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751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docx

眼底静脉血管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一、简介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

分支静脉阻塞于1877年首先由Leber描述,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则于1878年由vonMichele命名。

本病特点是静脉扩张迂曲,沿静脉分布区域的视网膜有出血、水肿和渗出。

随着电镜、激光和眼底照相等技术的发展,对本病的病因分类、并发症预后和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虽然治疗效果尚不理想。

二、发病原因: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多因素致病。

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

外伤、口服避孕药或过度疲劳等均可为发病的诱因。

总之,视网膜静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异常,也有血液成分的改变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因素。

三、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一种)

分支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简称BRVO)以颞上支最常见,其次为颞下支,黄斑分支较少。

在分支阻塞时,上述各种眼底改变(出血、水肿、渗出、管径扩张、行径迂曲等),限于该分支引流区域。

但颞上或颞下支阻塞,亦可波及黄斑。

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一级分支在进入巩膜筛板之前,大多已形成总干。

但有一部分先天异常者,在穿过巩膜筛板后面一段距离处才汇合成总干,所以在球后视神经内存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静脉干,姑且称之为分干。

当其中的一支发生阻塞时,称为半侧中央静脉阻塞(hemicentralveinocclusion)。

半侧阻塞所引起的病变范围大于分支阻塞,占整个眼底的1/2~2/3,视乳头出现与阻塞部位一致的区域性水肿混浊。

总干分支及半侧阻塞均可因阻塞的程度轻重而与不同的眼底改变,不完全阻塞者(非缺血性),眼底出血量、出血面积、视网膜水肿混浊程度要比完全性阻塞者(缺血性)少而轻,FFA所见无灌注区面积之和小于10个PD,棉绒状斑偶见,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亦低的很多。

静脉阻塞后的血供情况,随侧支循环的逐渐建立而血液循环障碍有自行缓慢恢复的倾向。

大概经半年左右,视网膜水肿、出血渐渐消失,静脉管径恢复至原有宽度或宽窄不均。

可见血管平行白鞘或管状白鞘,与阻塞静脉伴行的动脉可有继发性硬化,有时还能见到小血管瘤样梭形扩张。

出血、水肿混浊严重者,在消退后,除常遗留色素紊乱外,有时因视网膜内层萎缩而出现颗粒状或班驳状外观,有时因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增生,见到视乳头面前膜或(及)视网膜(包括黄斑)前膜形成。

视网膜血管后面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簇状聚集的硬性斑点,此种斑点有脂质沉着而成。

硬性斑形态不一,位于黄斑者呈星芒状,黄斑边缘者呈半环状。

硬性渗出斑在出血、水肿混浊消失后仍可残存较长时间,甚至在数年后还能见其残存。

视网膜出血、水肿混浊的吸收,有赖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侧支循环来源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是以最短径路连接阻塞血管与附近开放血管或阻塞支本身阻塞段之间的通道,如同水坝闸门关闭时的泄洪渠道。

这种侧支循环的建立,在发病之初即已开始。

但因被出血和水肿所掩盖,在检验镜下不易发现,待出血和水肿减退或消失后才能见到,呈袢状或螺旋状迂曲。

总干阻塞、半侧阻塞或靠近乳头的分支阻塞,侧支循环常见于视乳头面或其边缘处。

ICGA提示,该处侧支循环为视网膜与脉络膜循环短路视网膜静脉血流通过侧支循环进入脉络膜静脉。

四、并发症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两大类:

第1类为黄斑部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包括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形成黄斑瘢痕形成等。

第2类为新生血管及其并发症,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增殖、机化膜形成、牵拉视网膜形成破孔和视网膜脱离。

在以上并发症中以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最为常见。

1.黄斑囊样水肿:

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本病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总干略高于分支阻塞。

总干阻塞囊样水肿的发病率为40%~66%,分支阻塞者为30%~62%。

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的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而有不同病情严重者发生较早,可在静脉阻塞后1个月发生有的在发病后数月始出现。

检眼镜检查轻症者不易识别,重症者因黄斑弥漫水肿又不易分辨。

但现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明确诊断。

1至数月后黄斑区弥漫水肿有所消退,可见黄斑呈暗红色。

病变明显者黄斑区有界限清楚的暗红色泡状隆起分格的小泡排列呈花瓣状或放射状。

接触镜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增厚、中心凹隆起形成数个较大成数个较大囊泡其周围尚可见蜂房样小泡。

