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4127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docx

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

燃气管线保护及应急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1合同段位于丰台区,起点桩号K0+,终点桩号K4+,标段总长度4399.555m,本施工区段全部为高架结构形式。

线路经过张郭庄站以后,上跨小哑巴河,从长辛店一号路的北侧斜跨入路中,下穿京石客运专线后,先后上跨京周公路、永定河、西五环路和丰沙铁路后下坡进入地下。

主要施工项目:

区间高架桥4261.555m、张郭庄站㎡。

2.燃气管线分布情况

地铁14号线01标工程在桥梁里程K0+227处AY3与AY4墩台间、桥梁里程K0+823处BY7与BY8墩台间、桥梁里程K1+184处B15与B16墩台间、桥梁里程K1+753处B38与B39墩台间、桥梁里程K4+003处B102与B103墩台间与市政燃气管线相交。

桩基等地下部分结构均与燃气管道保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需保护燃气管线与14号线桥梁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序号

处理方式

所在位置

类别

材质

管径

长度

埋深

备注

1

保护

K0+227

AY3~AY4

市政燃气

400

15

中压A

2

保护

K0+823

BY7~BY8

市政燃气

400

147

高压B

3

保护

K1+102

BY15~BY16

市政燃气

400

34

高压B

4

保护

K1+744

BY37~BY38

市政燃气

400

70

高压B

5

保护

K4+003

市政燃气

700

24

高压Bφ1800砼套管

3.燃气管线工程风险类型及应对措施

燃气管线旁开挖基坑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承台施工)

应对措施:

本工程前K0+227、K0+823、K1+102、K1+744相交处两侧承台开挖深度为米,结构边线距管道距离均不小于5米。

以上4处承台施工,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的施工方法,临近管道侧本着尽量使用人工进行削坡,减小开完范围,能满足我施工需要即可的原则进行实施并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在基坑开挖中严格按照开挖边线进行开挖,确保管线安全。

K4+003处承台开挖深度米,由于基坑开挖较深并临近既有丰沙铁路及燃气管线,设计方案中将承台4周设置直径为1米间距为米的钻孔桩,桩顶并设*1米的锁口冠梁,进行基坑支护。

施工中按规定进行监测量控预警工作。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现浇梁施工)

风险: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桥梁荷载传递导致燃气管线受力变形及断裂、开裂。

应对措施:

将燃气上方地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并在燃气管线上方铺设工字钢,避免燃气管直接受压。

(如图)(后附承载力验算)

4.管线保护方案

根据场地使用要求,我标与燃气管线相交位置均为施工用地。

施工区域内燃气管辖主要荷载为施工车辆和运输车碾压,容易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必须对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需加以重点保护。

我项目部经理为燃气管线保护第一责任人。

各工区负责人为管线保护直接负责人,监督各项保护方案的执行。

(1)坚持按照政府和燃气公司有关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和对燃气管线的监护,要求燃气管线相关部门进行现场交底监护工作。

(2)施工前,根据业主和地下管线相关单位提供的燃气管线资料采用物探手段对施工范围的管线进行确认,并且开挖探沟,摸清管线的位置、深度、直径,在施工图上明确标明。

(3)在施工范围内的燃气管线所在位置设立标识牌,沿管线走向每隔3米设立一处标识牌,标明管线名称,并按要求标出禁止开挖范围。

(4)管理人员要与现场直接操作人员交底到位,一定要将燃气管线保护的重要性贯穿到每一个现场施工人员。

并严格现场监管,如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当而造成事故的有关人员,项目部将进行严格处理,严防施工机械破坏管线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燃气管线若受到破坏则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确保燃气管道的安全。

涉及管线处施工时,我方将设专人针对管线安全,进行组织施工。

(5)严格执行燃气管线相关部门对临近管线施工的要求。

(6)定期召开与燃气管线相关部门的配合会,随时掌握燃气管线的情况,为施工服务。

(7)在施工期间进行连续沉降观测,频率为每周二次,需要时适当加密,如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停止施工,在查明原因及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8)施工中如发现燃气管线有异常现象或管位有差异,可能对管线的安全和维修产生影响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同时与燃气管线相关部门联系,落实保护管道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9)燃气管线保护范围内施工前后拍摄影像资料。

