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118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docx

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安县2011年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2010年,我县及早部署,狠抓落实,扎实抓好了大春生产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春生产进展顺利

(一)抓“五早”,以早避灾争主动

一是工作部署早。

年前,我县及早组织相关部门对2011年大春生产的科学抗旱、农资调查摸底、农资储备供应、技术培训、农资市场监管等作了具体安排,并于2月上旬制定下发了《关于抓好2011年大春生产的通知》、《2011年春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县级核心示范片实施方案》、《2011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今年全县大春生产的基本目标:

力争实现大春粮食总播面积100.5万亩,实现大春粮食总产44.7万吨。

发展春季蔬菜37万亩,实现蔬菜总产80万吨;全年新栽柑桔1.5万亩,其中春栽柑桔0.3万亩;全年养蚕2.6万张,全年产茧800吨,其中春季养蚕1万张,产茧340吨;大春栽植巨桉3.5万亩、完成机耕作业30万亩。

实现大春种植业人平增收40元以上。

2月下旬,我县相继召开了春耕生产和大春育苗动员会,明确了大春生产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措施,保证了我县大春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良种推广早。

为引导群众正确购种,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良种,我县农业部门于2010年12月就及早确定了2011年水稻、玉米“两杂”主推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川优727、川农优498、Ⅱ优498、冈优188等良种;玉米重点推广东单80、绵单581、齐单6号、成单30等良种。

同时,农业部门印发“两杂”主推品种简介20余万份,分别分发到各种子经销点和乡镇政府,及时组织分发到广大农户手中。

三是旱育保姆发放早。

为保证我县2011年水稻旱育秧面积达到45万亩,县上采取县财政补贴和乡镇组织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共采购旱育保姆39万包,其中县财政采购15万包、乡镇组织购买24万包,已于2月25日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保证了育秧所需。

四是大春育苗早。

全县计划栽插旱育秧45万亩、占水稻栽插面积的80%,计划育旱秧3.2万亩,已于3月10日全部结束旱育秧,水育秧也基本接近尾声。

全县计划实行营养团育苗移栽玉米13.4万亩,计划育苗7000亩,已于3月15日前全部育完。

全县计划栽插红苕10万亩,计划育苕苗1.1万亩,已于3月10日前结束殡种。

全县计划育蔬菜苗4.5亿株,现已育各类蔬菜苗4.2亿株,占计划的93%。

五是病虫防治早。

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召开小春病虫防治工作专题会3次,落实财政专项经费5万元,派出防治技术指导组12个,印发明白纸5000余份,小麦条锈病普查和防治工作扎实有效。

(二)抓储备,千方百计保需求

一抓种子储备。

全县计划种植水稻57万亩、玉米13.4万亩、红苕10万亩。

目前,我县农户水稻育秧用种620吨、玉米用种400吨、红苕用种8000吨,占计划用种的100%,大春育苗用种充足。

二抓化肥储备。

目前,我县已储备大春生产用肥5.4万吨,其中:

碳铵3.8万吨、尿素0.4万吨、复合肥0.3万吨、磷肥0.9万吨,占计划的100%;农户已购买碳铵3.2万吨、尿素0.38万吨、复合肥0.28万吨、磷肥0.86万吨,分别占计划的84%、95%、93%、96%。

三抓农膜农药储备。

大春生产计划需用农膜844吨,已储备851吨,占计划的101%;计划需用农药841吨,已储备750吨,占计划的89%。

四抓春灌蓄水。

今年,我县工程蓄水1.25亿方,有冬水田13万亩,基本能保证大春生产用水。

同时抓紧尾渠、毛渠的维修、清淤,全面疏通水系,确保大春生产用水。

(三)抓示范,以点带面促发展

全力开展大春生产“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即:

1万亩水稻高产示范、1万亩玉豆高产示范、1万亩反季节蔬菜示范、1000亩柑桔春栽示范、1000亩桑树春栽示范),强力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大发展。

计划在石垭、朝阳等8个乡镇建立2000亩水稻高产核心示范片,在坪滩、龙孔等7个乡镇建立2000亩麦-玉-豆旱地新三熟核心示范片,在乔家、朝阳等4个乡镇建立1500亩反季节蔬菜核心示范片,在顾县、双鄢2个乡镇建立500亩柑桔春栽核心示范片,在酉溪、齐福、嘉陵3个乡镇建立500亩桑树春栽核心示范片。

同时,全县计划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片10万亩,其中水稻4万亩,玉米、大豆各3万亩。

要求各乡镇以水稻旱育秧超高产强化栽培、麦-玉-豆旱地新三熟种植、设施蔬菜栽培为重点,建成水稻、玉米、大豆、蔬菜高产示范片各300亩以上。

(四)抓重点,硬化措施增实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关键季节抓粮食、一年四季抓产业”的思路,各乡镇、相关部门切实增强了抓好大春生产的主动性,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部门责任。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全力打好大春生产总体战。

