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经济史第八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经济史第八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经济史第八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经济史第八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经济史第八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建立、宗旨及其影响,关贸总协定的原因、性质及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实质及其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既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理解国家的实力与外交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难点:
1、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能居主导地位?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录像:
冷战政策
投影材料:
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为战后全球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加以扶植与控制;同时力图控制广大“中间地带”。
并操纵联合国,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为防止社会主义势力的扩展,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力图帮助西欧恢复资本主义经济,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那么,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还采取了那些措施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讲授新课:
自主探究1: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过程:
怀特计划——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极其宗旨。
投影:
战后德国、日本、美国的相关图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尤其是英国想保持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增,这就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种经济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背景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盟主粉墨登场了。
为此,美国一方面领导着相对削弱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着手重组以本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前者的典型代表为马歇尔计划及美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后者则为至今仍是世界经济主要架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机制。
教师:
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以及根据这一系列文件成立的两个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1)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核心内容: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情境创设)投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志
设问:
1、图中英文的含义是?
2、该标志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标志?
3、该标志由哪些部分组成?
有何代表意义?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
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
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
1947年3月1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
总部设在华盛顿。
截至xx年1月有成员185个。
它的主要任务是:
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便利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促进汇兑稳定,维持有程序的汇兑安排,并避免竞争性的外汇贬值;协助建立关于成员国之间货币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和消除阻碍世界贸易的外汇限制。
(情境创设)投影:
世界银行标志
设问:
1、你认识图标中的英文吗?
能翻译吗?
2、你认为它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标志吗?
3、你认为图标中的地球有何象征意义?
3)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通称“世界银行”(WorldBank)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Bankfor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IBRD)通称“世界银行”(WorldBank)。
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
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1947年11月5日起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并在巴黎、纽约、伦敦、东京、日内瓦等地设有办事处,此外还在20多个发展中成员国设立了办事处。
世界银行将在肯尼亚开设非洲地区总部。
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复兴。
法国是第一个从世界银行得到贷款的国家。
1948年以后转向世界性的经济援助,通过向生产性项目提供贷款和对改革计划提供指导,帮助欠发达成员国实现经济发展。
设问:
假如你是当时美国高层领导,在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后,你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来确立美国战后的经济霸权?
(情境创设)投影:
世界贸易组织标志
设问:
1、该标志是哪个组织的标志?
有何含义?
2、它的前身是什么?
3、为什么要建立该组织?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问:
它的宗旨是什么?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
二、原因
自主探究2:
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及美国为什么能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教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一直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二战使英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削弱,但它并不愿意放弃固有的地位,而美国随着经济实力的空前膨胀,希望取代英国的地位。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战后方案,也就是课本所提到的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投影《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的相关内容、英国曾拒绝但最终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实例、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
逐层提问:
1、试找出两个计划的中心内容的相似主张。
都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各会员国均应缴纳相应的份额。
教师总结继续提问:
2、两个计划大体内容相当,但是请同学们注意两个计划中关于各会员国的权利义务的规定,看看有什么区别?
美国:
筹措50亿美元基金,各国以黄金、货币认缴,根据份额决定投票权。
英国:
发行共用货币,但没有以认缴数来决定投票权。
3、由此想想英美提出计划的企图分别是什么?
美国想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操纵战后国际经济金融,进而称霸世界。
英国虽实力削弱,但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国际金融地位,力图保持。
4、双方争夺的结果如何?
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
英国最终迫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接受了“怀特计划”。
说明了国家实力是影响国家外交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经济实力强,外交活动的自主性就强,结果对本国有利。
反之,经济实力弱,外交活动的自主性就弱,结果使本国处于不利境地。
5、我国如何才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说话更有力量?
这就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相应的影响,就必须提高综合国力。
三、影响
自主探究3:
辨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的发展的作用是以积极为主还是以消极为主?
(投影资料,组织辩论)
积极: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它构成了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的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面发展,它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
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问: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大家分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
①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②有利于战后美国的经济扩张
课堂小结:
以图示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结构。
探究训练(知识竞赛):
(投影)
必答题部分:
1、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外汇资金的需要
3、1943年美国设计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方案是什么?
怀特计划
抢答题部分:
1、二战后美国能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
2、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什么?
