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1203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x

第六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六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

(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

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狮身人面的怪兽,名叫斯芬克斯。

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

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据说,这便是当时天下最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

如果你回答不出,就会被它吃掉。

它吃掉了很多人,直到英雄的少年俄狄浦斯的出生才给出了谜底。

第二步,提问:

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为什么?

(谜底是:

人。

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俄狄浦斯的谜底是“人”。

他解释说:

“在生命的早晨,人是一个娇嫩的婴儿,用四肢爬行。

到了中午,也就是人的青壮年时期,他用两只脚走路。

到了晚年,他是那样老迈无力,以致于他不得不借助拐杖的扶持,作为第三只脚”。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

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

有哪些区别?

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自诞生以来,活动的空间在不断地扩大,涉足月球,遨游太空。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能象电影所说的那样“移民外星”。

但是,这一切活动始终脱离不了自然界,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中摄取,从空气中吸收氧气,这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深有体会。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

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我们古代有许多皇帝都想长生不老,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希望自己千秋万世,于是求神问仙,派人四处寻找仙丹妙药。

可是终未如愿,他只活了50岁。

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逃脱。

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抵抗的规律。

在上册书中我们已经知道,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有认识规律使之服务于人的需要,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人总会有饥则食,寒则裹,渴则饮,不能摆脱其本能的一面。

有科学家曾做过研究统计,人类有56种特征和褐猿相同,84种特征与长臂猴相同,98特征和黑猿相同,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人类具有与其他高等动物相类似的身体结构,也正因为这些人类,才有了类似动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需要。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

人是社会的人。

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通过劳动由动物进化来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

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人的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和思维都是社会的产物。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产活动是建立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上。

所以生产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的人只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人、亲人、同学、朋友等,都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必然要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有什么人没有社会性?

有精神病的人。

就是没有意识的人,与动物没有区别了。

案例:

狼孩与鲁查努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

这个8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

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

经过18个年头的艰苦学习,劳拉才逐渐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

巴西也曾有一个名叫鲁查努的三岁的孩子,出生后一直被关在一个竹笼子里,每天和三只狗做伴。

这个孩子脸色苍白、不能睁眼,不会站立,不会讲话,只会爬,发出汪汪的狗叫声,还像狗一样耷拉着舌头。

问:

①劳拉8岁时的生活习惯如何?

鲁查努的生活习惯如何?

(划线部分)

②劳拉和鲁查努都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

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学会穿衣、吃饭等劳动技能和语言交往的能力,离开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

③劳拉和鲁查努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离不开社会。

人一旦离开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动物吃东西是为了生存,而人则是生活。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人和动物都有食欲,但是人的食欲具有社会性。

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

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已是关注的热门话题,用吃来联络相互之间的感情,我们中国人喜欢通过吃饭来联络感情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请客吃饭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吃还要吃得有尊严,要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受嗟来之食;吃还要讲究形式,吃有吃相、吃得有气氛、吃得有排场。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议一议)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

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课件显示)

鲁滨逊有两件宝物,一是他的知识,二是他的小刀、火柴、火

枪等工具。

这些都是社会赋予他的条件。

他已经是一个被社会关系造出来的成年人,他不可能再变成野兽了。

所以,他再怎么漂也漂不出社会的。

总之,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生活,只有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才是真正的人。

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但对于社会化过程来说,人的一生哪个阶段最重要呢?

是儿童时代。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如果人的社会化过程进行得不好,是一生都难以弥补。

反之,如果在幼儿时社会化进行得正常,以后即使与世隔绝,还是可以恢复和弥补的。

有个日本人叫横井庄一,在二战为了逃避战争逃入了深山老林,足足也是过了28年。

1972年,他回到了人类社会,尽管他讲的都是二战以前的事情,但是很快就适应了人的社会生活,并且当年就结婚成家了。

人不离开社会,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总是处在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中,总是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中,并在这些关系中学习很生活。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人的是社会。

因此人的生活有社会性。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人的正常活动的条件,也是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展现才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客观要求。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社会化,才会真正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这样问弟子。

孤零零的一滴水,论份量只能以毫克计,体积也微乎其微,风能吹干它,阳光能晒干它,其寿命能有几何?

弟子回答不出来。

释迦牟尼说:

“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水滴离开了江河湖泊,很快就会干涸。

其实水滴和江河湖泊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

赵薇于2001年穿着“日本军旗服装”在纽约拍摄的时装照,在网上引起了数以万计网友的震惊及谴责。

在这张照片上,赵薇着一件单袖超短裙,裙身的大半部分描绘着日本军旗,而赵薇则一脸无所谓的神态摆着POSE。

应该说赵薇穿什么衣服,是赵薇个人的事,由她的喜好来决定,其他人应该说没有干涉的权利。

但是由于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这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心目中永远的痛。

因此,赵薇在2001年穿着“日本军旗服装”在纽约拍摄的时装照北曝光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联名给赵薇写了一封公开信(课件显示)

赵薇:

你好!