(10)重点保护燃气管线采用人工开挖探明沟,直至管线全部暴露,填埋后树立标识并对地表进行硬化处理。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脚手架需在燃气管线上方搭硬化并搭设工字钢,避免桥梁上部施工荷载直接传递到燃气管线。

施工便道下方如有燃气管线,要进行地面硬化并铺设钢板,防止大型施工车辆对燃气管线影响。

(11)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熟悉燃气管线保护方案,服从管线产权单位人员的管理,保证燃气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可以执行到位。

5.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

职责

(1)总指挥:

负责确定现场潜在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组织制定现场燃气管线防护应急和响应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并定期组织进行燃气管线应急演练;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进行现场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评估,组织现场的应急抢险救援,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做好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组织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及善后处理工作。

(2)安全副经理:

主要任务是配合总指挥的工作,对日常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发生事故时具体领导现场的报警警戒、通讯联络、疏散引导和救护小组等的工作,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

(3)生产副经理:

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在日常生产中发现的危及燃气管线安全的隐患,及时消除或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发生事故时,具体领导现场的应急抢险小组工作,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在最短时间内将事故控制在最小损失状态。

(4)项目总工:

负责日常的管线监控量测,从技术角度对燃气管线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方案的正确落实。

发生事故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保证抢险救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杜绝盲目抢险,造成次生伤害。

(5)燃总专家顾问组:

负责对抢险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专家组帮助查找事故原因,提出防止事故扩大的技术建议。

(6)应急抢险组: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抢险工作,包括查明燃气管线事故现场基本情况,制定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方案,明确分工,迅速组织抢险行动,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损失。

(7)报警警戒组:

负责报警设备的配备,根据领导指示及现场情况,及时向燃气管线产权单位和部门报警联络,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等警戒工作,引导外部救援进入现场,并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8)通讯联络组:

负责通知各有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9)疏散引导组:

负责现场疏散逃生路线的确定和标志的的设置,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组织引导现场危险区域人员正确及时撤离、疏散、逃生。

(10)救护组:

准备现场医疗器械,负责现场伤亡人员的的现场救护、送往医院救治工作。

(11)物资设备组:

负责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租赁、购置和维护保养,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及时提供相应物资设备。

(12)现场抢险负责人:

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把险情及时报告抢险领导小组,参与抢险措施的制定。

组织指挥现场相关人员按领导小组制定措施进行抢险。

6.监控量测信息处理及预警判定

监控量测信息处理

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进行整理和校对。

施工监控量测的各类数据均及时绘制成时态曲线,同时注明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及开挖面距监测断面的距离等信息。

监控量测数据的计算分析工作中除对每个项目进行单项分析之外,还进行多项目的综合分析。

当监测时态曲线呈现收敛趋势时,根据曲线形态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终位移值和预测结构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据此确定施工方法及判定施工方法的适应性。

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基坑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日小结、周报、月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燃气管线预警判定

燃气管线允许位移值10mm,位移平均速率控制值连续3天>2mm/d,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值连续3天>2mm/d。

项目监测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控制标准,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

三级预警判定标准

预警级别

预警状态描述

黄色预警

“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极限值)的70%时,或者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

橙色预警

“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或者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

红色预警

“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

三级预警值参考表

项目名称

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

红色预警

管线

70%控制值

变化速率>d

两个全超过70%控制值启动黄色预警

85%控制值

变化速率>d

两个全超85%控制值则启动橙色预警

连续3天变化速率>2mm/d且变化量超过10mm

启动红色预警

变化量超过7mm

变化量超过

85%控制值

变化速率>d

有一个超85%控制值则启动黄色预警

监控量测控制值

变化速率>2mm/d

有一个超85%控制值则启动橙色预警

变化量超过

变化量超过10mm

当实测数据出现任何一种预警状态时,监测组立即向施工主管、监理、建设和其它相关单位报告,获得确认后立即提交预警报告。

发出黄色预警时,监测人员和施工单位加密监测频率(由项目部主管领导、监理开专家会进行安全评估确定监测频率,并形成会议纪要形式),加强对地面和建筑物沉降动态的观察,尤其加强对预警点附近的雨污水管和有压管线的检查和处理;

