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780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docx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

限时训练(二十)实用类文本之传记阅读(第二课时)

一、(潮州市2009二模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完成1~3题。

不屈的文森特①(节选)

“……我在病中重又见到津德尔特家中每一间屋子,重又见到每一条小路,园子里的每一样植物,四周田野的景色,附近的邻居,重又见到墓地,教堂,我们家房子后面的菜地——一切的一切,直到墓地中那棵高高的银叶相思树上的喜鹊巢……”

从文森特康复后写给提奥②的这封信中,我们不仅读到了文森特世界特有的语言,而且也读到他在疾病中所遭受的不可言喻的痛苦。

圣诞节那天,提奥找到当地一位新教牧师萨尔。

热心的牧师答应照料文森特。

生理上的创伤已基本痊愈,但心理和精神的重创却漫延开来。

文森特,他原本是多么善良本分的乡下人,同时又“敏感到了神经质的程度”。

用不着谈及他对人间友爱的全身心投入,正如我们已经看到,即便对街头的饿狗、地头的毛虫、或者大都市中拉出租马车的马,他都会充满基督徒式的、“同体大悲”的爱心,另一方面他又对诸如癌症之类格外恐惧。

1月7日,文森特致信母亲和小妹威廉明娜。

自从到阿尔勒后,他给小妹去过十来封信,每次都没忘记请她代向母亲致意。

但这次是较长时间以来他亲自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

“……尤其在这些日子里,我更是无法抑制对你们的思念。

”从1月7日到2月7日,文森特画出《包扎着耳朵并吸烟斗的自画像》、《雷伊大夫肖像》、《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两幅自画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文森特对自己艺术家身分的声明和捍卫。

从第二幅自画像我们看到,文森特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恢复过来,脸上充溢着自信、坚毅、执着的表情,作为艺术家面对自己和世界挺直了腰板。

接下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病情的频繁复发,使得阿尔勒市民对自身安全产生了忧虑。

房东声称要收回黄房子;一个临时的匿名组织声称要将文森特驱逐出境;只要文森特一露面,孩子们就会穷追不舍,以叫骂和欺侮取乐,而家长们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阿尔勒图书馆管理员朱利安先生回忆说:

我还记得——唉,我对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羞耻——自己怎样朝他扔白菜梗!

怎么说呢,我们那时还小,而他又是神经兮兮的样子,到处画画,牙齿叼着烟斗,大个子,脊背有点弯曲,眼里是疯子的神情。

他不敢正眼看人,似乎随时准备逃跑。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喜欢追逐他。

在医院里,文森特再次拿起画笔,画出4月春光里阳光明媚的花园和庭院,临摹出几幅自己的罗林老爹肖像,并画出封闭式构图的、具有幽闭感的几幅草丛和黄花——从这几幅画中可以看出稍后的名作《鸢尾花》的雏形。

一天,文森特画出雷伊大夫负责诊治的霍乱和天花病房。

他一定要把这幅题为《阿尔勒医院病房》的作品赠送雷伊大夫。

大夫根据上次肖像画的经历拒绝接受,但代文森特向正巧路过的药剂师推荐,药剂师则称他没功夫理会这样一团糟的作品。

幸好医院的会计随后路过,这幅作品终于勉强赠送出去。

若干年后,它为那位幸运的会计带来一笔不小的财富。

文森特非人的痛苦还在于,一旦发作过去,他完全与正常人一样清醒,对病中所受的折磨记忆犹新,并完全知道自己曾经做出过什么行为。

正因为如此,他越来越害怕症状的复发:

“我对疯病恐惧极了。

”还在比较早的时候他就自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坦诚明了地告诉萨尔牧师:

“我感到与过去大不相同了;我没有能力照看好自己,控制好自己。

”他希望能找到一处地方,让他尽量不受干扰地独自生活。

萨尔牧师想到阿尔勒北面约25公里处的僻静小镇圣雷米,那儿有一所精神病疗养院。

文森特表示愿意前往。

在他这种舍近求远的选择中,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绘画的渴望。

在圣雷米,他将发现或再次发现他的鸢尾花、丝柏、星空、橄榄树、以及收割者和麦田,同时,他也将在这里进一步遭受疾病的可怕折磨……

注解:

①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后精神失常,间歇性发作并伴有自伤行为,文中提到的病即指此。

②梵高的弟弟,给了梵高一生物质与精神的支持。

1.本文是一篇评传,在选用材料和人物描写方面各有什么突出特点?

