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297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docx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

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完善我市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职能作用,推动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制定《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以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实现标准化建设后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初中教育。

二、基本原则

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督导评估坚持以下原则:

(一)均衡性原则。

面向每一所学校,重点推进一般初中的发展。

注重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量,最大限度缩小学校间资源配置的差异,努力实现初中教育相对均衡和整体优化。

(二)规范性原则。

注重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保障素质教育实施。

(三)发展性原则。

关注教育增值,注重教育工作全过程,充分肯定学校办学水平纵向提高程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科学、充分反映学校工作绩效,打造新的优质初中学校。

倡导质量规模效益,生均教育资源保持较高水平。

(四)多样性原则。

注重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尊重学校个体差异,激活学校的内驱力,引导学校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积极培育办学特色。

三、基本内容

《方案》设置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质量发展等3个A级指标,12个B级指标,33个C级指标,确定了相关的评估要素,并设计了评估所需要的相关表册。

评估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最后以综合评价呈现评估结论。

四、组织实施

1.督导评估周期为5年,从2012年开始试行。

2.各区应坚持面向每一所学校,将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督导评估纳入区级教育发展目标,制定工作规划,分5年度完成对全区所有公办初中区级督导评估任务,授予通过督导评估学校相应荣誉称号。

各区年度督导评估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备案,在此基础上,向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市级特色学校督导评估的书面申请。

凡近三年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市级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督导评估或取消“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1)严重违反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造成不良影响的;

(2)师生中有违法犯罪行为(立案)的,或虽未立案但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反映强烈的;

(3)发生并认定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3.市人民政府督导室负责组织对各区申报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对通过督导评估的初中学校及学校校长,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

各区“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将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督导评估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评估程序

   

(一)学校自评

1.由校长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方案》,并对全校师生进行动员和组织实施,依据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评价。

2.撰写自评报告(包括基本情况、自评过程、主要办学成绩与经验,存在主要问题、整改措施及今后发展思路)并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3.评估资料以学校文书档案资料、电子资料及特色资料为主,不再另行准备系列创建资料,只需建立资料索引。

(二)区级评估

1.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评估人员,提前审核学校自评报告及相关特色资料。

2.进入学校评估,通过听、看、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巡视等方式搜集信息,核实数据综合分析,汇总情况。

3.用书面或会议形式向学校反馈评估情况及结论。

4.向社会公示,并督促学校整改。

(三)市级评估

1.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受理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区教育局关于市级特色学校督导评估报告。

2.根据学校创建工作进度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建议,安排正式督导评估时间。

3.组织实施督导评估

(1)评估人员须提前一周审阅学校自评报告;

(2)学校填写A1—A3有关表格并通过电子邮件传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聘请有关专业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的现代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3)评估人员在学校通过听、看、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交流走访、课堂巡视,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互动,查阅资料等方式采集信息,核实数据、综合分析,对学校作出综合评价。

评估过程中要增强方法和结果的开放性。

(4)市评估组向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反馈评估意见。

4.督导评估结果在武汉教育督导网上公示;

5.报送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附件:

一、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A级指标

B级指标

C级指标

A1

内涵发展

 

B1 文化建设

C1 办学思想

C2 办学目标

C3 校园文化

B2 学校管理

C4 机构设置

C5 制度管理

B3 队伍建设

C6 干部队伍

C7 教师队伍

B4 条件运用

C8 装备使用率

C9 装备完好率

C10新装备适应

B5 教育教学

C11规范办学

C12德育工作

C13教学工作

C14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C15信息科技环境教育

A2

特色发展

 

B6 发展目标

C16特色定位

C17发展规划

B7特色建设

C18条件保障

C19工作实施

B8特色成效

C20特色成果

C21特色效益

A3

质量发展

 

 B9办学绩效

C22非毕业年级

C23毕业年级

 B10学生素质

C24身心素质

C25品德素质

C26学业成绩

C27核心能力

 B11教师质量

C28职业理想与道德

C29身心素质

C30专业水平

C31学术能力

B12教育增值

C32发展指数

C33公众认同度

 

