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4128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docx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主要情节。

(5分)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刘备、关羽、张飞都去投军,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情投意合,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然后焚香礼拜,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简述“三英战吕布”的主要情节。

(5分)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挺丈八矛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

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要点:

1、“战吕布”的背景;2、三英“战吕布的过程”;3、“战吕布的结果”。

3、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

(5分)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

诸侯联合讨伐董卓。

兵到了汜水关,就遇上了董卓的部将华雄。

华雄劈了鲍忠,并连斩数将,众诸侯束手无策,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

“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

”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

“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

”曹操给关羽温酒一杯,为之壮行。

关羽却道: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掷于帐下,此时其酒尚温!

要点:

1、背景;2、出场;3、“温酒”的细节

1、层层烘托。

作者设置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

2、虚实结合。

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

3、细节点染。

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4、简述“陶谦三让徐州”的基本情节。

(《三国演义》第11回-12回)

曹操的父亲被陶谦手下人杀害。

曹操大怒,亲自攻打徐州。

刘备被请来救援,

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又是汉室宗亲,一让徐州,刘备没答应。

后来,曹操后方被吕布进攻,不得已就撤退了,陶谦宴请宾客,席上再让徐州,刘备还是没答应。

后来陶谦病重,把刘备叫到床前,三让徐州,刘备还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

刘备这才接受了。

5、请介绍《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并简要分析两位对话者的心理。

这一情节中曹操和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第21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

1刘备恐怕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操闻知,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

1

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后大惊失箸。

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使曹操释疑。

2刘备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

1

曹操: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

刘备:

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二人性格:

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险、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处处设防,在危急时刻机巧应对,体现了他的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要点:

背景1;开端过程3结果1;

6、简述关公“千里走单骑”或简述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第27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候五关斩六将)

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

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位皇嫂,千里寻兄。

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

7、简述“三顾茅庐”的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1)刘备驻扎新野,感叹身边虽有关张等猛将,却没有运筹帷幄的谋士。

于是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与关张便来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首次拜访,亮已外出,不见而归;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才知道诸葛亮已出游,刘备留下一封短信,表达倾慕之意。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张三顾茅庐,适逢诸葛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了,方才相见,得闻三分天下之宏图伟略。

(背景1分,三个阶段各1分)

8、请简述“隆中决策”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与诸葛亮初次在隆中会面,1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占领荆益,“东和孙吴,北拒曹操”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决策。

2

实施的办法是:

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继而图取中原,恢复汉室,表现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1

“隆中决策”之后,刘备集团联合东吴,打败曹操;取得荆益二州,称帝西蜀。

1

附:

隆中对的主要内容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请简述“火烧博望坡”的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曹操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

1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

这时诸葛亮任军师。

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

3

夏侯敦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1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有诗云“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10、请简述“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1

刘备的三千人马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1

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跳井身亡。

1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1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1

11、请简述“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的主要情节。

(5分)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文聘追赵云至长坂桥,张飞挺矛立马于长坂桥接应。

曹军见张飞立马桥上,疑桥东有伏兵,不敢近前。

1分

张飞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声如巨雷,曹军股栗。

1分曹操想起关羽曾说张飞勇武无敌,便下令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

曹操颇有退心。

1分

张飞挺矛再喝,夏侯杰惊毙。

1分操回马而走。

1分有诗云: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12、试简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主要情节。

(5分)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和派进行了一次论辩。

(人物、事件的起因

1分)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

(论辩的核心1分)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张昭等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

面对群儒的轮番进攻,诸葛亮从容应对,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

(经过、结果3分)

13、简要概括“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蔡瑁和张允训练曹操水军,成了东吴的心腹大患。

蒋干来访,想劝周瑜降操。

周瑜设计要除掉蒋干。

群英会上,周瑜假装醉酒,让蒋干盗书,又故意做梦,让蒋干偷听,使蒋干信以为真;曹操看信后杀了蔡瑁和张允,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14、请简述“孔明借箭”的主要经过。

(5分)

周瑜欲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就同意了。

诸葛亮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故意擂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又因大雾,令弓弩手在寨前放箭,等到雾要散的时候,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

“谢丞相箭!

”等到曹操反应过来的时候,诸葛亮的船只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曹操懊悔不已。

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15、简述《三国演义》中周瑜实施的“苦肉计”的内容。

(5分)

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

黄盖和周瑜密探了一番,设计出了苦肉计。

1分第二天,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

黄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投降书给曹操。

3分

黄盖率领船只火烧曹军,曹操的水军一下就灭了一半,黄盖立了大功。

1分

16、请简述“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的主要情节。

(5分)

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1分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关羽奉诸葛亮之命设伏于华容道,拦住溃逃的曹军,曹军束手待擒。

(1分)然关羽乃义重如山之人,念及曹操昔日于己有厚恩,心中不忍;又见曹军狼狈不堪,愈发不忍:

加以与曹将张辽有故旧之情,遂抗命放去曹军,曹操得以脱身。

(2分)后得刘备求情,关羽免受军法惩处。

17、请简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主要内容

一气:

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占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1分

二气:

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2分

三气:

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

临死前,他说:

“既生瑜,何生亮!