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抓住一点联系文本加以分析。

答:

【答案】①选材上:

直接采用大量的原始材料。

如多次引用文森特的书信与对萨尔牧师的诉告以及朱利安先生后来的忏悔等材料,真实的记录了梵高一段落寞的生活及痛苦的心路历程。

这样写既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又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而痛苦的心灵世界,给人物涂抹了悲剧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②人物描写方面:

A、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与细节刻画。

如两次引用他的书信,作为他心灵的独白,真实的再现了传主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世界;(或:

以“对街头的饿狗、地头的毛虫、或者大都市中拉出租马车的马,他都会充满基督徒式的、同体大悲的爱心”的细节,表现梵高的善良与仁爱,从而突出其遭遇的不幸。

)这些心理与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丰满而感人,并引导读者对传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思考其不幸命运的根源。

B、运用侧面描写。

如借朱利安的回忆,来刻画传主的肖像与心理。

这种借周围人们的态度及作者的评价来侧面描写人物的手法,不仅强化了人物形象,更有利于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味人物的遭遇与不幸。

【答题指要】以上三个角度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2.联系全文,谈谈梵高遭受着怎样“不可言喻的痛苦”?

请分条概述。

答:

【答案】①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与依赖,从给弟弟及母亲的信中可看出他患病后的孤独与无助;②对疾病的恐惧与无能为力,文中多次提到他对疾病的恐惧与紧张,而且复发清醒后对自己病态行为的记忆犹新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病情;③世俗对他的冷漠、侮辱与厌弃,阿尔勒的大人与小孩视他为怪物;④他的艺术的天才无人赏识,艺术的心灵无人能懂,他赠画没人愿要,几经辗转才勉强送出;⑤疾病正在蚕食着他绘画的梦想,吞噬着他艺术的生命,作画与疾病始终是他内心痛苦的挣扎;⑥敏感的心灵,让他背负着更多痛苦的枷锁。

【答题指要】答对四点即给满分。

3.梵高,一个艺术天才在痛苦中挣扎了一生,支撑他抗争不屈的因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

【答案】①客观因素:

在冷漠的世俗中,还有一抹温暖的人情,弟弟的关爱与支持,牧师萨尔等人对他的热心照料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精神的安慰与鼓舞。

②主观因素:

“同体大悲”的爱心,使他对故乡、对自然万物充满热爱,亲情之爱让他难以割舍,从他的书信,从他对物对人的态度,从他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体会到他渴望生活珍爱生命;他对绘画的醉心,对艺术近乎痴狂的执着,成为他精神的支柱,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他创作不辍,艺术成为他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

认识:

(答案示例)生命需要爱心去哺育,生活需要爱心去滋润,给自己、给别人、给万物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和谐与希望;人生的支柱在于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理想坚守并付出的过程;天才与创新常常伴随着寂寞与痛苦,它需要坚韧的坚守更需要社会的宽容。

【答题指要】对于梵高的认识,只要言之成理则可得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怀沙:

高寿“屈子”、楚辞大家

“我是一粒小小的沙子。

你可别小看这一粒小小的沙子,沙滩就是离不开小沙。

沙滩离开了沙子,就不复有沙滩;而沙子组成的沙滩足以怀抱海洋啊!