农业部门负责培训主推技术,指导农户搞好春播春栽;农机部门负责调度所需农机具;水利部门负责病害水库、塘堰整治,管好用好现有水源;商务、工商、质监、农业部门负责农资市场监管;信用社、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负责农业生产信贷资金发放工作。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将其重点用于大春生产,畜牧、林业、农民工培训等核心示范片建设所需补助经费均在相关项目资金中进行了解决。

县财政除将产粮大县补助资金用于大春生产外,还本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重点安排了种植业示范补助经费400余万元,主要对农户购买旱育保姆、种子、种苗、农膜、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进行补贴。

四是强化技术培训。

组织动员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

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0期次,开设大春生产电视专栏5期次,印发技术资料40余万份,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户35万人次。

五是强化助耕支农。

结合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我县组织开展了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助耕支农“百日服务”活动,从2月20日-5月31日,县、乡镇千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大春生产第一线,扎实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试点示范,切实做好缺劳户抢种、抢收等帮扶工作,确保“满栽满插”和“颗粒归仓”。

六是强化督查考核。

县上将大春生产纳入各乡镇、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层层分解落实任务,严格目标考核。

在大春备耕、播栽关键季节,县政府组建了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带队的春季农业生产督导组4个,坚持每周到所督导乡镇进行春季农业生产督查指导1次以上,确保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扎实推进。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从2009年以来,中、省、市、县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发展,重点体现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上。

2011年,广安市被列为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市,我县被纳入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60强县之一,并力争进入30强县,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全县各乡镇、相关部门找准发展突破口,创新工作思路,落实过硬措施,强力推动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农业发展纲要为指导,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城乡统筹,抢抓机遇,创新机制,依靠科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优化布局,不断促进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档升级。

奋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行动”(大基地、大示范、大样板),推广“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五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配套“五网”(田网、水网、路网、电网、机耕网),促进现代农业基地“七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努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把我县建成川渝地区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和加工基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建设目标

1、蔬菜产业。

新发展蔬菜基地5万亩,其中:

春季在乔家镇大环线下半段发展1万亩,夏秋季在朝阳、乔家、九龙、赛龙、同兴、坪滩、花园、石垭、罗渡等乡镇发展2.5万亩;改造蔬菜基地1万亩,建蔬菜良繁基地1个,新建钢架大棚100亩,钢骨架复合材料大棚1000亩,建蔬菜展示基地1个,新建气调保鲜库1座,泡菜精深加工厂1个。

全县蔬菜总面积5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20万亩,蔬菜总产量115万吨,商品率70%以上,实现蔬菜销售收入21亿元。

2、粮油产业。

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57万亩,其中推广优质稻45万亩,旱育秧面积达到45万亩,杂糯间栽20万亩,再生稻8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亩,育苗移栽100%;红苕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其中推广脱毒红苕1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旱地规范改制100%,小窝疏株密植达到90%以上;洋芋种植面积扩大到22万亩,其中脱毒洋芋栽培发展到16万亩;发展豆类17万亩,其中大豆11万亩、豌豆1.7万亩、葫豆2.3万亩、杂豆2万亩,大力发展增间种和田坎豆类。

3、柑桔产业。

依托现有果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集中成片,规模发展,同时结合柑桔品质改良,突出基地建设,优化品质增效益,加速推动名优特新果品和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柑桔优势产业。

2011年新发展柑桔基地1万亩,柑桔生产重点放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老树的改造提升上,柑桔高接换种50万株。

春季在顾县镇、东板乡新发展柑桔核心示范片5000亩。

秋季在坪滩镇、龙孔镇新发展柑桔核心示范片5000亩。

(三)建设重点

1、蔬菜产业

(1)产业布局。

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成片,规模推进,整体发展。

以“一园七基地”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20万亩。

在乔家镇、朝阳乡建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2万亩以上,以安县富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同兴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富辣椒专业合作社等蔬菜育苗生产企业为依托,以同兴镇尹家坝村、李坝村为核心建设5000亩核心基地,辐射带动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1.5万亩;打造坪滩辣椒产业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龙孔镇、白庙镇、西板乡、酉溪镇等乡镇发展辣椒3万亩;在黄龙乡、东板乡等8个乡镇发展耐贮蔬菜基地2.5万亩;在双鄢乡、兴隆镇发展葱蒜基地1.5万亩;在齐福乡、苟角镇等5个乡镇发展精深加工蔬菜基地2.5万亩;在普安镇、裕民镇发展优质南瓜基地1.5万亩;在伏龙乡、罗渡镇发展早市蔬菜基地1.5万亩。

