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155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docx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有幸读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这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也是文化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余华曾说:

日本不是喊几声"打倒"就可以打倒的,既然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还得与这个暧昧的邻居一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那么"了解日本"确实是"关爱中国"的前提之一。

通过这次略读让学识疏浅的我对日本——这个特殊的邻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柔美的花与刚烈的刀可以同时被人遵为至美而刚柔相济。

作者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的矛盾性格,着力阐述日本传统之二元性,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即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

  戴季陶有言:

他们以赤条条一无所有的民族,从中国、印度输入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明,且能够通通消化起来,适应于自己的生活。

更把这个力量来做基础,迎着欧力东侵的时代趋向,接受由西方传来的科学文明造成现代的趋势。

民族的数量,现在居然足以和德法相比。

……我们在客观的地位,细细研究他,实在日本这一个民族,他的自信心和向上心,都算是十分敬。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也是大多数人共同的看法,他们的这种乐于学习,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实为可赞和学习。

  这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分别从行为习惯、文化观念、道德世界、人情态度、自我修养和儿童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对日本人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中可以解读出日本民族历久形成的种种文化模式,包括负恩与报恩的压力、义理与自由的抉择,享乐的人情观与自虐的修养法。

还有别样的儿童教育传统。

这些充满矛盾的外部行为模式及内在文化体系,使我们逐渐窥见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和等级制度下日本"耻感文化"的源数。

  书的第一章节写的是任务——研究日本。

为读者如何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方式和角度做了很好的引导和介绍。

观察钻研日本人的战争行为细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利用图书馆资料、图片以及在日本拍摄的电影,来研究他们的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来走近这个矛盾体民族,了解它的文化模式。

  第二、三章是战争中的日本人和各得其所,他们是真正懂得"各得其所"的必要性,对等级的信仰和信赖也超乎世人,但也有灵活性来变通等级制。

日本人认为精神是主要的、永恒的,物质是附属的、瞬间的。

战争中他们完全是‘凭主观意识的’,信念建立在"诸事俱在意料之中".对天皇绝对忠诚、投降可耻和自我牺牲的思想深入人心。

臣民、战士的这种绝对等级信赖和灵活变通态度,是日本人在战争中各种剧烈变化的行为的直接原因。

比如:

有的日本士兵宁可刨腹自杀也不愿投降做俘虏,以死谢罪,证明对天皇的忠诚。

甘愿投降的士兵一心一意的服从招降的队伍,还是以一个军人战士该有的姿态来投入战斗,只不过把枪指向了自己的同胞。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让世界很多民族为之不解,他们的这种"怪脾气"是世界人类文化学研究或者心理学研究等等,想要弄明白、求突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第四章是我感触反思最多的一个篇章,讲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的座右铭是:

万物各归其位,各得其所。

明治维新政治家们谨慎划分了国家在政府职能方面及国家神道在宗教方面各自的权限范围,他们把其他领域留给了人们,但确保了自己处于新的等级制最高层。

如此一来,对于他们认为事关国家大事,他们足以直接插于控制。

对于工业发展领域,日本选择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阁下"们制订发展方针和相关政策,他们不仅制订计划,而且也创建并动用政府资金扶持他们认为有需要的企业,当企业达到了预期中的"运营有度、生意兴隆"政府就卖给私营公司。

这是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功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对比一下清末的洋务运动,不得不承认日本天皇政权的英明、卓见。

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洋务运动时期统治集团的当权者不那么集权谋私,多以国家、民族的兴旺着想,洋务运动的功效就不会如此这般弱小。

  此外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他们对于"报恩"的理解,对于天皇的无限绝对忠诚,就是他们重视报恩的一种表现。

他们绝不接受陌生人的好,也不会主动帮助陌生人,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他们有一种历史负债感,把自己日常的决定和行为都作为报恩,比如努力工作、极端敬业,尊重服从领导上级,都是报答情义的表现。

  最后,通过对《菊与刀》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对日本的文化和日本民族二元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激发了我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浓厚兴趣,从而去更深入的了解与探索。

  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于是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关于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的调查分析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

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

  作者是以一种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整个日本社会和民族的。

人类学家就是要使自己最大限度的适应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

人类学家必须发展研究日常琐事的技术,必须大力进行观察并注意细节论证前提的重大意义。

  作者认为日本许多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甚至与太平洋岛屿上的原始部落极为相似。

所以作者觉得凭借这些类似或者差异,获得理解日本生活方式的启示是了解文化相似性的价值所在。

  任何原始部落或者任何最先进的文明民族中,人类行为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

不论其行为或者意见如何奇怪,一个人的感觉和思维方式总和事与他的经验有联系的。

最孤立细小的行为也有某些系统性的联系。

  “各民族关于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说法是不能完全指靠的。

  任何民族在观察生活时所使用的镜片都不同于其他民族使用的。

人们也很难意识到自己是透过镜片观察的,但任何民族都把这视为当然。

当我们想知道度数时就训练以为眼科医生,他就是社会工作者。

  二、战争中的日本

  对于战争中的日本,日本人认为世界的领导职能是日本,因为只有日本是唯一真心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国家。

万国均应在国际等级结构中确定其位置,才能形成统一世界。

  日本人深信:

精神必将战胜物质。

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的研究分析。

一是称为“神风特工队”的飞行小组驾驶小型飞机进行自杀型进攻;二是他们广为流传的英雄飞行员战胜死亡完成使命的故事;三是政府鼓励民间积极做的御寒体操,即身体越累,意志精神就越昂扬。

