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227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docx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政务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什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很多政府文件中,其实刚开始有的人还会反对什么叫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它新在哪里?

实际上这几年,大家应该都认可了,因为技术的确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个变革主要是什么呢?

我们对计算机比较了解的人,从技术角度来看,过去的信息技术都是基于单机的,即一台机子,我们的数据库都是单机的,应用软件也都是基于单机来写的。

今天我们说的信息技术是分布式的,很多机器连在一起,我们说构成了基础设施,并作为一种资源来提供,我们的平台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在上面可以做很多接入,如应用、开发,应用都在云上,各自的应用都是弹性的使用,整个系统结构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底层到上层、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革,这是新的信息技术。

我们说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实际上都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整体,因为我们整个的信息技术在朝着这样一种结构和模式转变。

在这种转变中,上述提到的技术各自都是有定位的,大家都在谈,如发布了一些政策,每个领域都有不断应用的点,或者将一些独特的价值,比如移动互联网,其实我们说移动互联网变革主要是指移动APP这个应用,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应用场景都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对个人而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感受到了,最典型的就微信,它已将我们每一个人实时地联接在一起,随时交流沟通,甚至办理一些业务。

除了这些技术通讯工具,我们说打顺风车、拼车、共享单车,都要通过一个移动APP去扫码支付,这些实际上都是移动APP的应用,它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场景,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有一些是我们过去享受不到的服务,现在享受到了。

还有一个是我们过去的服务变得更好、更便捷了。

如微信的这种服务,在过去来也有通讯的服务但没有这么快捷实时。

我们说移动APP主要是连接人,凡是我们人在应用的这些场景,由于信息的实时对称、供给和需求实时对用,它改变了我们很多的模式,包括我们的政府模式一定也会被变革。

 

  1.人工智能

 

  众所周知,我们都是互联网的移民,我们将90后、00后称作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在上网。

我相信随着整体环境的改变,很多政务服务也会被不断地变革,会带来人的场景,我们说下一步是物联网的时代,不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万物互联,下一步更多的是连接物,结果带来的是什么变革?

我们很多的领域,特别是生产、企业业务这些领域中,过去需要人操作西很多,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甚至用机器去替代。

 

  以工厂为例,由于互联网的连接,我们的设备会变成一个软件定义的设备,设备运行的状态、压力、温度等所有的东西,只要对决策有益的数据都会进行采集,作为训练模型算法,最后指导机器设备的运作,如果设备要坏的时候有很多特征表现,比如某些值突然升高,我们不是要靠一个老师去决定,未来都是机器设备,一些是数据驱动,这些东西是否要坏了,或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决策,也就说很多需要人去决策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因此,其背后实际都与我们的大数据、云计算相关联的,这些数据主要是从传感感知的角度来考虑的,我们的很多领域都有了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再以汽车为例,过去的汽车与目前大家所知的无人驾驶汽车都是颠覆性的,什么样的状态应该做什么决策,我们很多的产品逐渐被智能化,生产制造、服务领域也被智能化。

 

  2.大数据

 

  京东、移动APP的背后是云和大数据在处理。

因此,云实际上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将整个资源变成一种分布式的弹性资源,可以弹性的提供,你要多少给多少,这种资源的提供会带来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其中最核心的是效率的提高。

你需要了就给你,不要了就不占资源。

当然也会节省很多成本,最重要的是,它会带来很多场景快速地使用、提供。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从硬件的角度来讲,过去大家都知道买机子都要买好的、IBM的才能够用,今天为什么互联网中不用装什么软件,只要标准的网卡、硬件、板卡都规定即可。

这里装的他的软件,硬件不重要,软件低于硬件,最重要的是装在上面的,这些基于原形的软件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发现机子有问题后做调整,因此未来都是软件所定义的。

在提供这种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这么多的数据如何处理、存储,我们需要有新的存储方式,过去单机的存储模式无法做这样的成本,一是成本高,二是每个机子容量是有限的。

我们说大数据主要是几个V,一个V是大量的数据要处理,系统里的数据是非常非常小的,产生的频率也非常低。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真正要服务老百姓后,其实我们真正的大数据还没有产生,服务老百姓时,每天在行为里采集,你要知道它是谁,不像我们现在都是靠一些数据甚至将其商业变现,在国外是不允许的。

我们现在将饮食的数据变为大数据来被某些人利用,真正的大数据还没有开始利用,还有很多物联感知的数据,比如交通就涉及到交通物业感知的大数据,当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它,你可以告诉多少人去提醒它,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当一个事件可能要发生的时候,要看什么病的时候,可以警告多地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预防,这都是大数据,包括每一个人的行为,我在办一些事后应该办什么,通过行为可能看到我应该要办什么事情,因此有大量的数据要采集。

以及各个维度的数据,比如判断一个人的病情,一个人得病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大家知道不同的人在同一种环境下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与它的基因、身体状态有关系。

还有同一个人在同一种环境下,有时得病,有时不得病,比如淋雨这件事,同样是你,有时感冒,有时没有感冒,为什么?