”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2分

18、请简述张翼德“义释严颜”的主要情节。

(5分)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

刘备进入益州,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兵至江州,1分

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进行抵抗,张飞强攻打不下来就用计诱使严颜出城作战,活捉了严颜。

2分张飞敬佩严颜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后招降之。

2分

(群刀手把严颜推至。

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

飞怒目咬牙大叱曰:

“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

”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

“汝等无义,侵我州郡!

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飞大怒,喝左右斩来。

严颜喝曰:

“贼匹夫!

砍头便砍,何怒也?

”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

“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

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

”严颜感其恩义,乃降。

19、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躯)

鲁肃欲杀关云长,夺取荆州。

他在江边亭内摆下“鸿门宴”,亭外设下刀斧手,以掷杯为号,群起杀之!

关云长明知是计,却仅带周仓一人替关云长拿刀,孤舟渡江前来赴宴!

席间,关云长故意骂走周仓,使其先到江边准备,后手拿青龙偃月刀,假借酒意手牵鲁肃,使其送自己去江边。

东吴众人因顾及鲁肃安全,不敢妄动。

只好眼看关云长安全离去,留下千古佳话!

20、简述《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和“白衣渡江”这两个典故。

(5分)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曹操大将曹仁命令众多弓弩手,对关羽乱箭齐发。

关羽右臂中了毒箭,臂膀青肿,不能活动。

名医华佗从江东赶来,为关羽医治。

关羽与马良下棋饮酒,神态自若。

他伸出右臂让华佗割开皮肉,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好,缝上创口。

1

“刮骨疗毒”后来用作形容意志坚强。

白衣渡江:

东吴大都督吕蒙(子明)让士兵穿上白衣,扮成商人模样,在夜里悄悄渡江,袭取了荆州。

21、请简述关云长“败走麦城”的主要情节。

(5分)

赤壁之战结束,孙权为了继续联刘抗曹,只好暂借军事重镇荆州给刘备。

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遭到刘备托辞拒绝。

于是孙权被激怒,令吕蒙夺回荆州。

(1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2分)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

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

遇到伏兵,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2分)

22、请简述曹植写“七步诗”主要过程。

(5分)

曹植与曹丕是一母同胞的弟兄,曹植因才华横溢而备遭曹丕忌恨。

曹丕继位后,一直都想要找个机会把曹植处死。

(1分)后来曹植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而且与朋友在家中酣饮,对曹操的使臣悖慢无礼,曹丕便追究他的罪,准备杀了他。

但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只好想个办法刁难曹植,让他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写一首诗,但诗中不得出现“兄弟”二字,否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

曹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

曹丕闻之,潸然泪下,只是贬曹植为安乡侯。

(4分)

23、《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请简要叙述这一过程。

(5分)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

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率兵七十万攻打东吴。

蜀军从巫峡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进攻东吴。

(2分)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拒刘备。

陆逊坚守不战,等待时机。

刘备求战不得,移寨于山谷树林中避暑。

(1分)陆逊趁蜀军疲惫之时,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尽烧连营七百里。

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并一病不起。

(2分)

24、简述“七擒孟获”的意义。

(5分)(《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九十回)

刘备死后,南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领军前往镇压,诸葛亮明白杀了孟获无济于事,欲屈人之兵须先服其心,便容忍孟获屡次不服,最终以7次生擒7次放走的记录感化了孟获。

(1分)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不仅解除了蜀汉的南顾之忧,稳定了后方,(2分)而且从南方调拨了不少人力物力,充实了蜀汉的财政力量,从而可以专心于北方,挥兵北伐了。

(2分)

25、请简述诸葛亮为什么敢用“空城计”,理由是什么?

(5分)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候弹琴退仲达)

马谡失守街亭,司马懿亲率大军扑来,诸葛亮身边没有像样的作战力量。

诸葛亮于是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凭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不出丝毫破绽。

忽然他神色一变,忙下令马上撤退。

(1分)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第一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2分)第二,诸葛亮一生谨慎,司马懿也了解这一点,自己偶尔一次弄险,必然能使司马懿中计。

(2分)

 

26、分点概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挥泪”的原因?