发出橙色预警时,除继续加强上述监测、观察、检查和处理外,根据预警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针对该状态的预警方案,同时对施工方案、开挖进度、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作检查和完善,在获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

发出红色预警时,除立即向上述单位报警外还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立即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

在数据超过警戒时,监测人员在报表中标注出来,并且向施工单位技术主管和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由主管部门做安全应对方案。

每周将本周的数据进行处理、汇总,做成成果表进行周报。

7.应急预案响应程序

紧急情况处置流程图

应急响应

(1)指挥和协调

进入响应后,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实施应急救援。

根据预警及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

各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事发工点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全力调动相关资源,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项目部和工点的应急处置力量。

事故灾难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工点和燃气公司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如燃气管线发生破坏,要通知有关部门人员,及时关闭阀门,封闭现场,立即通知作业区内所有作业人员撤离,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待有关人员到场后配合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及时恢复管线。

(3)医疗卫生救助

项目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有关专业医疗救护机构和专科医院求救,请求其派出有关专家、提供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

(4)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5)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项目部与相关部门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负责事故发生地治安管理。

(6)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

(7)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由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宣布应急结束。

(8)事故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安全生产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8.预防保证措施

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体系;建立完善救援力量和资源信息数据库;规范信息获取、分析、报送格式和程序,保证应急机构之间的信息畅通,为应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支持。

各工点负责本工点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定期向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报送有关信息,报送要及时。

施工现场设安全风险工程预告牌,公示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成员电话。

要求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成员必须全天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

应急支援与保障

(1)救援装备保障

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和燃气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应当掌握燃气管线救援装备情况,应急救援队伍按要求配备救援装备。

(2)应急队伍保障

项目部和燃气公司应当组建和完善救援队伍。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负责检查并掌握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和准备情况。

(3)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项目部办公室根据救援需要及时协调交通部门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道路受损时应迅速组织抢修,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4)医疗卫生保障

项目部办公室加强与当地专业急救医疗机构的联系,必要时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为当地专业急救医疗机构提供安全生产事故救治便利条件。

(5)物资保障

项目部在燃气公司配合下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监督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

(6)资金保障

项目部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储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资金暂时由项目部承担,事后再根据事故责任确定资金承担情况。

(7)技术储备与保障

项目部和燃气公司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要充分利用专家组,研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问题。

救援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发生如下安全事故时,如燃气管线发生破坏,要通知有关部门人员,及时关闭阀门,封闭现场,立即通知作业区内所有作业人员撤离,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待有关人员到场后配合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及时恢复管线。

(1)基坑开挖燃气安全事故救援具体措施和办法

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临时救护,立即疏散基坑附近道路行人及车辆,封闭道路,利用现场临时堆土场的弃土及附近砂石料对基坑坍塌部位进行回填,以免施工环境进一步恶化,待基坑稳定后采取补加钻孔桩及钢支撑等方法进行处理。

确保燃气管线不发生二次事故。

(2)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临时救护,立即疏散附近道路行人及车辆,封闭影响范围的道路。

通知燃气管线单位对事故现场附近管线进行排查,发现燃气管线断、裂等情况,立即进行处理,以免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9.应急救援及抢险人员培训演练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组织项目部及工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培训工作,聘请相关专家来项目部授课。

应急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项目部全体人员自救、互救能力。

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应急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和燃气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到两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

在正常施工状态下,由作业面领工员报告模拟事件信号,启动处理程序,验证各类物资、工具、人员到位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处理要求。

演习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

10.应急物资配备

安全事故补救物资储备

施工现场储备:

方木10m3型钢20吨水泥20吨砂20m3碎石20m3

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储备

(1)医务室储备:

担架2个、氧气袋2个、急救箱1个、血压计2个、听诊器2个、手电筒10个、绷带10盒

(2)材料仓库内储备:

抽水机5台、编织袋500条、发电机1台、铁锹20把

11、应急联系方式

14号线01标燃气管线专项联系人:

常宇

项目部:

(刘海鹏)(李玉川)(刘金生)(柳化松)

北京市燃气集团:

(沈骏)

北京市燃气集团保修热线:

96777

北京市燃气集团高压分公司:

(郝宁)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电话(袁杨)

轨道公司:

0(办公室)(安质部)

监理:

(总监)(办公室)

市政热线:

自来水集团报修中心:

火警:

119匪警:

110交通事故报警:

122

救护:

120查号:

114气象:

121

承载力验算书

14号线01标跨越燃气管线,为了确保燃气管线的安全,我方考虑先在现况地面上浇注一层20cm厚混凝土垫层,在其上顺桥向放置一层18号工字钢,现浇箱梁支架立杆支立在工字钢上。

通过设置垂直于管线的工字钢将上部结构通过立杆传下的集中荷载转变为均布荷载,避免不均匀受压对管线造成变形、开裂。

1.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2.盘销式支撑架承载力验算

特性:

主架:

Q345B,

=345N/mm2,

E=×105N/mm2

横斜杆:

Q235,

=215N/mm2,E=×105N/mm2

尺寸:

主架:

φ×t:

横杆:

φ×t:

斜杆:

φ×t:

梁端剖面,最不利位置,纵向间距支撑架承载力验算:

最不利位置立杆为腹板下内侧立杆,承重混凝土断面面积,横向长度2+2=

2.3.1荷载:

a砼自重取24××=

b钢筋自重取2××=

c.模板及主次龙骨取××=

d支撑架体自重取×××6=

e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

f振捣荷载:

2KN/m2××=

2.3.2荷载组合: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则q1=a+b+c+d+e+f=

q2=×(a+b+c+d)+×(e+f)=

2.3.3.稳定性验算:

经对××5m盘销式支撑架整架测试承载时开始失稳。

则单根立杆允许承载值为:

÷4=

取2倍的安全系数,208/2=104kN检核支撑架承载力:

N=<104kN因此,单根立杆承载力满足要求。

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不组合风荷载计算。

立杆的截面特性:

A=573mm2,i=,

=315N/mm2,E=×105N/mm2

取L=1500mm。

=L/i=1500÷×=90

查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C-1,

б=N/φA≤

=91110/×573=<=315

故稳定性满足要求。

3.工字钢验算:

立杆荷载传至工字钢上,立杆间距为。

主龙骨最不利部位最大支距L=1500mm。

每根工字钢上承受6根支架传下的荷载,每根工字钢长度为米,主龙骨简支梁考虑。

3.1.1特性:

E=N/mm2,

=205N/mm2

185000mm3I=mm4

3.1.2荷载:

荷载取为:

q=*6/=kN/m

3.1.3.强度验算

主龙骨按照简支梁计算,受力分析如上图所示,跨中部分弯矩最大。

按照≤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公式进行验算。

最大弯矩:

=8=N?

mm

应力:

=/185000=mm2<

=205N/mm2

故18号工字钢强度满足要求。

3.1.4.挠度验算:

跨中部分挠度最大:

=5××15004/[384××]

=<[ω]=

其中,[ω]-容许挠度,[ω]=L/400,L=1500mm

故18号工字钢刚度满足要求。

选用18号工字钢合理。

4、地基承载力验算:

P=N/A

式中:

P-----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

A-----基础底面计算面积

N-----立杆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心力设计值

按基础为200mm厚混凝土,45°放脚计算,18号工字钢宽度为94mm×8500mm,

基础底面计算面积为

×=m2

N=*=A=m2

P=N/A==m2

经计算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应大于150kN/m2,方可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