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350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docx

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1028

“新德育”行动研究的十大基础理论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朱洪秋

“新德育”行动研究是笔者多年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理论学习、科研培训积淀之后的形成的一种新时代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系统研究、系统思想、系统实践项目和成果,对于学校德育管理改革、家校指导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一、“新德育”三大理念

“新德育”是笔者为了区别于“传统德育”而建构的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学校德育理论、理念、目标、途径、方法的总称。

“新德育”最突出的顶层设计是“唤醒主体性”、“传递正能量”、“培养全人格”。

这是受到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德育品牌设计启发而提出的学校德育基本理念,是一种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引领实践的理念性顶层设计,对于指导广大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1.唤醒主体性

“唤醒主体性”是指,学校德育要把尊重孩子的天性、释放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主体性作为教育的起点,这是对“传统德育”中的“主体性缺失”的一种回应。

“控制型德育”、“灌输式德育”导致的学校德育的“主体性缺失”是传统学校德育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把“唤醒主体性”作为新德育的第一大理念的目的就在于此。

“控制型管理”是一种学校德育的“底线思维”,容易把学校德育带入一种“减少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被动教育管理“泥潭”,“唤醒主体性”是一种“育人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和让每个同学成为最好的自己。

2.传递正能量

“传递正能量”是指,学校德育要把寻找积极的力量、传递正向的力量、发挥鼓励的力量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这是对“传统德育”中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策略与方法的一种回应。

过于关注“德育问题”和“学生问题”导致的学校德育的“问题中心”是传统学校德育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把“传递正能量”作为新德育的第二大理念的目的就在于此。

“问题中心”是一种学校德育的“底线思维”,容易把学校德育带入一种“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被动教育管理“泥潭”,“传递正能量”是一种“育人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实现终极育人目标。

3.培养全人格

“培养全人格”是指,学校德育要促进每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格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对学校“传统德育”中“以学业为中心”目标导向的一种回应。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德育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是服从和服务于学生“学业成绩”或“升学率”的需要,这种导向偏离了学校德育的功能定位,也是传统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把“培养全人格”作为新德育的第三大理念的目的就在于此。

新德育的三大理念,从学校德育的起点、过程、目标三个方面指出了“传统德育”中存在的“控制型德育”、“问题式德育”、“学业型德育”三大突出问题,并用“唤醒主体性”、“传递正能量”、“培养全人格”三大理念给予回应,这是对新时代和现代社会学校德育的一种方向性引领。

新德育三大理念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组织结构理论

任何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建设一个与组织功能适应的组织结构,因此,组织结构理论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1.组织结构的层级与幅度

组织结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组织结构的层级与幅度问题,组织结构的层级问题是指,组织结构纵向可以分为多少个管理等级层级;组织结构的幅度问题是指,组织结构的横向宽度包含多少个管理组织单位,或者说是指一个管理者横向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

对于一个确定的组织来讲,组织管理的层级和幅度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组织管理的层次越多,管理的幅度就越小;反之,组织管理的层次越少,管理的幅度越大。

组织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组织结构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讲,管理层级过多,不利于管理效率提高;但是,管理层级过少,会导致管理管理幅度过大,也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1)学校的组织管理层级与幅度

一般来讲,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学校层面、处室层面、年级层面和班级层面四个层级。

有的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年级组负责制,实际上就是一种降低管理层级的管理制度变革,有利于提高年级的管理效率。

但是,这种改革存在的问题是,容易忽视德育和教学的引领功能,影响管理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2)德育管理的层级与幅度

德育是学校行政、德育、教学三大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专业系统,德育管理系统的层级大致为德育主管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级四个管理层级,一般来讲,德育主管校长和德育处可以视为一个管理层级,也就是学校层级的德育管理组织结构,再加上年级和班级,共包括三个德育管理层级。

德育管理幅度主要是指年级层面的班级管理幅度。

(3)班级管理的层级与幅度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组织,传统的班级管理系统的层级大致为班主任、学生干部、行政小组(或学习小组)和学生四个层级,或者说主要包括班干部、行政组、学生三个层级。