(5分)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九十六回)

第一,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刘备的话,刘备白帝城临危之时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话,让马谡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

(2分)第二,痛惜街亭的失守使他的北伐计划失败。

(1分)第三,诸葛亮与马谡义同兄弟,经常在一起研习兵法,两人感情很深,惋惜马谡是个人才。

(2分)

27、杜甫《蜀相》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引用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个典故?

请简述之。

(5分)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到隆中卧龙岗去请。

前两次不在,无功而返。

第三次刘备精心准备才去没想到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直到他醒来,才有机会与之促膝长谈,诸葛亮最终答应协助刘备,并为他分析天下形势,定天下三分之策。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爱才求才故事——“三顾茅庐”。

28、《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三个最为重要的战役:

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赤壁之战,请简述彝陵之战的情节。

(5分)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收复荆州,率领大军大举进攻东吴,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七十余里,连结四十余寨,并取得连胜,(2分)东吴将领陆逊坚守不出,麻痹刘备。

(1分)等到蜀军“守之久矣”“兵疲意阻”时,东吴举兵出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刘备羞愧发病而死。

(2分)

29、杜甫诗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如此的感叹?

请简要概括。

(5分)

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

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

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

(2分)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

时年五十四岁。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3分)

30、简析《三国演义》“群英会”中曹操中了周瑜反间计的原因。

(5分)

因为曹操生性多疑,用人而不信。

蔡瑁、张允等人久练不战,蒋干所盗书信的内容与曹操对荆州降将的担心正吻合,曹操一时受了蒙蔽。

(3分)其次,因为周瑜的这次反间计做的也真是天衣无缝,一时难以识别,曹操于是上当。

(2分)

31、“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

”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

(5分)

答案:

(5分)对联所写人物为关羽(1分)(人物)。

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的故事(事件概括)(2分),刘备兄弟三人失散,关羽为护刘备家小被迫暂时依附曹操(背景)。

后来关羽(人物)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带着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开端)一路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终于在古城,与张飞、刘备相会(结果)。

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不成,鲁肃献计诱关羽来东吴赴宴(背景),关羽明知是计,却只带周仓及随从十多人前往(开端)。

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经过)。

关羽因此安全脱身(结果)(2分)。

32、《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

奸绝、义绝、智绝。

请问“奸绝、义绝、智绝”分别说的是哪个人?

举各一例说明其“绝”。

答案:

曹操:

奸绝、关羽:

义绝、诸葛亮:

智绝。

举例:

曹操在逃亡路上错杀善待自己的吕伯奢,却在陈宫问起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关羽:

被迫降曹操时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是只降汉不降曹,二是用刘备的俸禄养其家小;三是一有刘备消息就要去投奔。

另外,还有华容道义释曹操。

诸葛亮:

借东风、空城计等。

33、《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和酒有关的情节,请举出一例,并说明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5分)

答案:

如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群英会蒋干中计,张飞装醉计严颜等。

第一例表现了关羽的神勇无敌和曹操的识人;第二例表现了刘备的善于韬光养晦(善于隐藏自己的雄心与才智的谋略)和曹操的雄才大略,心胸远大;第三例表现周瑜的足智多谋以及蒋干的愚蠢自矜;第四例表现了张飞粗中有细和心胸开阔的优点。

34、请简析刘备这个人物形象。

(5分)

刘备,作为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天下英杰,蜀汉政权的开国之君,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

作为“明君”,最重要的两点:

一是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二是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

首先,刘备的忠,就是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

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

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

第四,体现了厚道。

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

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

义结关张,恭请诸葛,都是其具体表现。

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

但刘备过于注重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

刘备也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

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

35、请简析关羽这个人物形象。

(5分)

他为人忠直仁义,光明磊落,武艺高强,广受民间尊奉。

关羽待人处事的原则,集中体现为一个“义”字。

这个“义”,既包含对刘蜀集团的忠诚,对“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誓言的恪守,也包含“有恩必报”的人际关系准则。

作品中表现关羽这种“义气”的情节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千里走单骑”,另一个是“华容道放曹”。

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

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

武艺上,温酒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

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

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

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

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

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最后兵败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

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遗恨千古。

36、请简析张飞这个人物形象。

(5分)

张飞重情重义,武艺高强,但“暴而无恩”(《三国志》陈寿)。

谋略上当然不能跟诸葛亮比,但偶尔也表现得很出色,而且粗中有细!

张飞,刘备义弟,蜀国五虎大将中第二位。

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

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

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

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

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遗憾的是他没有战死在沙场,而是被小人所害。

37、请简析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5分)

诸葛亮,字孔明。

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

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他熟读兵书,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

熟知天文地理,精通战术兵法,成为智慧的化身。

出山前与弟妹移居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他联孙抗曹。

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

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