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869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docx

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一

第三节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足阳明经络

一、手阳明经脉

(一)循行

1、原文

《灵枢·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

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

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

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

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

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

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2、示意图:

起于鼻根…→鼻外(承泣)—-→上齿——→环唇——→承浆

—→大迎→颊车→耳前→发际→额颅

人迎

支者└→喉→缺盆…………→膈…………→胃……→脾

直│┆支

者↓          ↓者

乳→脐旁→气冲←┈┈腹里

髀关→伏兔→膝→胫外侧→足跗→次趾外侧(厉兑)支┆┆支者

者↓└→冲阳…→足大趾末端

足三里(足太阴)

└→中指外侧

3、联系脏器:

胃、脾、膈、耳、鼻、齿、唇

(二)病候

1、《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

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

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

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髌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则胀满。

注:

是主血所生病者指本经腧穴能主治有关“血”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这是因为胃为水谷之海,主运化精微,化生营血,其经脉亦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主血所生病。

2、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症。

(三)络脉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

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

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

1)络穴:

丰隆

2)循行部位:

①别走太阴;

②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3)病候:

气逆则喉痹卒瘖。

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

(四)足阳明经别:

离:

至髀,入腹里

入:

属胃,络脾,通心,循咽

出:

出于口

合:

足阳明

二、手阳明腧穴

(一)主治概要

主治胃肠病和头面、目、鼻、口齿病和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

(二)穴位分布

一名2穴,左右各45穴,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分布于头面、胸腹部、下肢外侧面、踝关节前面、第二趾外侧端。

(三)体表标志

瞳孔、颧骨、嘴角、下颌骨、耳屏、头角、喉结、胸锁乳突肌、锁骨、乳头、脐、横骨、髌骨、胫骨前嵴、踝关节、足趾。

(四)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一寸取,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挟吻四分近,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曲颊陷,下关耳前动脉行,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

缺盆舍外横骨内,相去中行四寸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

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

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为君陈,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

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二寸寻,

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即外陵,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三寸水道在,

水下一寸归来好,距离中行二寸边,气冲鼠蹊上一寸,又距曲骨二寸间,

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

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穴,膝下六寸名上廉,膝下八寸条口位,

膝下九寸下廉看,踝上八寸丰隆量,解溪跗上系鞋处,就在踝横纹中央,

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五)足阳明胃经具体腧穴

面部穴

1、承泣*(ST1)

[命名]承受,眼泪,穴在目下方,泣时泪下,穴处承受之

[定位]正坐或仰靠,仰卧位,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眼部血管神经丰富

[主治]疏风通络、泻火明目

(1)眼疾: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视,眼睑瞤动。

(2)口眼斜,面肌痉挛。

[刺灸法]1)嘱患者闭目,将眼球向上方固定;

2)针尖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

3)禁止提插,可轻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4)出针后压迫针孔片刻;

5)禁灸。

2、四白*(ST2)

[命名]四,四方广阔,白,明;穴在目下方,针之可使视力复明四方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卧,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颌骨。

浅层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

深层在眶下孔内有眶下动、静脉和神经穿出。

[主治]

(1)眼病:

目赤痛痒,迎风流泪,目翳,眼睑瞤动

(2)头面病:

头痛,口眼喎斜

[配伍]

(1)配丰隆、太白、太冲,有涤痰通络,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翳,眼睑瞤动,青光眼。

(2)配颊车、攒竹、太阳,通经活络,主治口眼歪斜,角膜炎。

(3)配涌泉、大杼,有滋阴潜阳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直刺0.3~0.5寸;不宜灸。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常用本穴治疗角膜炎、近视、夜盲、角膜白斑、结膜瘙痒、面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副鼻窦炎、头痛目眩、胆道蛔虫等病。

本穴也是耳鼻喉部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

3、巨髎(ST3)

[命名]巨,大,髎,空穴;穴在鼻旁颧骨下缘,穴处凹陷甚大。

[定位]正坐仰靠,或仰卧位,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提口角肌。

布有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面神经的颊支,面动、静脉和眶下动、静脉分支或属支的吻合支。

[主治]

(1)面部病:

齿痛,流涎,颊肿

(2)口眼斜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现代研究]有报导表明,取巨髎透眶下神经孔,进行甲状腺针麻手术,成功率99%,优良率92.5%,一级率占62%,比用合谷加扶突或合谷加内关针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组的镇痛效果明显提高。

4、地仓*(ST4)足阳明、阳跷之会

[命名]地指地格,仓指藏谷处;穴在鼻下吻旁(地格处),口以入谷故名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卧位,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

(1)口眼喎斜①局部作用;

②阳明多气多血,主润宗筋而利关节,故可濡养筋脉、调气血、使关节枢利;

③阳跷之会,阳跷脉气失调则可见筋脉舒缓或挛急。

(2)面部病:

齿痛,颊肿,流涎(“地仓能止两流涎”《龙光赋》)

