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469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2 大小:25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1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

全册目标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

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教学进度表

2019—2020学年度第2学期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实施情况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

课题

1.北京的春天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正(zhēng)月 掺和(chānhuo)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时  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到

腊月二十二

孩子: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

预备过年的物品

 

时  间

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元旦

(旧时指农历

正月初一)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

正月初六

多数铺户开张,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

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

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

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

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板书

设计

1.北京的春天

教学

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

课题

1.北京的春天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

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一)腊八: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

(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理解“守岁”:

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祈盼父母长寿。

②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

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让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四)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说一说“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闲)

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

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小贩们。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或走亲访友,或逛庙会……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5.指导朗读:

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五)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

(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

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

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

(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5.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的写作特点,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对比阅读链接,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法,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语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素白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顺序井然。

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祭灶、吃春饼等风俗习惯,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

设计

1.北京的春节

腊八  忙碌 

详略

得当

教学

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

课题

2.腊八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

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

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

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

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唾沫(tuòmo) 孥孥(nú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

(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

(吃粥)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教学

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

课题

2.腊八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

(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

)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

(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

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

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

“眼睛可急红了”:

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

(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

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

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

(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

(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

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

”——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

(“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

(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

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

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

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

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板书

设计

2.腊八粥

教学

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

课题

3.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

(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

(板书:

飞花 御柳)

2.“飞花”是什么情景?

“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

(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①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②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

③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

(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指名读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的?

(板书:

蜡烛 轻烟)

四、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1.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2.寒食节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

(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板书

设计

寒食

流露不满

教学

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

课题

3.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提问:

这是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同桌互读,集体交流。

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áotiáo) 皎皎(jiǎojiǎo) 擢(zhuó)素手 札札(zházhá) 机杼(jīzhù) 脉脉(mòmò)

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

遥远。

牵牛星:

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

明亮的样子。

河汉:

银河。

河汉女:

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

伸出,抽出。

素:

白皙的。

札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

织机的梭子。

章: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

落下。

几许:

多少。

盈盈:

形容清澈。

脉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

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苦)

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

设计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织女星

美丽、勤劳

孤独、哀怨

教学

反思

课堂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