”这是文怀沙对自己名字的解释。

这位古典文学大家,治学以楚辞为其专长,而对于经史百家、汉魏六朝文学、历代诗词歌赋,甚至佛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无所不窥。

走近他,就宛若走近学术上的一座高峰;阅读老人的经历,就仿佛在瞻读一本厚重的史书。

1910年1月15日,文怀沙出生在北京西城外鬼门关胡同的一户平民家庭。

由于母亲终年卧病,文怀沙从小郁郁寡欢。

童年像一个阴森的梦,使他从9岁起就有了失眠的毛病。

他试图从书本里寻求心灵安抚,愤世嫉俗的楚大夫屈原引起了他的精神共鸣。

文怀沙少年时聪慧过人,12岁便能背诵《离骚》。

青年时代受业于章太炎门下,18岁便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又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他专心研究《楚辞》,性格渐渐变得棱角分明。

文怀沙自嘲“没有屈原的魂,总该有一点屈原的皮毛”。

他仰慕屈原的风范,一生以屈原为榜样,研究屈原,更学习屈原的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文怀沙反对独裁政治,抨击恶浊、腐朽的反动官僚统治,文章触及时忌,在皖南被关进监狱。

出狱后他思想愈发激进,无论出入酒肆茶馆,总是当众放言无忌。

当时大学者柳亚子知道后非常担忧,写诗赠文怀沙相劝,希望他沉着冷静,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十年浩劫中,文怀沙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在山西临汾监狱,过着“三年饮粥忍饥肠”、“窝头再造臭皮囊”的日子,却仍然写下了“有肝有胆公何畏,无诗无酒我亦狂”的诗句,更没有抹掉“荆山怀抱生烟玉,三闾行吟绕泽兰。

高翥云霓为我御,手提落日照长安”的豪迈。

有一天,江青一时心血来潮,想起了文怀沙,对文怀沙明确表示:

只要写了悔改书,不仅个人可以获得自由,连插队的孩子也能回到北京。

他年过九旬的母亲当时在北京,生活艰难,也被拉来劝降。

这位老太太与儿子单独见面时,问儿子:

“你究竟愿不愿意写悔改书?

”“按照我的心愿,我是不愿写的……”

“好,你是我的儿子!

”没等文怀沙说完,老太太就把腿一拍,说:

“我们在外面,吃什么苦都认了。

你在这里,他们想枪毙你,你也跑不了,你就老老实实地在这儿待着,装病。

不久,“四人帮”垮台,文怀沙死里脱生,不然就真成了“屈原第二”。

在近百年的人生中,他遇到过多少坎坷、挫折,又有过多少甜酸苦辣?

谈到这些,文怀沙笑言:

“痛苦未必不是上天赐予的一种特殊的财富。

感受痛苦,面对痛苦并不难,难的是在接受痛苦的同时,学会欣赏痛苦。

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彻大悟。

祸福相倚,能够欣赏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以面对一切,而且是坦然地面对。

曾经有人问他保持心灵年轻的秘方,文怀沙立刻脱口而出:

“生平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

”他说,“美人者,既涵盖了人间美女,但比美女含意更为广泛,《诗经》里把‘美女兮’‘芳草兮’,视为人间美丽的象征,因而你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美到极致的追求和表达。

文怀沙言出行随、表里清澈的性格,在学林享有极高的评价。

郭沫若以“荷蕖发幽香”的诗句赠予他;周谷城先生曾题赠云:

“相与无町畦,相与为婴儿”;沈尹默先生在赠他的《减字木兰花》中称他“争比灵均,文采昭然历劫新”,直接把他比做屈原。

而他银须飘拂、目光锐利的形象,确有屈原之神貌,许多人知其学,闻其言,见其人,莫不惊异--他简直就是一个活着的屈原。

据说,著名雕塑家蔡汉文在塑造屈原的形象时,苦苦寻求模特儿而不得,直到有一日见到文怀沙,方喜出望外,于是有了雕塑作品《屈原》。

当然,人们把文怀沙比做“活屈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风流倜傥的外表,更主要还是来自于他丰厚的学识和高洁的品格。

他曾经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编出了一部至今仍是学术权威的《屈原集》,被学界公推为屈子研究的专家。

近20年来,文怀沙练书法写“正、清、和”三字;每晚念诵着这三个字入眠;晨起第一件事,也必诵“正、清、和”。

文怀沙用这三字经,扬清激浊,修身养性:

“人生下来总有一天会死,让生命的过程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更自在一点,舒展开来。

(选自《人物》,本文有删改)

1.本文将文怀沙老人比作“屈子”,试从本文中寻找相关依据。

答:

【答案】

(1)他从屈原的诗歌中得到了精神安抚,12岁便背诵《离骚》;

(2)专心研究《楚辞》,是屈子研究的专家;(3)风流倜傥的外表,确有屈原的神貌;(4)他仰慕屈原的风范,一生以屈原为榜样,学习屈原的精神;(5)他历经坎坷,死里逃生,曾差点变成屈原第二;(6)和屈原一样,一生追求香草美人。

【答题指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本文结尾说,文怀沙老人近20年都在念“正、清、和”这三字经,对这三个字你有什么感受?

请结合老人的人生经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

【答案】这三个字饱含人生智慧,其实是老人人生经验的一个总结。

正,即是为人端方正直,不做坏人,也不与坏人合作;清,是说为人光明磊落,表里清澈,心里不藏半点杂尘;和,强调为人冲和宁静,淡泊名利,热爱生活。

【答题指要】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精彩语词的表现力。

3.从这篇传记中你读出了文怀沙老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答:

【答案】

(1)他性格刚强,耿直不阿。

不管是在抗战时期对国民政府,还是文革时期对“四人帮”,都放言无忌,绝不畏惧。

(2)他言出行随,表里如一。

心灵永远年轻,对他人的问题回答脱口而出。

(3)他坦荡磊落,充满人生睿智。

对曾经的苦难淡然处之,对痛苦有全新的解释。

【答题指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阅读下面这篇传记,完成1-3题。

巴金的道路

林贤治

  ①巴金是中国读者普遍熟悉的作家。

他的小说《家》,几代的青年人都曾阅读过;晚年写作的《随想录》,更不时地为知识界所提起,作为作家的正义与良心的见证。

在中国,应当说,巴金毕竟是难得的一位具有理想和道德感的作家;虽然在思想方面,欠缺应有的深度。

作为一个作家,巴金是涌浪型,非旋涡型。

涌浪总是激扬向上的,伴着水花和浪沫,灰蒙蒙的水汽常常使相关的事物变得幻景般的模糊起来。

  ②一般说来,作家的气质和人格对于作品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其实,这两样东西并非完全出于天赋,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环境的产物。

所以说,写作是作家个体生命与社会环境的一个互动过程。

即如巴金,原来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结果成了一个听命惟谨的差役式人物。

这种身份和状态的变化,也使前后的作品显示出了迥乎不同的形貌。

整个过程离不开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其中有诱惑,有投入,有挤逼,有参与,有调适,也有冲突,是极其复杂微妙的。

天赋愈高且修养愈深的作家,情况愈是如此。

  ③巴金自称是“‘五四’时代的作家”。

这个时代的作家,反对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烙印特别鲜明。

五四时代正值王权崩解的时代,由于弱势政府无力支配一个转型社会,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各种激进主义思潮自西方乘虚而入,席卷中国知识界,大大释放了被压抑了两千年的民族精神。

巴金一开始便接触并迷恋上了无政府主义,从中接受五四精神的洗礼,并成为一位热烈而执著的青年叛徒。

胡适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比作中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就人的解放这个基点而言的。

整个五四时代的文学,正如当时的著名理论家周作人所标榜的那样,是“人的文学”,整体地为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所涵盖。

那是一种大胆破坏,自由开拓与创造的精神。

五卅运动随后发生,党派势力迅速崛起,这种精神也便渐渐退潮,直至三十年代中后期,沉没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相汇合的大波之中。

巴金正是以无羁的探索和反抗精神,在退潮期溯流而上,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

从伴随着巴黎圣母院孤寂的钟声写下《灭亡》起,他的小说,连同连续射击般的众多鼓吹无政府主义的论文,还有翻译,以致后来创办的刊物,对巴金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工作。