[刺灸法]直刺0.2—0.3寸,或向颊车方向平刺0.5~0.8寸;可灸。

或地仓透颊车

5、大迎(ST5)

[命名]迎指气血往来之处,此处有面动脉通过,故名

[定位]正坐微仰头,或仰卧,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

(1)面部病:

(口齿病为主)牙关紧闭,齿痛,颊肿,面肿,口,面瘫,唇吻瞤动

(2)颈痛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或斜向地仓方向刺;可灸

[解剖]浅层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颊神经,面神经的下颌缘支,深层有面动、静脉。

6、颊车*(ST6)

[命名]耳前颧侧面为颊,下颌骨古称颊车骨,其总载诸齿开合如机轴转运,故名

[定位]正坐,或仰卧,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最高处。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止痛

(1)面颊及口病:

口眼斜,牙关紧闭(咬肌痉挛加下关),面肌痉挛,齿痛,颊肿

《玉龙赋》“地仓颊车疗口”

《铜人》“失音口噤一因牙关紧闭、口噤不开所致”

(2)颈项强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1~1.5寸;可灸。

7、下关*(ST7)

[命名]下,指颧弓下方,关指机关;穴在下颌关节前牙关处,故名

[定位]正坐或仰卧,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甲乙》

[主治]舒筋活络,止痛益聪

(1)口齿病:

牙关紧闭,下颌疼痛,齿痛,面痛,口眼喎斜

(2)耳病:

耳鸣,耳聋《甲乙》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或下关透颊车

头部穴

8、头维*(ST8)

[命名]四角为维,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故名

[定位] 正坐或仰卧,头侧面,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 泻火祛风、止痛明目

(1)头痛

  《甲乙》“寒热头痛如破,目痛如脱,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头维主之。

(2)目病:

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

    《铜人》“头维……治头偏痛,目视物不明,今附治微风,眼睑瞤动不止,风泪出。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不宜灸

头面部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刺灸法

1

承泣*ST1

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1)眼疾:

目赤痛,流泪,夜盲,近视,眼睑瞤动

2)口眼斜,面肌痉挛。

1)嘱患者闭目,将眼球向上方固定;

2)针尖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

3)禁止提插,可轻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4)出针后压迫针孔片刻;

5)禁灸

2

四白*

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1)眼病:

目赤痛痒,迎风流泪,目翳,眼睑瞤动

2)头面病:

头痛,口眼喎斜

直刺0.3~0.5寸;不宜灸

3

巨髎

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1)面部病:

齿痛,流涎,颊肿

2)口眼斜

直刺0.3~0.6寸;可灸。

4

地仓*

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1)口眼喎斜

(2)面部病:

齿痛,颊肿,流涎

直刺0.2—0.3寸或地仓透颊车

5

大迎

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1)面部病:

(口齿病为主)

牙关紧闭,齿痛,颊肿,面肿,

口,面瘫,唇吻瞤动

(2)颈痛

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或斜向地仓方向刺;可灸

6

颊车*

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最高处

(1)面颊及口病:

口眼斜,牙关紧闭,面肌痉挛,齿痛,颊肿

(2)颈项强痛

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1~1.5寸;可灸

7

下关*

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1)口齿病:

牙关紧闭,下颌痛,齿痛,面痛,口眼喎斜

(2)耳病:

耳鸣,耳聋

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或下关透颊车

8

头维*

头侧面,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1)头痛

2)目病:

目眩,目赤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

向后平刺0.5~0.8寸,不宜灸

颈部穴

9、人迎(ST9)

[命名]穴在喉结旁两侧颈总动脉搏动处,正值切脉部位的人迎脉,古以此候人事三阳之气,故名

[定位] 仰靠或仰卧,颈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

(1)颈、咽喉病:

咽喉肿痛、饮食难下、胸满喘息、瘿气、瘰疬

 

(2)高血压(有颈动脉窦,再深层为交感神经),头痛眩晕

(3)喘息

[刺灸法]避开动脉 直刺0.2~0.4寸;禁灸。

10、水突(ST10)

[命名]水指水液,穴在胸锁乳突肌前,喉结突起之旁,当饮食下咽时穴处向上突起冲动,故名

[定位] 仰靠位或仰卧位,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

(1)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

   

(2)咽喉肿痛。

   (3)瘰疬,瘿瘤。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11、气舍(ST11)

[命名]舍,居处,穴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注留处所,又主胸胁支满,喘满上气,故名

[定位] 仰靠或仰卧,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

(1)咽喉肿痛

   

(2)喘息,呃逆

   (3)颈项强痛、瘿气,瘰疬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颈部

穴名

定位

主治

刺灸法

9

人迎ST9

颈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1)颈、咽喉病:

咽喉肿痛、饮食难下、胸满喘息、瘿气、瘰疬

(2)高血压,头痛眩晕

(3)喘息

避开动脉 直刺0.2~0.4寸;禁灸

10

水突

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1)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

