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501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个案工作期末复习资料

《个案工作》复习资料

一、题型

1.单项选择(10×1′)

2.多项选择(10×2′)

3.名词解释(5×3′)

4.简答题(3×10′)

5.实务题(25′)

二、复习要点

1.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⑴定义:

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⑵本质特征:

①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是角色与个性的互动、具有利益单向性的特点、是专业的动态过程;②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③个案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

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在助人的过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长。

⑶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①心理咨询特别注重专业技术的精深,个案工作更强调对人的尊重、接纳的价值理念和关怀的情怀;②心理咨询注重来访者问题的个人心理成因,个案工作更注重案主个人问题的社会成因;③心理咨询只限于咨询室内心理因素的探索与治疗,个案工作更强调运用资源;④心理咨询只强调个人问题,不关心其他社会、政治因素,个案工作更多了一些社会、政治责任。

⑷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①个案工作秉承助人和服务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立足于教育和改造的理念;②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专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依赖于一种类似于师生或上下级的行政关系;③个案工作主要关注案主的心理层面,注重情绪及心理变化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注工作对象的意识形态层面,注重政治态度的矫正。

2.个案工作的目标及应用领域

⑴目标:

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

人的社会功能是指个人为完成自己人生任务而与社会环境发生的适应、改变、创造等互动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效应。

个人的社会功能取决于人生任务的需求与个人应付能力间的契合或平衡。

①人生任务:

包括成长需要(满足个人成长的种种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生活任务(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角色职责);②应付能力:

人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应掌握必要的完成人生任务的能力。

⑵分层:

①终极目标:

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②中期目标:

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③具体目标:

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⑵目标对个案工作的意义:

①为个案工作提供方向,引导个案工作过程;②便于对个案工作的进展及效果进行评估;③督促双方积极投入工作。

⑶应用领域:

①学校个案工作:

在学校设置专业人员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个人成长及学校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困难或问题而提供的个别化服务;②医疗个案工作:

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的以病人及家属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③矫治个案工作:

在司法机构中开展的为犯罪青少年、服刑犯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卖淫者等提供的个案工作;④家庭个案工作:

对处于失衡状态的家庭提供帮助,使其解除困难、恢复平衡的个案工作;⑤儿童个案工作;⑥企业个案工作;⑦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

3.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

⑴萌发时期(17世纪初-19世纪中期):

①政府的救济工作:

《济贫法案》规定了“亲属责任”的原则、《济贫法案》采取了对贫民分类管理、按个体需要给予不同救助的措施;②宗教的慈善事业:

查默斯做了大量的访谈工作、注重对案主精神品德的培养和行为的改造、强调要尽可能地动用案主的天然资源、提出了“程序指引”的救济理论、注重对友好访问员的挑选和训练。

⑵职业化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①“改善贫民状况协会”:

收集信息、给予建议、解决困难、心理辅导、行为训练、提供救济;②“慈善组织会社”:

联络协调、调查访问、直接服务、员工训练。

⑶科学化时期(20世纪10年代-30年代):

①理论建构:

三个重点:

动用资源、了解需要、设定程序;②教育发展;③行业性发展。

⑷多元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①功能派个案工作:

特点在于强调服务机构的功能和案主的意志在助人过程中的重要性;②心理暨社会派个案工作:

“人在情境中”,强调个人生存环境诸因素的互动,认为人的内在心理事实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经常处于交互作用状态的;③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

目的在于协助案主有效的解决他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帮助其挖掘、培养、恢复他应对人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行为修正派社会工作:

人的行为分为操作性行为和自主性行为。

⑸整合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⑹反思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4.西方社会个案工作价值体系

⑴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

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④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⑤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时也假定了个人应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⑥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⑵比斯台克的社会工作价值:

①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②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③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④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⑥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⑦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利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青年,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⑧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最重要的;⑨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⑩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

⑶泰彻的社会工作价值:

①每一个人都有其个人的尊严与价值;②每一个人都有权参与和其有关的决定;③每一个人都应享有其应得的物质和服务;④每一个人都应受到尊重和适当的治疗;⑤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自由地获取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⑥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天赋;⑦每一个人都应享有健康和福利的益处;⑧每一个人都应有充分的机会体验爱情和友情。

5.社会个案工作价值的两难论题:

①个人价值相对于制度目标;②个人自由相对于社会控制;③团体责任相对于个人责任;④相对论和实用论,相对于绝对论和神圣论;⑤安全保障相对于奋斗、苦难和自制;⑥革新变迁相对于传统主义;⑦异质性相对于同质性;⑧文化决定论相对于自然遗传论;⑨相互依赖相对于个人自主;⑩个性化相对于模式化。

6.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⑴含义:

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个人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思想,集中反映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是社会工作制度化的必要内容和显著标志之一。

