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178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某植保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

XX植保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

XX植保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

二、项目主管单位:

XX省农业厅

三、项目监管责任人:

XXXXX省农业厅副厅长

XXXXX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

四、项目承担单位:

XX省XX县农业局

五、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

XXXXX县农业局局长

六、项目建设单位:

XX省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七、项目法人代表:

张国玺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八、项目建设地点:

XX省XX县XX路23号

九、项目建设年限:

20XX年1月~20XX年12月

十、建设内容与规模:

1、土建工程共1425平方米,其中:

新建区域站实验室楼一幢1125平方米,植保药械储备库270平方米,田间工程业务用房30平方米;2、田间工程:

新建病虫观测温室200平方米,系统观测圃2亩,检疫试种隔离网棚600平方米,生态控制示范区1000亩;3、购置检验监测及信息处理仪器设备142台(套);应急防治设备152台(套)。

十一、项目运行方案:

项目建成后隶属于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在编人员从事区域站运作,实验、维护、水、电、暖、车辆等年运行费用由县财政负担。

十二、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中央投资364万元,占总投资的91%,地方配套36万元,占总投资的9%。

其中:

土建工程投资161.75万元,田间工程投资51.3万元,仪器设备购置投资144.9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2万元,基本预备费20万元。

十三、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预警检测范围可覆盖耕地面积12万亩,对450余万亩草原和近20万亩林地产生相应的预警作用,年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15次以上,可将全县农业病、虫、草、鼠害造成的损失率由现在的20%以上,下降到在5%以下,年可挽回粮油损失180万公斤,挽回经济损失360万元。

第二节编制依据

1、农业部《关于提前开展20XX年部分农业项目前期工作通知》[农计发(20XX)14号];

2、农业部《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XX-20XX年)》;

3、《XX省农业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XX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尤其在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植物保护服务功能服务领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着由原来单一注重生产向产前、产中和产后延伸,向农业政策、行政执法、管理服务领域等拓展。

面对新形势,现有的植保技术和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跟不上植保工作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逐步建立起适宜现代化农业需要的有害生物预警体系,为我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农业技术推广植物保护服务体系功能不健全、结构不完善、运转效能低、保障能力弱的问题日益突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系统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通过加强植保与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农业推广部门服务功能,有效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农业的升级换代,实现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保护“五个安全”为目标(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民生产生活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实施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和绿色植保行动为核心,努力提高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重大病虫害应急控制能力,危险性病虫检疫防疫能力和农药监督管理检测能力,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XX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生长,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导致农业有害生物的复杂性,使我县常年发生危害的农作物病虫鼠害多达40多种。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XX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粮油、蔬菜、苗木及花卉、林、草等新品种(苗)的流通引进速度加快,特别是由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成功引进,特色蔬菜发展势头推进,日光节能温室蔬菜生产、特色黄果种植等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亮点,XX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换,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的改变,土壤与肥料的差异等生产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避免地扩充和改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生存环境,给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种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草鼠害的新情况不断发生,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一些以前已被控制的病虫害又明显回升,形成了多种病虫害并发、突发的严重局面,对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严重制约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直接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抓好农作物病虫害和农药质量监测等工作,提高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有害生物预警能力,加大对重大病虫害的控制力度,对减少农田常规病虫草鼠害,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提高农业减灾能力,保障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XX县每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12.5万亩(次),粮油损失高达人民币160多万元,每年防治面积仅为6万亩(次),挽回经济损失72万元,仍然损失100多万元。

主要原因是:

一是农民各户分散防治,防治技术不到位,对突发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防治适期掌握不准,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部分农户缺少资金而无力防治。

加强重大病虫草害的控制,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北与尖扎、循化县接壤,东与甘肃省夏河县相邻,南靠泽库县,西与贵德县相连,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全县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上,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因而在XX县建设植保区域试验站,有针对性地开展新传入检疫对象的监测、快速检测和控制区域,实施检疫“绿色壁垒”,开展检疫对象的监测、封锁和扑灭,提高对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

对有可能传入XX县的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已发生的有害生物开展系统的定期监测,及时发布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使我县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控制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将农业有害生物损失降到最低点,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有良好的政策保证

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农技推广体系、植保工程改善等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条件。

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也逐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我县地方财政在资金拮据的条件下,每年都拨出部分农业专项资金,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利的资金保障。

二、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支撑

项目实施单位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一个以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该中心共有职工18名,其中专门从事植保技术工作人员7人,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占70%,具有较强的病虫害预测预报能力,中心多年来,在植物保护、良种繁育、作物栽培、土壤肥料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推广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指导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XX县植保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植保工作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突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加强植保技术培训,积极统筹植保经费,实行技术服务与物资供应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年病虫害防治面积12万亩左右,防治效果达到85%,因此,对项目实施有强有利的技术力量和可靠的技术保证。

三、项目实施具有可靠的群众支持基础。

以县为龙头、乡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网络,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力量雄厚,县、乡、村三级组织健全,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号召能力,可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全县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比例较大,依靠科技兴农,增加农业收入的愿望迫切,项目实施可靠。

四、项目实施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多年来依托项目实施,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技术力量强,田间操作能力强。

县站建立了病虫害预测防治中心,保安镇隆务镇年都乎乡曲库乎乡等建立了病虫害预测观测点,全面掌握各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危害程度,定期发布病虫信息,指导全县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全县现有机动植保器械50台(套),机械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45%左右。

第三章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

XX县常年作物播种面积10.7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蚕豆、青稞、豌豆等农作物,主要农作物病害有条锈病、粉锈病、白杆病、根腐病、菌核病、晚疫病等20余种,主要虫害有麦茎蜂、吸浆虫、麦穗夜蛾、蚜虫、油菜黄条跳甲、油菜茎龟象、油菜螟、地下害虫等20余种,其次,农田草害及鼠害也十分严重。

常年病虫草鼠害发生为害面积达到12余万亩次,重大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达20%以上,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达160万元左右。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病虫不断出现,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且由于植保服务手段落后、运转效能低、防治效益差,准确率较低、入户率低,这些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稳定。

当前急需完善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改进和提高当地测报技术手段,实现病虫监测预警规范化,信息采集和发布网络化。

植保区域试验站的建设,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落后的植保服务功能与发展现代农业之间的矛盾,建立起设施完善、人员精干、监测科学、分析准确、预警及时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项目建成后,监测范围可覆盖到全县种植面积的90%以上;可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提高重大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能力,农作物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左右;检疫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以“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为核心的植保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保障和支撑现代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XX县农技推广中心隶属县农业局,是我县唯一一家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一、基础设施良好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地点在XX县XX路23号,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47万元,交通工具一辆,占地602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一栋和《XX县XX生产基地项目》中新建占地515平方米的三层实验楼一栋,并有少量化验仪器。

二、技术力量较强

县农技推广中心现有职工18人,专业技术人员占78%以上,其中高级农艺师1名,中级农艺师8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5名。

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8人,中专学历5人;其中,植保技术人员7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农艺师4名,素质高,热爱本职工作。

中心下设9个乡镇农技站,已初步形成了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对指导农业项目的实施,农业先进技术的引用、实验、示范、推广工作奠定了可靠技术保障。

三、组织实施农业项目的能力强

中心内设植保植检组、区域病虫测报组、作栽组、土肥组、园艺组。

在我县优质农作物品种引进、土壤肥力改进等方面有了突破性发展,曾先后承担并实施了XX县日光节能温室修建、农村能源沼气建设、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XX县藏区青稞生产基地等项目,实施农业项目的能力较强。

第五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