班级管理幅度因班级学生容量和小组成员数量而异。

班级管理组织结构改革是未来学校德育管理改革最具有活力的新的生长点。

班级管理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各项改革及管理效率。

2.班级“部委制”管理改革

班级“部委制”管理改革是笔者为了推动班级自治管理而设计的一种班级组织管理改革创新类型,起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班级管理全员参与和学生自治。

该组织架构将班级行政管理系统由原来的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少数学生干部构成,变革为由学习管理部、生活管理部、行为管理部、活动管理部四大部委构成,每个部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若干名成员,分别负责部委相关事宜。

与传统的班级组织架构相比,班级部委制管理组织架构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变原来的干部负责制为部委负责制,可以有效吸收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专业化;第二,变原来的层级等级制管理为扁平化民主管理,可以让干部与学生之间更加贴近,并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人本化;第三,变原来的个体管理为团队管理,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学生的协作能力。

班级部委制管理的四个模块具有不同的管理性质和特点,生活管理部门实现班级生活管理模块化,学习管理部门实现班级学习管理专业化,行为管理部门实现班级学生行为管理专门化,活动管理部门实现班级活动管理责任制。

班级中更多的同学可以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纳入到四大部门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实现班级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效能化,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班级部委制管理组织架构可以为更多的班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服务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实现班级自治的重要组织支撑。

班级部委制管理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在班级部委制管理组织架构的实践过程中,辅之以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是一种更为完善的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部委制与小组合作制管理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三、知、情、意、行统一规律

学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知、情、意、行统一规律。

也就是说,学生教育应该遵循知情意行统一规律,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在中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突出问题是知行脱节、知情感脱节、行情脱节、知情意行脱节等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知情意行统一,克服知情意行脱节的问题,“新德育”行动研究提出了以下两个教育模型。

1.学生行为管理“四步法”模型

学生行为管理“四步法”模型是指,在学校或班级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遵从知、情、意、行统一规律,按照“建标准、建机制、造氛围、抓落实”的行为管理四步法来实施。

为了实现学生行为管理四步法与知情意行统一规律的对应关系,笔者将在示意图中将行为管理四步法的流程按照建立标准、营造氛围、建立机制、狠抓落实四个环节顺序进行组织。

学生行为管理“四步法”模型如图4所示。

 

2.“三阶段四环节”主题育人模型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育人模型包括“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三阶段四环节”主题家长会模型和“三阶段四环节”主题家庭会议模型三个操作性育人模型,是笔者依据学生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统一规律,在“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基础上建构的三大育人模型。

旨在打破传统的、等级制的、灌输式的主题班会模式、家长会模式、家庭会议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参与的新型主题班会、主题家长会、主题家庭会议模型,促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建立,促进新型的班级文化、家校文化、家庭文化建设。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育人模型如图5所示。

 

四、班级治理理论

现代班级治理理论是笔者依据现代治理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内涵,自主建构的一种基于民主化指导思想和“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方法论的一种班级治理方略与治理体系。

1.传统班级管理与现代班级治理

传统班级管理的主要特征是控制型管理,其特点是人治和控制,当然,传统班级管理中也存在保姆型和放任型管理,保姆型管理的本质也是控制。

传统班级管理与现代班级治理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传统班级管理与现代班级治理特征的综合比较

传统班级管理特征

现代班级管理特征

独裁型管理

民主型管理

保姆型管理

自主型管理

放任型管理

合作型管理

人治型管理

制度型管理

文化型管理

 

2.现代班级治理理论

(1)现代班级治理理论的内涵

现代班级治理理论是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基于民主管理基本指导思想的“五治方法论”,五治方法论主要是指班级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善治。

现代班级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如图6所示。

 

(2)现代班级治理理论五治之间的协同

在班级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善治的班级治理体系中,班级自治和班级共治主要是以班级治理主体的方式发挥功能,班级法治和班级德治主要是以班级治理策略的方式发挥功能。