(2)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在朝阳乡秦家店村、乔家镇南山村和廖坝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引进50个蔬菜新品种,年出圃合格蔬菜苗2亿株。

(3)核心基地建设。

一是核心示范片。

主要涉及乔家、朝阳、九龙等3个乡镇22个新农村示范村,其中:

九龙镇3个村,朝阳乡10个村,乔家镇11个村。

总建设面积2.5万亩,春季在乔家大环线下半段实施1万亩,夏秋季在三个乡镇实施1.5万亩。

建设乔家镇南山村、朝阳乡天王庙村2个设施栽培区、1个水生蔬菜观光区、1个西瓜示范带、1个芦笋基地。

二是带动发展区。

主要涉及普安、齐福、赛龙、伏龙、中和、坪滩、白庙、龙孔、同兴、北城等10个乡镇43个村,实施面积1万亩。

(4)主推技术。

重点推广土壤调形增厚改良、优良品种、工厂集约化育苗、病虫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标准化生产、机械旋耕、商品化处理八大技术。

2、粮油产业

(1)产业布局。

全县发展优质稻45万亩,重点在苟角片区(含顾县镇)、酉溪片区(含粽粑乡、新场镇、恐龙乡、白庙镇)、兴隆片区、石垭片区(含九龙镇)、临溪片区(含中和镇、伏龙乡)、大佛片区(含赛龙乡、齐福乡、裕民镇)、坪滩片区7个片区实施;优质玉米13万亩,重点在中和、罗渡、石垭、顾县片区实施;优质油菜21万亩,重点在坪滩、白庙、酉溪片区实施;优质大豆8万亩,重点在罗渡、石垭片区实施。

(2)高产创建。

水稻在九龙、乔家、石垭、朝阳、齐福、北城、顾县、酉溪等8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4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玉米在乔家、石垭、齐福、北城、顾县、坪滩、龙孔、伏龙、中和、罗渡等10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3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油菜在坪滩、白庙、酉溪、西板、镇裕、石鼓、龙孔、粽粑等8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3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大豆在乔家、石垭、齐福、北城、顾县、坪滩、龙孔、伏龙、中和、罗渡等10个乡镇建设高产示范区3万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

(3)主推技术。

水稻主要推广“适时早播、旱育壮秧、中苗移栽、宽窄行种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技术,结合高产攻关,加大“大三围”强化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力度,旱育秧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强化栽培达到12万亩以上、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

玉米主要推广“育苗移栽、中小苗栽植、膜侧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人工辅助授粉、加强病虫防治”等技术,坚决杜绝直播迟播。

大豆主要推广“规范旱地改制、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配施钼肥、强化病虫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全县推广麦玉豆新三熟面积5万亩以上。

油菜全面推广“两高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全面推行育苗移栽宽窄行栽培,实行深沟高厢,中苗栽植。

3、柑桔产业

以脐橙4号、优质杂柑等知名品牌为龙头,加快构建苗木良繁、技术服务和商品化处理、加工、营销体系。

2011年,引进优质柑桔品种4个,实施柑桔高接换种50万株(春换20万株,秋换30万株);培育优质柑桔容器苗30万株,出苗20万株;新栽柑桔1.5万亩(其中春植0.5万亩,秋植1万亩)。

在朝阳、顾县镇、东板乡新建柑桔核心示范片2500亩。

其中:

朝阳乡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种植1900亩,顾县镇李家堂村实施300亩,东板乡新桥村、东板村、好强沟村实施300亩。

辐射带动同兴、镇裕、中和、伏龙、双鄢、普安等13乡镇发展1.25亩。

加强大石、双鄢、顾县,中和,镇裕、同兴等乡镇近几年新植示范片2万亩后期管理工作,做到早投产丰产、早见效,以基地建设促进我县柑桔产业发展壮大。

(四)进展情况

1、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加紧推进。

在乔家镇、朝阳乡已建成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区3万亩,春季计划在乔家镇董家村、南山村新农村建设大环线下半段发展1万亩优质蔬菜生产核心基地,目前正在上报方案。

通过示范园区带动,建设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2.5万亩,其中:

赛龙镇3000亩、同兴镇3000亩、坪滩镇6000亩、花园镇4000亩、石垭镇6000亩、罗渡镇3000亩。

已改造蔬菜基地2000亩,蔬菜良繁基地正在规划中,新建钢骨架复合材料大棚200亩,建蔬菜品比基地1个,气调保鲜库、泡菜精深加工厂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2、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建设。

正在加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已建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新引进50余个蔬菜新品种,正在朝阳乡实施品比试验。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

各相关乡镇、部门领导切实转变观念,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保粮食稳定、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为己任,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放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解决好示范片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2、强化服务。

