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个人风格知识讲解.docx
《教师的个人风格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个人风格知识讲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个人风格知识讲解
教师的个人风格
雨果认为:
“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他说:
“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
”可见,艺术作品具备独树一帜的风格,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教师的一节课,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才,所以,它呼唤着个性化的教育,呼唤着具有个性化的教师。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稳定状态之标志。
”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对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特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才有风格,教师的熟练可以大大缩短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节约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体现素质教育高效性的特点;是学生特长发展的保障,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才有风格,教师的倾向性会诱导学生形成特定的强项和优势,从而体现素质教育个性化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教学能给人美感才有风格,教学能给人美感便会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体现素质教育主体性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教师潜能的保障,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才有风格,对自身优势的有意识利用可使教师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体现素质教育双主体性的特点。
总之,教学风格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又是教师在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教了10年20年甚至30年书,而无风格可言,也是一种悲哀。
我们一路耕耘,如不注意积累,或年复一年地劳作,却无意于创新,充其量我们只是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教书匠。
而有些教师因具备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还推动着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形成个性鲜明,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呢?
一完善自我个性,是打造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前提
教师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含:
教师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它是教学风格另一个突出的重要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欧阳修说过: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教师的个性不同,其教学的风格就不会一样。
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认识自己、改善自己、发展自己。
现代的教师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复杂的,工作中的教师不仅要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还要承担培育下一代的重任;生活中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处理与领导、同事和朋友的关系,可以说,教师的心理无形中形成了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教师应该学会减轻压力的方法,即要注重心理健康,时时有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保持振奋的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激发竞争意识;用自己的方式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才能真正完善自己的个性,才能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打造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的核心
教育教学观念是教育教学风格形成的核心。
很难想象,没有思想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没有思想的教育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教育。
任何形成风格的教育都应该且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核心作指导。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谈不上风格的。
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的思想。
过去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后来注意能力的培养,现在又强调素质教育,注重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观。
如果现在仍然抱着“知识教育”的观念不放,忽略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即使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根本难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理性的教育,它尤其需要教师以一个哲人和智者的姿态投身其中。
为此,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学会用理论的思维去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教育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教师绝不能仅满足于学教育学、心理学,而应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作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掌握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思想史、教育美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一要注意深入,不能浅尝辄止;二要注意系统性,不能零敲碎打。
当代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育的创新蕴含着他人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心血,体现着教育实践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回应,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教改新动向,关注教研新成果,努力以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实践,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
三不拘一家、扬己之长,是打造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的关键
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一样,其本质都是创新。
创新的基础首先是模仿,也就是不拘一家,博采众长的过程。
通过模仿,知己知彼,得其精华。
然后扬其所长,克己之短,升华出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精通中国画的作家,妙笔生辉地把滴血点成红梅,墨污染成墨荷。
一位艺术大师,嗓音嘶哑,却因势利导,成就为独具风格的唱腔艺术。
作为教师,在追求个性化教学风格的道路上,也应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其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强调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的强调扎实严整的课堂秩序。
有的善于剖析课文的内涵,突出以理服人;有的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突出以情感人;有的唇舌功夫好,以诵读作突破口。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有两位教师同教一篇课文《春》。
教前,他们一起备课,一致认为,教这一课,必须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情感上得到陶冶,知识上得到启迪。
一位教师善于朗诵,于是他充分运用朗诵艺术,把学生领进作品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而另一位虽然惊服前者精湛的朗诵艺术,却不去“东施效颦”,而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了一条既能达到同一教学目的,又能使自己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的蹊径:
采取启发诱导、伴之以恰当的板书的做法。
不仅使学生进入了意境,收到异曲同工之效,而且还让学生体味出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
可见,只要各用所长,亦能殊途同归,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齐白石先生说过:
“学我者活,似我者死”。
走跟踪、模仿的捷径,是形不成独特风格的,即使有所进步,也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罢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入课改理念,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思维、师生互动。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不断修炼,定能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跳出“教学匠”的藩篱,跃入“教学工作者”的境界,致力于全体学生,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推动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结出素质教育硕果,描绘出素质教育绚丽的春天
个性化教学并不是指完全自我创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有一个先学习经验,总结,然后再加入自己对于教学的理解才能成为自己的风格,没上几节课就想有独特风格是不可能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先尝试学习前辈的教学方式,从中剔除那些不利因素,加上自己对教学的理解,付诸实施,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反复推敲,抛弃无效的方法留下有用的,经年累月,风格遍自然形成了,关键点还是在于不断的自我提升,教学是在不停变化,不停有新的东西出来的,总结删选而不是照搬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这需要从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与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从战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讨。
(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教学风格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形成。
青年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
江苏省泅洪县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高级教师张林老师从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学校,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学生、熟悉教材。
正是在这几年里,他用心钻研、刻苦实践,为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个人风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条件。
所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
同时,教学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
“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
”斯坦福大学教授盖奇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可进人艺术之境,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真正了解教学或成功地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
因此,要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辩证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学中的条条框框。
教学风格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科学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青睐那些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教书匠”。
(二)树立教学激情,热爱学生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
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对教学不感兴趣,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某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体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
所以,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
没有兴趣的活动,是不可能产生激情的。
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用生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著创造的。
教学艺术是一种塑造人的艺术,从事教育者与其他艺术家一样,要有一种感动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风中而潜移默化。
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学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积极的献身精神,以极大的热情钻研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虽然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但各种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
对学生诚挚深厚的爱,是教师出于一种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尚无私的理性之爱,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这就形成了乐教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乐教爱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树立知己意识,发挥个人优势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还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外部的关系,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己行为的对象。
它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
比如,要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或哪几种气质的综合。
因为不同气质的教师由于情感和活动强弱、快慢不一样,教学上表现出来的个性风格也就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多血质的教师上课如同演讲,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融语言、表情为一体。
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对基础差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去辅导和教诲。
胆汁质的教师上课时情感起伏较大。
兴致高时,如滔滔江水;兴致低时,冷若冰霜;爱时如火如茶,恨时只想把调皮、捣蛋者痛骂一顿。
胆汁质的教师教学能力强,有魄力,但脾气暴躁,自制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响教学效果。
茹液质的教师上课慢条斯理,以理服人;善于提问,启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随和;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讲究板书,条理分明。
但反应较为迟钝,行为拘谨,碰到意外事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缺乏教学机智。
抑郁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按部就班,细致平稳,缺乏表情,举止迟缓,照本宣科。
但他们往往理论修养较高,看待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为人老成持重,办事有条不紊。
不同的气质体现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
作为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己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异于别人的生理特点、能力系统、思维品质、个性倾向等。
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才能做到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风格形成的沃土。
正如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在其名篇《教学的美学》中所指出的:
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
而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更进一步指出:
“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把个性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模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形成成熟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单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没有一个模仿学习的进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类心理中的联想、类比,从科学意义上说就是思维的模仿。
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
可见,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
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
所以,关键在于辩证的模仿。
其一,“取法乎上”,得其精髓。
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因为教学风格的内部结构是多层次的。
其二,模仿要适合自己的条件。
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说的就是模仿要得法,不要照搬。
因为最好的方法,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最坏的方法。
其三,不拘一家,博采众长。
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上也是各异的。
因此,去粗取精,适当运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当。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
既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切忌邯郸学步,故步自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超越简单的模仿,那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由此可见,现代教学反思的新理念有助于推进教师由教学经验、教学中的模仿行为走向教学的独创,融会贯通,最终达到教学风格艺术境界的水平,’实现教学实践的提升与超越。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
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
经验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
教学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