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五 生态 课时作业1 基础练.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五 生态 课时作业1 基础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五 生态 课时作业1 基础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1基础练
课时作业1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
B、调查农田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当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
D、迁出率大于迁入率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可能增大
解析:
选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蚜虫个体太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只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的调节,因此迁出率大于迁入率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可能增大.
2、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解析:
选D 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3、如图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某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该农田中的田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B、t1、t3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C、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t3时开始进行田鼠防治的效果好于t1时进行防治的效果
解析:
选C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t2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由题图可知,t1、t3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故t1、t3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变小,最终增长速率为0,因此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应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之前进行防治,t3开始进行田鼠防治太晚,最好在t1之前进行防治.
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互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
B、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解析:
选A 从曲线可看出,乙曲线随着甲曲线的变化而变化,二者表现出捕食关系;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表现为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基因突变是由个体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突变没有必然联系;甲、乙个体数长期稳定,但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没有改变.
5、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
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
选B 图中人工种植的几种水生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因此体现的是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故存在竞争关系.
6、下列有关实验的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相关操作
A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
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选取该植物数目适中的若干样方,统计种群密度
C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用目测估计法直接数出样地中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D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将少量多种生物放入密闭的广口瓶中,放在强光下
解析:
选A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随机选取相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在制作小生态瓶时,将少量多种生物放入密闭的广口瓶中,并将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7、
如图为某温带草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五个营养级
B、鸟与蜘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C、一只狐捕食一只兔后,兔同化的能量最多有20%流入狐体内
D、图示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解析:
选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昆虫→蜘蛛→蛙→蛇→鹰,共六个营养级;鸟与蜘蛛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之和占该营养级各种群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指相邻营养级的两个生物个体同化能量的比值;图示中的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缺少分解者.
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B、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食草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小型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不是流向大型食肉动物就是流向分解者
D、若大型食肉动物的数量减少,则食草动物的数量就会增多
解析:
选A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小型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去向:
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在自身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大型食肉动物数量减少,小型食肉动物数量就会增加,而小型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会捕食更多的食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数量减少.
9.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和乙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
B、①②④⑥⑦为CO2形式,③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乙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
解析:
选A 据图分析,甲表示大气中的CO2库,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所以生产者和乙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这些过程的碳元素为CO2形式;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这些过程的碳元素都是为有机物形式.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由于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形式散失,所以③④⑤⑥⑦之和小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经③流向乙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
10、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病菌.研究人员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然后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结果在1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了30只雄蟑螂.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
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
解析:
选C 由题干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可以吸引雄蟑螂,属于一种化学信息,这对于蟑螂种群的繁殖是有利的.但是该激素对于其他生物是没有作用的,不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B、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C、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会被破坏
D、只要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就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
选B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可以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其相对稳定性;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但引种不当可能会使生态维持稳定性的能力降低.
12、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恶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华严重时,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因缺乏光照和氧气而死亡
B、人工生物浮床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为防止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
D、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发生水华的生态系统
解析:
选B 水华严重时,沉水植物会因缺乏光照和氧气而大量死亡.人工生物浮床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为了防止水华现象的出现,可选择种植能富集N、P的植物.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及鱼类和浮游藻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发生水华的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
13、(2017·天津高考)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如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火灾后群落中迅速出现了多种草本植物和灌木,这说明大火后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可能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光能的充分利用.
(2)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烧15年后草本和灌木丰富度下降,到40年后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和灌木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得到的光逐渐减少.(3)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因为针叶树的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物质循环速度慢,而由题知乔木中除了针叶树就是阔叶树,因此应该种植的是阔叶树.(4)据植被演替过程图可知,该林区物种数为草本>灌木>乔木,因此,坐标曲线中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当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的物种数就达到最大,所以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
答案:
(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
14、图1中A、B、C及对应面积代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及其在某一年同化的能量;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A、B、C构成一个________,若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成分.对应于图1,图2中没有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__.
(2)图1中B的面积远远大于A与C的面积之和,是由于其所固定的能量大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牲畜、昆虫、鼠等生物全部迁走,则牧草的多样性会________.图乙中鹰和狐狸虽有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
(4)若图2中鹰食物有3/5来自鼠,1/5来自食虫鸟,1/5来自狐狸,则从理论上讲,鹰同化1kJ能量,至少消耗牧草________kJ.
解析:
(1)图1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B同化的能量最多,所以B为生产者;C中又有多个营养级,所以C为消费者;A为分解者,三种成分可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包括三种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2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A(分解者).
(2)由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很大比例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图1中B的面积远远大于A与C的面积之和.(3)不同生物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如果牲畜、昆虫、鼠等生物全部迁走,则牧草之间的竞争会异常激烈,最终导致牧草的多样性下降.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共同进化.(4)有1/5的能量来自牧草→昆虫→食虫鸟→鹰,沿着这条食物链至少消耗牧草的能量=1/5÷(20%)3=25(kJ);有3/5的能量来自牧草→鼠→鹰,沿着这条食物链至少消耗牧草的能量=3/5÷(20%)2=15(kJ);有1/5的能量来自牧草→鼠→狐狸→鹰,沿着这条食物链至少消耗牧草的能量=1/5÷(20%)3=25(kJ),三部分相加等于65kJ.
答案:
(1)生物群落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A]分解者
(2)以热能形式散失(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散失)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下降 共同进化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