日本人对战斗力消耗的态度即战斗到死,决不投降。

死亡对于他们本身是精神的胜利,无需救助和物资医疗补给。

  日本人对天皇的态度是一种敬仰。

日本的天皇是日本国民的象征,是国民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

只要天皇有令,纵然只有一杆竹枪,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同样,只要天皇下令,也会立即停战。

在战时,日本人对政府对直接上司都进行了批判,唯独不批判天皇。

  日本被俘后的态度竟是与盟军合作。

被俘对于他们来说便是丧失了名誉,丧失了作为日本人的生命。

有些人要求处决自己,若不行,则做一个模范战俘,指点军事目标,或帮写宣传品。

他们认为择定一条路便全力以赴,若失败,就自然选择另一条路。

这也是日本战败后何以迅速发展的真正原因。

  菊与刀书评

  作者通过与日本战俘的对话了解到战争中的日本人的想法和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日本人对战争,对天皇,对日本民族的看法。

  三、日本社会结构——等级制

  日本人的格言: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这与他们的社会等级制相辅相成。

  在家族中,长辈特别是父辈地位是相当高的,拥有家族里至高无上的权利。

其次是长兄,拥有和父权相差无几的特权。

长子是家族继承者,自幼就会学一套责任不凡的气派。

女性地位则低于男性。

妇女须走在丈夫身后;女孩只能静静看着礼品、关怀和学费由兄弟占有;女性高校重点教导的也是礼仪和举止规范。

  日本社会等级制中,每个人的身份都是由世袭固定的。

每户家长必须在门口张贴有关其阶级身份地位和世袭身份的标志。

衣食住都得按世袭身份规定的购买使用。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他们按等级分为了七个阶层。

从低到高依次是贱民、商人、农民、武士、大名、将军、天皇。

他们有其身份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将军权利是最大的,天皇是凌驾于权利之上的云上人。

越往下,地位就越低,受约束也就越多。

  作者通过对家族里辈分长幼性别的分析来论证她所证明的“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论点,同时也对社会各阶层人的行为和生活的了解来说明各安其分,强调了等级制的根深蒂固。

  四、日本人的恩情与义务日本人是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日本人一生都背负所欠恩情,即皇恩、亲恩。

恩根据时间数量的有限与无限分为义务和情义。

对皇恩和亲恩的无条件的义务,是他们愿意去做的,而对社会姻亲关系和对名义的情义,则是他们不愿意去做但又不得不做的。

  日本的忠孝与中国的不同,虽都是高尚的,但中国的忠孝是讲条件的,一切的忠孝都以仁为前提,不仁的忠孝则可不要。

而日本的忠孝是无条件的尊崇。

行仁义在日本道德体系,法律范围之外的,是用于地位低下之人的。

  在日本人看来,情义最难接受。

一方面是因为情义是他们所不愿意去做的,但碍于传统与礼节又必须得做;另一方面,情义中对社会的情义与对名誉的情义常常发生矛盾,而那时又必须得维护其中的一个名义而失信于另一个名义,那么最终可能以武士道精神的切腹和自裁来洗刷罪名,维护自己的高尚的品德。

  日本人对失败和诽谤很敏感,对此,他们及其恼恨自己。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家主义的目标和极权主义的侵略,他们将矛头由内心转向了对外。

在此过程中他们重新发现了自己,获得了新的巨大力量。

因此,二战对于大部分日本知识分子来说是很大的转机和自我实现的平台,二战于他们是必然而又很支持的。

  五、对本书观点的见解

  作者的这本书意义和内容都相当精彩。

由于作者没有到过日本,所以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与言行举止,思想思维都是在与美国的日本人或日本战俘的沟通中了解到的。

作者把这些人所叙述的故事与细节整理归纳,加上相似民族习性的比较,最终总结为日本民族的特性与精神。

但本人对作者书中的一些局限性也有一定的看法。

其一,由于作者从未去过日本,对日本的资料信息相当受限。

所采访访问的日本人也是固定的人群,即日本战俘和能去美国的日本人。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阶层是无法真正了解到的。

其二,同样作者也忽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她所了解到的是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想法和见闻,而一些社会底层群众却从未涉及,是他们也真心各安其分,还是有他们自己所思考和遵从的一些生活准则呢?

其三,作者把日本当做静止的看待,忽略了历史的变化发展。

每个国家或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动态且逐渐变化前进的,作者对日本的认识是长期以他们封建社会的固定等级为基础分析的。

这不能全面的分析不同

  菊与刀书评

  时期日本所具备的不同的观念和思潮。

其四,作者认为日本七世纪向中国唐朝学习借鉴了很多文化传统,却未学习中国唐朝的无等级制。

而我个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唐朝纵然开明,但其本质是封建等级的社会。

日本的等级应该是更森严,但中国唐朝华丽开化的文化外衣下同样是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的统治。

因此作者所阐述的无等级制的中国唐朝社会恕本人无法苟同。

  某些笔者认为,大化革新以后到明治维新这个历史阶段,日本也并不是一个像中国那样完全成熟纯正的、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在进一步将中国先进文明进行适应奴隶主阶级需要的改造的情况下,以封建主义为外壳、奴隶主义甚至氏族社会为核心,逐步向封建主义社会过渡的变态社会。

  总之,日本有其特有的社会文化与民族特征。

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了解真正的日本,了解日本是如何成就今天这番事业的,是如何踏上自己的民族进程的。

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比较研究方法,都很值得大家一赏。

当然本书也从对日本民族特性的说明,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学文化分析的魅力。

通过多民族不同文化特性的比较,相同性征的吸收融合,作者将整个日本民族立体系统的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曾经不为人们所了解的真正的日本,如沉静在巨大的冰山下的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