为了实现整个班级治理过程的协同,不仅需要班级治理主体之间协同、班级治理策略时间的协同,还需要班级治理主体与治理策略之间的协同。

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班级治理协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班级自治、共治、法治、德治的协同过程中,班级民主始终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其中。

班级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善治之间的协同如图

3所示。

 

五、“仁爱”教育理论

学校德育最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爱的教育,师德的本质是师爱,以爱育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

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爱的教育在实现路径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以教师奉献为核心的“师爱教育”、以雷锋精神为核心“奉献教育”、“助人教育”在操作性和实效性方面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与时代接轨,需要进行教育方式创新。

1.志愿服务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型育人活动,是一种爱的教育的很好方式,也是一种“服务性学习”活动,非常适合于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层面、小组层面开展,也可以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价值取向,变原来的分配任务完成任务为自主申报志愿服务,这是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育人模式。

笔者对志愿服务的理念总结是“在志愿服活动中传递爱,在爱的传递中奉献爱,在爱的奉献中学会爱。

2.鱼仔游戏

“鱼仔游戏”是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学校郑光环老师在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个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爱心和责任心、克服学生自我中心的一种育人模型,经过新德育行动研究传播,在广大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具有不断广泛的影响力和实践力。

具体操作包括匿名抽签、游戏过程、认亲班会三个环节。

匿名抽签环节主要是把班级所有学生(最好也包括老师)的名字条放在一个箱子中,每一位师生从中抽取一个名字条,被抽到名字的同学就成为抽签同学的鱼仔,抽签同学就成为鱼爸鱼妈,他们之间就建立起鱼爸鱼妈关心爱护鱼仔的关爱关系,所有抽签完成之后,班级师生之间就形成一个关爱链条,每一个同学都会承担两种角色,一种是关爱者的角色(鱼爸鱼妈),一种是被关爱者(鱼仔)的角色。

鱼仔游戏过程主要是班级设计一个鱼仔墙,同学之间以贴纸条的形式对自己的鱼仔进行关爱。

鱼仔游戏实际上是以一个真实的角色扮演游戏,每一个同学都在真实的角色扮演中付出着关爱,也在付出爱的同时感受着其他同学给予的关爱,所有同学都在爱与被爱中传递爱、奉献爱、获得爱、感受爱。

整个班级在鱼仔游戏的感染下,形成一个拥有丰富爱的温暖的熔炉,对每一位师生都形成一种强大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认亲大会主要是在鱼仔游戏进行到一周、两周或一个月左右(时间可以根据年龄特征和实践探索自主确定),班级组织一次班会,让同学之间相互认亲,鱼妈鱼妈和鱼仔相认,同学之间可以表达感谢,表达感受,相互分享,形成一种爱心传递的高潮,作为一次有了爱的行动的爱的教育的活动。

并为下一个周期的鱼仔游戏做好工作。

鱼仔游戏操作流程如图6所示。

 

六、平行教育理论

平行教育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班级管理最大的贡献之一。

1.什么是平行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指出,“平行教育原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持两者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集体影响和人,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

全部的教育过程都应该是在“通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

对于什么是“平行教育影响”,马卡连柯是这样论述的:

什么是平行教育影响呢?

我们只和集体发生关系,而不和个体发生关系,这是正式的说法。

”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尽量避免与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应该和集体发生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学只能选择参与共同的活动,在参与共同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个人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其行为也会影响着集体。

2.平行教育理论的优点

平行教育影响最大的优点是: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

教师利用集体对个人施加影响,给予了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同伴和集体的教育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既体现出了教育者对个人的教育与影响,又体现出了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与影响,而这种教育与影响对于集体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同时的、平行的。

3.主题班会是平行教育的重要平台

班级活动、主题班会是平行教育最好的方式和平台,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这两个平台的育人功能,而不要把过多精力用于解决每一个个别学生身上。

通过班级活动和主题班会建设起来的班级文化是学生教育最大的教育力量。

平行教育理论中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如图7所示。

 

