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097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docx

圣雄甘地教师用书

高中历史电子书: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师用书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

  第2课圣雄甘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节重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本节难点

  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

印度被称为“英国皇冠上最明亮的一颗宝石”,甘地以其影响被印度人称为“圣雄”、“国父”。

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甘地及其成长历程。

这些介绍有利于对近代以来印度历史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材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甘地的一生多次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材主要介绍了前两次的斗争,并扼要介绍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新发展──“英国退出印度”,二战结束前后甘地为印度的真正独立、为消除种姓制度、消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做了大量工作。

教材涉及史料时间长、跨度大、内容多,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与正确理解。

  本课引言是甘地成长中的一个故事,教学中建议首先对甘地的传奇一生作简单介绍。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印度已经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积极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新课的学习。

  第一目“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教材以甘地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甘地、甘地的主张、凤凰新村与南非的斗争及甘地成为国大党领袖等。

  

(1)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著名领袖。

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一个土邦大臣家庭,属吠舍种姓。

从小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影响。

1883年就读于伦敦大学,学习法律。

回国后在孟买以律师为业。

1893—1914年在南非任一穆斯林商社法律顾问,目睹印度人的悲惨生活和遭受的种族歧视。

1906年起领导印度侨民开展被称作“萨蒂亚格拉哈”(掌握真理)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反对英、荷殖民者的种族歧视政策,逐渐形成“非暴力抵抗”的政治主张,并获得一定的成功。

1915年回国后继续开展非暴力抵抗斗争。

1920年12月,国大党那格普尔年会通过甘地拟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方案”,从此,“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性策略,甘地成为国大党最有权威的精神领袖。

他发动和领导了1920—1922年和1930—1934年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4—1934年、1940—1941年任国大党主席。

1948年1月30日,因反对教派纠纷,被印度教极右分子刺死。

甘地长期为印度民族独立奋斗,曾十多次绝食,三次被捕入狱。

在反英不合作运动中身体力行,为抵制洋布亲自手摇纺车织布。

为反对英国食盐专卖权,和群众一起自煮食盐。

提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团结,实行社会改良和妇女、贱民的地位平等,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

因阶级局限性,反对暴力革命,对超出“非暴力”范围的群众斗争采取敌视谴责的态度,以至与英殖民当局妥协。

但他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极广泛的群众性,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由于甘地为印度独立做出杰出贡献,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和国父。

  建议在简介甘地后阅读“历史纵横”中有关材料,指出少年甘地的品质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

然后针对甘地的传奇经历进行讨论并设问,问题一:

谈谈你对印度及甘地的认识?

问题二:

从甘地的奋斗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2)凤凰新村与南非的斗争

  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

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培养和锻炼了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掌握了做一个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

他在南非领导的艰苦卓绝的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从中也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

  教学中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凤凰新村与南非的斗争使甘地逐渐形成了他的非暴力理论,强调:

在这一时期的反歧视斗争过程中,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想。

  (3)国大党

  国大党,全称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1885年,由退休的英国印度文官休谟创立。

最初成立的20年间,它只要求在英国统治机构中让印度享有较大的代表权。

1906年,它提出印度自主、抵制洋货、提倡本国工业和民族教育的斗争目标。

1920年起,在甘地的领导下,对英国殖民者展开非暴力抵抗运动,曾多次遭到迫害。

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该党一直是执政党。

现在国大党分为两派,但都代表印度大地主及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

  1914年,甘地回到印度并很快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教学中建议扼要指出国大党在印度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国大党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间的关系。

  第二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材主要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英国的殖民统治

  印度是英国最典型的殖民国家,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增长,印度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

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黄麻工业、制茶业和采矿业等。

印度资本处于依附地位,印度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教学中建议通过对英国殖民统治残酷性的了解,引导学生讨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分析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进行比较。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该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建议分成以下要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一,英国的高压政策。

一战结束后,英国为了缓和印度人民的反抗、维护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一方面继续推行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保护并扩大落后的种姓制度,制造种姓间矛盾,煽动伊斯兰民族主义者的分裂活动;另一方面采用残酷镇压和欺骗改良相结合的反革命两面策略。

