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经复习提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402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 经复习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 经复习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 经复习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 经复习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 经复习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 经复习提要.docx

《国 经复习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 经复习提要.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 经复习提要.docx

国经复习提要

国经。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国际贸易:

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不涉及货币因素。

相对价格:

PX/PY—商品X的相对价格。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

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v社会无差异

曲线的用途:

(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市场出清: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v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v生产均衡:

v消费均衡:

v贸易平衡:

v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v

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v贸易使两国都获益,小国福利增加的更多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v生产技术差异

v要素禀赋差异

v需求方面的差异

v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二、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一、模型基本结构

v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v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v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v规模收益不变;

v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v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v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v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v

v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A、B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

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生产均衡点在A′,完全专业化生产X

消费均衡点则在CA,出口X,进口Y,

贸易三角形△DA’CA

DA′表示X的出口量,DCA表示Y的进口量

完全专业化生产Y,出口Y,进口X,

贸易三角形为FBCB

出口量FB进口量FCB

贸易平衡条件,DA‘=FCB,DCA=FB。

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v李嘉图认为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投入,商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与其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vA、B两国生产技术差异的两个实例:

v表2-1(a)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A

B

X的劳动投入量

3

12

Y的劳动投入量

6

4

表2-1(b)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

A

B

X的劳动投入量

3

12

Y的劳动投入量

6

8

表2-2(a)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B

X的劳动生产率

1/3

1/12

Y的劳动生产率

1/6

1/4

表2-2(b)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B

X的劳动生产率

1/3

1/12

Y的劳动生产率

1/6

1/8

v现在放弃1个单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部门生产,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为:

v表2-3(a)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

A

B

世界生产净变化

X

+2

-1

+1

Y

-1

+3

+2

表2-3(b)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

A

B

世界生产净变化

X

+2

-1

+1

Y

-1

+1.5

+0.5

v结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意义。

v只要两国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

v由此引出:

古典贸易理论关于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概念。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结构

要素禀赋理论

v基本模型

vH-O理论

v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S-S定理)

v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R定理)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里昂惕夫之谜)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一、要素禀赋

v要素禀赋: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二、要素密集度

v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H-O模型是2×2×2的模型

•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

•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两个国家最大的区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

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

•影响贸易的其他因素都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如运输成本、需求偏好、规模收益、贸易壁垒等

第二节H-O理论

v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v贸易三角ΔQAOACA和ΔQBOBCB

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v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Stolper-Samuelson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v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第四节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Theorem)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v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

v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v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v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v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第五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一、里昂惕夫之谜

v昂惕夫之谜(TheLeontiefParadox):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表3-2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1947年)

出口商品

进口商品

资本(1947年价格)

2,550,780

3,091,339

劳动(年劳动人数)

182

170

资本—劳动比例(美元/人)

13,991

18,184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要素密度逆转需求逆转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v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两种,短期和长期并不是完全按时间长短划分的,而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而定。

v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

第二节特定要素模型

一、基本假设

v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v规模收益不变;

v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v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v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

v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v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二、模型的均衡解

X部门价格上升后,劳动力从Y部门流向X部门

第三节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v结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v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按部门划分;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v三、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v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重叠需求理论

v核心思想: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v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v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v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v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v结论:

制成品最初在母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与本国人均GNP相近的国家

v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v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适用范围不同

v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v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第二节产品周期理论

一、初始期(Introduction)

v产品的初始期是指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

v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

二、成长期(Growth)

v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

在生产上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本)密集型。

v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三、成熟期(Maturity)

v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拥有比较优势,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v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效应: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第一节关税

关税的种类

v依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关税可分为:

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v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关税可分为:

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

二、关税的效应:

局部均衡分析

v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各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成员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

v这些效应包括:

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大国条件下)、净福利效应等。

四、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v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v

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v如果一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护最终产品部门,则在关税结构安排上,应当对中间产品部门和原材料少征或免征进口关税。

第二节配额

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

v配额(即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v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v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全球配额;