七、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是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是关于团体的气氛、团体内成员间的关系和领导风格等团体动力状况对团体发展和个体影响的一门科学。

1.团体的性质是由成员之间关系决定

勒温认为,团体的本质在于其所属成员的相互依存,团体的结构特性是由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单个成员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团体的管理风格对团体的状况有很大影响,独裁型管理、民主型管理、放任型管理对团体的影响有很大不同。

在民主型管理的团体中,群体成员相处融洽,而且工作绩效最高;在独裁型管理的团体中,群体成员之间由攻击性行为产生;在放任型管理的团体中,群体工作绩效最差。

2.通过改变团体来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

团体是一定时空中的动力“场”,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

由于从众压力的存在,团队动力状况直接影响团队内个体的行为状况。

对于一个组织管理来讲,通过改变团队的动力状况来改变个体行为,比一个个地改变个体行为要容易得多。

团体决定比单独做出的决定对团体中的个人有较持久的影响。

如果首先使个体所属的社会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更好。

反过来,只要团体的价值不发生变化,个体就会更强烈地抵制外来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就不容易发生变化。

3.改变团体的三个阶段:

解冻、建标、再冻结

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改变团体可以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称为“解冻”,即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与团体过去标准的关联;第二阶段引进或制定一个新标准;第三阶段是“再冻结”,这是建立在新标准之上的一种重新建构。

在所有的这三个阶段中,个体都要参与团体的决定,这样比单是向每一个个体提出改变要求要好得多。

实际上,任何组织变革都需要通过培训打破原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引入新的观念和价值体系,固化新的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过程,这就是解冻、建标、再冻结的过程。

八、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就是基于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动力激发与组织管理理论。

1.目标管理理论内涵

目标管理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与需要相联系,是由人的动机推进的。

也就是说,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又支配着人的行动。

只有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的规律性,才能预测人的行为,进而引导人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一般说来,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某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前进。

当达到目标时,需要得到满足,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使人不断的向新的目标前进。

目标管理就是遵循这一原理,根据人们的需要设置目标,使组织目标和个人需要尽可能结合,以激发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去完成整体的组织目标。

2.目标管理“woop模型”

(1)“woop模型”的理论基础

woop模型是笔者依据woop心理学建构的一种思维方法与思维模型。

其基本内涵是,建构一种基于“愿望、结果、障碍、计划”四个步骤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心理对比,通过心理对比,将梦想(愿景、目标)与现实(结果、后果)建立连接,将梦想(愿景、目标)与行动(障碍、计划)建立连接,让梦想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梦想、理想、愿景、目标,还是一种能够操作的、与现实连接的行动计划,让梦想不再虚幻,让现实不再平淡,让梦想与现实不再割裂。

(2)woop模型的基本含义

woop模型是一种愿景和目标实现模型。

W---wish的缩写,代表愿景;

O---outcome的缩写,代表实现愿景之后的积极后果;

O---obstacle的缩写,代表实现愿景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障碍;

P---plan的缩写,代表制定一个实现愿景的具体计划。

(3)woop模型的应用

woop模型可以用于班级和学生的理想教育、生涯教育、目标管理等方方面面。

比如,对于高中学生的生涯教育,可以利用woop模型不断对学生进行追问、行动,进而促进学生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发展自己。

具体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W】你未来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请具体表达。

你觉得应该考上哪所大学什么专业比较有助于你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请具体表达。

【O】你的职业理想实现后,会给你和家人朋友带来什么积极后果?

【O】你觉得实现你的职业理想或相关的大学专业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或障碍是什么?

【P】请您制定一个落实计划,具体说明在校一年多时间如何做?

