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068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材简析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

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

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

所以在介绍的:

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五、教学进度安排

加与减

(一)9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生活中的数7课时

有趣的图形4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加与减

(二)8课时

数学好玩1课时

加与减(三)11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02.25~03.01

加与减

(一)

2

03.04~03.08

加与减

(一)

3

03.11~03.15

观察物体

4

03.18~03.22

生活中的数

5

03.25~03.29

有趣的图形

6

04.01~04.05

整理与复习

7

04.08~04.12

加与减

(二)

8

04.15~04.19

加与减

(二)

9

04.22~04.26

数学好玩

10

04.29~05.03

放假

11

05.06~05.10

加与减(三)

12

05.13~05.17

加与减(三)

13

05.20~05.24

加与减(三)

14

05.27~05.31

加与减(三)

15

06.03~06.07

总复习

16

06.10~06.14

期末总复习及考试

17

06.17~06.21

期末总复习及考试

18

06.24~06.28

期末总复习及考试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

一、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

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

2、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买铅笔

1

十几减9

捉迷藏

1

十几减8

快乐的小鸭

1

十几减7和6

开会啦

1

还差几就同样多

跳伞表演

1

相差数和十几减5,4,3,2

美丽的田园

1

解决问题

课题:

买铅笔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小棒

2.(老师)PPT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小结

 

作业设计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先摆15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还剩6根。

(2)先把摆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

(3)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4)想9+6=15,反过来15-9=6

小组讨论

 

做练一练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

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

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袋鼠阿姨有15枝铅笔,小白兔要买9枝铅笔,我们帮袋鼠阿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呢?

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15-9=?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肯定和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做书上练习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捉迷藏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小棒

2.(老师)PPT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小结

 

作业设计

观察图,理解图意

 

一共有13个小朋友,去掉图上的8个,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

13-8

 

摆小棒

(1)先摆13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5根。

(2)先把摆好的13根小棒分成10根和3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2根加上3根,就得到还5根了。

(3)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3根里拿走3根,再从10根里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想8+5=13,反过来13-8=5

小组讨论

 

做练一练

用电脑出示课本全景图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13-8=?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肯定和评价

 

16-8

11-8

12-8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做书上练习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快乐的小鸭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小棒

2.(老师)PPT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小结

 

作业设计

观察图,理解图意

 

12只鸭子在河边玩耍,有7只下河游泳了

草地上还有多少只鸭子?

12-7

 

摆小棒

1)先摆12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7根后,就知道还剩5根。

(2)先把摆好的12根小棒分成10根和2根,再从10根里拿掉7根剩3根,把这3根加上2根,就得到还有5根了。

(3)把7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2根里拿走2根,再从10根里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想7+5=12,反过来12-7=5

方法和十几减7是一样的

11-6=514-6=8

小组讨论

 

做练一练

用电脑出示课本全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2-7=?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肯定和评价

 

十几减7会做了,那十几减6呢?

11-6=14-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做书上练习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开会啦

一、教学要求:

1、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小棒

2.(老师)PPT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小结

 

作业设计

观察图,理解图意

 

11个小朋友要开会,每人需要一把椅子,会场上只有7把椅子。

还缺几把椅子?

11-7

 

11-7=4

 

小组讨论

 

做练一练

用电脑出示课本全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1-7=?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来

肯定和评价

11-7=4(把)

表示“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关系,可以用减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做书上练习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跳伞表演

一、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小棒

2.(老师)PPT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小结

 

作业设计

观察图,理解图意

 

蜗牛在跳伞

(1)背红色降落伞的蜗牛比背黄色的多几个?

14-6

纸上计算

14-6=8

(2)背蓝色降落伞的蜗牛比背红色的少几个?

14-7

14-7=7

 

用昨天的减去今天的

11-5

摆小棒

1)先摆11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5根后,就知道还剩7根。

(2)先把摆好的12根小棒分成10根和1根,再从10根里拿掉5根剩5根,把这5根加上1根,就得到还有6根了。

(3)把5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1根里拿走1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4)想6+5=11,反过来11-5=6

方法和十几减5是一样的

11-2=912-3=9

13-4=9

小组讨论

 

做练一练

用电脑出示课本全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4-6=?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来

还能够提出不一样的减法问题吗?

怎么列式?

14-6=?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来

14-7=7(个)

出示11页例题

提问:

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怎么列式?

11-5=?

如何计算

用小棒演示

 

11-5=6(个)

十几减5会做了,那十几减4,3,2呢?

11-2=12-3=

13-4=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做书上练习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美丽的田园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小棒

2.(老师)PPT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结

 

作业设计

观察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生1:

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

天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

生1:

湖里有8只天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