囊泡内如有积血则形成一半月形液平面,囊泡后壁可有色素增殖。

囊样水肿范围轻者局限于中心区分支阻塞者占据黄斑上半或下半,总干阻塞重症者,囊样水肿可扩展至视盘颞侧缘和上下血管弓。

荧光血管造影晚期呈典型花瓣状或蜂房状渗漏。

囊样水肿消退很慢,数月~1年不等,个别可长达2年不吸收。

因囊样水肿的程度不同而视力的预后也不一致,暂时性水肿者大多数视力可恢复至0.5以上,长期水肿者,14%的患者视力可达到或超过0.5。

数年后黄斑囊泡变平,呈暗红色花瓣状图形,或有色素和纤维增殖,或形成囊样瘢痕,严重影响中心视力。

2.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玻璃体反复出血而视力严重受损。

新生血管产生的时间最早者为发病后3个月,随病程延长发病率增高。

新生血管发生在视网膜和视盘上,总干阻塞产生的新生血管一般比分支阻塞者少,这是由于总干缺血型阻塞还未产生较多视网膜新生血管时已发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发生在视网膜上者总干阻塞为7.7%,分支阻塞为24.1%,半侧阻塞为41.9%。

新生血管位于视盘者,总干为5.1%,分支为11.5%半侧为29%。

新生血管常发生在无灌注区的边缘,或远离缺血区的视盘上或视盘附近的视网膜上。

其形态最初呈芽孢状,逐渐长大呈丝网状、花圈状或海团扇状(图6)。

荧光血管造影有大量荧光素渗漏。

新生血管与视网膜无灌注的范围大小有密切关系,无灌注区超过5~7PD范围者则可产生新生血管。

无灌注区面积愈大,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性愈大。

五、临床治疗方法

本病治疗比较困难,对某些疗法也存在争论。

从理论上讲,血栓形成应用抗凝剂治疗,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许多过去使用的抗凝药已不再应用。

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

一般可针对病因治疗和防治血栓形成,如降低血压和眼压,降低血液黏度,减轻血栓形成和组织水肿,并促进出血吸收

1.纤溶制剂使纤维蛋白溶解,减轻或去除血栓形成。

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去纤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等。

治疗前应检查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低于正常者不宜应用

2.抗血小板聚集剂:

常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可抑制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和释放ADP具有较持久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每天口服0.3g,可长期服用。

双嘧达莫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口服25~50mg,3次/d。

3.血液稀释疗法:

其原理是降低血细胞比容减少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

最适用于血黏度增高的患者方法是抽血500ml加75ml枸橼酸钠抗凝高速离心,使血细胞血浆分离,在等待过程中静脉滴注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

然后将分离出的血浆再输回患者。

10天内重复此疗法3~6次至血细胞比容降至30%~35%为止。

此疗法不适用于严重贫血者。

有效率42%~88%

4.皮质类固醇制剂:

对青年患者特别是由炎症所致者和有黄斑囊样水肿者用皮质激素治疗可减轻水肿,改善循环有人不赞成应用皮质激素,认为静脉阻塞是血流受阻,静脉压增高,使血管渗透性增加,用皮质激素无效。

5.激光治疗

其机制在于:

①减少毛细血管渗漏,形成屏障从而阻止液体渗入黄斑;②封闭无灌注区,预防新生血管形成;③封闭新生血管减少和防止玻璃体积血。

激光对总干阻塞只能预防新生血管和减轻黄斑囊样水肿,对视力改善的效果不大,但对分支阻塞则效果较好。

美国静脉阻塞研究组报告用氩激光治疗分支阻塞的黄斑囊样水肿视力恢复2行以上者治疗组为65%,对照组为37%。

氩激光可降低新生血管和玻璃体积血发生率,该组治疗160只眼中发生新生血管者占12%,而对照组159只眼中新生血管发生率高达22%。

已发生新生血管的眼经激光治疗后只有29%发生玻璃体积血,而对照组有6l%发生玻璃体积血

激光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

1992年McAllister等首先应用氩激光进行了实验性激光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1998年又联合用YAG治疗使成功率从33%提高到54%。

其后中国外许多作者应用此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视网膜动静脉鞘膜切开术:

可应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在受压静脉与动脉交叉处切开动静脉鞘膜,以减轻静脉受压。

使血流恢复。

手术后约80%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

7.其他药物治疗:

如活血化瘀中药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如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治疗本病的有效率为69%左右。