二、国别配额。

配额的分配方式和福利的变化

v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

v

(2).政府根据申请颁发许可证。

v(3).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

v(4).政府在设置限额,由出口国自行分配。

第三节出口补贴

v出口补贴:

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

v倾销(dumping)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v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的标准:

该产品是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在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

一、倾销的类型

(一)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dumping)

(二)掠夺性倾销(predatorydumping):

二、反倾销与反倾销税

v倾销使进口国同类企业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国内生产者会要求政府采取反倾销(anti-dumping)政策措施。

v反倾销的一般做法是征收反倾销税。

v反倾销税的影响。

第五节其他非关税壁垒

一、自愿出口限制

二、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三、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四、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

第一节最佳关税论

v核心思想:

在大国情形下,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下的利益。

v最佳关税是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v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也不会是零关税;最佳关税应该在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v最佳关税论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容易遭到损害一方的报复。

第二节幼稚产业论

v核心思想:

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补短期的损失,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

v该观点的最早持有者:

汉密尔顿、李斯特

一、幼稚产业的含义

v所谓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v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v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坎普标准

第三节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基本观点:

v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

v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v基本观点:

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

v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

v“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tradepolicy)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

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第五节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由于自由贸易受损的进口替代部门对限制进口政策的需求最为强烈,而其他利益集团的反对活动可能并不明显。

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政府最终选择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

一、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

二、“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三、国内市场失灵论

一、决定贸易政策的基本框架

二、贸易政策决定的政治经济学模型

1、中间选民模型

2、集体行动和有效游说

3、竞选贡献或政治贡献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v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v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一、自由贸易区

主要特征:

v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

v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v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二、关税同盟(Customsunion)

v定义:

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v主要特征:

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存在问题:

v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v成员国的国内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由贸易的障碍。

三、共同市场(Commonmarket)

v定义:

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特征:

v

(1)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v服务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流动、劳动力自由流动

v

(2)为实现这些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实现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等。

(3)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权利

v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

四、经济联盟(Economicunion)

v定义:

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特征:

v

(1)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v

(2)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3)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让渡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干预内部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内部平衡的权利,也让渡了干预外部经济经济的汇率政策、维持外部平衡的权利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Perfectlyeconomicintegration

v定义:

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特征:

v

(1)如果说其他四种形态是经济一体化过程的中间阶段的话,那么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就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v

(2)是就其过程而言是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

v(3)从结果上看,它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v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邦联制,二是联邦制

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

v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贸易创造: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v贸易转移:

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v二、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v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出口机会

v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v第一,形成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v第二,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v第三,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关税同盟的建立的负面影响:

›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严重阻碍技术进步;

›可能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第十章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第一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开始于英国,以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为标志。

有利于英国发挥其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比较优势。

(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v在美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逐步削减各自的贸易壁垒,实现贸易政策的中性化。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一)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

汉密尔顿关于保护贸易的政策主张。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二)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的理论依据:

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

由以关税为主要干预手段逐步向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要干预手段过渡。

也被称为“管理贸易政策”、“新重商主义”。

(三)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v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的政策。

v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是日本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

v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v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

v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v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的特点

v国内市场比较大

v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

v存在“二元经济”

v配合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

v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常常需要贸易保护政策予以配合,具体政策措施包括:

A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B外汇管制;C本币汇率高估。

对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效果

(二)出口导向战略

›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原理。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向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作用。

v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v通过产业间关联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v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

v有利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

v刺激消费,使某些工业部门实现适度的经济规模。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的特点

v经济体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劳动力比较便宜;经济体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

›出口导向战略的贸易政策措施

v较低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广泛使用出口补贴或其他出口鼓励措施;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放松外汇管制。

›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效果

v从总的情况看,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上是比较成功的。

但该战略也存在局限性:

v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可能恶化;经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波动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原材料的出口造成冲击;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可能切断发展中国家借助国外市场或需求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渠道;如果发展中国家选择相同的商品出口,势必造成恶性竞争。

第三节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一、关贸总协定(简称GATT)的产生

二、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一)关贸总协定的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