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教学反思:
教学特色:
情景创设,凝神起兴;层层设问,讨论探究;知识竞赛,兴趣盎然。
深入反思:
本课理论性较强,文字阅读量大,比较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难点: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2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满怀深情地希望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确有人试图实现欧洲的统一,例如拿破仑就曾经统一了欧洲大部分。
但是1812年进攻俄国失败,随后在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会战先后失败,拿破仑统一欧洲的梦想破灭了。
欧洲的统一进程在二战后不断加强,出现了欧洲联盟,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欧洲联盟的历史。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一、欧洲联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可能性:
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
③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2)必要性:
①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三流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只有走向联合。
②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冷战”使欧洲各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受苏联威胁,所以要联合御强;受美国控制,想要联合自强;
2、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
(1)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1967年,欧洲六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合作探究1:
欧共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区别:
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它是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而成。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构成欧洲共同体的三个机构中的一个。
3、欧洲联盟的成立(政治实体)
(1)1992年,欧共体12过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3)xx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
合作探究2:
指导学生阅读P107“欧元”和上述材料,思考:
通过“欧元”你想到了什么?
(1)从欧元图案的建筑样式可看出一张张欧元折射出欧洲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
(2)欧元的票面都是以具有浓郁欧洲特色的窗户、门、桥梁等建筑物为图案,同时以12颗五角星紧紧环绕的欧盟旗帜做统一背景。
意味着开放、合作与沟通是欧元的主题。
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灿烂文化。
合作探究3:
欧元启用的意义是什么?
(1)欧元的启用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巩固了过去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用货币统一来确定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欧元还是欧洲身份的一种象征,它使得欧洲公民切身感受到做欧洲人的感受,对于推动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
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
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
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
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
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合作探究4:
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性质上:
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内容上:
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为与欧共体等抗衡,寻求发展机会。
2、过程:
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
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15年)。
4、特点:
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评价:
(1)作用:
①②③④
(2)问题:
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对欠发达的墨西哥造成民族工业受损的后果
(3)启示: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形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②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③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大潮中学会如何避害趋利。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太地区的地理概念:
主要是指太平洋沿岸各国,包括南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太平洋内岛国、大洋洲及亚洲东部各国和地区。
1、背景:
①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加深;
②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增强;
2、经过:
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3、宗旨: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性质与特点:
(1)性质:
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2)特点:
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5、APEC就在我们身边
合作探究5: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作出规划。
②有利于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外部环境。
③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市场体制建设。
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先进的科学技术。
④有利于加强反恐合作,为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和平与安全的环境。
小结:
1、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①20世纪60、70年代后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三极格局转变。
②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各大国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的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③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经济区域集团化产生的
①促进了各集团内部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
②促进各国更加着重于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探究练习: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C)
A、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组织B、亚洲——太平洋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2、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A)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是(C)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D、各地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
学习延伸:
试从上述国家的态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
利:
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②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③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同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弊:
①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②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③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
教学反思:
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同时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概念,世贸组织的建立,中国的入世;理解经济全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对策。
提高比较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民族复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潮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难点:
由于目前对全球化的态度世界存在不同的声音,民意不一,且没有评价标准,所以是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导入:
展示图片,质疑导入:
福特汽车的零配件来自哪些国家?
对此,你认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学生回答:
经济全球化。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新课探究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含义教师展示几组图片,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
(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教师总结)除了贸易全球化外还有服务、金融、生产等等,得出含义:
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然后,要求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2)进程:
①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
学生回答:
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3)原因:
②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走向高潮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原因:
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拓展延伸:
展示三一重工领导梁稳根讲话材料及公司在全球的分布图,阅读材料思考:
③三一重工是湖南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你知道它主要是靠什么进驻印度与美国市场的吗?
学生回答:
跨国公司与高科技。
教师:
特别是科技起决定作用,它决定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违背。
过渡:
三一重工分享了全球化的成果,然而,当今世界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时有发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全球化蛋糕大家是否都有份呢?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课堂上,教师展示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正面及反面影响的文字材料:
墨西哥众议院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墨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农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而且随着xx年多数农产品关税的解除,这一状况还将进一步恶化。
报告说,自从墨西哥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来,墨西哥农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该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的出口量仅增长了8%。
与此同时,美国出口到墨西哥的新鲜水果数量增加了2倍多,棉籽增加1.6倍,大米增加65%高粱增加5%。
图片:
《智利的反全球化浪潮》,欧洲对全球化态度的民意调查报告等。
提问:
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分两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提示:
阐明己方观点,分析对方观点的漏洞,并作适当发挥,进行攻辩。
时间各5-8分钟。
程序为:
A主辩陈辞:
要求破题,利弊各是什么?
举例说明
B攻辩环节:
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吗?
为什么?
C总结陈辞:
发展中国家该怎么办?
(1)主辩陈辞:
正方阐明:
发达国家利大于弊,是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利弊共存。
举例:
“利”:
海尔公司的发展;弊: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反方强调利益失衡。
(2)攻辩环节: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利益失衡的原因。
辩论后形成积极的看法。
(3)总结陈辞:
正方指出对方的漏洞:
只看到今天的利益失衡,没有看到明天可以超越。
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以科技为突破口实现民族的复兴。
然后教师总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与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
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
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
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