我们是一些在当年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对于当年侵华日军屠杀我同胞的罪行,我们有着刻骨铭心的亲身体会,而作为行将入土的老者,这些年来,我们也时刻不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我们的后辈,教导所有身处幸福生活中的人,牢记当年的血泪史,奋发有为,为国争光。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会紧密相连。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如神舟七号的升天就离不开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等的不懈的努力工作,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作用就可以让我们的卫星上天,某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让我们的宇宙飞船上天的。

爱因斯坦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曾经听人说打败一个犹太人很容易,但打败一群犹太人就难如登天;但打败一个中国人很难,但打败一群中国人就容易的多!

为什么呢?

因为犹太人团结,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及集体的荣辱,这也是在二战期间能不被灭种的坚强理由;而中国人个人智慧确实一流,你们看在国外经商和留学的同胞,他们都用最大的智慧在努力创造一个神话般的自己!

但如果抱成一团,勾心斗角的事就难免发生,往往在集体利益面前迷失自己。

日本人当年打中国,中国有多少同胞,日本有多少宪兵?

但日本照样在中国猖獗八年之久!

那还不是因为中国的汪精卫太多!

如果不是共产党坚定的主张团结抗日,我们能有今天这么美好而富强的祖国吗?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在性质上,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而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

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对比:

①毛泽东与汪精卫;②孙中山与袁世凯。

谈谈你的看法。

结论: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程度上,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

由于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等等不同,因此,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有所区别,甚至有天壤之别。

试比较搞“两弹一星”的与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与拿剃头刀的人的活动对社会的不同影响。

1992年,我国开始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

选拔具有大本以上学历、身高1.7米左右、体重约65公斤、年龄35岁以下,除这些以外,还要具备思想作风好、政治素质强、心理稳定临危不乱等品质。

经过一系列严格筛选,最终确定14人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

之后这14人接受了基础理论训练、专业技能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等各项训练。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社会条件?

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师小结: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

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1982年19月,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采集了紫红色的鲜花,准备献给贡献最大的人。

可是,参加试验工作的,有各方面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许许多多工人和解放军战士。

火箭的总设计师说,全国有成百上千个科研机关、工厂和部队单位,都为研制、生产和发射新型运载火箭做出了贡献。

诗人的鲜花也就成为送给成千上万人组成的英雄集体的礼物了。

在我们的社会里,集体事业的成功,个人的成长和荣誉的取得,除个人努力外,总是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是集体成员互相协作的成果。

思考并讨论:

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原准备将鲜花送给贡献最大的人,但是,后来为什么改送给英雄集体?

分析:

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成功是成千上万个单位和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所以不能说谁的贡献最大。

核潜艇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一个英雄群众的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所以不能把鲜花给某一个人。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呢?

第一,要尊重人。

“人格的力量”片段如下:

“……你们,统统跪下!

”120多名工人耳边响了声炸雷。

“听见没有?

你们统统跪下!

”外国女老板吼道。

一个、两个……黑压压的一片,唯有孙天帅像一棵参天大树屹立在那儿一动不动。

女老板又怒吼了,说:

“你为什么不跪下?

不跪可以,但必须马上滚蛋!

”孙天帅飞起一脚,将台边凳子踢翻,鄙夷地看了老板一眼,一步步向门口走去,走到大门口,他回过身来训斥道:

“听着,我是中原大地出生的子民,黄河水哺育的儿孙,跪天跪地跪黄河跪母亲。

你,算个什么东西?

”说完大踏步跨出了工厂的大门。

第二,要主动关心人。

学生举例:

汶川地震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议一议:

一青年学生坐在列车靠近窗口的一个座位上,眼见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因闷热而昏倒,也不愿与之调座位,其理由是“不放弃最小的利益”,怎样看待类似这种观点?

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如个人身体健康,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等。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每个人既是社会的人,又具体归属于某一个集体。

要兼顾个人、集体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个人、集体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小团体主义主要表现在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小团体主义危害:

使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分散,科研力量分散,建设布局分散,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但生产集中率低,经济效益低,各个企业的竞争力减弱。

小团体主义实质:

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

问:

“司机遭异物破窗击中后忍痛停车再倒下”

2012年6月,杭州最美司机吴斌是如何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1分16秒!

一段普通客运司机对24条鲜活生命完美交代的辉煌时间;1分16秒,他用一连串动作对我们诠释了生命之责任!