1919年3月在总督的授权下,英国法官罗拉特颁布了一项法案,即“罗拉特法案”。

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

“罗拉特法案”的实行,激起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罗拉特法案”是激起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的导火索,在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

  其二,阿姆利则惨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为维持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继续采取残酷镇压与欺骗、改良相结合的两面策略。

1918年7月,英国殖民当局抛出了使印度“逐渐发展自治体制”的改革方案,以此来笼络和利用印度的买办阶级、地主阶级等既得利益者阶层,分裂和破坏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罗拉特法案”激起了全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

4月1日凌晨,在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市,两名民族主义者被当局逮捕,随后约有三万市民聚集到市政府,要求释放被捕者。

示威群众遭到军警镇压。

4月13日,五万多人在阿姆利则市广场集会,继续抗议。

群众的集会是和平的,英国军队没发任何警告便下令开枪,打死近四百人,伤千余人,这就是阿姆利则惨案。

阿姆利则惨案进一步激怒了印度人民,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此而起。

  其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该内容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建议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印度的反英情绪高涨,1920年上半年各地罢工达200多次,参加人数达150万人。

1920年12月,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

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其四,1922年惨案与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束。

  甘地的计划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入高潮。

这一年各地罢工396次,参加者60余万人,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农民拒缴租税和武装暴动。

但是,到了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建议引导学生讨论:

甘地及国大党为什么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印度的经济,特别是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地区。

危机中,英国垄断资本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压榨和掠夺,从而加剧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30年代初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重新高涨。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从1930年3月12日甘地发动的“食盐进军”开始的,他们在海滨自制食盐,号召人民反对“食盐专卖法”。

印度人民冲破“和平抵抗”原则的束缚,将第二次不合作运动推向了高潮。

英国殖民高层采取了反革命的两手策略:

一方面镇压反英斗争,颁布特别法令,宣布国大党等不受法律保护,实行戒严,禁止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

另一方面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法,同国大党谈判,允许国大党领导在狱中开会研究不合作运动问题,同意印度建立责任自主政府。

经过斗争,殖民当局被迫改变策略,释放了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亦停止了不合作运动。

  建议教师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关于“食盐进军”的内容,使学生认识:

“食盐进军”是一次典型、悲壮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二战期间,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并因此再次入狱。

二战后,随着英国殖民主义势力的衰弱和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英国殖民当局开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实行印巴分治。

1947年,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即“蒙巴顿方案”。

同年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为消除种姓制度、消除宗教纷争,开始了艰苦的“赤脚朝圣”,周游全国。

1948年初,甘地在德里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杀害。

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190年殖民统治的结束,但是,这种根据宗教原则的分治,给日后印巴两国带来了严重后果。

  建议教师请学生阅读“资料回放”中关于泰戈尔、爱因斯坦评价甘地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甘地对印度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启发学生认识:

英国殖民主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导致印巴分治和南亚次大陆不稳定的始作俑者。

发展中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抵抗新老殖民主义的入侵,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讲授本节教材用1课时。

建议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回顾四大文明古国,简要介绍甘地的传奇经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此导入新课。

  关于“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的教学。

对于甘地的思想即甘地主义的学习,应适当补充,使学生总体上了解甘地的思想。

教师要结合甘地的学习成长经历,让学生参与讨论甘地非暴力理论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对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的理解。

  关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目。

建议首先从总体上概述亚非拉近代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而指出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的“五四运动”、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朝鲜的“三·一”运动等一起冲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甘地一生多次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做了大量工作。

教材分别论述了前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及其新发展。

在学习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甘地为什么两次终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进而认识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甘地身上存在着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他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对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建议可适当拓展并联系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冲突,从而说明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最后小结,被誉为“圣雄”、“国父”的甘地,一生经历坎坷,颇具神秘色彩,他以非暴力主张多次组织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

在其50年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

他所创立的基于真理、道义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争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其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讲述“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时,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

  图片一:

圣雄甘地(1869—1948)

  图片二:

在非洲时的甘地

  通过不同时期的图片,补充甘地的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认识:

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在学习中不断走向成熟与进步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在学习与斗争中逐渐形成的。

  案例二讲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结合甘地在二战后为平息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暴力冲突“赤足朝圣”的图片,出示近年来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冲突的相关史料,向学生说明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要合理地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必须对其历史追根溯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吸取历史教训,使历史为现实服务。

  四、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源于何处?