可能与当时的身体状态、那天吃的东西等都有关联,一个人的病情有很多种维度的数据,究竟与什么相关,被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可能要发生什么,在你没有得病的时候告诉你,如果还继续吃这些东西,或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你有可能得什么病,这需要很多维度的数据,如基因数据、天气数据、饮食数据、行为数据、运动数据等做判断,数据维度越多越精准。

 

  第三,速度。

当一个事件产生的同时就要去计算,就要告诉你结果,去看病的时候就告诉你可能是什么。

在过去的小数据时代、单机的时代,那么庞大的数据如何计算出来呢?

算几天都算不出结果,因此我们还要速度快,必须要有新的处理方式去做,这便是大数据。

 

  当然,大数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价值。

大数据的价值有个很重要的特征,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价值可以持续挖掘和利用。

在小数据时代,如果一个病人去世了,他的数据基本就不要了,因为服务对象没有了,但在大数据时代,这个人去世了,他的数据还有用,而且越来越有用,为什么?

他怎么死的,他的很多特征数据对以后的人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对未来做判断也是非常有用的。

因此,大数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持续可挖掘的价值,但与矿山不同,矿挖了就没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都是基于互联网。

 

  3.区块链

 

  最近有一个概念区块链,区块链是什么概念?

是去中心化的,其实它的核心本质是一个分布式帐本。

在互联网这些节点之间,大家都可以记帐、都可以计算,而且计的帐是不可更改的,即它有一种算法,谁的算法强就计算给谁,因此这也保证了这一套体系和技术的原理,如果一个东西我记了是否不可更改,政府说是没有改过的,但老百姓不信任,那怎么办呢?

我就想到了区块链技术,技术上讲是不可更改的,借助它提供一种公正、一种信用。

过去还有对照式的,用其来源做医保的支付,加快清算,那边是实时的帐户支付给他,省去了中间的审核、对帐,这些都是部分需要,大家都在记账,但并不是说都记那么多,这里是不可更改的。

 

  云和大数据都是互联网产生的,首先其本身内部也是通过网络的连接,对外而言是以网络的方式去提供服务。

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整体,都是基于互联网,因此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最大的特征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

好比一个人,过去而言都是一个单细胞,一个单点里的。

狭义上讲,移动互联网就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物联网相当于人的鼻子眼睛能对其进行感知,云计算相当于人们的大脑,没有人说今天我的大脑用完了,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了,只能说累了、不想听了、不想看了,大数据在数据源神经源这里都是要运算的。

大量的数据存在脑子里后也是一个关联的预算。

因为我过去接触这样的人很相似,经过我们的机器也是这样,他也会慢慢地去深度学习,今天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火?

实际上是与大数据是非常关联的,大数据将人工智能带来到一个新的状态。

过去人工智能为什么走到了低潮,很多找工作的都找不到,因为过去找专家系统来做,即计算机的、领域的、数学的专家一起搞系统,那个系统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今天的人工智能是将系统当成一个三岁小孩,什么都不懂。

比如一个三岁的小孩儿,怎么看懂猫和狗,需要他的妈妈告诉他猫来了,声音就传到他的大脑里,接着将这个声音和图另一个图片里面有狗,这就是监督式学习。

还有无监督的机械学习,很多规律人也不知道,比如一个人得病了,这个病与什么有关系?

是在成千上万个维度里算出来最关联的几个因素,因为人得病是很多关联因素综合导致的,整体来看是有很多的因素导致得这个病。

因此,区块链相当于人的免疫系统,在我们人体内有很多的免疫系统,防止外来的入侵去篡改它,做一些入侵操作。

古人有一句话是“天人合一”,整个计算机和人一样去发展,因此为什么今天有人忽然觉得计算机发展可怕,会觉得这样发展下去超过人。

个人认为肯定会超过人,只是时间问题,人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

当然这是很遥远的事情,因为目前的智能都是在某一个领域的智能,通用的人工智能还非常遥远。

比如阿法狗下围棋可以,下象棋就不行了。

除了下棋,还会有红绿灯。

 

  4.双模式IT

 

  总的来讲,我们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发生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革。

