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737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docx

精校Word版答案全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

2019-2020学年9月份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细胞内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淀粉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水解的终产物均是二氧化碳和水

B.核糖核苷酸中含有氧元素,脱氧核糖中不含氧元素

C.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但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

D.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的含量最多

2.下列有关小麦叶肉细胞和人骨骼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叶肉细胞中Mg的含量较高B.人骨骼肌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C.两种细胞均能合成储存能量的多糖D.两种细胞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噬菌体、蓝藻、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性激素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参与

C.mRNA与tRNA可通过氢键结合,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若高尔基体被破坏,则赤道板不能形成

4.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的比较结果如图所示,四种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情况未标出。

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进人该细胞的方式相同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要消耗能量

5.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

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且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温度、淀粉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等为无关变量

B.pH值为1时淀粉酶可能已经失活,淀粉发生分解是盐酸起催化作用

C.pH值为3和9时淀粉剩余量相同,说明两种条件下淀粉酶活性相同

D.实验中用适量的H2O2和H202酶代替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更为科学

6.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促进ATP的水解)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

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

A.所有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B.仅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C.仅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

7.右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更充分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8.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0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S2明显小于S4,主要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C02浓度

B.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C.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D.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

9.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后期有着丝粒的分裂

C.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

10.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11.某正常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均未发生异常。

若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后期细胞内含有14个核DNA分子,则该后期细胞内会出现的情况是

A.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增加了7个

B.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7个四分体

D.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并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1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或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产物都是蛋白质

B.蛙的成熟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细胞核变大现象

C.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癌变后各种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与突变前均有差异

13.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

B.图甲中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的存在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14.如图表示人体红细胞成熟经历的几个过程及各个阶段细胞特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均具有细胞周期

B.网织红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白血病

C.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的同时还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

D.成熟红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控制,其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已表达

15.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在自由放养处在遗传平衡的马群中,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下,下列不同实验结果屮能判断出显隐性状的是

A.选择1对栗色马个体交配,所生一匹小马表现为栗色

B.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子代白色小马明显多于栗色小马

C.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生六匹小马有三匹栗色和三匹白色

D.自由放养的此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子代栗色小马明显多于白色小马

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

、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配子的随机结合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多次重复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17.在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

矮茎=1:

1,则高茎为显性性状

B.若双亲正常,生了一个有病女儿,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D.基因型相同的两个生物,其表现型必定相同

18.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h)共同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F2中黑色:

黄色:

白色个休之比接近3:

3:

10

B.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

C.F2中黑色与黄色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4种,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D.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

1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一个家庭中的遗传系谱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10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7、9两人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7、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6

20.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决定个体的性别

C.真核生物体细胞也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D.控制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会随着Y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二、非选择题(4题,共60分)

21、(16分)光合能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为研究水稻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科研人员获得了种植株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显下降的水稻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

(l)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上,能够___和利用光能.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和[H]参与在____(场所)中进行的C3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可以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蔗糖和淀粉。

(2)科研人员用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果如下图所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出现了两方面的明显变化:

①___;②____。

此实验从________水平分析了突变体光合产量变化的原因。

(3)半乳糖脂是类囊体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对于维持类囊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酶G参与其合成过程。

测序发现,该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常。

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野生型

突变体

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

半乳糖脂相对值

34

26

33

叶绿素含量相对值

3.42

2.53

3.41

对比三种类型情况下的测定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解释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产量下降的原因____。

22.(17分)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D段完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图2、图3分别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填字母)。

(2)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________。

与图2相比,此时期乙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结构H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2细胞表示某高等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则它产生的精细胞中核DNA数目是。

23.(12分,每空2分)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是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

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小组可选用基因型为的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

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用线段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基因分布位置

②实验方法:

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

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

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的花色及其比例。

④实验的可能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结论:

若,说明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甲所示。

若,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乙所示。

若,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丙所示。

(2)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①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自交产生的非亲本性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②研究小组选择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的花全是粉色,则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24.(15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有些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完全消化,食用含乳糖的牛奶后出现过敏、腹泻等症状。

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培育出转基因奶牛。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工程得以实现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2)若用PCR技术来获取肠乳糖酶基因,其前提条件是。

获取到合格的肠乳糖酶基因,至少经过个循环,一个循环包括

环节(用文字、→描述)。

(3分)

(3)要培育转肠乳糖酶基因奶牛,需要作为含肠乳糖酶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该质粒上肠乳糖酶基因的启动子是。

转基因牛的乳汁中含有肠乳糖酶,肠乳糖酶会催化乳汁中的乳糖分解为。

 

答案

1-5CDBBC6-10DAADC11-15ABCDB16-20DBDBC

21.(16分)

(1).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还原

(2).类囊体结构散乱淀粉粒数量减少细胞

(3).突变体的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野生型,转入酶G基因后两者含量恢复

(4).酶G基因异常,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影响类囊体结构,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暗(碳)反应合成的蔗糖和淀粉减少

22.(17分)

(1)DNA(1分) 着丝点分裂(或“着丝粒分裂”) DEFG

(2)1∶2∶2 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3)细胞板 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4)2

23.(12分)

(1)AaBb

④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

红色:

白色=6:

3:

7

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

白色=1:

1

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

白色=2:

1:

1

(2)①2/5②AABB或aaBB

24.(15分)

(1)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结构基本相同各种生物公用一套遗传密码(或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相同)(2分)

(2)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便于合成引物(2分)3(2分)加热变性(或加热解链)→冷却复性(冷却使引物与互补链结合)→加热延伸(加热,Taq酶催化互补链合成)(3分)

(3)受精卵(2分)乳腺蛋白的启动子(2分)葡萄糖和半乳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