(2)咽喉肿痛。

(3)瘰疬,瘿瘤。

直刺0.3~0.5寸;可灸

11

气舍

颈部,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1)咽喉肿痛

(2)喘息,呃逆

(3)颈项强痛、瘿气,瘰疬

胸部

12、缺盆(ST12)

[命名]穴在肩上横骨(锁骨)凹陷处,因穴在其中,横骨形如破缺之盆,故名

[定位] 正坐或仰卧,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缺盆中痛

    (3)瘰疬

[刺灸法] 直刺0.2~0.4寸(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胸膜引起气胸);

可灸

13、气户(ST13)

[命名]指气出入之门户,穴主喘逆上气故名

[定位] 仰卧,胸部,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14、库房(ST14)

[命名]为藏物之所,穴在气户之下,喻脉气自户而库渐深

[定位] 仰卧,胸部,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5、屋翳(ST15)

[命名]屋,房屋,翳,障蔽。

穴处肌肉丰满如屏障

[定位] 仰卧,胸部,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6、膺窗(ST16)

[命名]穴在乳房之乳晕上缘,系妇人通乳之孔窍

[定位] 仰卧,胸部,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胸肺病:

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屋翳、膺窗——乳痈

[刺灸法] 平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17、乳中(ST17)

[命名]穴在乳头正中

[定位] 仰卧,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距正中线4寸

[刺灸法] 不针不灸,只作胸部取穴定位标准

18、乳根(ST18)

 [命名]穴在乳房根部

[定位] 仰卧,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1)胸肺病:

胸痛、咳嗽、气喘、胸闷

  

(2)乳病:

乳痈,乳少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女性可沿乳房基底部平刺。

胸部

穴名

定位

主治

刺灸法

12

缺盆ST12

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

锁骨上窝中央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缺盆中痛

3)瘰疬 

直刺0.2~0.4寸(不可深刺以防引起气胸);可灸

13

气户

锁骨中点下缘

胸肺病:

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屋翳、膺窗——乳痈

平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14

库房

第一肋间隙

15

屋翳

第二肋间隙

16

膺窗

第三肋间隙,

17

乳中

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

 不针不灸,只作胸部取穴定位标准

18

乳根

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

1)胸肺病:

胸痛、咳嗽、气喘、胸闷

2)乳病:

乳痈,乳少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女性可沿乳房基底部平刺。

上腹部

19、不容(ST19)

[命名]容,容纳,水谷至此已满不能击再容纳

[定位] 仰卧,上腹部,当脐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病: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刺灸法] 直刺0.5~0.8寸(不宜深刺);可灸。

20、承满(ST20)

[命名]承受水谷之量至此已充满

[定位] 仰卧,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1)胃病: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吐血。

(2)喘逆

(3)胁下坚满。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21、梁门*(ST21)

[命名]横木为梁,心下之积为伏梁,指脐上心下部积聚如横梁,此穴能消积化滞,故名

[定位] 仰卧,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和胃化滞、健脾理气

(1)胃病:

胃痛,呕吐(幽门痉挛),食欲不振;治胃脘病的常用穴。

(2)肠病:

腹胀,大便溏薄。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肝脾肿大者不宜针刺

[解剖] 右侧为肝下缘,胃幽门部

22、关门(ST22)

[命名]关指交界,门指门户,穴内应胃脘下部,与小肠交界处

[定位] 仰卧,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1)胃肠病: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

(2)水肿、遗尿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内部为横结肠

23、太乙(ST23)

[命名]太通大,乙,曲;穴内应小肠,小肠多曲,意太乙曲屈之象

[定位] 仰卧,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1)腹痛,腹胀

(2)心烦

(3)癫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内部为横结肠

24、滑肉门(ST24)

[命名]滑,利,肉指肌肉,脾生肉,足阳明主肉,穴属胃经,主脾胃之疾,为通利脾胃之门

[定位]仰卧,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浅层布有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静脉网。

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主治]

(1)呕吐,腹胀,腹泻。

(2)癫狂,吐舌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内部为小肠

上腹部

穴名

定位

主治

刺灸法

19

不容

上腹部,距前正中线2寸,当脐上

6寸

胃病: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直刺0.5~0.8寸(不宜深刺);可灸

20

承满

5寸

1)胃病: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吐血

2)喘逆

3)胁下坚满。

21

梁门*

4寸

(1)胃病:

治胃脘病的常用穴。

(2)肠病:

腹胀,大便溏薄

直刺0.5~1寸;可灸。

肝脾肿大者梁门不宜针刺

22

关门

3寸

(1)胃肠病: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

(2)水肿、遗尿

23

太乙

2寸

(1)腹痛,腹胀

(2)心烦

(3)癫狂

24

滑肉门

1寸

(1)呕吐,腹胀,腹泻。

(2)癫狂,吐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