二、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指标要素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指标要素

信息采集

A1

B1

文化

建设

C1

办学

思想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在办学实践和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以人为本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

在办学理念引领下,形成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2.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方向,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查阅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总结,听校长汇报与教师、社区居民座谈。

C2

办学

目标

1.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实际和体现学校特色。

学生培养目标适应提高国民素质需要,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

2.制定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学校章程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查阅章程、规划、计划,召开座谈会

C3

校园

文化

1.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良好,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氛围。

2.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建设高雅,建有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景观,育人场所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间人际关系良好,学校文化环境和育人氛围优越,实现学校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有效结合。

查阅章程、规划、计划、总结资料,实地查看。

B2

学校

管理

C4

机构

设置

1.按规定设置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能明确,管理工作有序、高效。

2.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创新,探索适应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特色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完善招生入学、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科研、教师培训及人事、财务后勤、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查阅章程、工作计划、总结、档案、等资料;访谈;教师问卷。

C5

制度

管理

1.完善校长负责制。

依法保障校长办学自主权,明确校长促进学校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责。

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与保证监督作用。

教代会制度健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学校管理监督委员会。

广泛接纳并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提高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定期检查、考核、督促执行。

规章制度的激励、制约功能明显,得到教职员工的认同。

4..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落实,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后勤管理工作到位,钱、账、物管理规范,账目清楚、账物相符。

5.食品卫生安全、校园安全等安全工作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5.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查阅学校制度汇编、帐册、档案等资料;访谈,教师、学生问卷。

B3

队伍

建设

C6

干部

队伍

1.干部职数配备符合有关规定,学历达标,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校长持证上岗,校级干部符合任职条件。

2.领导班子有科学发展的规划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执行能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领导能力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干部队伍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决策、管理、指挥、组织能力强,能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开拓新局面,能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在教工中有较强的影响力。

4.创新完善干部选聘、任用、培训、管理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查阅证书、任职文件、民主测评、档案等资料;访谈;教职工、学生问卷。

A1

B3

队伍

建设

C7

教师

队伍

1.将师德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

弘扬师德师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依法执教,规范从教行为,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办法。

2.教师配备符合规定,学历和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学科、专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普通话、计算机考核达到规定等级,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各功能教室有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实验员。

3.建立科学的岗位设置、质量评价、绩效考核的机制。

对教师实施逐级聘任、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优胜劣汰,优质优酬。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4.教师交流制度落实,达到本区义务教育学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总数的7%以上。

5.教师培训每5年一个周期。

在培训周期内,须累计完成不低于360学时的专业素质提高培训,其中集中培训原则上不得少于120学时。

查阅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培训计划、继续教育证书等资料;走访教师。

B4

条件

运用

C8装备

使用率

初中标准化建设完成后,各种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均能按要求投入使用,并较好的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装备使用率达100%,建设效益良好。

查阅使用记录;师生座谈。

C9

装备

完好率

各种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有序,易损易耗仪器设备补充及时,装备完好率达95%以上,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现场抽查查阅登记账册;教师座谈。

C10

新装备

适应

1.校园、校舍、运动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均能满足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需要。

2.实验仪器配置达到国家Ⅰ类标准,易耗仪器及时补充且配备率在95%以上。

体育、艺术器材达到国家规定Ⅰ类标准。

卫生器材达到国家标准。

3.图书室(馆)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藏书结构合理,生均图书25册以上,报刊种类不少于60种,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不少于120种,每年按藏书标准的1%增加图书。

有条件的学校应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配备各类电子读物。

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应为学生总数的1/12。

4.建设校园网,并接入武汉教育城域网;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化终端设备进教室。

学校配有专用多媒体教室。

城乡初中“生机比”分别达到7:

1和10:

1,“师机比”达1:

1,城市初中学校建有数字图书馆和学科数字实验室。

加强图书室(馆)与校园网(城域网)的结合,实现网上图书资源共享。

查阅平面图、账册等有关资料;实地察看;测量。

B5

教育

教学

C11

规范

办学

1.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活动课程落实。

2.遵循教育规律,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落实“两严格、两减少、一严禁”的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书面作业量,减少学生考试次数,减少学生竞赛项目,严禁违规办班、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与心理负担。

严格学生用书管理,不乱编、滥印、乱购教学资料。

3.均衡配置学校教育资源,平行编班,不分快慢班,不以任何名义开设“特色班”,不将学生成绩排名公布。

班额逐步控制规定范围以内,逐步实施小班化教学。

4.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政策,无乱收费行为。

查阅课表、作息时间表、档案等资料;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

C12

德育

工作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市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

突出抓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文精神教育。

2.深入推进“有效德育”工程。

深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以行为规范、班级建设、课程融合、实践体验、全员合力、“三位一体”等六大育人项目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扎实推动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项教育工作,落实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团队活动等工作要求,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德育资源、德育网络得到充分利用,各类主题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益彰显。

查阅德育工作计划、总结、档案等资料;听课;实地察看;访谈师生、家长及社区工作人员。

A1

B5

教育

教学

C13

教学

工作

1.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实施高效课堂工程,深入推进减负增效行动。

深化备课组建设,建立并完善高效课堂学科教学评价标准,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和深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艺术。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学生评价效果良好。

3.注重学科建设,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注重课前研究和课后反思,增强教师新课程适应能力。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落实校本教科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取得一定成果。

重视三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4.重视实验教学,各功能教室有单科教学实验课程表。

按规定开齐全部演示实验;城乡学校分组实验开出率分别达100%、90%。

5.加强和改进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社团,创办社区活动中心,建立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制度,学生参与率达100%。

6.积极参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查阅教学工作计划、教案、课表,教科研活动计划、听课记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论文等资料;听课;访谈;学生问卷。

C14

体育

卫生

艺术

教育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体音美和健康教育课程,开足课时。

2.认真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学生艺术教育规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引导全社会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切实关心学生体质健康。

广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早操、眼保操以及大课间效果好。

每年举办1—2次学生体育运动会。

4.学生课外艺术兴趣活动丰富多彩,每个学生有2项体育和1项艺术特长。

5.重视师生心理健康,建章立制,工作落实。

6.确保学生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食堂卫生状况良好,卫生制度落实。

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到位。

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国家强制控制的防疫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并予以考核。

查阅体育、卫生、艺术等工作计划、总结、制度、档案、获奖证书等资料;现场察看;访谈。

C15

信息

科技

环境

教育

1.以《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依据,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落实。

100%的学科教师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学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校园网管员持证上岗。

建设学科内容基本齐全、管理规范的教育资源库。

2.重视科技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定时组织科技节。

大多数学生热爱科学,有质疑、求异意识,自主探究,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合作开展科技制作及生产劳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方法科学,善于动手。

在市级以上的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面逐年上升。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师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让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

积极创建市级“绿色学校”、“两型学校”,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查阅档案、合同、使用记录资料、实地察看、测量。

A2

特色

发展

 

B6

发展

目标

 

C16

特色

定位

遵循教育发展内在规律,把握学校的发展基础、比较优势以及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大限度挖掘学校特色教育资源的潜力,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科学定位学校特色发展。

查阅规划、计划、工作总结等资料;访谈。

C17

发展

规划

特色学校的创建思路清晰、明确,将特色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确立不同时期阶段性的特色发展目标,形成“深层次拓展和整体带动学校发展”策略,制定学校特色教育发展方案以及年度、学期计划,增强特色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注重传承与创新,不断积淀学校特色文化精髓,逐步形成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查阅规划、计划、工作总结等资料;访谈。

