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537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论开题报告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ocx

硕论开题报告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湖南师范大学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书

 

论文题目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以龙江小学为例

姓名

学号

入学年月

学制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填写日期:

__年__月_日

 

论文题目

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析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以龙江小学为例

一、选题的根据:

(一)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是指个人发展的水平与质量,是在教育、社会环境及个人实践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基础性的身心特点的综合。

其中,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意义不仅仅是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也是促进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需要。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学习,关注人的积极体验,培养良好品德和积极人格特质,做一名健康的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把积极情感的体验、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社会支持系统运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更进一步丰富和指导。

2、实践意义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不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在一个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小学阶段是心理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期,儿童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心智健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地处理好这一时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都会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终生的。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小学生对自我认识进行积极评价,并且通过多样化的积极团体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强化学生的正能量。

同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可以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套实际可操作的方案,这对于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文献综述

(1)国外综述

“积极”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58年被美国著名女心理学家贾霍达(Jahoda)提出来的。

美国心理健康联合委员会编订了一套心理健康系列丛书,贾霍达的《积极心理健康的当代理解》收录其中,她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积极心理健康。

她认为积极地心理健康要从六个方面来加以定义其性质。

这个这六个方Ifll是:

①积极的自我态度;②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③整合性—一种集中统合的心理功能(把心理的感觉、知觉、记忆、判断、推理等功能结合起来);④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⑤对现实的准确认知;⑥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

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体验,积极品质和积极社会制度方面。

积极体验方面研究的主流是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状况与个性特点、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社会关系、经济健康状况等有关。

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在二战以后的主流心理学中都有所涉及,只是研究的方向不同,积极心理学主张以“积极”的视角关注人的积极潜能,主要集中在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社会制度、创造力和天才的培养等方向。

积极人格品质方面主要研究人格特征、自我决定、乐观等。

例如,在人格特征方面,Hillson和Marie(1999)通过问卷研究将人格特征区分为积极人格特征和消极人格特征,并认为积极人格特征中存在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

在自我决定方面,Ryan和Deci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内在动机只有在自主、能力、关系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有可能发生,使人感到幸福。

在乐观方面,SandraL.Schneider(2001)提出了“现实乐观”,认为“现实乐观”与现实并不矛盾,会对环境或事件作出现实的评价,乐观而不自欺欺人。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主要为主观幸福感、心流体验、乐观与希望、爱等。

SusanE.(2000)认为众多的积极情绪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存在着一致的同步关系。

DienerE和SuhEM(1999)认为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社会关系、健康状况、经济基础、个性特征等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融认为幸福并非瞬间发生,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和生命的看法。

当一个人达到“最优经验”时,他的精力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中,心无旁鹜,并且丧失其他不相关的知觉,这种体验即为“心流体验”。

关于积极社会制度,Williams等人认为,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拥有良好的支持和选择时,他们将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则会出现不健康心理状况。

DavidG.(2000)认为,积极的团体和健全的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FrancisBacon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人的积极情绪与他拥有的朋友数量呈正比关系。

Kasser等人对18岁青少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青少年的父母如果是温和、民主的人,那么他更有可能发展自身的内在价值;反之,青少年的父母是冷酷、霸道的人,那么他则会更多地关注现实的外部利益。

关于创造力与天才培养的研究,Guilford(1950)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和转化能力。

费德胡森认为创造力的获得是在个体具备一个结构完整的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将原有的知识加工为新信息的元认知技能,并且高创造力的人能够更自信、开放、敢于面对挑战。

Steinberg和Lubart(1991,1992,1995)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中,认为创造力是由智力过程、智力风格、知识、人格、内在动机、环境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一种多维结构。

Ericeeon(1996)认为,创造力和天才是通过后天培养产生的,例如辛勤的劳动、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学习训练等,是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

关于天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推孟使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对儿童测查以及后期追踪的研究,并著成《天才的发生研究》一书。

综上所述,国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体验和品质卜。

直到20世纪末,在美国掀起了积极教育运动,强调在教育中要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构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培养其积极人格。

积极教育的兴起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2)国内综述

积极心理学研究受到很多国内学者关注,表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大部分研究是对积极心理学的介绍,如“美国积极心理学评价”、“积极心理学介绍”、“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等。

第二,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从主观幸福感开始的,如胡洁、闰克乐、何义的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不同,

学生的幸福感不同,较多采用“解决问题”类应对方式的学生幸福感较低,而较多采用“合理化”“幻想”类应对方式的学生幸福感较高。

从学者们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关于积极体验和积极个人特质研究较多,而有关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较少,且研究都集中在理论部分,真正应用到实践领域的较少。

2000年后,国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从主观幸福感开始。

相关研究文献从最初的18篇论文到2007年涨至269篇论文,并在后期逐年增加。

譬如,南昌大学苗元江教授关于主观幸福感的论文发表了数十篇,并著有《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一一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尹华站等人(2012)发表《国内十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分析》,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重心变化和研究者所属地区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十年内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情况。

除主观幸福感研究外,我国学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以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品质为主。

理论研究远远多于实践研究。

直到孟万金教授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编制出大、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以后,我国学者开始投入到积极心理学的实践研究,使得积极心理学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和大规模的推广阶段,推动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心理教育种的实际运用。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建构完善相关理论及探讨实践模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个人见解