当我们被惊心动魄的1分16秒震撼时,被平静稳步的1分16秒感动时,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位‘最美的司机'。

“何为英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如今的繁华社会中,很多人也许并不追求能够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来标榜史册,在他们眼中,平时所该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但当面临危难中的生死抉择时,他们便化身为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旷世英雄。

吴斌那种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力挽狂澜、慷慨就义的精神和行为,彰显的正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谱写出的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青春凯歌。

(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这就是说集体主义从内容上看,是与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水火不容的,所以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想一想:

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有哪些表现呢?

个人主义的危害性:

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

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战国《韩非子》中说,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

【注译】如果自私自利之风盛行,国家必将大乱。

如果大公无私之德盛行,国家必定安定治理。

所以,治理国家必须公私分明。

【解读】这是战国时著名法学家韩非子的治国理论。

在韩非子看来,治国必须“明于公私之分”,并“去私恩”,大公无私,这是“人主之公义”。

只有公私分明,才能实现政令畅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案例创设情境:

《扬州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消息:

17日清晨,扬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起老人,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

“你赶紧松手,老太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你麻烦可就大了!

”小伙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太再次摔倒在地,伤势变得严重了,股骨头跌碎、胳膊和腿都骨折了。

消息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网友们讨论的大热点。

大家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

世道人心到底怎么了?

难道我们真的面临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了吗?

[问题思考]

A.如果你是文中的小伙子会怎么做?

为什么?

B.从公与私、义与利的角度分析,小伙子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C.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案例的分析创设情境引入。

(课件显示)

1.什么是“公”?

什么是“私”?

所谓的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的私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

公和私是对立统一的。

2.“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

其对立表现在,它反映了不同的利益对象及其要求。

其统一表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是公的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就是为私的利益。

美国有两个著名案例。

一是某地要拆迁建药厂,拆迁户不同意搬迁,认为建药厂目的是赚钱,打起了官司。

但大法官最终认定兴建药厂能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公共利益显著,判决支持拆迁。

另一个就是纽约建帝国大厦时,也遭到拆迁户的抵制,并到法庭起诉。

大法官认为,帝国大厦是美国标志性建筑,有利于展示美国国家形象,判决拆迁户败诉。

学生:

讨论这些案例说明什么?

教师总结:

这两则案例说明我们承认因公与私矛盾存在的现实必然性,要求正视合法的私人利益,满足正当合理的要求。

例如重庆最牛钉子户、日本成田机场的改道。

但个人私利在任何社会都要受到限制,例如美国的两个著名的案例。

教师小结:

通过这些课件显示的事件证实,不能摆正公与私的关系时遇到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态度、选择,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从而体现了公与私相矛盾的一面,引出处理好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怎样处理好公与私二者关系?

(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

拜金主义的含义:

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表现:

A.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B.把金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

C.把拥有金钱当做人生的最大幸福;

D.把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讨论:

你对金钱怎么看?

拜金在各领域中的表现:

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体育的、社会生活中的拜金的事例。

思考:

拜金主义有什么危害?

人与人之间出现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危害国家、危害自己。

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诺贝尔一生发明很多,经营的企业遍及欧美20多个国家,专利权有355项,是国际上有名的百万富翁。

可他并没有用大量的财富来满足个人的享受,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家。

他说: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

”逝世前,他立了遗嘱,把自己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用其利息作奖金,奖励和表彰在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以此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

36岁的丛飞,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没有薪水,只有爱心。

作为一名职业歌手,丛飞以唱歌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级义工,10年来他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

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的商演频繁,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为贵州等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资助。

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是深圳著名的歌手,是著名歌唱家郭颂的关门弟子,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经获得深圳市团市委和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及“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最近,他被命名为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五星级义工”。

教师总结:

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金钱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要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取金钱,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和学生一起诵读“金钱能买到和买不到的”。

思考“追求金钱就是拜金主义”这个说法对吗?

为什么?

(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还要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

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这种中小学生比家里的老子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稀罕。

某县公安局成功摧毁了一个入室抢劫团伙。

令人惊讶的是,被抓获的抢劫团伙成员均是在校中学生,而他们侵害的对象也是在校的学生,其作案目的竟是为了还在饭店吃喝、网吧上网的欠债。

教师:

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

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案例)都市“傍老族”:

小毛失业已经超过整整一年了。

2003年高中毕业后,小毛打过几个散工,却因种种理由都放弃了。

如今父母每天出门前会给他留下20元,他就靠这20元生活费,日日与麻将为伍。

生活不宽裕,但他觉得过得很轻松,并乐此不疲。

“小毛”们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群体。

他们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失业或间歇性失业状态,经济上依赖父母,成为“傍老族”。

教师:

说一说这一现象背后都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总结:

1.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和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

2.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