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187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

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24、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是因为

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

C.血缘政治的打破D.分封制度的推行

25、《孟子·告子上》说: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道德经》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两者都看到了事物的反面

B.两者都强调自然事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C.两者都采用类比法,缺少严格的逻辑推理

D.两者都认为人性本善

26、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

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27、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墓葬被选入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墓中发掘出的两枚印章。

除此之外,该墓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要流通行字体

B.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

C.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

28、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29、宋淳熙三年(1176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了一场大辩论,熹把纲常伦理说成是客观存在的天理,,陆九渊则认为是人人固有的“本心”。

朱熹认为道德修养要做“格物致知”的功夫,,陆九渊则认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只要存心养性就可恢复“本心”。

这说明两人的分歧在于

A.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B.理是否为万物之本原

C.儒家伦理道德的地位     D.理的存在和求证方式

30、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

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

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31、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

32、明朝时,面对外敌入侵,不但明军浴血拼杀,京城的百姓也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

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常常传出北方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

这说明明朝

A.北方边患问题严重B.国家的凝聚力较强

C.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民间慈善活动活跃

33、康熙年间,一种以古代书籍尤其是经书作为考证对象的治学方法——考据兴起。

至乾嘉时期,考据成为专门的学问,学者们从古籍中寻章摘句,辨析考证,并形成著名的乾嘉学派。

考据学的兴盛反映了当时

A.学术研究氛围的宽松B.儒家学说影响力式微

C.思想文化控制的严苛D.经世致用潮流的盛行

34、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

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35、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

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jìn]不祥之气,妖气)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

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

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

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

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

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

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

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

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

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

“(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

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

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8分)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9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

“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推测南京栖霞山红叶最佳观赏时间,并分析栖霞山发展枫叶旅游的条件。

44、(10分)

2018年7月8日,广东贵屿全球电子垃圾村曝光。

贵屿位于广东东部,被称作“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在这里大约有5000个作坊回收处理约一万五千吨电子垃圾,包括世界各地运来的硬盘、手机以及电脑配件等。

据201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超过230万吨电子垃圾,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到2020年,我国的废旧电脑将比2016年翻一番到两番,废弃手机将增长7倍。

请指出电子垃圾带来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45、(15分)【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

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

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

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

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绚私的新制度。

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宋朝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改革内容。

(8分)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7分)

 

46、(15分)【历史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9月19日,在苏黎世,丘古尔提出:

“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绝望沉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所有欧洲人的处境,这就是日尔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蔓延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

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快乐和希望。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所需要的只是亿万男男女女的决心……所以我对你们说:

让欧洲站起来。

丘古尔的战略幻想设定要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组成。

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丘古尔的观点使他自然而然地当选为在1948年5月7日到10日私下成立的欧洲议会的主席。

——摘雄【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设想建立欧洲合众国的目的。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丘吉尔“欧洲合众国”构想与今天欧洲联盟的异同。

(9分)

47、(15分)【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薛福成自1867年入曾(曾国藩)幕到1884年结束李(李鸿章)幕生涯,尤其是在李氏麾下,在政治、外交上得到了磨练。

1884~1889年做地方行政长官期间,又多次主持对外交涉,1889~1894年出使西欧更是其外交生涯的颠峰。

早在1865年的《上曾侯相书》中,薛福成提出“于发难之始,察诸国之无恶意者,先谄以微利而退之,或竞密与联结,俾为我助”。

在不断的外交实践中,初步产生了国家主权观念。

他言简意赅地将主权解释为“自主之权”,并声称“外人而挠我自主之权不可也”。

在其所著《应诏陈言书》中,力主遣使,对于清政府最终敲定常驻外交使节制度,起了促进作用。

薛福成以自身为例说,“臣到英后,除呈递国书外,其君延请宴会一次,听乐观舞会各三次,礼也颇为周浃”。

既然西方各国如此重视礼仪,且形成通例,中国自不该抱残守缺,坚闭固拒,他还提出通过发展工商、扩充军力等途径,为中国外交提供坚强的后盾。

——摘编自胡门祥《试析薛福成的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薛福成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8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