那么这种变革在企业的应用中存在两种IT的使用,一种是传统的IT,政府驱动力没有那么强,不是说比较落后,是因为政府的驱动力的确与企业不同。

金融现在的驱动力很强,转得很快。

互联网就是新IT,基本上互联网企业还有传统IT的极少了,新IT与传统IT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IT是基于单机,新IT是基于分布式的,在这两种模式下开发的模式是不同,从调研、数据分析,到开发、编码、测试,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从新IT角度来讲这是不可思议的,其实这个项目本身就很难,一个人将需求那么复杂的东西一下就全部想清楚是很难的。

即使想清楚了,但环境也会不断的变化,系统会越变越快。

因此只能用敏捷开发的方式快速满足需求,甚至有一个东西赶出来便可以用。

不像我们现在大量做的东西,做了就扔了,产生了大量的重复和浪费,这是开放模式上很大的一个变革。

为什么现在都在谈新IT?

因为它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金融企业是不得不改。

在过去来讲,靠的是一种垄断也好,还是特训经营也好,支付是一个入口,支付完很多储蓄理财都与它相关,现在的金融企业,不得不面对市场的需求,因此它们必须面对各种创新,我所知道的金融企业在硬件上,小机、数据库几年都不买了,开发也在转变中,快速的迭代,从下面的硬件一直到软件整个开发的模式都在变。

 

  为什么叫双模式IT呢,核心的业务系统还是运行到原来的架构上,不可能一天将其废除,银行现在叫双核心系统,所有新的业务都在开发,旧的系统还在运行,逐渐切到新的平台上,存在两种IT的并存。

我们政府还是要做互联网+,一定是采用互联网的技术。

互联网意味着大数据,包括很多用户,目前在系统中,互联网连接到每个人时,可能损失的是成千上万个用户,因此看到整个企业用传统的IT会花很大的代价,一搞系统就崩了,然后这个企业花了多少个亿,再请外面的咨询公司,转到互联网基础上。

但我们真正的要做互联网+,也面临这样的一个选择。

这两种IT一定是并存一段时间,因为旧的这些模式要确保系统平稳的运行。

传统的IT主要是维稳,新IT主要是快速的创新,应对创新的挑战,新IT有很多优势,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想采用它,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可能对很多的企业,特别是过去越成功、越大的企业,越面临着新旧转换的问题。

 

  5.智能制造

 

  在新旧的转换过程中,刚刚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它也会有两种模式的选择,一种是颠覆性的选择,一种是升级的思路。

因为政府毕竟在整个IT应用里是走在后面的,如今互联网是走在最前面的,金融都紧跟其后,在智能制造方面也火起来了。

目前中国在搞制造2025,也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颠覆性的,一种是升级的。

经研究发现,一个是德国工业4.0,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走的是升级思路,一个是走的颠覆性思路。

它是一步一步走到4.0,按其思路需要有3.0的基础。

众所周知,工业4.0是德国人将工业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蒸汽机;第二个工业革命是电子;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的出现,电子自动化了,有了自动化机床设备;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人用了一个CPS的概念,基于CPS这个概念,德国人提出了三个集成核心:

在基于互联网平台上,首先有纵向的集成,从底层的设备到自动控制系统、到ERP、到上面的决策支持,它是从上到下;还有横向的集成,从我的供应商、到我的生产制造、到我的生活服务,这是一个横向的集成;还有端到端的集成,从我的研发设计、产品的研发、到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这是端到端的一个集成。

这个过程中都要用到大量的系统,这些东西都需要用一个平台来连接,最后形成一种新的制造模式,未来的制造模式是什么样?

大家现在很难去下定义,但至少大家的方向应该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第一,所有的东西都是软件定义的,软件定义意味着所有的机器设备里装的是软件,都是可以升级的,是可以去改成柔性的,就像我们现在计算机一样,未来的机器设备也是如此,有传感、动力系统,这意味着制造后的核心技术也将变成信息技术,软件定义未来的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的平台,以后很有可能一个人或很多人自己有想法,上面设计个东西,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设计的东西,设计完后就在这个平台上,谁来生产制造,可能就在离你最近的一个制造工厂,生产完后再把它递给你。

未来在互联网平台中,甚至几个小时,更有竞争优势的是,最快的说一个小时就送过来了。

因此,制造的模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革,这就是个性化柔性的生产制造。

 

  德国的4.0是考虑在3.0优势的基础之上去做的,它是个市场战略,通过这个CPS的平台,需要将3.0的优势打薄,再迈入全世界去。

因此,4.0实际上是个市场战略,我们也不要被忽悠了。

4.0根本还没有真正实现,都是打着4.0的概念,卖着3.0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3.0不需要。

我们再看美国工业互联网至少给我们一些思路,它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底层是云和大数据,所有的设计是软件定义的设备。

以汽车为例,德国的宝马奔驰都是你的优势,但今天美国的一个新的汽车特斯拉,发动机、电器也不要了,德国3.0的优势就一定是个优势吗?

