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8903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6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课案

课案(教师用)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授课)

【理论支持】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从网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本课案是对这一理论的尝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基础上,认识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在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初步确认“存异”和宽容的价值观。

认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等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其实质。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

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2.教学难点:

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实质: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影响: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原因: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表现:

政治: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经济: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军事:

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苏联应对美国冷战的措施

政治:

帮助东欧国家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经济:

1949年初,为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消极影响:

“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①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爆发内战,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③1962年苏联为了改变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被美国发现,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军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

积极影响: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预习思考题

1.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西欧和日本实力削弱,美国实力增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②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的协议的基础上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③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朝鲜战争是否是“冷战”的表现?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是。

冷战的形式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朝鲜战争属于局部热战,是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之一,不是冷战的表现。

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

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提问:

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

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展示“课前延伸”内容,师生共同纠错。

三、布置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探究题: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实质?

点拨方法:

注意从战后的国际环境、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等方面来探究。

参考答案: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政策和行动。

2.小组合作探究题:

美苏对峙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

这一方式有积极意义?

点拨方法:

本题具有较大开放性,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维。

可从二战的影响和当时制约大规模战争的因素等方面探究。

参考答案:

美苏对峙采取“冷战”的方式的主要原因有:

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战争均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核武器的制约作用等。

这一方式的主要积极意义有: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收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等。

四、教师精讲点拨:

1.知识点辨析: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初期政策的两条腿,杜鲁门主义是指导原则,即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原则;马歇尔计划是在欧洲对抗苏联的现实手段,即恢复欧洲实力,并将之置于美国控制下。

(2)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的区别和联系

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主导、全面对抗为特点的世界政治格局。

冷战是指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的活动和对抗形式。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1991年底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探究题评析:

应该注意从战后的国际环境、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等方面来探究“冷战”的原因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实质。

3.规律总结:

影响国际演变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同时也受到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影响。

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利益。

4.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国际关系特点,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

在评价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时,注意客观全面,辩证分析。

五、课堂反馈训练: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参考答案:

D

讲评策略: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准确理解“另一场战争”和“重建世界”的含义。

1945年二战结束,接下来的战争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而斗争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

“重建世界”应理解为紧张的国际关系的调整、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2.左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时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参考答案:

B

讲评策略:

本题可用排除法。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表明当时的优势在于美国,排除A、C两项。

从两方互相对峙来看,美国虽然居于优势,但并非绝对,排除D项。

3.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参考答案:

D

讲评策略:

1959年,正值美苏冷战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未能改变两国间意识形态的对立。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当时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轻工业和农业滞后,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答案:

B

讲评策略: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于1949年,越南战争(1961-1975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

5.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

“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参考答案:

C

讲评策略:

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

6.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依照范例,完成下边的表格:

类别

主要史实

历史影响

政治

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形成

经济

军事

参考答案:

类别

主要史实

历史影响

政治

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开始

经济

马歇尔计划

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的实施

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

军事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课后提升

一、课后练习题

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B)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B.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2.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B)

A.B.C.D.

3.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B)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4.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在该条约影响下(B)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5.“冷战”的影响不包括(D)

A.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B.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C.导致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D.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6.对二战结束后“冷战”形成责任,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请按照你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

参考答案:

(1)美国负主要要责任。

其理由有:

因为“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而推出的。

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1948年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年分裂德国,建立北约,都是“冷战”的表现。

(2)苏联也有一定的责任。

其理由有:

对西方国家的政策做出强烈反映;1949年导致德国分裂;1955年组建华约组织,与北约对峙,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

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检查,然后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教案上,主要包括整体完成情况、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同时设计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及时纠偏。

 

课案(学生用)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基础上,认识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在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初步确认“存异”和宽容的价值观。

认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等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其实质。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

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2.难点:

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课前延伸

【知识梳理】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

实质:

以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影响: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原因:

美苏两国在和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含义:

以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表现:

政治:

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后来被称为“”,它的提出,是正式开始的标志。

经济: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计划,即计划。

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军事:

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建立,它的成立是美国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苏联应对美国冷战的措施

政治:

帮助东欧国家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经济:

年初,为打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成立了。

军事:

年,以苏联为首的“”建立。

从此,欧洲出现了的局面,格局形成。

4.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消极影响:

“冷战”加剧了,形成的局面

①年,德国分裂为和。

②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和。

1950年爆发内战,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③年苏联为了,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被美国发现,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军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

积极影响: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的爆发;

二、预习思考题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朝鲜战争是否是“冷战”的表现?

为什么?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实质?

 

二、【合作探究】美苏对峙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

这一方式有积极意义?

三、反馈训练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左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时()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3.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

“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6.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依照范例,完成下边的表格:

类别

主要史实

历史影响

政治

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形成

经济

军事

课后提升

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B.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2.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A.B.C.D.

3.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4.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在该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5.“冷战”的影响不包括()

A.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B.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C.导致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D.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6.对二战结束后“冷战”形成责任,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请按照你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

课案(教师用)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新授课)

【理论支持】

本课案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美国路易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智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和智能优势,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独特的。

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注意学生的特长达到充分的发展等。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中的“学习和理解来自对话和反思”。

因此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是构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而是一个建构者与解构者,其角色具体表现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反思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等基本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

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欧共体的形成和扩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