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0838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docx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人口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古代:

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A阶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表现为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青藏和东北等地区迁移。

③中国B阶段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南沿海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全面认识我国“民工流”产生的原因、流动及其变化

(1)产生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

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

(3)“民工流”的变化:

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出现“回流”现象。

原因主要是: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理解—要点突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地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表现分析

(2014·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21490076】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解图流程】 

[尝试答案] 1.A 2.C

[变式训练](教师备用题)

阅读上题图中内容,图示时间内,该国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最低的年份,该国的总人口约为(单位为百万)(  )

A.200    B.250    C.300    D.150

A [从图中看,该国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最低的年份是1970年,该年的移民占比约为5%。

而该年的移民人数约为10(百万);由此根据移民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移民人数/总人口数,可以计算出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数约为200(百万)人。

]

⊙考向2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18·安徽部分高中联考模拟)投资移民是指具有一定资产,以投资的方式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的移民。

近年来,投资移民人数迅猛增加,成为我国海外移民大潮中的突出现象,美国是我国海外投资移民的优选。

读下图,完成3~5题。

1980~2013年迁入美国的中国移民人口数量

3.迁入美国的中国移民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  )

A.1990~2000年B.2000~2006年

C.2006~2010年D.2010~2013年

4.美国制定投资移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移民门槛B.增加财政收入

C.增加劳动力D.引进人才

5.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投资移民美国的主要因素有(  )

①教育质量 ②环境质量 ③食品安全 

④医疗水平 ⑤治安状况 ⑥就业机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⑤

3.D 4.B 5.A [第3题,移民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等于每个阶段起止的移民人口数量之差除以该阶段的年数,计算可知2010~2013年移民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最快。

第4题,美国制定投资移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海外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第5题,美国目前在教育质量、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医疗水平方面优于我国,这是吸引我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

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9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历史上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开发了新大陆,建立了一些移民国家,促进了人种、文化的交流。

2.国内人口迁移的意义

促进了国土资源的开发、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等。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盲区扫描]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地域文化:

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人口的影响

①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对其影响较大。

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文化区”上。

[理解—要点突破]

1.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1)辩证分析: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分析时应辩证全面。

(2)关注区域:

人口迁移涉及迁出地和迁入地,无论是对迁出地还是对迁入地都产生巨大影响,分析时应瞄准迁移区域。

(3)抓全角度:

人口迁移主要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分析时应从这三大要素角度入手,全面分析。

(4)落脚具体: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常落脚在一些具体指标上,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思维流程】 

1.C 2.B [第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

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

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

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

⊙考向2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3~4题。

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3.C 4.A [第3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

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

第4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

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2018·江西联考)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

“候鸟式”迁移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

据此完成

(1)~

(2)题。

(1)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的原因有(  )

①城市老龄化严重 ②国家户籍制度严格 

③农民工收入还不足以能在城市买得起房 ④农民工乡土情怀重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2)“候鸟式”迁移带来(  )

A.土地资源合理利用B.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C.农村留守儿童增多D.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1)A 

(2)C [第

(1)题,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农民工不能进城落户的原因有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过高。

(2)题,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导致农村许多土地荒芜,留守问题出现,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

⊙考向3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6.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5.A 6.C 7.D [第5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

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结合材料“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

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食品价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是影响人口变化的次要因素。

第6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

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

第7题,结合前面两题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市原有产业(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迁出,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结合材料“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可以看出上海市对廉价劳动力需求减少、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由此可以判断上海市今后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

8.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导学号:

21490077】

材料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

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 注意审题,要从人口数量和素质两个方面思考外来移民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①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