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528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六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

为了澄清这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兄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

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

其中,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

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心体,更是遍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

我们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

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一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前者可以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

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一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

然而,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以程颢为代表的万物一体论,含有生生之仁和仁者境界两种主要含义,强调从须先识仁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仁者之心的境界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偏重于工夫指向的、主观呈现的境界论意义。

然而,与程颢偏重于境界的论述不同,王阳明是从一体之仁的角度出发,将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这是王阳明基于一体之仁的本体论对万物一体论的重构。

(摘编自吴震《论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个命题是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B.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其他的万物一体论之间有着清晰的理论界线,却又容易被混淆。

C.一体之仁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宇宙存在的基本精神特质。

D.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他的万物一体论是一种全新的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意在澄清关于阳明仁学的错误观点,探讨其一体之仁的思想意蕴,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

B.从辨析核心概念出发,揭示了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藉此表明阳明仁学有和其他万物一体论不同的理论特质。

C.列举历史上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意在强调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D.文章结尾指出,王阳明将程颢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表明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抛开仁字强调万物一体,就会混淆阳明万物一体论与其它万物一体论的界线。

B.要把握一体之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就要抓住心体和仁体两种特质。

C.只要一体之仁中的仁字,就能够揭示阳明仁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

D.研究王阳明的仁学思想,既要揭示其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又要其它相关理论。

1.D(文中没有说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

2.D(文中说一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而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与程颢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论述不同,没有说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

3.C(原文是说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因此只仁是不够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笑

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

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

他吃掉了这些东西。

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

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

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

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

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

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

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

是桐花吧。

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

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

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

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

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

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

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

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

你照我干什么?

他说:

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

什么?

他说:

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

她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

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

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

他原路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

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

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

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

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

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

请简要说明。

(5分)

6.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4.C(主人公并非真的想要和女孩成就一段姻缘,而且怅憾之情也并不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5.(5分)

对他的心理描写(对苏州的生动感受)进行评论,表现他对苏州的喜爱。

与他像一个诗人呼应,强调他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意情怀。

为下文他乍见苏州女孩便生好感做铺垫。

换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使行文摇曳多姿,不单调。

第二人称叙述,让读者更能参与到故事中来,引起对主人公形象的思考。

[5分。

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

]

6.(6分)

浪漫(或:

有诗心,善于发现和欣赏美)。

他享受夜航船上诗意的一夜,能领略苏州的春日之美,从女孩的笑中能联想到才子佳人电影《三笑》,念念不忘青春时期的才子风流。

克制(或:

有分寸,发乎情而止乎礼)。

他欣赏苏州女孩之美,但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为人父的身份。

豁达(或:

洒脱,通透)。

他虽然不能和喜爱的女孩成就姻缘,但依然因女孩的善意一笑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6分。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成思危:

皓首穷经情满腔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北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岁的成思危随全家到达香港。

面对破碎的山河,父亲成舍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之余经常咏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幼年的成思危言传身教。

聪颖好学的少年成思危从小饱读诗书。

鲁迅、巴金、茅盾等著名进步作家的经典著作更是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里觉慧的形象成为少年成思危的榜样和心中的偶像。

他曾写下不羡纨绔逐声色,敢凭愚顽补苍天的诗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广州解放后,满怀报国理想的成思危毅然决然地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

1951年7月的一天,成思危带着简单的行装,跨过罗湖桥,回到了内地。

成思危到广州以后,进了叶剑英当校长的南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总工会,后又在民船业工作一年。

船民们生活环境的恶劣深深震撼着成思危年轻的心。

他深切感到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祖国是多么重要。

结束在民船业的工作后,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学习,后又到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

1960年,年仅25岁的成思危就担任了研究室的副主任,主持研究工作。

当时,广泛应用于核能、火箭、冶金、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化学元素硼和硼化物被西方国家列入对新中国的禁运名单。

刚刚进入科技领域的成思危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潜心于对这一新领域的探索之中。

他担任过专题组组长等职务,翻译了大量有关资料和论著。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的硼砂产量已达数万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

除了进行硼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思危还主持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还指导了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文革期间,由于有海外关系,成思危被免掉了研究室主任的职务,从事一般科研工作,还当了几个月的锅炉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不愿浪费宝贵的时间。

