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247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汉语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汉语专题

(1)作业2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小题2分)

1、词缀115根据语素的意义和构造词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语素又可以分为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量大类,前者简称词根,后者简称词缀

2、词107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3、合成词108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4、派生词115由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叫派生词。

5、称谓130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

”在人类社会中,称谓系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现代汉语语素在语音上以-多音节形式为主,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

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语素从位置看可分成词语素和非词语素两大类,例如“语”是成词语素,“老”是非词语素。

4、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5、合成词的构造可分两大类,例如“棍子”是后附式附加式,“学子”是组合式。

6、有些合成词的构造综合了多种结构方式,例如“目击者”是组合式和-附加式。

7、节缩构词在推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是简化了语言,是表达方便,构成了大量的新词,丰富了语汇。

8、用于对交际对象表示尊敬的词语是敬辞,例如您、君;交际中用来表示自谦的词是谦辞,例如不才、愚见。

9、语汇规范的原则是普遍性-、需要性-和明确性原则。

10从构成形式看,谚语有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20分,每小题2分)

1.词和语素的区别在于,词大多是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多为单音节形式。

不对。

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是功能不同,语素的功能是构词,词的功能是造句。

说明:

有些同学回答了很多内容,但是没有答到点子上。

2、“我写字”这个句子有三个语素,他们正好充当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可见语素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3、“扩大、壮大、最大、自大、加大”都是词。

  不对。

“最大”是词组。

4、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定位语素就是词缀

不对。

语素有两类,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不成词语素又分两类:

定位不成词语素和不定位不成词语素。

不定位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一起构成了词的词根,而定位不成词语素就是词缀了。

5、成语大多由三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大多为动宾关系。

  不对。

成语大多由四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也不限于动宾关系。

6、“抨击、诽谤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这个句子的词语使用没有什么问题。

  不对。

其中“诽谤”用得不对,“诽谤”的意思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这些绝对不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诽谤违法乱纪”,意思是毁坏违法乱纪的名誉,显然不正确。

7、“花儿、玩儿、幼儿、女儿”都是词根+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

不对。

其中“幼儿、女儿”是组合式合成词,“儿”是词根。

8、从词的构成理据看,即使是等义同义词,其实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向日葵、望日莲、转日莲、朝阳花、向阳花、太阳花”就是如此。

  正确。

很多来自于不同方言的同义词,虽然词义相等,但理据不同,反映了不同的认识观察角度,例如这些词从类别看,有的归入花一类,有的归入莲一类,有的归入葵一类,前面的修饰性成分,也体现出不同的理据,有的是朝着太阳,有的是围绕太阳转,有的是望着太阳(拟人)。

9“借光”的意思就是说话人要求别人给自己一些光亮。

不对。

借光,就是求别人帮忙时可以说(一般多用在帮小忙的时候)。

10、合成词的理据就是合成词的词义。

不对。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结合而成的,词义同词素义的联系,就是其理据。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30分,每小题5分)

1、先分析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素,然后再进行分类。

马来西亚属于东南亚国家。

双音节语素有属于、国家,多音节语素有马来西亚、东南亚,外来语素有马来西亚、东南亚

2、从构词法和造词法角度分析下列合成词。

①捉刀:

句法学造词(动宾)修辞学造词法(比喻)

 ②眼热:

句法学造词。

(主谓式)

 ③扒手:

词法学造词。

(后附式)

 ④哗啦:

语言学造词。

(拟声)

 ⑤雪花:

句法学造词。

(主从式

3、分析下列词语的构成理据。

(1)鸡肉松—儿童肉松

鸡肉松突出产品的原料,儿童肉松突出产品的适用对象

(2)足球—冰球—篮球—乒乓球

足球突出人们在运动中使用的身体部位

冰球突出运动的场所

篮球突出运动中球的处置方向

乒乓球突出运动中发出的声音

分析下列词语的构成理据

连环画-小人书

"连环画"突出书的构成特点,其构成理据是指这种图书的图是连续的,前后画面互相呼应.

"小人书"突出这种书的阅读对象,其构成理据指这种书适合小孩子阅读.

自行车-脚踏车

"自行车"突出车本身可以行动不用别的动力的特征,"脚踏车"突出这种车动力发生的方法是用脚踏使车前进的特征.二者构成理据有所差别.

4、指出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区别。

(1)羞愧—汗颜:

羞愧指害羞,惭愧。

汗颜指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区别在于后者有出汗义。

(2)批评—批判:

批评的对象一般是微观的,甚至具体到一个细节;而批判的对象一般是宏观的,大到整个人类社会等等。

(3)精细—精巧:

精细:

细致,入微,精巧指精致巧妙。

二者侧重点不同。

(4)边境—边疆:

边境”:

靠近边界的地方。

“边疆”:

靠近国界的领土。

(5)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指东山隐居,后来又出任要职。

比喻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力量重又兴起,也比喻已消亡的旧事物又重新活跃起来。

5、解释下列新词语的意义。

(1)职粉:

指的是职业的“粉丝”组织者。

(2)房奴:

房屋的奴隶。

“房奴”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

(3)搞笑:

是指有意的作出一些举动或者发表一些可笑的言论来引人发笑,以达到搞笑的目的!