巴金并不像我们当下的一些才子那样看重作家的名份和文学的专业技术,他是把做一个贡献和牺牲于社会的人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的。

“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作家和人融合在一起。

”这是巴金的信念,也是那一代作家的信念。

伟大的时代精神把一个具有坚定信仰的青年巨人般地鼓荡起来,膨大起来。

在二三十年代,以《家》和系列人物传记的撰译为标志,巴金度过了他的作为一个人、一个作家的英雄主义的全盛时期。

  ④四十年代出现了明显的转折。

这时,在巴金的创作和翻译中,对国家和权力的抨击中止了,奴隶式的抗争停歇了,原来随处闪现着的那种无政府主义的本质的东西隐匿了,代之而起的是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困境的再现,而不再像从前那样,顾及思想自身的处境。

《寒夜》是一个显例。

虽然,它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情怀,是五四“为人生”文学的一个延续,但是,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基本意向是属于政治层面的,即暴露“国统区”的黑暗。

显然,巴金的创作思想已经逐渐脱离原来的道路,而与具有党派背景的左翼文学主流趋同。

与此同时,过去翻译的热血蒸腾,刀光闪烁的文本,也让位于屠格涅夫带有贵族的温和气质的作品。

⑤拯救巴金的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固然给知识分子带来皮肉之苦,但是对于长期以灵魂的卑屈、分裂和痛苦为代价维护肉体安全的他们来说,却由于极权主义将精神酷刑推向极致,而无法苟全,以致终于灵肉分开。

1949年以后,巴金的道路大体上是比较畅达的。

他拥有批判的权利,虽然在个别时候也曾受过一定程度的批判,但于既得利益无损;同郭沫若、茅盾一样,可以获得出版多卷本文集的资格;还可以经常代表国家率团外访,等等。

只有到了“文革”,仅有的一点特权被收了回去,他成了“牛鬼蛇神”:

揪斗,抄家,进“劳动营”做各种苦役。

他的妻子萧珊,也是在这个时候孤独地抱病辞世的。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巴金游离于普通知识分子和民众之外,惟有当他一样成为贱民而同历史一起蒙难时,才会说:

“我相信历史”;也惟有在经历了这一段历史之后,他才能写出为大家所盛赞的《随想录》。

⑥关于《随想录》,其实不过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就它实际到达的思想界域而言,并未超出一般民众的识见。

从某个方面来说,作为“理念人”,中国知识分子比民众蒙受更多的蛊惑和障蔽,未必如民众来自底层生活实践的直接而深刻。

彭德怀上书时引用的歌谣,打破“瞒和骗”的传统,居然成为大跃进时代唯一的现实主义文学;而目下的新民谣,寥寥数语,也都远胜于一打政治经济学者的旁征博引的论著的。

这是一个十分怪异而又可悲的事实。

在《随想录》中,我们会随时发现一些空洞,遮盖完好或未及完成的掩体,惯常的话浯形态,由此可知巴金前进的限度。

  ⑦毋庸讳言,巴金是有所觉悟,有所忏悔,但也是有所保留的。

从保留的部分看来,有的是出于人生策略,必要和不必要的“世故”,而有的则表明他仍然留在原地,他不可能完全走出昔日的阴影。

不过在这里,指出巴金言说的语境的严峻性仍然不是多余的。

至少,他的关于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迄今仍然不能为时代所接受。

老诗人曾卓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悬崖上的树》,一棵树一旦留下了风的形状,那屈曲是难于改变的。