⑵意义:

①它是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②它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③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其它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④它是社会人士评价的标准。

⑶制定原则:

①民主原则;②价值原则;③本土原则;④应用原则;⑤发展原则。

⑷内容:

①对案主的伦理责任:

对案主的义务,自我决定,正式同意,能力,文化能力和社会多元性,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查阅记录,性关系,生理接触,性骚扰,贬损语,服务费用,缺乏自决能力的案主,服务的中断,服务的终止;②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尊重,保密,科际合作,纠纷,辅导,服务的转介,性关系,性骚扰,同事受到的损伤,同事失去工作能力,同事的不道德行为;③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

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评价表现,案主记录,工作表,案主的转介,行政,继续教育和员工发展,对雇主的义务,劳资纠纷;④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能力,歧视,个人行为,蒙骗和欺诈,损伤,错误言论,恳求,荣誉归属;⑤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⑥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众紧急事件,社会和政治行动。

7.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含义

⑴含义:

①专业关系有明确的目的;②专业关系是一种职务关系,而非私人关系;③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是手段,而非目的;④专业关系不允许工作者在个案工作过程中获得个人的心理满足;⑤专业关系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⑥专业关系要求工作者提供专业性服务;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主要职责在工作者。

⑵基本要素:

①关心他人。

工作者想了解案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很愿意协助案主去解决问题;②承诺与责任。

工作者愿意尽力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工作者就此对案主负起了一份责任;③接纳与期望。

接纳指接受案主这个人,接受他的优缺点和言行举止,而不去批评或怀疑他,期望是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正向的期望,表明工作者对案主改变的坚定信心;④同感。

尝试进入案主内在心理世界,用案主的眼光来看问题;⑤真诚与一致性。

真诚是不虚假、不欺骗、不使用策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真诚的人其口语和非口语的表达是一致的,给人整体的感受;⑥权威与权力。

在个案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对案主拥有一定的权威和权力;⑦目的。

工作者的目的是完成助人目的而不是其他目标。

⑶意义:

①良好的专业关系是个案工作达成助人目标的基础;②专业关系是个案工作治疗的重要手段和中介。

8.案主在求助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需求:

①需要被视为独特的人,而非一个个案、一种类型或某类人;②有表达内心感受的需求,包括负面、消极的感受。

这些感受可能是恐惧、不安全感、怨恨、不平、敌意等;③需要被视为一个有价值、有尊严的人,而不是一个依赖、软弱、失败或犯错的人;④需要获得他人的关切、了解与回应;⑤对个人问题,希望能不受批评或指责;⑥对自己的生活,有自我选择与决定的权利与机会,不愿被人催促、指挥或强迫行事。

只希望得到帮助,而不希望被支配;⑦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获得保密,不愿意让亲戚朋友及社区其他成员知道他的问题,更不原因向机构求助而声誉受损。

9.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①个别化原则。

将案主看成独立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②接纳的原则。

要求承认案主有自我表达情感的权利,个案工作者应投入地聆听,既不阻止,也不责备;③承认的原则。

承认案主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他的发展的潜能以及改变的能力;④理解关怀的原则。

个案工作者适度的情感介入;⑤非评判的原则。

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案主,而不是对案主作出是非对错的评判;⑥案主参与与自决的原则。

案主有自我选择及决定的权利;⑦保密性原则。

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10.移情与反移情

⑴移情:

案主不把工作者看成帮他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而是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对某特定人(尤其是父母)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其当作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

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

正向的移情表现为案主对社会工作者情绪的依恋和理想化,甚至于把异性的工作者当作恋人;负向的移情如敌意、激动或愤恨,表现在无助的、抗拒的、否认的或追求赞许等行为上。

⑵反移情:

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和反应。

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即工作者对案主的过分认同和认同过少。

过分认同使工作者完全站在案主的立场上,与案主同乐同悲,只看到案主的长处,而看不到案主的问题,这使工作者无法协助案主面对问题和寻求改变。

认同过少往往产生于案主的粗暴与敌意,这激起工作者的感情困扰,使其把早年经历中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态度转移到案主身上,因此无法客观地了解案主的能力或长处,无法提供温馨或支持的气氛,甚至不自觉地与案主作对。

11.个案工作沟通

⑴含义:

沟通是双方当事人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相互交换观念、感觉和态度的过程。

⑵理解:

①沟通是一中交叉式的信息交流,强调信息反馈式的双向互动;②沟通所传递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和价值信息;③沟通的表现形式为符号互动;④沟通过程中信息损失的不可避免性;⑤沟通是创造意义的过程;⑥沟通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或种类。

⑶原则与技巧:

①树立尊重理念:

尊重沟通对象、尊重权利、尊重个性;②培养同感能力:

主体应动用自己心理的情感区域去感受对方的情感情绪;③训练沟通技巧:

准确运用语言符号(把话说得悦耳、清楚、准确、恰当、巧妙)、身体符号(能够传递信息的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环境符号(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12.个案工作会谈

⑴含义:

会谈是一群专门的精于会谈技巧的人主动与会谈者做的相互接受且有特定目的的一种专业性的谈话。

⑵特点:

①会谈目的的明确性;②会谈内容的选择性;③会谈过程的计划性;④会谈角色的规定性;⑤会谈的非互惠性;⑥会谈的非娱乐性。

⑶注意事项:

①工作者的心理准备;②会谈场所安排;③工作者的仪表;④双方的称谓;⑤会谈中的记录。

⑷支持性技巧:

①表达专注:

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一起的心理态度;②主动倾听:

工作者主动积极的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③同理心:

共组综合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④鼓励支持:

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⑤复述:

⑥查证:

⑦邀请:

⑸引领性技巧:

①澄清:

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加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②对焦:

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③摘要:

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清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⑹影响性技巧:

①提供信息:

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②自我披露:

工作者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③建议:

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具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④忠告:

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⑤对质:

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13.个案工作访视

⑴含义:

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者为了了解案主的问题或促进案主的适应,到案主平时生活过的环境中拜访有关人员的一种专业性访问。

依据访问场所不同不同可分为家庭访视、学校访视、单位访视以及社区访视。

⑵意义:

①了解案主的适应情况;②协助有关人员了解案主的困难;③协助有关人员对案主的适应产生积极的支持;④协助案主增进适应能力。

⑶注意事项:

①明确访视目标和访视目的;②做好访视准备;③注意访视仪表;④把握访视态度。

14.个案工作记录

⑴界定:

通常指文字记录,是工作者以专业知识为判断基础,对与案主互动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进行条理性文字记录的活动。

包括文字记录、录音记录和录像记录。

⑵功能:

①个案记录是工作者执行工作的依据;②个案记录是工作者进行专业反思的依据;③个案记录是机构研讨和督导工作的依据;④个案记录是接受转案的机构或工作者工作的依据;⑤个案记录是个案工作评估的依据;⑥个案记录可用于教学的案例分析;⑦个案记录可用作有关社会研究的参考。

⑶原则:

①资料的完整性:

包括基本资料(案主个人的背景资料、家庭基本资料、个案基本资料、其他关系人或机构的基本资料)、案主“人在情境”资料(包括案主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情况,案主的社会支持情况等)、案主“问题情境”资料(包括案主问题的性质、程度、强度、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的阻力和助力等)、工作者的评估、处理及介入情况;②资料的清晰性(所记载的资料是清晰可读的,而不是混沌不清、难以读解的);③资料的独特性(体现不同案主及其问题的个性化色彩,体现不同工作者的不同记录风格);④资料的真实性(工作者必须从实记录,不可随意添加枝叶或歪曲记录);⑤资料的保密性(承诺为案主保守秘密是取得案主信任、开展个案工作的基础)。

⑷要求:

①以会谈后记录为主;②符合机构的要求;③正确使用专业术语;④可以简明扼要。

15.个案工作评估

⑴界定:

工作者(机构)对个案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设计、互动中工作者与案主的表现、案主的问题情境及个人功能、相关的个人及社会资源、计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等进行的评定。

⑵功能:

①决定工作方向;②反馈调整方法;③激发工作者热情;④对相关方面交代;⑤促进专业发展。

⑶种类:

①一般性评估:

把个案工作进行过程中随时要做的对所收集资料的评估工作;②阶段性评估:

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及其相关人员充分的接触、谈话,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案主的问题性质与严重程度、解决问题的阻力和助力、案主所处的情境进行专业判断的过程;③总结性评估:

对整个个案工作实施程序和实施效果的评定。

⑷原则:

①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②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③质性方法与量性方法相结合。

16.接案与建立关系

⑴目的:

通过与求助者的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使求助者成为案主。

⑵工作内容:

①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②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③澄清求助者的愿望;④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⑶接案的技巧:

①避免将求助者定义为“问题人”;②专注的聆听是工作者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技巧;③简明扼要,具体化;④表达同理心和无条件接纳;⑤激发求助者的希望和平衡不舒服感,以此增强求助者成为案主的动机;⑥工作者提供给求助者的服务也要看自己的能力,不能过早或过多地承诺,以避免求助者产生错误的期望。

17.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

⑴目标:

尽可能详细地收集与求助者所带来的问题有关的资料,从中了解问题的成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发现解决问题的入手点。

⑵资料重点:

①个人资料:

A基本资料:

包括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状况等;B生理方面;C心理方面:

包括智力水平、兴趣、人格特征、自我概念、自我防卫机制;D价值观:

包括对人和事情的看法,案主的行为与其价值观是否一致等;E能力:

了解案主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过往面对冲突、困惑的处理能力。

②环境资料:

A家庭环境:

包括案主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内的规则、家庭的历史资料;B延伸的环境系统:

包括案主的朋辈环境、社区环境和工作环境等;C交互作用:

指个人与其环境发生作用的状况。

⑶判断的原则:

①坚持个别化的原则;②判断过程注重双方参与;③判断过程中工作者警惕自己的价值偏见;④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

⑷确定问题的技巧:

①从多个问题中选择对案主来说最急于解决的问题;②双方共同决定多个问题中的最主要矛盾;③从多个问题中找到对案主来说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18.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⑴制定目标的原则:

①对案主来说通俗易懂;②目标与工作者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③目标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④制定的目标是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⑵目标的类型:

①直接目标:

针对案主提出的现实性的问题进行探讨,促进案主的自我了解和自觉;②中间目标:

协助案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适当的生活方式等;③终极目标:

使案主能够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开放的态度、诚实有创造力,有责任感,达到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

⑶制定目标的步骤:

①工作者重述案主的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②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便再次确认问题的重点;③协助案主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④协助案主明确他想要的结果。

⑷计划书内容:

①案主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等;②简要明确描述并列出案主的主要问题与相关问题;③案主要达到的结果与工作者的工作目标;④基本阶段和看法,以及每个阶段需要采用的方法和需要动用的资源;⑤达到目标所用的期限;⑥联系方式。

⑸工作协议内容:

①服务目标;②服务的内容以及采用的方法;③双方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④服务的时间、地点、次数;⑤双方签字。

19.服务计划的实施

⑴工作者角色:

①使能者:

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技巧使案主发挥自己的能力,促使案主自身发生改变;②联系人:

为帮助案主寻找资源并与提供资源的机构直接进行工作上的联系;③教育者:

作为榜样进行人际关系的规范,扮演一些角色甚至讲一些道理;④倡导者:

利用自己的权利和身份,积极倡导机构实行一些改革或动员案主一起争取一些合理的资源或权益;⑤治疗者:

工作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训练帮助案主宣泄郁闷的情绪,提高案主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一些新的处事技巧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等。

⑵工作内容:

①支持与鼓励;②情绪疏导;③观念澄清;④行为改变;⑤环境改善;⑥信息提供;⑦直接干预。

20.结案与评估

⑴结案的条件:

①工作者和案主都觉得目标已经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提出结案的意愿;②案主觉得自己离开工作者后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③工作者和案主感觉专业关系并不是很好,希望结案;④工作者感觉案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其它一些机构或者工作者为案主继续提供服务;⑤其它一些原因比如工作者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要离开等。

⑵案主的心理:

①案主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为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或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而高兴,另一方面为结束一个可以信赖的关系感到难过,也对自己将来信心不足而感到焦虑;②案主的行为退化:

有些案主表现出行为的退化、恢复早期的行为和提出早期的问题等;③否认结束或者拒绝接受结束的建议:

有的认为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面对以后的生活,拒绝和否认工作关系的结束。

⑶处理方法:

①提前告知;②稳定并进一步增强案主已经获得的成就;③探讨影响案主问题解决的因素;④处理案主与工作者分离的情绪。

⑷转案:

在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在有充分理由的前提下,转介给其他的机构或者工作者继续按照工作程序为其提供服务。

⑸总结评估:

①目的:

了解整个服务的效果;②注意事项:

A注意让案主参与;B坚持为案主保密;C工作者要透明、坦诚;③内容:

A实现目标的测量;B对案主影响的测量;C督导和同事对工作进展的评估。

2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⑴理论背景:

①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但当时里士满并没有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构架;②1928年,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最早提出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③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首次使用了“心理社会”这个概念;④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首次系统地阐明了该学派的有关理论,标志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⑤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利斯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发扬光大,其著作《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一书,成为该派的代表性著作。

⑵理论假设:

①对人性的假设:

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②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

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包括早年欲望和情绪的压抑及干扰、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不良的社会功能与超我功能;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人际沟通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④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

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

⑶治疗方法和技巧

①非反映性直接治疗:

A支持:

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主要涉及对求助者的接纳、保证和像求助者提供实质帮助;B直接影响:

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扰的消除。

具体方式包括强调(工作者通过突出求助者好的方面增强其改变的积极动机)、提议(工作者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某些建议,由求助者自己作出决定是否需要采纳)、忠告(工作者向求助者提出某些工作者认为必须采取的行为)、坚持(工作者直接指出求助者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指导求助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干预(工作者直接介入求助者的实际生活,以避免求助者生活状况的恶化);C探索-描述-宣泄:

工作者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②反应性直接治疗技巧:

A现实情况反映:

工作者通过一些专门的治疗技巧协助求助者对其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