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209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docx

第一单元教案修改稿

1、诗两首

教学依据:

   诗歌是最精粹的文学样式,它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本身蕴含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诗歌理解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本课中的《我爱这土地》、《乡愁》就把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品味欣赏诗句,作为教学重点之一。

另外,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九年级也当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能力为目标,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浓浓的情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竟境和深刻意蕴,把握诗歌的象征的手法,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来抒情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诵读与理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蕴,把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难点:

把握诗中的象征意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朗诵三首关于思乡的诗:

崔颢《黄鹤楼》李白《静夜思》席慕容《乡愁》

   请学生指出三首诗的共同点:

思乡、热爱故乡,由此引入余光中的《乡愁》

  二、新课

   

(一)、学习第一首诗:

《乡愁》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内容

    2、学生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1)、本诗着重表现“乡愁”,即对家乡的思念

     

(2)、诗中的“愁”,是借助具体的物,即“船票、邮票、坟墓、海峡”来体现的

     (3)、诗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内容

     (4)、诗的结尾一节,把对家乡的热爱上升到热爱祖国的高度,情感升华了。

    3、学生朗读,再次体会诗的情感。

    4、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点评。

     

(1)、点评时突出对“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词的处理,理解作者在这些词上寄予的深情

        教师引导:

邮票小小,乡愁“大大”

        学生回答:

船票窄窄,乡愁“宽宽”

             坟墓矮矮,乡愁“高高”

             海峡浅浅,乡愁“深深”

     

(2)、点评时突出诵读的停顿:

如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3)、点评时注重“后来啊”中“啊”的处理,学生谈理解。

     (4)、点评时注意理解“浅浅”的表达效果,并非“海峡浅浅”,而是“思念深深”。

    5、学生再次品读,从整体上深入理解、体会,归结本诗的意蕴内涵。

    6、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过这首诗,我们能不能也以“乡愁”为主题,仿写几句:

      a组:

乡愁是……

        乡愁是……

      b组:

小时候,母爱是……

        长大后,母爱是……

        而现在,母爱是……

  

(二)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1、诗中常用物象或意象来表述或抒情,学生自读全诗,找出物象或意象,结合写作时间,理解它们都代表了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理解归纳:

     a、全诗以“写”的物象来代表爱国诗人和爱国人士

      “写”热爱土地的表现:

   歌唱(即使喉咙嘶哑)

      (与祖国同在,为国献身)  死后融入土地

     b、“暴风雨”象征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愤怒的人民

     c、“无比温柔的黎明”:

自由解放的曙光

    2、再次朗读第一诗节,体会诗的意象

    3、学生示范读,点评

     

(1)、点评时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变化如“暴风雨”“温柔”的不同朗读处理

     

(2)、点评时注意诵读时情感要丰富

    4、诵读第二诗节,明确与第一诗节的关系:

点明主题这不仅是诗人爱国之心的体现,也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5、齐育本诗,加深理解

    6、学生质疑:

可能出现的问题:

“为什么用上‘假如’”?

  三、总结:

    如何理解现代诗的内涵或意义:

找出诗中的意境或物像,结合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去理解

四、作业:

请你借助一种物象或意境(如月亮、大雁、春花、江水)等来表现一种情感,写几句小诗。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的生字词,了解诗人及诗作背景;

2、巩固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的写法;

4、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前的准备

1、课前收集诗人及本诗的相关资料,尤其是诗的写作背景;

2、积累生字词;

3、反复朗读诗歌,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题。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雨巷》朗读,营造诗意的学习氛围)

一、激情导入

1927年,戴望舒22岁,因发表《雨巷》而一举成名,在自我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中“彷徨”……但是,卢沟桥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这位温婉惆怅、浪漫多情的“雨巷诗人”在大时代的磨练下,超越了个人的关怀,走上了一条为中国而歌唱的战斗历程。

她用嘹亮深情地歌唱将这种与民族与国家休戚与共的情怀付诸笔端,写出了凝重而激昂的优秀诗篇。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恋歌。

二、资料助读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生于杭州。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42年,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

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其代表诗作还有《雨巷》、《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

他是新诗的探索者之一,是象征派现代诗人。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蓬蒿hāo蝼lóu蚁憔qiáo悴cuì蘸zhàn着

灰烬jìn蹂rÓu躏lÌn堤dī上

2、找准对应词语

(锦幛)——精美的幛子。

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蚁)——蝼蛄和蚂蚁。

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

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苏醒。

(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四、整体感知

1、听读,初步感知诗人的感情,标示听顿。

2、自由朗读。

3、点读。

4、点评。

五、朗读探究

1、问题探究

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

划出诗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看看诗人描写的这些对象有何特点?

