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475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检测1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检测试卷

(二)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

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夜晚M地的风向为(  )

A.西南风B.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2.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差异B.降水差异

C.海拔高低差异D.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

所以经过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沙漠指向绿洲地区(由东向西)。

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形成东南风。

第2题,白天,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昼夜反向。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

据此回答3~4题。

3.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

4.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可知五地气温是a>b>c>d>e,由此可知乙地气温高、气压低,甲地气温低、气压高,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四地气压值大小为甲>乙>丁>丙。

第4题,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乙地为高压,甲地为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四地气流运动方向为乙→甲→丙→丁→乙。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

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

由A流向B

6.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

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图示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状况,由冷热不均导致。

读图分析,A地气压高,温度低;垂直方向气流,A处下沉,B处上升;B地气压低,温度高;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第6题,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为白天,吹海风。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8.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答案 7.C 8.C

解析 第7题,M所处纬度在30°,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北面的风带风向为东南风,可推知该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8题,由气压带、风带的组合情况可知①图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②图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③图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④图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2018·大庆月考)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B.冷湿

C.热干D.冷干

10.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答案 9.A 10.B

解析 第9题,①为盛行西北风,是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故性质为暖湿。

故A项正确。

第10题,盛行风①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同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与海陆轮廓无关。

故B项正确。

下图为“同一水平面上的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决定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①B.②C.③D.④

12.图中③的影响是(  )

A.改变风力大小B.改变风向

C.作用于任何大气运动D.纬度越低,影响越明显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是实际风向,③是地转偏向力,④是摩擦力。

故A正确。

第12题,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和④摩擦力能改变风力大小;③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导致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越明显。

故B正确。

(2018·湖北荆州调研)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

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

14.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

A.玉米B.水稻

C.甜菜D.甘蔗

答案 13.A 14.A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化。

第14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

下图为“2016年12月3日~4日连续四个时间段(每隔6小时)我国的降水范围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造成降水分布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气旋

16.110°E西侧降水分布变化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

C.人类活动D.太阳辐射

答案 15.A 16.A

解析 第15题,读图可知,雨区从北向南推移,说明该天气系统从北向南移动,且该锋面雨区变化范围大,移动速度快,为冷锋。

第16题,110°E西侧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向南推进速度慢,因而降水分布范围变化小。

读“2016年8月6日~9日台湾花莲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7~9日的天气受(  )

A.气旋影响B.反气旋影响

C.冷锋影响D.准静止锋影响

18.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

C.伏旱D.天干物燥

答案 17.A 18.A

解析 第17题,由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极低,为台风天气系统,台风是低压天气系统(气旋)的强烈形式,故答案选A项。

第18题,8日前后,台风过境,台风过境会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故答案选A项。

下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

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

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

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地球工程对抗某种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

据此回答19~20题。

19.题干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

A.臭氧层破坏B.酸雨危害

C.物种减少D.全球变暖

20.“云彩制造船”能够对抗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形成的水雾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B.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

C.形成的水雾能改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存

D.形成的水雾呈碱性,能中和酸性气体

答案 19.D 20.A

解析 “云彩制造船”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可以有效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1.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2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答案 

(1)B C 

(2)B

(3)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或PA′TA>TB′>TA′(或TA′

(4)B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气压值判断,低压中心是B,高压中心是A和C。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应该是气压最低的B。

(3)完成AB之间的热力环流图,水平方向上,箭头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竖直方向上,低压是向上的箭头,高压是向下的箭头。

气压值大小是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PA>PB>PB′>PA′。

(4)A处近地面为高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为低压;同理B处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等压面上凸。

2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该锋面属于________锋。

当该锋面地处我国南岭一带时,在其控制下将会出现______天气,此锋过境后气压________,气温________,天气______。

(2)6月初,上述暖气团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北方南下的________气团交汇并且势力相当,该地区在________锋控制下,会出现________天气。

(3)而7、8月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受________高压控制,会出现________天气现象。

答案 

(1)暖 阴雨 降低 上升 转晴

(2)冷 准静止 梅雨

(3)副热带 伏旱

解析 

(1)图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暖锋过境时,暖气团沿锋面缓慢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6月初,控制江淮地区的是江淮准静止锋,形成阴雨天气。

(3)长江中下游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控制形成的晴朗天气。

23.读“世界略图”,回答问题。

(16分)

(1)比较④⑤两地气候类型。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②地常年盛行________风(填风向)。

(3)③地的气候为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什么?

(4)④地被称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分布规律

北纬25°~35°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西南(西)

(3)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解析 结合④⑤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④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

(2)②地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③地位于北非,为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的。

(4)④地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环流,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4.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能源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二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呈______趋势。

(2)根据下图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序号填到对应字母横线上:

①极冰融化、②燃烧矿物燃料、③沿海低地被淹、④毁林。

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 

(1)波动上升(变暖)

(2)④ ② ① ③

(3)原因:

①人口总量大;②经济加速增长;③能源消费总量大;④矿物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高。

措施:

①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②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⑤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⑥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解析 第

(1)题,根据北冰洋海冰范围波动减少,可以推测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变暖)趋势。

(2)题,全球气温的上升,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结果,它会导致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等一系列问题。

而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则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

第(3)题,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可从我国的人口总量、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构成等方面考虑;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则可从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构成、产业结构、节能意识等方面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