流:

  第一段:

(1节)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继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

  第二段:

(2~20节)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第三段:

(21节)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5的竹板声里。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6.课文中一共写了彭德怀几次发火?

请你把它找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学案】

1.“副官长,快开枪!

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想一想,如果方副官长还在犹豫或者不忍心开枪,那么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

2.文中最后一段如果用“洪流”替换“铁流”一词,比较一下,哪个词表达更为生动、准确?

说出理由。

【教案】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请大家打开语文书,快速找出描绘他们之间深厚感情的语句。

(主要是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

(抚摸、念叨、悄悄、塞、看着他吃完……)

二、抓住“命令”,品读人物

 过渡:

漫漫长征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朝夕相处,征战沙场,既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他却为什么下达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呢?

请大家快速找出彭德怀下的命令。

  1.学生交流,出示三个命令。

  2.仅仅为了杀一头牲口,身为军团长的彭德怀,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命令呢?

请大家拿起书本,细细地品读课文,并用笔画出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老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

“第一个命令”

  

(1)从彭德怀命令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什么?

  (果断——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评价:

对,他是红三军的军团长,说的话就是命令。

(2)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谁?

  (3)此时,老饲养员心情怎么样?

(着急)战士们此时急不急?

(也很急)

  (4)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

  他们急什么呢?

  预设2:

“第二次命令”

  

(1)战士们都舍不得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难道彭总就舍得吗?

战士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

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命令。

  

(2)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

  

(3)这次的命令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

——让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4)过渡:

命令下达了,他却不忍心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下去的身影,于是他背过脸去,忍着心痛,等待着执行的枪声,可是——(出示句子)

  (5)这是怎样的20分钟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

(齐读)

  你们认为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

(漫长的、紧张的、令人窒息的、难熬的、折磨人的……)

  (6)想象:

在这漫长的20分钟里,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彭德怀想到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

选择一个地点,想象彭德怀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说话练习。

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他的面前,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的身影。

让我们走进茫茫的草地,亲身感受红军战士面对的艰难困苦。

(播放录像)

预设3:

“第三次命令”

  

(1)过渡:

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

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去。

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

——(不能)

因此,彭德怀发怒了,他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

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2)指名读:

谁用怒吼的声音读一读。

(生读,让学生评价:

他读得怎样?

你来读读。

评:

是从内心吼出来的!

  谁再来试试?

一起试试。

(3)问:

同学们,从彭总怒吼的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4)让我们和彭德怀一起生气、一起着急,一起怒吼——(生齐读)

  (5)讨论:

如果方副官长不开枪,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

那他为什么这么说?

  (6)同学们,短短的几十分钟,彭德怀下了三次命令。

从这三次命令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

三、情感升华,赞颂人物

  1.引读: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身无御寒衣,肚内饥。

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2.师: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红军在“身无御寒衣,肚内饥”的情况下,一次次晕倒一次次爬起来,跟上去,走下去。

  (是彭德怀关心战士,爱护战士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红军战士。

  3.解读“铁流”。

  4.再次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等。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23、大江保卫战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肆虐写照奔腾不息惊心动魄日夜兼程伤痕累累

索性铭记全然不顾摇摇欲坠气壮山河劈波斩浪

2.默读课文,对照插图,说说全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3.课文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师述:

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请听——《为了谁》。

歌中唱道:

“你是谁?

为了谁?

”你们听懂了吗?

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

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我们一起读好课题;板书课题:

大江保卫战。

 

二、交流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三、整体感知全文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2.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

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

再紧张些!

)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

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案】

1.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用了一个词“惊心动魄”,请找出最让你感到惊心动魄的地方。

2.说说课文中介绍的小江珊和周运兰老师“铭记”的是什么?

你也说说自己“铭记”了什么。

3.课文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案】

一、画面再现,创设情境

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二、批文入境,感受情谊

过渡:

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一)自主学习1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1.互动交流

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2.预设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1)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

(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2)引读:

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试读、指名读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1)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2)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

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

……人墙。

(1)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

多乐观的子弟兵呀!

让我们一起高喊……

(2)引读: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

(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2

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

(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再次朗读这句话,齐读第四节。

(三)自主学习3

1.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2.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

摇摇晃晃的电杆。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

复备栏

复备栏

复备栏

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3.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

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

再交流。

4.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齐读这一节。

三、引入歌曲,升华感情

1、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2、学生轻声哼唱。

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完成补充习题。

2、搜集抗震救灾中子弟兵的英雄事迹。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习作6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写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