不是说非得有3.0才能做4.0,很多人在这里必须把将3.0做好,搞一堆设备,但在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上来讲,一定要考虑,美国人在引导的工业互联网才是未来真正的方向。

软件定位的设备、软件定义的制造、软件定义的机器,未来是软件企业,这些机器设备在运行的同时,数据都在这个平台里,这些产品因为有数据而变得智能化,数据在驱动、产生的同时在运算,告诉你这个机器设备可能要换了,要重新组装一个模式,再生产什么,下一个订单过来后,它的匹配模式是什么样的,整个过程是柔性的。

未来的制造模式会是什么样?

今年年初有个新闻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facebook推出一个无人工厂。

一个互联网企业在做无人工厂,他们也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以后可能就是互联网人自己设计一个东西,3D打印出来后,有人帮你设计。

因此,我们说整个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是讲三个融合,IT、CT和OT都融合到互联网技术。

IT是我们的信息技术,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是分布式的。

还有CT的转型。

通讯也要基于互联网,过去大家知道,通讯是一个部门,搞通讯的要转到技术上应该更安全,并不是说非得有这条网络才是安全的。

 

  因此,CT也要转到互联网技术,还有一个是OT,包括自动化技术、过去的装备自动化,这些与我们的信息技术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下一代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也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些互联网技术。

因为它的设备是软件定义的,它的升级是要靠软件,它的智能也要靠数据,它的服务模式基本是靠整个网络的连接、大众的参与,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实际上在引导一个新的模式。

我们究竟是走升级的思路还是走颠覆性的思路?

从政府角度来看,我相信有一部分人会有这个思想,未来的政府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服务的模式?

也会存在很多颠覆性的变革的。

 

  二、互联网+政务

 

  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政务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互联网+”加什么,我认为是加技术、思维和模式。

 

  1.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对互联网而言,首先你的互联网也要连接人,要有用户,对我们政府来讲这也是最核心的一个事务,我们说为人民服务,做了很多的功能,有几个人在考虑用户?

互联网产品一定是考虑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用了这个,我推送了什么东西给他,有了用户才有用户的行为数据,有了数据又可能有更好的服务数据。

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是最重要的两个互联网思维,是最核心的两个思维。

对我们政府而言,首先得考虑我的用户是谁,在什么场景需要什么服务。

过去像政府里面,一个人过来都是找我办事的,但在互联网上,人越多越好,希望用户天天在用、实时在用,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用得越多,数据量就越大。

对政府而言,需要看今后考核的指标是什么。

这个平台有多少用户在用,用户每天在你这停留的时间是多少,用户在这里的时间满意度是多少,我认为这是未来评价电子政务,甚至整个政府做得好不好的一个最关键因素。

 

  2.互联网技术

 

  我们说今天所有的这些变革,我们看到所有得这些变化,包括新的产业革命,背后一定是有技术革命的,人与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这里面一定是有新的技术在推动,如果我们说打着互联网+政务的概念,但还是用传统的东西,这都不是真正的互联网+,互联网+快速的迭代。

因为我们说一个移动APP看似简单,背后要快速的迭代、快速去改、随时去改、随时连接各种服务。

 

  3.互联网模式

 

  我们说互联网的模式有很多,今天我们的政府模式里也会有很多模式,过去我们为人民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很多时候打着为人民服务,但其实是被人民服务,做了很多东西,实际上是不需要的,没有用的。

我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第三方做服务,这个服务做得好,有老百姓来购买服务,真正的政府服务部需要做得又好,又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因此,2011年我在美国访学时,政府做了几个示范的应用放到上面,对外公开做竞争,你们都可以有数据开放的平台,这些数据能为老百姓做什么服务,这就是模式的变化。

还有众筹众包等等,让很多第三方的人参与进来去创造服务,但我们现在还是做大项目,使得老百姓没有获得感。

 

  因此,互联网+政务的概念从2015年总理报告上正式提出来,同年提出了国务院发的指导意见,到2016年才提出互联网+政务。

互联网+政务究竟怎么+?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以职能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过去我们的信息化是以职能为中心的,没有真正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不管背后是什么流程,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时我们内部的系统,还要随时去改,去迭代,这时我们的内部系统有很多都要被重构,因为过去我们那些系统的单机无法支撑,我们需要在新的模式里,要从用户的需求考虑,我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以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产生了什么数据,数据驱动是用户在用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数据,用户还需要的便是数据驱动,因此数据在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积累。

