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067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政治新学案同步必修一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学案2Word版含答案

学案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课标要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C)

学习目标

1.理解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评价。

2.理解做理智消费者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重点)3.正确认识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等经济现象。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

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

(2)评价: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

消费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2)评价: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

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的影响,消费向别人看齐,追求流行、名牌等。

(2)评价:

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表现:

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2)评价:

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连一连

“面子”型消费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人有我也有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穿衣打扮,追求个性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提示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既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又反对过于节俭,抑制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请思考:

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贷款消费、借债消费吗?

提示 不是。

适度消费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既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又反对过于紧缩,抑制消费。

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适当的贷款或借债可以改善生活。

探究点一 区分四种消费心理

某班同学就“00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其代表观点如下:

甲同学认为:

“00后”就是追求时尚、个性,崇尚“我有我风格”,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看重产品的个性化。

乙同学认为:

“00后”要穿名牌、玩高档、追求享受、讲究排场。

丙同学认为:

“00后”应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商品的质量与价格、自身需要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消费。

(1)请结合所学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更侧重于哪种消费心理?

(2)你赞同哪一种消费心理,为什么?

答案 

(1)甲同学的观点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乙同学的观点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丙同学的观点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赞同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1.区分不同的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从众心理的消费

求异心理的消费

攀比心理的消费

求实心理的消费

表现

跟风、随大流

与众不同,展示个性

“向上看齐”“人有我优”的炫耀性行为

消费讲究实惠

特点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夸耀性、盲目性

讲究实惠、符合实际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适当地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可以张扬个性,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值得提倡

2.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企业应该采取哪些不同的策略

(1)对从众心理,要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如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2)对求异心理,要注重创新产品设计和生产制作的个性化。

(3)对攀比心理,要树立品牌战略,注重广告宣传。

(4)对求实心理,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例1 面对团购优惠的诱惑,人们纷纷跳水。

下面漫画《团购》中经济现象的消费心理是(  )

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

C.从众心理D.求异心理

答案 C

解析 通过“买了这么多不需要的东西真后悔”,可见在团购中盲目跟风,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故C符合题意。

探究点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中,一半以上的消费用于“享受型”消费,请吃饭、旅游、玩游戏、看电影、唱K等消费相加,占比达49%;在数码产品购置方面,苹果手机、苹果电脑、苹果平板分别成为销售排行的TOP1。

而所需资金有一部分来自于各种分期购物。

一些公司抓住大学生爱新品、赶潮流的消费心理,提供低门槛的信贷消费服务,有的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的广告,有些宣称“有学号就能借”。

目前读大二和大三的大学生是其消费的主力军。

(1)大学生可以利用分期购等方式进行消费吗?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中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说明在消费问题上,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要使整个社会形成理性消费的良好风气,还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请你为理性消费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 

(1)可以。

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利用分期购来消费。

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

理性消费,永系我心;理性消费,理性先行;生活要节约,消费要科学等。

注意区分几个概念:

适度消费、超前消费、滞后消费(或抑制消费)、贷款消费

(1)适度消费指居民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既不超前也不滞后;滞后消费是指消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它不利于刺激生产。

而贷款消费是在对自己的预期收入做出正确估计、考虑自己偿还能力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一种适度消费。

(2)适度消费不同于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违背客观实际,只顾眼前,不顾今后,割裂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容易助长奢侈、浪费、攀比之风,败坏社会风气,因此,适度消费不同于超前消费。

例2 雨后的北京碧空如洗、白云朵朵,“北京蓝”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中的热点话题。

沐浴在如此澄澈的蓝天白云之下,人们更加渴望“北京蓝”成为北京天空的新常态。

下列有利于“北京蓝”成为新常态的生活消费行为是(  )

A.厉行勤俭节约,坚持理性消费

B.创新生产技术,寻找替代能源

C.树立环保意识,追求低碳生活

D.承担社会责任,生产绿色产品

答案 C

解析 有利于“北京蓝”成为新常态的生活消费行为是树立环保意识,追求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C符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的主体是企业,不符合题意,排除。

理性消费,合理支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问卷显示:

“78%的受访大学生称身边的透支消费很普遍。

大学生为什么会超前消费?

调查显示,超前消费观影响(63.7%)被受访者认为是最大原因,其次是攀比心、虚荣心作祟(62.0%),其他还包括网贷太容易(49.8%)、信用卡太多(38.7%)、生活费不够(28.1%)、父母不限制消费(20.9%)等。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学生认为“用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生活”再正常不过,他们多数选择分期购物和借贷消费。

实际上,他们一开始或许只是想买个几百上千元的东西,借了钱才发现,有的把利息算上,却付出更多金钱。

88.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亟须树立正确消费观。

要学会量入为出、节制消费欲望、学会理财,这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表现,是真正的独立。

1.如今,贷款消费已经成为时尚。

对此,有人说:

“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贷款消费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B.正确,因为贷款消费是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的消费

C.错误,因为贷款消费才是最佳的消费方式

D.错误,因为与自己的收入状况相适应的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答案 D

解析 贷款消费因人而异,对于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乐观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一种可行的选择,A错误,排除;贷款消费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B错误,排除;贷款消费因人而异,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D符合题意,入选。

2.近年来,“校园贷”成为高校校园的热词。

许多分期平台专门为高校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分期产品,方便了众多学生的生活。

但在暴利的驱使下,“校园贷”平台参差不齐,学生易在“低利率、无担保”等噱头引诱下透支购买物品甚至炒股等,结果入不敷出。

这警示学生群体应(  )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学生通过低门槛获得“校园贷”后会感觉钱来得太容易而肆意挥霍,导致入不敷出,这警示学生群体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绿色消费,也没强调学生铺张浪费,排除③④。

故选A。

3.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如何理性消费?

答案 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需要做到: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不少消费者往往根据前面消费者的购买人数、评价数量、好评度来决定是否购买本款商品。

这属于________引发的消费。

(  )

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这些消费者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即从众心理,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据调查,新款手机上市后两个月,降价幅度平均达到20%,许多消费者在手机新上市的时候就购买,而没有耐心等上两个月的时间。

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有能力购买奢侈品

B.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新款手机有许多新的功能,体现了求实心理

D.新款手机对年轻的消费者总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答案 B

解析 尽管新上市的手机一般价格比较高,但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喜欢购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手机的新功能恰恰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标新立异的想法,B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收入增加,A不符合题意。

新手机尽管有新功能,但价格很高,这不是求实心理,C排除。

D并没有讲清楚新手机会吸引消费者的真正原因,排除。

3.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

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便等。

这种消费,我们称之为(  )

A.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答案 C

解析 购买商品时,参考多种因素,这种消费是由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故C当选;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

4.(2016·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

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

这警示我们(  )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

答案 D

解析 “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警示我们要理性消费,D正确;求异的消费并非都不可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求异消费,而不应全盘否定,A错误;贷款消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也不应全部否定,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建设美丽中国,倡导绿色消费。

下列情景中,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产品,提高家庭生活效率

B.在收入预期乐观的情况下,贷款购买汽车

C.响应“光盘行动”,在餐馆消费时将剩菜打包带走

D.春节期间,为孩子准备包装精美的礼物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倡导绿色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