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844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docx

响水村村情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王河乡响水村农民增收产业情况的专项

调研报告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我部门帮扶的响水村,就该村的农民产业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村基本情况

响水村位于王河乡西北部,毗邻松树乡,距清水县城40公里。

全村辖响水、上牟、下牟、西坡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16户共1034人。

现有劳动力335人,其中男劳力230人,女劳力105人。

全村有耕地面积3950亩,其中有撂荒地21亩,历年建核桃364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119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88户。

全村共有低保户49户,132人,五保供养户5户。

响水村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全村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民人均收入低下,目前,该村支柱产业主要以劳务输出、农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近35%,通村道路基本全为土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

山坡地面积大,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无其它的经济来源,缺乏指导产业,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近几年来,响水村按照王河乡农业产业化建设布局,紧紧围绕“建好一个基地,培育两大支柱产业,搞好五大建设,提供三项保障”的发展思路和“主导产业抓洋芋、长效产业抓核桃、脱贫产业抓劳务、增效增收抓养殖”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全力以赴抓增收,攻坚克难,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3年该村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建成了响水河流域的万亩核桃示范点一处,全村共栽植核桃3640亩,人均栽植3.5亩,同年响水村被列为了王河乡东片五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当中,并在乡政府的指导下建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

二、在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状况

响水村共有农户216户,1034人,全村农民致富主要依靠于劳务收入,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的35%以上,务工收入占全村收入的60%。

全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产业,2013年实施的响水河流域的万亩核桃建园点,响水村占到43%,共栽植3640亩,人均达到3.5亩,全膜玉米和小麦为该村当前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产业,2013年该村被列为我乡东片五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来推动全村的扶贫开发力度。

三、 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该村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

目前,该村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

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

干部怕难怕冒风险。

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

群众怕苦怕出门。

同时全村内群众有掌握科学种养的技术人员很少,尤其是在种植水平上,部分群众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高,加之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掌握一定的技术,务工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使得外出务工收入不高,村中无青壮年劳动力,投工投劳困难。

群众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发展种植园、养殖业缺乏科技知识。

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有些农户还是牛耕,机械化程度低。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混日子、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经济能人型”能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干部非常少,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

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2、发展规划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差。

一是全村80%以上的耕地是旱台地和陡坡地,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模式,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机械化程度低,种植结构单一、投入不足、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等问题突出;二是产业布局缺乏有约束力的规划指导,近年来,通过实施万亩核桃示范点的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及一些产业基地,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导致基地大多没有形成规模发展的带动效应,加之核桃为长效产业,管理力度大,见效慢,群众对核桃产业的前景不看好,抱有观望心里;三是受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双重影响,青壮年大量外出后“谁来种地”的问题明显,加之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导致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出现了老、弱、妇、幼务农的现象,土地投入与产出都低;四是林果业及其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该村虽然在2013年实施了万亩核桃点的建设,人均栽植达到3.4亩,但由于农民普遍为老、弱、妇、幼,对掌握林果业的技术不高,管理力度不大,群众对管园管理的意识不强,导致果园建设与管理跟不上,发展与技术支持跟不上,养殖业由于受市场和疫情的影响较大,投入高,风险大,群众普遍敢想不敢做。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务农收入与支出呈现出反差。

近年来,虽然粮食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各种惠农政策和补贴比较多,但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调研发现种一亩小麦,耕地需要70元,施肥70元,农药50元,把小麦运回家50元,碾场需要花费60元,共计需要花费300元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自身劳动的投入,如除草、收割麦子等,而一亩小麦的收成能达到550斤左右,按照一亩小麦1.1元算,一亩小麦能收入605元左右这样算下来,能收入305元,这还要靠天吃饭,如遇洪涝及旱情等灾情,收成将会减少一半或者绝收,使小麦的产品质量不高,这样以来,农民对务农的收入所剩无几,按照近三年内,菜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

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使务农收入与其中的支出差距较大,群众对务农的积极性普遍较低。

5、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全村上下几乎没有青壮年,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幼,导致“老小”务农种养水平低下。

而人均3.4亩的果园后续管理难度大,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6、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相对短缺。

在调研中发现,响水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全村几乎没有水泥路,产业路和田间道路狭窄,土壤疏松,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给群众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经济发展,同时该村涉及项目非常少,除去去年设施的整村推进项目之外,并没有其他项目支持,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资金相对短缺。

7、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相关培训跟不上。

根据调研发现,该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8%,加之各类农村适用技能培训跟不上,现有培训与市场经济、劳务需求、农村现状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整体培训缺乏中长期规划,组织管理不力,项目不能有效整合,培训主体不明确,时间缺乏灵活性,现代传媒运用少,新型农民培养尚未破题,大多数农民缺乏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和外出打工的职业技能。

8、劳务输出以体力型为主,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外出务工人员大多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体力活,工资待遇低,收入不稳定,由于大量劳动力弃农务工,出现了空巢家庭、土地撂荒、留守人员、异地借读等问题,谁来扎根农村务农已成为一个很现实的“三农”问题。

二、调研结论和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发展增收产业的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

要“富民强乡,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

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村班子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

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农户的发展。

同时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

围绕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给予扶持,同时加大群众的贷款力度,以政府指导,政府担保的手段,进一步加强为群众贷款的了力度,让群众敢想、敢做,加快为民增收的步伐。

要建立县、乡、村和民间多元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各级财政要保证改善农业条件的专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农民作为农业投入的主体,要积极探索农民“一事一议”的新机制。

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让民间资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充分地释放。

当前,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农田(山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确保农村道路晴雨畅通,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

(三)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

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村“劳务经济”。

一是要培训农民。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

二是要组织农民。

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

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四)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

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

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二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

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加大双联帮扶和千名科级干部下基层办实事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五)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发展民营经济。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

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

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

五是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是加强农村民主建设,用民主权利来诱导那些消极参与的农民,进行各项能力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推进农村的民主建设,来全面推进我县提出的1334工程和3315工程,为农民的增收致富和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六)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

要解决好农民土地使用权合法有序流转问题,这事关农业产业化能否真正“化”起来。

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

当前,该村青壮年基本全部外出,全村90%的土地种植的为核桃,而核桃种植管理力度大,见效慢,土地出现撂荒现象非常严重,只有合理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流转体系建设,才能改变土地撂荒情况,所以政府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鼓励建立和组织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水电、交通、果园开发等建设,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要进一步明确农户的承包经营权,促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四权统一的承包权。

(七)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

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

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要进一步发挥好现有涉农科技人才、科技科普科协网络组织在“三农”第一线的作用,让他们有旋展科技才能智慧的后台;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普九”义务教育,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总体素质;三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的返乡青年掌握农业基础知识;四要狠抓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以典型示范,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确保每户有一名合格的不走的“田专家”、“土状元”;五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转产技能培训,尤其要重视对外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本领的培训,努力打造成“劳力品牌”。

要充分利用农民工培训项目政府出资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扩大劳务输出相结合,开展“订单培训”;要对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创业绿卡”,来切实提高农民致富渠道,加快全村的转型跨越发展,保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