这期间,他继续攻读数学、化学、锅炉学等书籍,自学了法、德、日3门外语,还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文革结束后,1981年,成思危做出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管理学。

这一年他46岁。

一些好朋友劝他:

资本主义的管理玩意学了也没用,不如趁着在化工界已有的名气去海外镀个金。

成思危却认为,中国的科技固然落后,但管理更加落后,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

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管理学。

刚到美国时,连股票都没有见过的他,上美国的资本市场课时,常常听得满头雾水。

美国学生用两个小时看完的资料,他得抱着字典花几天功夫。

虽然困难重重,成思危还是坚持着。

留学第一年他就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并赢得美国经济研究及教育基金会奖学金。

他用一年三个学季再加上两个假期,念完了六个学季的课。

凭着一股韧劲和勇气,成思危两年后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当他把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A一个A+。

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喜不自禁:

没想到你50岁的人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1984年成思危学成归国后,做了大量的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向国人推介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1994年底,已近60岁的成思危准备退休去教书。

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孙起孟动员无党无派的成思危加入民建。

孙对陈说:

你在全国政协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最高层根本听不到,你想,一年中有多少政协委员在发言,领导不可能都看到都听到。

但是,你如果作为一个党派发言,那就有机会把你的意见传达到最高层,你不是想报效祖国吗?

这是最好的方式。

这一番话成功地打动了成思危,让他成为民建一员,后来又成为民建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

成思危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奔走呼号,尽心竭力。

如今,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已拥有360家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超过1206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获得风投资本的国家。

他本人也被媒体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对此,成思危表示过誉了,他只愿意说他是中国风险投资的积极推动者。

在自己的众多头衔里,成思危说只有学者是永远的。

不改学者本色的成思危更寄望科技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多地从国家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择研究课题,成思危说:

不说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大话、假话,一定要讲真话、实话。

(摘编自龙巧玲、丁丹《成思危:

皓首穷经情满腔》)【相关链接】

2011年,71岁的成思危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每天凌晨6时许起床,午夜方寝,节假日和晚间都在学习。

我从不懈怠,做了十年的副委员长,从未去北戴河度过一次假。

成思危对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吴小莉说:

我觉得我能扮演的角色,就是能够用我的知识,用我的思想,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他还援引了孟德斯鸠说过的那句话:

如果我的思想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的话,我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领导民建中央的11年中,成思危作出了许多决策。

他说:

尽管这些决策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甚至可能影响到个别地方组织和某些同志的利益。

但我敢向大家保证,这些决策都是出自公心,都是为了民建事业的大局而作出的。

(以上均摘选自杨瑞春、张立《解读成思危政治人生:

治学从政摸着良心过河》)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思危16岁时毅然抛弃家庭,从香港回到内地,这时的他就像巴金先生笔下的觉慧一样,热情冲动,为了理想义无反顾。

B.民船业的一年工作让成思危上了最好的社会大学,使他在身心得到洗礼的同时,对祖国的发展命运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C.46岁时,在化工业颇有建树的成思危到美国学习管理学,其中有兴趣变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国家发展全局的考虑。

D.成思危临退休时从学者步入政坛,担任民建中央主席,他发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希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国家高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不羡纨绔逐声色,敢凭愚顽补苍天的诗句展现了成思危心怀天下、立志济世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B.成思危是我国化工工业的科研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为我国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文中不惜笔墨写吝于情感表达的成父对成思危管理学成绩的肯定,从侧面表现了成思危在美国学习时期的韧性和勇气。

D.治学与从政在成思危的身上并不冲突,但是他显然更看重自己的学者身份,因此始终不改自己的学者本色与学人风骨。

E.成思危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和折,在时代洪流和个人理想抱负的共同作用下,他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标题中皓首穷经情满腔的理解。

(4分)

7.C(文中没有提到成思危的兴趣发生了变化。

8.BD(B项,成思危是我国硼砂业而非化工工业的科研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D项,文中虽然说在自己的众多头衔里,成思危说只有学者是永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思危厚学者而薄政治家,而是说成思危强调学者身份是政治家的底色;相关链接和,成思危对自己的政治成绩也是满意的;文中也没有提到学人风骨。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2项给5分。