B7

特色

建设

C18

条件

保障

重视与学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与保障,逐步形成支撑特色发展的教师队伍,共建单位和社会专业特长的有关人员能够长期稳定地从物质和智力等方面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支持学校特色发展所必需的经费有保障,办学条件能满足特色发展的需要。

校园建设有特色、有品位,形成与特色目标相一致的、个性特征突出的校园文化。

查阅档案资料;实地察看、测量。

C19

工作

实施

1.积极开发建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并得到有效落实。

重视课程统领下的特色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生成,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凸显优势学科,进而形成特色学科。

2.围绕特色目标构建特色活动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坚持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的特色建设,将特色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

3.建立并完善特色建设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机制、特长教师培养机制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评价机制。

家长、教职工、学生对办学特色知晓率达90%以上,并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

积极开展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建立办学特色建设的激励措施。

查阅工作计划、活动方案等过程性资料;个别访谈;学生座谈;学生问卷;参加活动、现场观察。

B8

特色

成效

C20

特色

成果

1.学校办学特色和成果能长期彰显,保持发展并不断拓展、迁移,形成稳定成熟又不断生成的教育个性,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

学校集体、教师和学生个人获奖人数、人次及等次居同类学校前列。

2.特色教育经验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周边学校的肯定,在市区产生一定影响并发挥辐射功能。

学校积极向校外输出特色成果,组织各类特色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积极宣传特色成效,学校的特色风貌得到认同,办学特色经验和模式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家长对学校特色工作及质量满意度高。

学生个性化培养、特长发展成果显著,培养了一批有较高素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

查阅文件、获奖证书;现场观察;社区调查。

C21

特色

效益

1.办学特色在学校文化积淀和文化张力的内隐和外显过程中不断优化,内化为师生的素质和学校的品质,同化为全体师生共同愿景和一致行动。

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发展路径与推进策略、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相关活动有机渗透与融合。

2.体现特色发展的全员性原则,师生充分享受学校特色教育资源。

拥有一定数量、各具特长的教师并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多数教师对学校办学特色有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体现、有渗透。

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特色活动。

学生主动参与面高。

查阅档案;个别访谈;学生座谈;学生问卷。

A3

质量

发展

B9

办学

绩效

C22

非毕

业年级

1.对口入学新生实际到校率达90%。

2.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的合格值和挑战值,中心城区分别控制在1%和0.5%以内,新城区控制在2%和1%以内。

3.学科合格率达99%以上,学科优秀率达40%以上。

(检查质量监测学校的有关数据)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4A1B)以上达80%以上。

查阅学籍档案、学生名册等;学生座谈。

C23

毕业

年级

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5%以上。

2.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或处于纵向提高过程中。

3.中考总均分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或处于纵向提高过程中。

4.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或处于纵向提高过程中。

5.毕业率99%。

查阅学籍档案、学生名册等;学生座谈。

B10

学生

素质

C24

身心

素质

1.学生基本掌握锻炼身体增强健康的基础知识,养成较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后备人才。

学生健康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近视率、常见病等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0%以上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主要指标逐年改善。

2.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记忆良好,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等个性品质,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查阅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调查;抽样测试。

C25

品德

素质

1.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犯罪率为零。

2.绝大多数学生价值观正确,具有诚实、守信、正直、谦让的品质和分辨是非能力,养成较强的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规范的道德行为、公民行为和社会担当,做到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维护公德、保护环境。

 

查阅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问卷;现场观察。

C26

学业

成绩

1.学生能完成各科学习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2.学生参加武汉市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达到《义务教育(7-9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标准》。

 

查阅学籍档案;随机抽样;复核数据。

C27

核心

能力

1.沟通能力。

学生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好的理解、认知能力,能够与人进行较为流畅的沟通。

2.信息技术。

大多数学生具备熟练操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能力。

学生初具终生学习理念和能力,基本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有较强的克服学习障碍的能力。

学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

4.合作能力。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人际关系好,自控力较强,具有合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