数据下一步还要驱动哪一个流程是动态的。

 

  从事后录单转向现场数据自动采集。

各种传感,物联网感知很多数据是自动采集的,这在企业、工厂中,做智能化改造,实际上很重要的特色就是要装传感,慢慢的替换一些数据的采集。

 

  从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

我们过去建的系统从来不考虑这个系统可能要被谁调用,调用多少次,以后的系统开发出来天生就是原生应用,调用系统多了,有些服务部调用就不占资源,其实也没有关系。

 

  从单机架构转向分布式架构。

 

  从中心化治理转向去中心化自治。

在这里面分布下来做,希望所有的东西都是稳定不变的,而且这个里面各种数据的交换是基于总线的控制,但总线是有瓶颈的,在互联网这个思维里面更多的是去中心化,自下而上的思维。

服务可以随时的改,调用就用,而且这个服务之间,不再通过一个走线,服务也有注册、发布,但这个服务是个分布式的,没有一个中心节点,一旦有中心节点就不符合互联网的特征,我们现在做的总线交互,在互联网模式里是不对的,需要有专人来控制它,实际上没人管控,去中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4.互联网+政务的实施策略:

 

  建立融合统一的云平台。

云基础平台是什么意思?

山东省政府政务在全国走在前面的,也是国内第一个做政务云的分类体系,分类、计费、评价都是引领方向的。

除此之外,我们的供应商做的服务,是否提供了云的服务,有些云服务可能是第三方的,有些是政府内部的私有云,有的是一种虚拟化的云,一个物理集成可以集上千个容器,未来在互联网业务中,金融很多企业都逐渐在用,这不仅仅是在我们资源里面做到弹性,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上面的应用做到了弹性,我们要管理好它,作为一个用户方,我需要有专门的人来管理基础资源,还有统一的平台,各种服务,有的是内部的服务,有的是外部的服务。

以及下一步将会讲到云应用的开发,内部需要有个人将这些东西管理起来,这些服务如何注册,发布在这上面是一个基础的工作。

 

  基于微服务架构开发原生云应用。

从应用的角度讲,我们现在很多的应用要迁到云上,因为它是在云的平台,它的应用天生是弹性的,像我们过去的系统为什么很难迁上去,原来有人也想把云迁到阿里云上,这个原生的应用我们叫微服务,首先这个服务要细,当我这个服务要改的时候,不影响整个运行,因为是分布式的,因此这个系统永远在改。

没有人说京东或阿里今年要升级了,为什么?

结构必须是这样做,在互联网这样的平台里,我们永远在改,随时在改,想改就改,因为在改的同时还在提供成千上万的服务,几个服务器支持,这便是未来整个开发的模式在变。

 

  建立长期的运营机制。

SOA是传统架构的中间,因为很难做好,服务的治理非常难,而微服务讲的是去中心化治理,与SOA相比,它是独立部署的、快速迭代的、持续交付的。

微服务是随时在改,持续交付,改一个交付一个东西,改的同时不影响其他的运行。

还有只对需要的部分进行扩展。

比如一个人同时在访问某一个人,我就会将大量的资源给他用,其他没有被访问的就不占资源。

以及拥有自己的数据,我们的服务是分布式的,数据也是分布式的,每一个服务也要拥有自己的数据。

如何去做是借用了美国基于互联网的一些思路,对很多企业而言,也必然存在这样的问题,这里首先要卡住遗留系统,以后就不做更新了,新做的东西要在新的平台上开发,所有的新服务在这中间,将原来服务所需要的数据和系统做一个服务,新的服务越来越多,遗留系统卡死就完了,这是一个策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是建立长期的运营机制,未来做电子政务,我们不再是这种大项目制,我们说互联网+政务不能有这种模式,因其本身就随时在改,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时我要建立运营机制、运营体系,我们从烟筒式开发走向开发运营的模式。

快速的开发迭代,从大项目交付走向持续交付,从中心治理到去中心化自治,从项目团队到业务能力团队,打造平台运营团队,为业务运营团队提供自服务的、敏捷的基础设施平台。

政务云可能要要从底层基础资源里用一部分,甚至私有云里也要用一部分,整个云要在基础平台上开发,容器开发的模式是以云的模式发布在上面的。

 

  三、结束语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政府在很多方面是稍微滞后一些。

因为CIO是个泛泛的概念,即信息化负责人。

十多年前我们叫它ChiefInnovationOfficer,今天有了一个全新的诠释,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