多于两项不给分。

]

9.(4分)

皓首穷经指成思危一直到老都坚持不懈地搞学问做研究:

年近半百,依然去到美国重新开始学习管理学;到了晚年,仍然保持每天凌晨6时许起床,午夜方寝,节假日和晚间都在学习,从不懈怠。

情满腔是指成思危在选择人生的每一步时,都怀着满腔热情,这份浓情即是对祖国、对人民始终不渝的爱。

[4分。

皓首穷经和情满腔各2分。

意思对即可。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

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

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

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尝曰:

道之全体,全乎太虚。

《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

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

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

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

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

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

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

茶寇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

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

会有诏徙光朝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

帝闻之,喜曰:

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

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

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

不数日,除中书舍人。

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

光朝愕曰:

是轻台谏、羞科目也。

立封还词头。

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

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节选自《宋史林光朝传》)

【注】茶寇:

南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过度的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

封还词头:

驳回皇帝在人

事决策方面不恰当的诏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B.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C.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D.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唐代时称军镇,至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B.执政,原意为掌管国家政事,宋、金时是参知政事、枢密使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C.出,出仕,即出来做官,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或他人举荐就可以成为仕宦。

D.出身,科举考试考中者的身份资格,赐出身指赐给未考中者以相应的身份资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光朝学问精深,教授生徒众多。

他与尹焞交游,专心研究圣贤之学;他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使得四方学者慕名前来求教。

B.林光朝出仕很晚,仕途一直不顺。

他五十岁才中进士,先后因议论皇帝恩宠的臣子龙大渊、曾觌和张说等人的罪行而被朝廷降职任用。

C.林光朝平定寇乱,立下显赫军功。

茶寇迫近岭南时,林光朝一边率兵抵御,一边传书其他将领,督促他们拦击贼兵,最终使贼兵败退。

D.林光朝为官正直,敢于驳回上议。

皇帝准备重用吏部郎谢廓然,林光朝认为这是对台谏的轻视,会让科举蒙羞,于是立刻驳回了诏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2)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

10.B(标点:

光朝老儒,素有士望。

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

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11.C(出:

由京官调任地方官。

12.B(林光朝的仕途并非一直不顺,他曾担任过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宝谟阁直学士以及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等要职,还曾受到皇帝金鱼袋和紫衣的赏赐;他也没有议论张说的罪行,只是因为没有祝贺张说任职签书枢密院事而被外放为官。

13.(10分)

(1)《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

[5分。

译出大意给3分,发明固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

[5分。

译出大意给3分,度知婺州每译对一处给1分。

]

参考译文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

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听说吴中陆子正曾经跟从尹焞求学,于是前往尹焞处与他交游。

从此他专心学习实践圣贤的学问,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言一行必定遵循礼节,四方来向他求学的不下数百人。

然而他不曾著书,只是亲口将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心里通晓理解。

他曾经说:

道的全部,完备齐全而又博大玄奥。

《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

孝宗隆兴元年,林光朝五十岁,因为进士及第调任袁州司户参军。

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因为在皇帝做太子时蒙受恩宠而得到任用,台谏、给事中和中书舍人的驳议都不得施行。

张阐从外地被召回朝廷担任参知政事,急切想要免除龙大渊、曾觌的职务,因为觉得他们(有皇上撑腰)不可动摇,于是就以年老体病坚决辞官不去就职。

而当时林光朝和刘朔正以名儒的身份被推荐参加廷对,对龙大渊、曾觌两人的罪行颇多议论,(惹怒了皇帝),因此林光朝改任左承奉郎、永福知县。

但大臣们对此论荐不已,于是林光朝被皇帝召试,在史馆任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任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

乾道八年,林光朝升任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官的职位依旧保留。

当时,张说再次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林光朝因为没有前往祝贺,于是被外放担任广西提点刑狱,不久又调任广东。

茶寇从湖北、湖南一直剽掠到江西,迫近岭南,他们的气势十分嚣张。

林光朝亲自率领郡里的士兵抵御,又传书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