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331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docx

毕业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规范

(试行)

 

信息工程系

二○一○年六月

第1章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组成,依次为:

I、统一的封面,封面之后为课设评分表及答辩记录表;

II、摘要;

III、目录;

IV、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正文;

V、总结(本课题核心内容、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方向和意见)

VI、按统一格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

2.1封面

统一的封面(含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等,详见第五部分“格式范例”)

2.2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重点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建议500字以内。

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5个,之间用“;”分开。

2.3目录

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

正文(含结论)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标题和序号。

具体格式见第五部分“格式范例”。

2.4符号说明

如果课程设计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将全文中常用的这些符号及意义列出。

如果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主要符号表,但在报告中出现时须加以说明。

缩略词应列出中英文全称。

2.5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言(第1章):

简要说明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设计目标、设计要求、设计的基本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二)各具体章节:

各章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性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

(三)结论(最后1章):

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

2.6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课程设计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致谢段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文后著录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

应遵循学术道德规范,避免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放在各章节之后。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部位,须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2.7附录

附录是作为课程设计报告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

以下内容可置于附录之内:

(一)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二)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三)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四)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五)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六)关键调查问卷或方案等。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

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

每个附录应有标题。

第3章书写要求

3.1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

中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宋体简化汉字,英文应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数字用法应该以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3.2层次标题

(一)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层次以少为宜。

(二)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例如:

3.3页眉和页码

(一)页眉:

奇数页书写“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课程设计”,偶数页书写“姓名:

设计题目”,均采用小5号宋体字。

(二)页脚:

页码居中。

页码从第1章(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排,除封面和封底外的其它部分(中文摘要、Abstract、目录等)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

3.4有关图、表、表达式

3.4.1图

(一)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二)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标识符标出。

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中所用一致。

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三)图序与图名:

图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第3章第2个图的图序为“图3.2”;图名应简明。

图序和图名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例如:

图3.2非线性构形状态转移过程示意图

3.4.2表

(一)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

(二)表序与表题:

表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第3章第1个表的表序表示为“表3.1”;表题应简明。

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三)所有表格应采用三线制,与文字齐宽,上下边线,线粗2磅,表内线,线粗1磅。

资料来源要标明“作者、资料来源名称、时间”用小五宋体,置表格左下方例如:

(四)表格较大,不能在一页打印、需要转页排时,只需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续表的表头应重复排出。

3.4.3公式

(一)公式应另起一行,左起空两个字编排,较长的公式尽可能在等号后换行,或者在“+”、“-”等符号后换行。

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

(二)公式后应注明编号,公式号应置于小括号中,如(3.2)。

写在右边行末,中间不加虚线。

(三)公式下面的“式中:

”空两个字起排,单独占一行。

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分行空两个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

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

(四)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例如:

第3章第2个公式

3.5注释

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页注)方式在本页进行说明。

在本页中的脚注(页注)可用小号字(一般小五号宋体)列在相应正文同一页最下部并与正文部分用细线(版面宽度的1/4长)隔开。

3.6参考文献

(一)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

(二)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

(三)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

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四)参考文献在文末以参考文献表的形式列示。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3.7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

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

第4章排版要求

纸张要求及页面设置

要求

纸张

A4(210×297),幅面白色

页面设置

上、下2.5cm,左2.5cm、右2cm,页眉1.5cm、页脚1.75cm,装订线0cm

页眉

宋体小五号居中,Abstract部分用TimesNewRoman体10.5磅

页码

宋体小五号居中

第5章格式范例

(见下文)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数据库原理

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设计题目:

2010年6月

课程设计评分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课设题目

指导教师

评分项目

满分分值

得分

设计文档(30分)

文档格式

封面

2

页面布局

4

目录格式

3

图表质量

2

页眉页脚

2

文档内容

内容完整性

6

内容逻辑性

5

内容正确性

6

程序代码(30分)

程序功能

15

编程规范

7

编程文档

8

答辩(20分)

课题陈述

7

问题答辩

10

是否超时

3

考勤(20分)

20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签名:

年月日

课程设计答辩记录表

成绩

答辩小组教师签名

摘要

迄今为止,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差距拉大,地区之间竞争加剧,各地从本地利益出发,结果导致国内统一市场难以真正形成,区域间经济合作难以有效开展。

因此,国家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中部崛起”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看,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

打破各个区域独立发展的思维方式,确立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已是时代的要求。

为此,除政府应适时调整区域政策以外,还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倡导区际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中东部的经济合作为主线,提出了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实现中东部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对策。

……

关键词:

统筹区域发展;中部崛起;互动发展

目录

第一章引言1

1.1 西方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4

1.1.1区域均衡发展理论4

……

第二章中部崛起与中东部互动发展的战略意义14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致 谢62

参考文献63

附录A64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第1章引言

1.1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的增强,面对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政府正式把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财力、物力和科技实力,更好地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东、中、西部地区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①。

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

……

中部崛起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具有深远影响。

中部经济板块是支撑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支点;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解决内需不足、结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中部崛起战略是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大振兴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支撑。

1.2我国理论界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

1.2.1反梯度推移理论

反梯度推移理论是我国学者针对梯度推移理论并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部门特别是主要产业部门所处于的生命循环阶段决定了区域发展的梯度,处在创新阶段的产业一般出现在高梯度发达地区,而产业发展到衰老阶段后,一般会有向低梯度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