请列出大致时间和相应的主要内容。

woop模型也可以用于制定一个很小的微型目标,并进行目标管理。

比如,下面的一个关于锻炼和关于饮食的微型woop模型,对我们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九、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的塞利格曼等人首先创立的一种心理学流派,是以研究人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的组织氛围为基本内容,以追求人的幸福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1.赞美条创意来源与内涵

赞美条是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韩燕老师设计的一种以鼓励和自我鼓励为主的育人模型。

其创意来自于她每天发现和记录学生的优点太麻烦,而且还不全面,最重要的是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韩燕老师发明了“赞美条”。

赞美条的做法是,在班级设置一个魔法箱(其实就是一个纸箱子),发给每位同学一些赞美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发现身边的美,并记录在赞美条上,放入班级魔法箱内,教师或班干部随时利用晨检或课间时间,抽取一些赞美条在班级进行宣读鼓励,让班级不断充满美丽和正能量。

2.赞美条模板

 

十、正面管教理论

《正面管教》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简·尼尔森博士的家庭教育指导专著,其理论基础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其核心目标是基于归属感和价值感满足的自信心的培养,其核心价值是基于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式,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提供了很多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教育管理工具。

《正面管教》是民主平等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工具。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正面管教》核心价值追求

阿德勒和他的学生、同事德雷克斯是正面管教理论的创始人,尼尔森是正面管教理论的实践者、创新者。

正面管教理论的基本信念是:

第一,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所有人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是每一个人获得自信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一个孩子的行为与他是否拥有自信有关,也就是与他是否获得了归属感与价值感有关。

行为良好的孩子是拥有自信的孩子,行为不当的孩子是自信缺失的孩子。

第三,教育(家庭或学校)的责任是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与价值感,并培养孩子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的人生技能,进而培养其自信心。

第四,和善而坚定地方式以及鼓励的方式是帮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进而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好教育方式。

第五,正面管教所有的工具都要以此为理论基础设计,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组织实施。

2.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孩子的自信之源

《正面管教》认为,归属感和价值感是自信的心理学基础,也是孩子好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因此,培养孩子自信和好行为,必须从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开始。

归属感是孩子对家人、同学、老师等密切关系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家庭、小组、班级、社团等组织有积极的依恋、依赖、依附、认同关系,进而愿意归属在一定的人际群体中和特定的社会组织中,孩子对他人和组织的这种积极的、良好的情感依恋就是归属感。

有了归属感,人就会感到心安、感到愉悦、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如何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归属感来源于父母爱及家庭成员的陪伴,来源于人际关系中的尊重、理解、信任、包容、接纳,来源于教育沟通方式中的表扬、赞扬、鼓励、激励、认可、佩服,来源于组织氛围中的积极、正向、友善、和谐、团结、凝聚、关心、帮助、民主、平等、分享、互助、接纳、包容、安全等,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无私的、博大的、包容的、专业的爱。

简言之,爱和关系是归属感的主要来源。

价值感是一个人认识或感觉到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能力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自我价值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心理基础,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动力源。

具有较高自我价值感的人通常表现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反之,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而自我贬低、自我厌恶、自我拒绝、自暴自弃。

如何让孩子获得价值感?

孩子的价值感从哪里来?

孩子在价值感来自于自身所拥有的独立、自理等生存技能,来自于阳光开朗的性格特征,来源于文明礼仪善良等品格特征,来源于人际交往中的同伴关系,来源于各种活动参与中的自我实现,来源于同伴和成人的赞扬、肯定、鼓励,来源于和谐健康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来源于不断成长、成熟的个人经历,来源于正确的自我评价。

3.“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能给孩子带来自信

从正面管教视角看,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严厉型教养方式,娇纵型教养方式,和善而坚定教养方式三种。

三种教养方式在为孩子提供自主权、选择权和决策权方面有很大差别。

三种教养方式的比较如表2所示。

表2.三种教养方式的比较

管教

类型

严厉型

(过度控制)

娇纵型

(没有限制)

正面管教

(和善与坚定并行)

自主权

有规矩

但没有自由

有自由

但没有规矩

有规矩

也有自由

选择权

没有选择

无限制的选择

有限制的选择

决策权

我要你怎么做,

你就得怎么做。

你想怎么做,

就怎么做。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