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已经表现出一些本土化特征,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不成熟,要想颠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成熟的理论架构和大量的实践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能够有效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能够从小学教学实际出发,做到结合小学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精心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才可以真正的做好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三、选题的主要内容:

(一)论文主要内容

1.分析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支撑。

2.通过观察比较,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教育视角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3.案例分析,问卷调查选取龙江小学通过抽样调查,问卷统计为论文写作提供扎实的研究资料

4.综合参考国内外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为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二)论文写作提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综述

2.国内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1.概念

2.主要内容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概念

2.内容

3.意义

第三章案例分析

(一)龙江小学简介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调查

1.问卷设计说明

2.实验调查方法

3.实验调查统计分析

4.实验调查结果

(三)龙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总体积极教育观念不强,应用不充分

2.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力

3.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究进展效果不明显

4.学校提供支持能力有限

第四章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增强积极心理健康教学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重视校本研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范围

(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

(五)健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研究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5年4月—2015年6月:

根据个人兴趣,确定研究方向,选择研究内容,拟定论文题目。

查阅相关书籍、文章资料等为开题做好充足的准备;与导师商讨研究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资料收集阶段

2015年8月—2015年10月:

读国内外与本研究内容有关的图书、期刊文章论文等资料,做好笔记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根据研究内容需要到地方进行相关调查、访谈、及调查等,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第三阶段:

资料分析阶段

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分析并统计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初步形成论文基本观点、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四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

2015年12月—2016年3月: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第五阶段:

定稿阶段

2016年5月—2016年6月:

反复修改并最终定稿,印制、提交论文,并申请答辩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人查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大量专著书籍文件与期刊,重点搜索查阅有关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国内外就积极心理教育教学在学校中的发展动态,为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推行积极心理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地调查法

选择龙江小学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调查,就其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获得详实资料。

3、访谈法

访问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师。

就本论文研究方法,研究的意义,论文思路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听取并征求专家的意见,获取本论文的相关信息。

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探析,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收集综合分析。

五、主要参考资料:

(一)普刊类

[1]杨云,陶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学生团体辅导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9)

[2]王浩,周婧,赵旭,吴伟,王群.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04)

[3]叶红萍,陆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

[4]唐敏洁,钱梦蓉,陈婧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07)[5]张掌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当代社会心理问题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4)

[6]胡会丽,陈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7]黄璐璐.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8]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先让学校幸福起来[J].中国特殊教育.2011(09)

[9]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1)

[10]武成莉,王淑敏,宋宝萍.积极心理学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05)

(二)硕博类

[1]周敏.藏区“9+3”学生心理管理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2]张宇.天津近郊地区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的调查及教育建议[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郭菊.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赵媛媛.女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

[5]郭静.社区心理学视角下城市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6]韩爽.高中预备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

[7]张玉香.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8]林潇骁.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14

[9]彭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10]沈荦.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

[11]黄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团体辅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2]丁翠翠.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3]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4]向静芳.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9

[15]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D].苏州大学2010

[16]陈晓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7]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大学2008

[18]向静芳.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9

[19]程佳静.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影响大学生心理水平的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0]张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

[21]胡翠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3

[22]刘少锋.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安全感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3]骆保华.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三)专著类

[1]任俊著.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宋专茂,陈伟编著.心理健康测量[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四)外语类

[1]MartinE.P.Seligman,RandalM.Ernst,JaneGillham,KarenReivich,MarkLinkins.Positiveeducation:

positivepsychologyandclassroominterventions[J].OxfordReviewofEducation.2009(3)

[2]AngelaLeeDuckworth,TracyA.Steen,MartinE.P.Seligman.POSITIVEPSYCHOLOGYINCLINICALPRACTICE[J].AnnualReviewofClinicalPsychology(2005).2005

[3]SeligmanMartinEP,SteenTracyA,ParkNansook,PetersonChristopher.Positivepsychologyprogress:

empiricalvalidationofinterventions.TheAmericanpsychologist.2005

[4]PetersonC.TheFutureofOptimism.AmericanPsychologist.2000

[5]KennonM.Sheldon,TimKasser.Goals,Congruence,andPositiveWell-Being:

NewEmpiricalSupportforHumanisticTheories.JournalofHumanisticPsychology.2001

[6]SeligmanMartinEP,RashidTayyab,ParksAcaciaC.Positivepsychotherapy.TheAmericanpsychologist.2006

[7]SheldonK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AmericanPsychologist.2001

[8]SchwartzB.Self-determination.Thetyrannyoffreedom.TheAmericanpsychologist.2001

[9]JosephS,,LinleyPA.PositiveTherapy:

Ameta-the-oryforpositivepsychologicalpractice.JournalofWomensHealth.2006

[10]HowardS.Adelman,LindaTaylor.Reframingmentalhealthinschoolsandexpandingschoolreform[J].EducationalPsychologist.1998(4)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开题报告会纪要

时间

地点

姓名

职务

(职称)

备注

姓名

职务

(职称)

备注

会议记录摘要:

 

会议主持人:

记录人:

年月日

专业

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学院主管领导签名:

(公章)

年月日

此表一式四份:

研究生处、学院、导师、研究生各一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