各乡镇、相关部门组织精干技术干部,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组,切实搞好制定方案、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相关工作。

同时,分产业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分片包干,深入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确保产业基地建设技术落实。

3、创新机制。

一是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引导、组织广大农民群众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探索“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带领农民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共享产业基地建设成果。

二是引导培育大户。

着力培育、引进一批有实力、带动能力强力、能与农民建立合作共赢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业主,与当地农民共同开发,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建立新型营销模式。

在全面抓好传统销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和网上营销、直营等新型营销,减少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市场风险,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解决销售难问题。

4、加大投入。

建立多元渠道投入体系,解决产业基地建设和运行所需要的资金。

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政策,采取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信贷投入、建立担保公司等手段,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业主、龙头企业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地的发展,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5、严格考核。

县上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纳入2011年农业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各乡镇、相关部门也将该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确保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较大发展,不断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六)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建议从规划、投入、品牌、机制等多方面入手,积极破解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促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一)强规划,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

只有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才能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方面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长期规划。

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布局和奋斗目标,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长足发展。

另一方面要制定好年度发展规划。

对应长期发展规划,还应制定相应的年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二)重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加大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

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在设施建设、业主引进、新品种推广、质量检测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发展保障。

二是加大信贷投入。

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鼓励农民自筹。

要彻底改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等、靠、要”的思想,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基地规模等多方面,鼓励农民自筹资金,促进产业长期发展。

(三)创品牌,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品牌就是竞争力。

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品牌,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效益。

一是确定主导品种。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明确主导品种,每个产业主推2-3个品种,改变长期以来品种多、无主导、品种杂、无规模的发展局面。

二是树立品牌意识。

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深刻理解“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生产力”理念,充分认识创立品牌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助推现代农业品牌的发展。

三是提升品牌效益。

要根据主导品种,积极创立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品牌,并在品牌推广上加大工作力度,使现代农业品牌有影响力和独特性,有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效益,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

(四)拓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产业要发展,市场是根本。

一是积极发展营销组织。

要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营销组织的发展,积极发挥协会、专合组织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扩大市场销售,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是加强市场建设。

积极加强批发市场的建设、管理力度,建成集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综合批发市场,加强对批发市场建设的管理、指导,着力优化市场流通环境,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三是规范市场秩序。

切实搞好市场服务,加大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偷盗、行霸、欺生排外、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四是拓展市场空间。

要加强对本地市场的占领,在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外地市场,使优质农产品立足于省内外市场,积极抢占国际市场。

(五)建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

组建专门班子,落实具体人员抓好产业发展。

进一步健全分管领导亲自抓、乡镇领导主要抓、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发挥园区办、相关部门作用,增强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二是健全投入机制。

进一步健全政府扶持、信贷支持、农户自筹的“三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坚持政府规划与农民意愿有机结合,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流转,发挥专合组织作用,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劳动报酬入股,实行合作经营,推动土地向能人、大户、业主和专合组织集中,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四是健全全民共建机制。

积极推行事业干部“三不变、三优先”政策,鼓励县乡事业干部、村干部当业主,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积极探索部门共建机制,在基地建设上,鼓励部门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六)育龙头,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产业要发展,龙头是关键。

一是积极培育龙头加工企业。

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生产能力。

在新企业引进上,给予优惠政策,注重引进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品种培育、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掌握、销售流通等方面优势,在品种培育上大力创新培优,在技术指导上积极推陈出新,在市场信息上做到及时准确,在销售流通上当好桥梁纽带,全力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要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围绕主导产品,注重引进精加工和上下游企业,切实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七)重质量,增强产业发展生命力。

质量就是生命,要注重对优质农产品质量检测,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

要在生产源头上堵住农药残留,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优质农产品质量。

二是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技术人员和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加强检测,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强化技术规范。

进一步完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强化对无公害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全力确保优质农产品生产质量。

各位领导,我县当前大春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虽然总体进展顺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部分乡镇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推广不规范、育苗进展不平衡等问题。

在下步工作中,我县将按照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夯实举措,强化保障,扎实推进大春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稳定种植面积。

按照规划面积,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面积不减、产量稳定。

同时,充分利用田边地角,积极发展田坎玉米、水稻杂糯间栽等增间混套模式,防止土地撂荒,确保满栽满插。

二是强化培训服务。

组织县农业、畜牧、林业、水务、农机等部门,广泛开展大春生产技术培训;同时,借助千名机关党员“百日助耕支农”服务活动,切实帮助缺劳户搞好助耕服务。

三是抓好示范片建设。

抓好“五个一”示范片建设,高规格、大手笔打造大样板、大示范。

四是进一步抓好春灌蓄水,确保春灌用水需求。

五是抓好小春田间管理。

再掀我县大春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热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