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75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docx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反思

【摘要】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

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背景和现状出发,反思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

把高职精品课程开发前期调研结果作为开发起点,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统一课程内容编制与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运用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等,将有利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

近年来,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在实践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可以说,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总结经验,反思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当下高职精品课程开拓创新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现状和问题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教育部在全国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其主要参与对象是本科院校。

直至2007年,教育部专门制订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高专,2007)》,设立高职高专处作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主管机构。

在政策和组织管理机构的推动下,其获得实质性发展。

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本科类课程127门,高职高专类课程24门(占总数的15.9%)。

“截止2008年,全国共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2467门,其中,高职高专院校614门”[1]。

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新增200门,2010年又新增223门。

可见,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呈现高速发展之后仍能保持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国家政策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性。

(二)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获得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尤其是积极性高的高职院校,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

目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⑴出台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任务。

早在2006年,深职院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思路,并明确了建设目标。

⑵突出高职课程的特色。

⑶加强高职精品课程与教师团队建设,尤其是“双师素质”及课程主讲教师团队。

⑷运用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作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标杆。

⑸初步探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体系。

有学者设计出七个步骤[2]:

⑴成立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机构。

⑵制定课程建设目标。

⑶师资队伍建设。

⑷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

⑸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建设。

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注重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⑺网上资源的完善。

(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⑴政策依赖性太强,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习惯让行政指令被动性地推动,自觉性不强,没有自觉性则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精品课程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质量、内容编排、内容丰富程度,授课方法满意度很低。

学生希望课程资源能不断更新,拥有更多的音频、视频课件,运用bb或wiki等社会性媒体软件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开设能提升个人能力的精品课程。

⑶精品课程设置不科学。

“基本没有脱离普通工科和经管类专科的教育模式,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工科和经管类专业院校的压缩或翻版”,“没有完全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3]。

⑷精品课程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整合教学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期间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要建设好高职精品课程不可能仅靠几个文件几个会议所能实现的。

我们只有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反思,甚至批判怀疑的审视,才能把握到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正确发展方向。

根据实际调研,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对高职精品课程重点方面即:

规划、队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理论与实践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等进行理性思考。

(一)弄清楚高职精品课程开发的起点是什么如上述,以往的高职精品课程开发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指令进行推动的。

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对高职精品课程这个概念还把握不准,笼统的认为就是所谓的“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并以此为准则来考核高职精品课程。

建设过程中教条主义泛滥。

如依照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来下达工作任务。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

一方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变成了演戏,假造数据和编材料来迎合上级要求牟取通过率,高职精品课程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难以实现新跨越;另一方面,学生不喜欢,效果很差,浪费很多教育资源。

“为满足教育服务的课程资源已经不是按自然状态发布,而是运用各种制度加以规范和运作,使它按照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流动。

”[4]“重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科研和资金投入”,“其目的是希望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得越多越好、建设的速度越快越好、建设的水平越高越好、投入的师资力量越少越好。

其结果实际上是偏离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主旨,教师和学生受益不大,是一种为了政绩的趋利表现。

”[5]开发高职精品课程,前期调研很重要。

调研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的市场前景、学工结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情况,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团队积极性等。

因为高职的实践基础比理论基础要重要,所以应当以调研结果作为高职精品课程开发的起点。

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着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摈弃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也要求:

“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

”[6]“课程组教师多次到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以岭药业、石家庄炼油厂、神威药业等企业调研,确定有机化学在生产中应用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制定出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及课程培养目标,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从事化工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

(二)高职精品课程要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高职精品课程目标过于片面。

有的说以“能力导向”,有的说以“就业导向”,后者占多数。

其实,这些说法均过于片面,“能力导向”以至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目标,忽视职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调节的学习目标。

“就业导向”培养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忽视育人的根本目的。

人不是机器,而是具有独特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既然高职教育是处于育人的阶段,就要遵循育人的规律。

理论和实践证明全面性的课程目标才能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才能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成长。

高职精品课程唯有确立全面性的课程目标才有利于提升课程品质。

高职精品课程目标过于抽象,如笼统地强调培养某种能力,为某个行业提供合格人才等等。

高职精品课程目标抽象让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正确把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我们认为高职精品课程目标要具体,明确,具体到学习哪种行业哪种工艺或生产哪种产品。

高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实践证明,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通过观察直观事物或直接参与可以达成的教学模式很有效。

(三)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与教学模式要统一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要处理好内容选择和内容排序问题。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选取教学内容,内容要有代表性,要有教育意义,难度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一味寻求深度,以“够用”为度,定期更换或增添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