此外可根据病因给以降血压药或降眼压药。

对症治疗如碘制剂肌内注射或离子透入以促进出血吸收。

六、预后(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预后与阻塞的类型阻塞部位、阻塞程度和发生的并发症等有关。

一般说来,总干阻塞比分支阻塞预后差,缺血型比非缺血型者差。

中国有人报告本病944只眼,致盲率为16.9%,其中总干阻塞致盲者占27.6%,半侧阻塞占11.7%分支阻塞占8.6%。

总干阻塞无论用纤溶制剂或光凝疗法均不能使视力改善,仅能预防新生血管的产生。

分支阻塞预后较好,未经治疗的分支阻塞,视力恢复在0.5以上者为60%和53%。

影响视力预后的主要原因为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及其并发症——玻璃体积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七、眼底病激光治疗流程:

   1、激光治疗眼底病变前要先散瞳,用直接或间接眼底镜详细检查眼底,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当天不行激光治疗),明确诊断和决定是否激光治疗。

   2、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口头或书面解释所患疾病现况和发展规律,激光治疗目的。

并签激光治疗知情同意书。

   3、激光治疗过程:

病人首先提早1/2~1小时散瞳,待眼科医生检查完眼底后,滴上表麻眼药水(无疼痛,不必紧张),在激光裂隙灯前就坐,放前置镜后即可进行,眼科医生根据病变范围进行光凝。

当然,早期病变激光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激光要分次进行,一般每只眼3~4次。

   4、激光治疗眼底病变后对所有激光治疗的患者均应定期随访,即使病情稳定,也应在3~6个月内复查,有视盘新生血管的患者更需经常复诊。

如果术后1个月复查时,尚有50%的新生血管未萎缩、3个月后尚可见25%的新生血管,需补充激光。

对于术后6个月还未萎缩的视盘新生血管,可用激光直接光凝供应血管。

眼底病激光治疗注意事项 :

  

   1、激光治疗前一晚要有充足的睡眠

   2、激光治疗时要配合医生保持稳定的姿势,眼睛不能随意转动,以免意外灼伤黄斑中心或大血管,严重影响视力

   3、激光治疗后当天最好免看电视或过度用眼,避免做低头运动及用力运动。

眼底病激光治疗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1、眼底病患者尽量少用或不用糖类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

  2、少吃酱菜等盐腌制食品。

  3、少吃动物油脂,尽量选用植物油,多吃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胡萝卜。

  4、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如海带、紫菜、海鱼等,镁低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视网膜病变,适当地补充镁是防止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含镁丰富的食品有绿叶蔬菜、小米、荞麦面、豆类及豆制品。

参考文献及高甘油三酯常识

文献一:

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疗效分析(2010-7-14)

影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黄斑的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发展及其并发症的产生,激光治疗可促使视网膜出血,水肿尽早吸收,减轻黄斑的水肿,预防新生血管发生,防止玻璃体积血。

近几年来,我们用氩激光治疗一些BRVO,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58例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BRVO患者158例(158只眼),男69例,女89例,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05例(66.5%),颞下分支静脉阻塞31例(19.6%),鼻侧22例(14%)不包括半侧及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

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2.5岁)。

合并高血压者68例,糖尿病者15例,青光眼3例。

随诊3~40个月(平均16.8个月)。

1.2激光术前检查及适应证本组病人均在门诊检查治疗,术前检查包括:

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无灌注区>4PD者均为本组激光治疗适应证。

1.3方法充分散大瞳孔,应用zeissARGONⅡ型氩激光机对158例患者进行治疗。

对缺血型及无灌注区>4PD患者,做区域性或象限性播散光凝;对渗漏威胁黄斑及已形成黄斑水肿的患者,做黄斑防护堤坝或格栅样光凝。

激光参数变化较大,输出功率0.15~0.5W,曝光时间0.1~0.3s,光斑直径100~300nm,光斑TSOⅠ~Ⅲ级光斑,除激光治疗外,患者配合以和血明目片等药物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标准为无灌注区和(或)新生血管消失,和(或)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消失;显效为出血、水肿及渗出大部分吸收和(或)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无进展者;有效为出血、水肿及渗出部分吸收和(或)新生血管部分萎缩者,否则为无效。

2结果

2.1视力预后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91例,占57.6%,视力提高1行或不变的59例,8例视力下降,黄斑部长期渗出、出血者5例,晚期黄斑部形成瘢痕者3例,有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视力预后较差,156例中有新生血管形成的有51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只有16例,占31.4%。