说说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

2、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语速、重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

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对家乡四季的热爱。

下面例句是写春天家乡的景象,读来倍感亲切。

根据你的体验,仿写你的家乡其它季节的景象

例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夏天,

秋天,

冬天,

七、总结反思

(在《我爱你中国》的音乐声中结束)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

(目的:

将同学们带入意境)。

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

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

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

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

全诗共分四节。

方法:

(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

(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

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

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

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

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

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

“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

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

“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九、达标训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她是诗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等。

2.给加线的字注音:

疲惫()()干瘪()胚芽()绯红()迷惘()淤滩()簇新()蜗行()

3.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附: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①祖国→贫困落后“我”→深沉悲痛

②祖国→痛苦追求“我”→痛苦希望

③祖国→新生希望“我”→希望欣喜

④祖国→富饶自由“我”→奋发献身

祖国←血肉相连→我

荣辱与共

4、外国诗两首

创意说明

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的美,它们仿佛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世界著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追求与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自由朗读,说说读后感。

明确:

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镇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

"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

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你对诗中哪些句子有较深的体会,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听、读诗篇

听课文录音。

划分朗读节拍。

5、、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6、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研讨理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7、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8、拓展提高、迁移积累

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完成

二、《未选择的路》

1、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绍诗人: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朗读诗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多媒体播放《未选择的路》的配乐及情景画面,教师朗读。

学生观画面的同时,听配乐朗读录音。

欣赏、品味、感悟。

3、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

见教参"问题研讨"

4、感悟哲理: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

答案不求一致。

譬如:

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

5、拓展延伸,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综合性训练:

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略)

6、蒲柳人家

学习目标

1.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3.领略小说中所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

4.用普通话正确、清楚、连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生字注音

烟囱cōng梆bāng他纤qiàn夫腌臢āzā捯dáo气唿hū哨拗niu不过到了liǎo儿隐匿nì勒lè令戏谑xuè荣膺yīng断壁残垣yuán蓬蒿hāo作揖yī礼聘pìn嘬zuō着嘴唇剜wān肉梢shào马子

②词语积累

白瞪:

翻白眼,表示轻蔑.厌恶。

妙手回春:

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老生儿:

高龄父母所生的儿子。

到了儿:

到最后,最终。

熏陶: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产生好的影响。

一脑门子官司:

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勒令:

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事。

 

戏谑:

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荣膺:

光荣地获得。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

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如坐针毡:

形容心声不宁

芒刺在背: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腻歪:

厌恶,厌烦。

 

望眼欲穿:

形容盼望殷切。

2.理清思路

小说以讲究压韵对偶的说唱语言和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具有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在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时,热情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性格豪爽口苦心甜   热情正直 淳厚朴实

何满子(线索人物):

机灵顽皮 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

扶危济困赤诚相见

何大学问:

侠肝义胆 仗义轻财 慷慨豁达 好戴高帽 

3.讨论解惑

①在这篇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②第一部分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

分析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神态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③为什么爷爷号称“何大学问”?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

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④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

由些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

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⑤小说语言具有什么特色?

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⑥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

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中反映出来,更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现出来。

对这种人物、这种品德的追求,正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而《蒲柳人家》中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

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

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

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

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三点:

①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与;②领略小说中所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③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课前预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烟囱(cōng)蓬蒿(hāo)到了儿(liǎo)

B.勒令(lè)隐匿(nì)坍塌(tān)

C.戏谑(xuè)害臊(sào)荣膺(yīng)

D.剜肉(wǎn)礼聘(pìn)驿道(yì)

2.用短线把相对应的项连接起来。

出人头地          途中休息临时休息

打尖            用命令方式人做某事

熏陶            超出一般人

勒令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逐渐产生的影响

3.选词填空

①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他们只当耳旁风。

(斥责 辱骂 断喝)

②一阵风__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