实验操作、实践实习内容要占课程内容50%以上的比例。

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多在l:

l,其中德国比重最高,为1:

3[8]。

内容排序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螺旋上升式的编排规律。

课程内容编排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结构,而是按照职业教育特点来编制。

“要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理想的方式是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工作逻辑,才可能真正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9]。

“知识结构”被认为是有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为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职业教育不是为了学术研究。

其实形象和直观的事物更容易被高职学生接受,而且“工作结构”、“工作逻辑”具有职业性质,它们才是高职课程内容结构的特点。

用教学效果来测试,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学者在借鉴德国四步教学法和niit的mcla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立“sdspr教学法”,即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按照“项目展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课堂实践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角色扮演法”如项目组长、程序员和测试人员角色等。

此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仿真教学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采取仿真法;还有工学交替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这些特色教学法应当恰到好处地运用到高职精品课程中。

(四)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第一,领导者要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课程开发团队,更需要有效的管理。

领导者是有效管理的核心,领导者的缺位、错位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影响重大。

首先,领导者要有威望和建设好高职精品课程决心和魄力,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克服困难。

一般来说,学校校长或副校长担任比较合适。

其次,领导者要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一个团队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领导者要熟悉精品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工作情况以便能分配好工作任务。

第二,建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管理机制。

成立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工作,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目标。

建立起精品课程建设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在“课程遴选、政策导向、师资队伍、人力资源、图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支持、政策倾斜、财力物力投入等方面”[2]给予支持,优化各方面的教学管理资源。

建立起精品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合作机制,建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管理监控系统,在立项、建设、评审、推荐过程中建立时时监控的管理系统。

第三,培养“精品型教师”。

以往我们比较注意团队的主体即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包括他们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

实际上,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原因是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也大。

其实,“教师学术水平高、技术应用能力强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只能作为高职教师奋斗目标。

一个普通人能力是有限的,懂技术未必懂教学,懂教学未必精通技术。

因此双师型教师不应当成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阻力。

这一点逐渐得到认同,近年来“精品课程的评审更加看重课程特色的内涵建设;加重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重;更加理性地看待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其权重也逐渐降低;并通过逐渐降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指标的分值,来加强精品课程评审的客观性和合理性”[10]。

很多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就可以完成,其实,细化一些工作任务有利于做到“精品”。

没有”双师型教师”可以,但不能没有“精品型教师”精品型教师即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任务游刃有余。

采用“说课”的方式是培养“精品型教师”重要方法,因为“以‘说课’为载体的课程教学设计的肯定,必将对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的普及和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1]。

(五)高职精品课程的发展性评价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导向性是高职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重要参考依据,但其作为终结性评价标准并不适合评价建设过程中高职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应有一个不断吸收新成果、不断完善的实践过程。

”[12]“‘精品’地位,就必须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即要加强有效的反馈机制的建设。

”[13]因此,发展性评价才是建设过程中高职精品课程所需。

高职精品课程发展性评价就是要实行“评估一建设一再评估一完善”的多次循还。

“将立顼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

要做到课程建设现状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课程建设成效评价与管理水平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14]运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实现高职精品课程发展性评价,可以借鉴淘宝网购的商品交易评价模式,把教师授课内容,学生实践实习情况,作业布置,学习成绩,实习心得经验交流论坛等都应该在网上的公示,每一项内容都设计评价反馈专栏为师生提供评价空间。

及时发现问题,广泛探讨,做出合理有效的调整,不断完善高职精品课程质量。

总之,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

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背景和现状出发,反思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

把高职精品课程开发前期调研结果作为开发起点,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统一课程内容编制与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运用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等,将有利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1]罗成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何国清.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3]云连英,汪荣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

(2).[4]黄艳芳.高职教育职业指导课程考试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5]陈志刚,周兰菊,李璐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需明确的几个定位[j].职业时空,2009(4).[6]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高职高专)[eb/ol].http:

//www.jpkcnet.corn/new/zhengcdannounces_detail.asp?

announces_ld=93,2007-04-28.[7]王丽君,韩文爱,尚平,崔海波.突出高职特色建设有机化学精品课[j].职业时空,2008(8).[8]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与变革[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j].教育研究,2007

(1).[10]刘冰.高职精品课程特色的凝练与选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1).[11]罗成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2]黄新斌.我国高职精品课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0(9).[13]虞璐.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j].职业教育研究,2007(8).[14]盛锦春,袁善祥.关于高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8(9).作者简介:

韦忠(1983—),男,壮族,硕士,现供职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