2.2治疗效果在158例中,治愈102例,占64.6%。

显  效、有效者41例,占25.9%;无效者5例,有新血管形成的51例中治愈19例,占37.3%。

3讨论

3.1激光治疗时机关于激光治疗的时机选择有许多争议,有学者认为应在发病后3个月以上,出血水肿不见好转、视力不能恢复时进行[2],还有的认为在出现新生血管以后再进行光凝[3],从我们这组病人的治疗中体会到早期进行激光治疗效果更好。

只要无灌注区>4PD,可能发展成新生血管者,早期即进行激光治疗,这与有些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4],许多学者指出新生血管的产生与视网膜缺血密切相关,并与无灌注区面积大小成正比,病程愈长,发生新血管的危险性愈大,早期光凝大片无灌区,可减少因缺氧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预防新生血管的产生。

在BRVO早期,当黄斑附近有大量毛细血管渗漏或出血威胁中心凹时,激光在黄斑外做拦坝可保护黄斑,避免因黄斑长期水肿,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3.2激光治疗的愈后在本组158例BRVO病人中,91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占57.6%,治愈为102例,占64.6%,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BRVO时,常由于缺血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造成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新生血管形成,黄斑部出血、水肿,激光治疗的目的是消灭无灌注区,缓解组织缺氧,防止新生血管发生,对已形成新生血管的,可直接闭封新生血管,黄斑光凝可使黄斑区水肿渗出减轻、消失。

但对一些晚期病例,特别是视乳头产生新生血管及黄斑部已发生囊样水肿者,疗效不佳,常留有永久性的视力损害。

 

文献二:

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疗效观察(2012年《眼科临床杂志》)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氩绿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66例(66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区行弥漫性光凝,如合并黄斑水肿眼行黄斑区格栅状光凝,3个月后复诊,仍有渗漏者行2次或3次光凝。

结果3个月后,70%患者视网膜水肿、渗漏消失。

72%视力提高,86%新生血管消退,83%无新生血管出现。

结论氩绿激光光凝视网膜可使多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渗漏、水肿、无灌注区获得缓解,减少新生血管发生。

文献二:

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时机的探讨(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摘要】:

目的:

探讨对BRVO进行激光治疗的时机,以及疗效。

希望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方法:

将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BRVO患者33例33眼按发病时间分为2组:

A组:

发病3月内行激光治疗;B组:

发病3月后行激光治疗。

激光强度以视网膜出现中度灰白色反应为度。

光凝范围以无灌注为准,对于缺血区大于6个PD,则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

尽量避开动静脉血管,避开黄斑区至少1个PD距离,对于有黄斑水肿或病变波及黄斑的患者,行格栅样光凝。

一般行1到2次激光光凝。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视力,0CT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以及FFA管壁渗漏情况,所有病人随访3-6月。

结果:

1、A以视力下降为主诉者6人,占30%,B组以视力下降为主诉者8人,占61.5%,两组以视力下降为主诉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0)2、术前视力:

A组术前视力为0.31±0.26,B组术前视力为0.11±0.12,两组间术前视力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0)。

3、术后视力:

两组间术后视力频数分布A组显著优于B组(P=0.007)。

A组术后视力为0.54±0.31,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提高(P=0.000)。

B组术后视力为0.26±0.23,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提高(P=0.001)。

4、术后视力改善率:

A组90%(18/20),B组69.2%(9/13),术后视力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00)5、视网膜缺血改善情况:

A组有效12人,好转8人,无效0人,B组有效2人,好转9人,无效2人,A,B组好转率分别为100%和84.6%,A组的视网膜缺血改善情况较B组为佳(P=0.006)。

6、黄斑水肿的改善:

A、B两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改善率分别为100%(7/7)和87.5%(7/8),A组黄斑水肿改善率优于B组(P=0.000)结论:

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安全有效,发病3个月内治疗要优于发病3个月后治疗。

文献四:

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症46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杂志2011-3-4)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并发症即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发生机制为:

静脉阻塞发生后,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阻塞远端的血流量减少,导致阻塞血管供氧区域缺血,发生毛细血管无灌注,诱导局部产生新生血管生长因子,从而形成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3]。

另一方面,缺血使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间的紧密连接破坏,血管渗透性增强,而增加的内压更促进渗漏的发展,这种渗漏引起的黄斑水肿不会自然恢复,当持续水肿影响视力时应用激光治疗[4]。

激光治疗原理:

(1)激光光凝可使视网膜部分发生萎缩,减少其耗氧量和静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渗漏,特别是阻止渗漏液进入黄斑部引起黄斑水肿;

(2)光凝使视网膜和脉络膜产生多数散在粘连,可使水肿而脱离的视网膜感觉层更靠近脉络膜毛细血管,从而得到更丰富的血供,促使视网膜水肿吸收及视功能的恢复;(3)光凝可破坏中心凹周围的异常毛细血管,减少其渗漏,促进黄斑水肿的吸收;(4)可直接封闭渗漏的毛细血管;(5)可封闭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减少由缺血缺氧产生的新生血管生长因子,预防新生血管产生;(6)已产生视网膜和/或新生血管的病例,光凝使新生血管消失或缩小,减少玻璃体出血[5]。

我们的结果显示85%(22/26)患者1次激光治疗后水肿吸收,15%(4/26)患者2次后吸收,说明通过1次或几次的光凝治疗,绝大多数黄斑水肿可吸收。

80%(16/20)患者经1次激光治疗后新生血管消退,20%(4/20)患者经2次激光后消退,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激光光凝的目的在于消除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巩固或改善现有视力,降低更加恶化的危险。

但并非根治其病理过程中一切病变,即使光凝治疗成功,以后病情也可能复发,故需定期复查眼底及FFA,发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出现,要及时补充光凝,巩固疗效,以达保存视力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大多用氩激光光凝,因其输出功率高,且曝光时间长,光斑大小可随意调节而广泛应用于眼底、虹膜、房角的光凝治疗,主要输出蓝色及绿色激光。

但对治疗眼底疾病来说,特别有用的是红光和黄光,黄光与红光穿透力强,黄光不被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叶黄醇所吸收,在光凝时可避免损伤中心视力;红光不被血红蛋白吸收,对水肿出血的视网膜有较强的穿通力,在光凝治疗视网膜血管疾病中有很大的优越性。

氪激光可以发出16条谱线,其中主要为黄色、红色、蓝色、绿色4条谱线,这一优势是氩激光不能比拟的。

我院自2003年引进美国科以人公司生产的氪激光机,治疗各种眼底疾病,效果显著,尤其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级新生血管等并发症的治疗,疗效明显,视力显著提高。

   总之,我们对46例BRVO合并黄斑水肿或新生血管者行激光治疗,能缩短病程,提高视力,降低新生血管及玻璃体病变等并发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高甘油三酯

一、甘油三酯的概念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缩写TG)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

二、甘油三酯高的危害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上。

甘油三酯高的后果是容易造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渐渐形成小斑块,即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而血管壁上的这些块状沉积会逐渐扩大面积和厚度,使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变慢,血流变慢又加速了堵塞血管的进程,严重时血流甚至被中断。

这时,甘油三酯高的危害已经相当严重了。

除了血流中断,阻塞物脱落还能造成血栓;甘油三酯高的后果无论发生在哪个部位,对人体损伤都很严重。

如果在心脏,可引起冠心病、心梗;在大脑,可发生脑卒中、中风;发生在眼底,会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在肾脏,可引起肾衰;发生在下肢,则出现肢体血流不畅导致坏死。

此外,甘油三酯高的危害还包括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还能够加重肝炎、致使男性性功能障碍、导致老年痴呆等。

研究表明,甘油三酯高的后果还包括一点,它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三、高甘油三酯的治疗

通常,对于仅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胆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应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重。

另外还要戒烟戒酒,适当参加体力活动或运动。

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阶段,在饮食方面,应该减少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限制饮酒。

每日摄入的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控制在7%以下。

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而言,少量饮酒也可以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明显升高,所以要限制饮酒。

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使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

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也应进行长期、规则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

当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合并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时,应该采用药物治疗。

四、饮食注意

1.人体中的脂类大部分从食物中来,所以甘油三酯高的人饮食应有节制,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副食品以鱼类、瘦肉、豆及豆制品、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有助降甘油三酯的食物,如:

沙丁鱼、大马哈鱼、甜杏仁、马齿苋,还有豆类,大蒜等。

3.还有一些利于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的食物:

海带、紫菜、木耳、金针菇、香菇、洋葱等,也可以常吃。

4.饮牛奶宜去奶油,不加糖。

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食物用素油,少吃油煎食物。

少吃花生,因其中含油甚多,但可以食用核桃肉、瓜子仁、果仁等。

5.还有一个中药验方:

坚持用生山楂泡水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