那是苦难的见证,同时也是顺从的见证。

要毁坏一个巴金容易,要恢复一个巴金是很难了。

  ⑧然而,巴金毕竟是“五四”的遗孤,即使陷入一间多年不曾打扫的肮脏的马厩里而弄得遍身污垢,体内还多少潜流着“五四”的血液。

当十年浩劫结束之后,他是在众多知识者中率先喊出了人的声音的一个,虽然不算十分纯正。

但是,看看许多后“五四”人物,在夺回失去的交椅之后,继续显摆老爷子架子的情状,就会感到巴金的可贵之处。

其实,仔细推究起来,早年巴金的未泯的个性成分,在他长期接受改造的过程中,也仍然有所表现。

也就是说,他在高压下作过挣扎,而且着实有着被罚的纪录。

  ⑨巴金的一生,走了很大一段弯路;实际上,真实的存在比事实的表现还要曲折。

不要说前后的大跌宕,就是在他最畅达的时候,仍然有无法克服的坎坷;在他最欢乐的时候,仍然有难言的烦恼和苦痛。

巴金胜于他的同行的是,在中国只为他们留一条“金光大道”的时候,他终于能够为自己制造歧途,暗中走了那么一段小路。

两条道路是平行的,这是一种很特异的文化现象。

连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分子张中晓、顾准等人的文字都是“地下室手记”,他们不是在广场上仗义执言的。

对于巴金,我们值得做缜密的研究,不但关注他的前前后后的变化,也要探求他的或显或隐的变化,探求内因和外因,探求文本、人格和心态,探求个性,探求死穴,探求他的拥有和丧失。

巴金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每一笔支付都应当有特殊的来历,而方式也都会有所不同。

研究巴金,对于了解中国知识分子以致中国政治文化,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⑩在写作《随想录》之后,巴金声明说,他仍在探索,仍在不断修改他的已经做出的结论。

显然,他在努力返回原地,实际上是回归“五四”。

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旧迹难寻;但就精神本身而言,返回便意味着前进。

当此返回之时,我们发现,巴金首先寻找的仍是良心,是信仰,然后才是文学。

1.作者是怎样评价巴金的?

请在文中找出这个核心句,并分析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印证这一核心的。

答:

【答案】①“巴金毕竟是难得的一位具有理想和道德感的作家;虽然在思想方面,欠缺应有的深度。

”②巴金是“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的重要作家。

《家》和系列人物传记的撰译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高峰。

③四十年代巴金的创作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创作和译著主要反映了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困境,缺乏思想深度。

《寒夜》就是一个例证。

④经历“文革”之后,巴金创作的《随想录》恢复了一个正常中国人的良知,但就它实际达到的思想界域而言,并未超出一般民众的见识。

【答题指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巴金的道路》是一篇人物评传,作者紧扣“道路”从哪两个角度展开了评述?

本文行文有什么特点?

试由此概括人物评传的一般写法。

答:

【答案】①思想轨迹,创作历程。

②先分析思想轨迹,再展示创作历程。

有评有传。

③分析思想行为,叙述生平事迹,展示人生道路。

/紧扣传主特点,有评有传。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任答两点即可。

【答题指要】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有人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作者在谈到巴金创作《随想录》时却说,《随想录》“其实不过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你认为这样评价巴金中肯吗?

为什么?

答:

【答案】答案一:

这样评价中肯。

文本中的“其实不过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是指《随想录》的创作,并没有涵盖巴金一生的创作。

虽然“以《家》和系列人物传记的撰译为标志,巴金度过了他的作为一个人、一个作家的英雄主义的全盛时期”,经历“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有所觉悟,有所忏悔”,但“也是有所保留的”,“就它实际到达的思想界域而言,并未超出一般民众的识见”。

所以,用“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来评价巴金晚年特别是《随想录》的创作,是中肯的。

答案二:

这样评价不中肯。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这是学界公认的说法。

“以《家》和系列人物传记的撰译为标志,巴金度过了他的作为一个人、一个作家的英雄主义的全盛时期”,在经历了“文革”之后,他倡导说真话,真诚的忏悔,“写出为大家所盛赞的《随想录》”“作为作家的正义与良心的见证”。

虽然“也是有所保留的”,但“指出巴金言说的语境的严峻性仍然不是多余的”,“至少,他的关于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迄今仍然不能为时代所接受”,这些胆识说明巴金的良心远远超过“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

所以,用“恢复了一个正常的中国人的良知”来低调评价巴金,这是站在“后人”的高度苛求“古人”,是不中肯的。

【答题指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