  解题关键:

非暴力思想。

  思路引领:

非暴力思想是国大党开展运动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提示: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很复杂的。

其政治哲学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其政治思想是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

  解题关键: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现。

  思路引领: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答案提示:

  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

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二)学习延伸

  1.百家争鸣

  “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地珍贵。

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

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

”“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判断出来。

  请对甘地的以上言论进行评价。

  解题关键:

素食主义。

  思路引领:

非暴力思想。

  答案提示:

  甘地多次撰写文章,大力倡导素食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情欲和食欲相伴而生,因此必须从节制口腹之欲开始。

反映出甘地的思想深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影响,其主张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2.阅读与思考

  甘地把非暴力抵抗看成是实现政治理想的主要手段,认为这是勇敢者的武器。

他在一篇题为“武力政策”的文章中说过: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你如何理解其中“认识了印度的力量”这句话?

  解题关键:

非暴力抵抗运动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是强者的武器。

  思路引领:

非暴力的理论是指导不合作运动的思想武器,为印度在二战后独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提示:

  甘地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从印度的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印度的传统,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未带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在二战后独立奠定了基础。

但是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甘地反对暴力革命,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甘地极力维护印度资产阶级对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诞生

  “这时候在约翰内斯堡所发生的事情,都好像在使我这种自洁的功夫成为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初步工作。

我现在知道在我的生活中,所有因为‘节欲’的誓约而达到极顶的重要事件,都在暗地里替这个运动做着准备。

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是在这个运动的名称还没有发明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实在说,当这名称诞生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什么。

在古吉拉特文中,我也用过英文的‘消极抵抗’这几个字来描述它。

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句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作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还可以成为暴力。

因此我不得不反对这些解释,而说明印度人这个运动的真正性质。

显然,印度人必须创造一个新字来表示这个斗争。

  ──[印]甘地著杜危、吴耀宗合译: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77-278页。

  饮食方法的更多的体验

  “我急于要在思想和言行上实行‘节欲’,我也同样热望于把大部分的时间贡献给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斗争,并以培养纯洁的气质来适应这种做法。

因此就饮食问题来说,我又做了更多的改变以便对自己加以更大的节制。

从前的一些改变,动机大多数是出于讲究卫生,可是这一回新的实验却是着眼于宗教观点。

  “现在绝食和节制饮食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更大的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情欲是和食欲形影相随的。

我的情形就是这样。

为了控制情欲和食欲,我遇到过不少困难,就是现在我还不敢说我已经完全把它们克服了。

我自以为是一个能吃能喝的人。

在那种情况下,朋友们认为我应该克制的东西,我却没有感觉到。

如果我的克制能力达不到现有的程度,我就降低到比野兽还不如的地步,自己也就老早完蛋了。

然而,正是因为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我才能以更大的努力克服它们,正是由于这些努力,这些年来我才能够振作起来工作。

  ──[印]甘地著杜危、吴耀宗合译: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79页。

  2.课文注释

  甘地的“坚持真理”

  甘地的“坚持真理”原则是以他的“真理”和“非暴力”理论为基础的,换句话说,“坚持真理”就是“真理”和“非暴力”学说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坚持真理”(Satygraha)一词原文为甘地家乡的古吉拉特语。

这个词由两部分组成:

“Satya”意为“真理”,“graha”意为“坚持”或“执著”,两者合起来则译为“坚持真理”,在英文中这个词常常被译为“真理的力量”,“心灵的力量”或“爱的力量”。

当我们理解了甘地的“真理”和“非暴力”的含义之后,再来分析其“坚持真理”的思想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按照甘地的观点,真理就是神,神性寓居于每个人心中,每个人内含的神性就是最高神性,即最高“善”和“爱”的显现;只要人们牢牢地抓住自己内心中的神性,坚持依靠自己内在的“善”和“爱”,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通过这种精神力量就能战胜邪恶:

清除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

甘地甚至把这种精神力量看作是反对暴力、专制和非正义的惟一力量。

  甘地的“坚持真理”原则,是以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严格的道德修养为前提的。

甘地认为,一个坚持真理者能够忘我地追求真理,甚至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不惜牺牲生命,就是因为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使今生得不到善报,来世也必得善报。

  甘地把他“坚持真理”的原则看作是普遍可行的,任何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应用。

他说:

坚持真理的“这种力量既可以被个人所用,也可以被团体所用。

它既可以用于政治事务,也可以用于家庭事务。

它的普遍应用性就说明它是永恒的和战无不胜的。

男人、妇女和儿童都可以运用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甘地已经把“坚持真理”当作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了。

  甘地“坚持真理”的学说,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人性善”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我们知道,人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他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他的社会属性。

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甘地脱离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去看待人,把人看作是一个个孤立的、抽象的自然存在物,把某种神格化的、先天固有的“善性”强加给这些自然存在物,所以他不可能揭示人的真正本质。

另外,甘地不是把社会平等、民族独立的根本障碍归结于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和扩张的本质,而是归于剥削者和压迫者的内在“善性”尚未显现的结果。

因此,他引导人们依靠“启迪善性”或“良心发现”的途径去争取社会的平等和民族的独立。

我们说,这纯粹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空想。

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反动统治阶级都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们必然要做拼死的挣扎。

尽管甘地的这种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坚持真理”学说,在动员印度广大民众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历史的事实证明,印度最终独立绝不是由于帝国主义者的“良心发现”。

  综上所述,甘地的“真理”学说实质上是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伦理观。

他先从神的概念出发,然后把神与“真理”的概念等同,给神戴上“真理”的桂冠,从而引出“真理就是神”的结论。

他把“真理”或神看作是宇宙的最高实在,世界统一的基础,还把它视为宇宙最高的善,人类社会最高的准则。

在万物统一于“真理”或神的前提下,甘地引导出“人性同一”、“人性善”的观念。

而这种“人性同一”、“人性善”的道德伦理观念便成了甘地整个思想体系以及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凤凰新村

  甘地除了用语言、文字、行动训练人民使用“萨蒂亚格拉哈”(即“非暴力抵抗”、“文明抵抗”、“文明的不服从”)外,他在南非和印度先后办了4个训练非暴力抵抗战士的基地。

这就是:

一是南非德班附近的凤凰村。

二是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托尔斯泰农场。

三是印度古吉拉特邦阿默达巴德附近的“非暴力抵抗学院”(或译为“真理学院”、“真理修道院”)。

四是在瓦尔达附近萨伐格拉姆的真理学院。

现重点介绍凤凰新村。

  1904年,甘地从英国作家罗斯金的《给最后这一个》书中,总结出三点收获:

一是个人的利益包含在大众的利益之中。

二是律师的工作和理发师的工作具有同等价值,因为大家都有权利谋生。

三是依靠劳动生活,如农夫和手工业者的生活都很有意义。

甘地在自传中说,第一点他知道,第二点只有模糊认识,对第三点则从未想过,这本书又很清楚地说明了第二、三点都包含在第一点里面了。

这本书给他的影响是如此之深,使他决心寻找一块基地来实现这样的理想生活。

当他到达德班后,就在离德班14英里,距火车站两英里半的地方,花了1000英镑先后共买了100英亩的土地,建立了一个新村──凤凰村。

这块土地虽然有泉水和许多果树,但是荒无人烟,杂草丛生,蛇虫又多。

甘地反对杀生,毒蛇也不准消灭,在这个地方定居显然是很危险的,但他还是买了下来。

  在这里工作的人不分国籍、宗教、种族、肤色,一律平等,人人必须劳动,自食其力。

他们利用朋友所给的废旧材料建立了简陋的厂房和宿舍。

每个人在印刷厂周围分到3英亩土地耕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