(4)博文:

网络新名词,即博客上的文章;用作动词时,指在博客上写文章。

(5)卡神:

与卡奴相对,指利用信用卡、会员卡等消费,并从中获取巨大实惠的消费者。

另一说为刷卡消费高,把信用卡当成消费工具的人。

6、纠正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词语。

(1)这部作品文字十分肤浅,中小学生都可以阅读。

肤浅改为浅显。

(2)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的心情感到十分沉重。

去掉“感到”

(3)我令尊对我的成长十分关心。

去掉“令尊”。

(4)他们的飞机多次侵占我国领空,我们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把“侵占”改为“侵犯”。

(5)最近几天,各种媒体对他的抗击冰雪的事迹进行了的报道。

把“连篇累牍”改为“全面详细的”。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4分)

1、简要说明现代汉语语素有哪些特点,和词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1)形式上,语素具有单音节性特点。

(2)功能上,语素具有极强的活动能力。

(3)意义上,语素具有复杂性特点。

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是功能不同,语素的功能是构词,词的功能是造句。

2、合成词的构造方式灵活多样,请你举例说明。

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复合式

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合成词的方式叫复合式。

根据构词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复合式合成词又分并列式、限定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五种,这五种构词方式与组词成句的五种基本语法关系是一致的,例喜悦朋友明亮牺牲讥刺语言道路文字海洋打击

(2)派生式,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方式,例者:

读者编者记者作者患者子:

条子筷子棍子头子刀子头:

苦头念头石头木头罐头

(三)综合式。

有些合成词是由三个甚至更多的语素构成,它们内部的结构关系,也不外乎上面七种,只是汇合了多种结构方式,这种方式是综合式,例如“计算机”是“计算”与“机”组合成限定式,“计算”是并列式,这是复合式的综合,“慢性病”是“慢性”与“病”组合成限定式,“慢性”是后附式,这是复合式与派生式的综合。

这类合成词,组合方式多样,组合有一定的层次性。

3、节缩造词和别的造词手段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特点?

(可以有选择的答题)

节缩手段造词法就是把语言中短语形式的单位通过一定的方式节缩,改造成为新词,这样造成的词就是缩略词,一般也叫简称。

语言运用有经济要求,即表达信息使用的词语尽可能地少,使得称说方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常常采用节缩的办法,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成分,简化语言形式。

语法手段造词指现代汉语合成词中语素与语素的组一致性,合成词的结构具有语法属性,上是一致的。

修辞手段造词修辞是选择运用语言的活动,就是这样在修辞活动中不断出新,其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行为尤其突出,新词也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被创造出来,通过节缩手段构成的新词,往往与原来的短语并行不悖。

语法造词是合成词的构成基础,因为它反映了汉语语法单位之间最基本的结构关系,反映了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其他几种造词类型,就其造词动因、手段、路径而言是独立的,但是其内部的关系仍然离不开语法造词这个基础,不能违反汉语的语法结构关系,所以语法造词手段是最基本的手段,可以概括、解释所有合成词的内部结构,分析其语法关系,而修辞手段造词和节缩造词只是创造部分新词的手段,只能适用于部分词的分析和解释。

特点:

节缩构词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代汉语双音节发展趋向是一致的:

一是构成的新词以双音节形式为主,这与现;二是节缩大多是事物名称的节缩,构成的新词以名词为主,动词较少,其他类词鲜见;三是通过节缩手段构成的新词,往往与原来的短语并行不悖,同时存在,例如“土改”与“土地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又如“电大”与“广播电视大学”,并行使用了二十多年,互相不能取代。

正是如此,节缩构成的新词作为词的地位常常得不到承认。

节缩构词在推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巨大。

一方面,简化了语言,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卞便。

另一方面,节缩构成了夭量的新词,丰富了语汇,发展了语素组合功能,扩展了语义联系范围。

现代汉语语素活动能力强的这个特点,在节缩构词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再一方面,节缩又是现代汉语非语素音节变成语素的重要手段,这在表现外来词方面尤其突出,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其中的“美”只是一个音节而非语素,节缩简称为“美国”,

4、查阅《学习指导书》附录《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看看下列各组词哪些是规范的,哪些是不规范的,并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词汇规范的认识。

身份—身分按语—暗语马虎---马糊

担心---耽心宏图---鸿图刻画—刻划

毕恭毕敬---毕恭毕敬鬼哭狼嚎—鬼哭狼嗥再接再砺---再接再厉

铤而走险—挺而走险骄奢淫逸--骄奢淫佚原原本本---源源本本

规范的:

身份、按语、马虎、担心、宏图、刻画、毕恭毕敬、鬼哭狼嚎、再接再厉、铤而走险、骄奢淫逸、原原本本异形词意义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使用上的差异,因此就没有必要保留多种形式。

不规范词的存在,给书面语的使用增加了负担,造成了混乱,给汉语教学、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带来了困难,影响了语言文字交际功能的发挥,因此,整理异形词是当前汉字字形规范化的迫切任务。

规范的:

书简、按语、马虎、担心、宏图、刻画、毕恭毕敬、鬼哭狼嚎、再接再厉、铤而走险、骄奢淫逸、原原本本

谈认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词汇规范是否持正确的态度。

不规范词的存在,给书面语的使用增加了负担,造成了混乱,给汉语教学、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带来了困难,影响了语言文字交际功能的发挥,因此,整理异形词是当前汉字字形规范化的迫切任务。

5、地名反映了哪些文化现象?

请你结合当地的地名加以说明。

答案自行取舍。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

它除几表示城市、农村、河流、山脉、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外,还蕴涵着命名时呀的地理、社会、历史、政治、民族和语言的大量信息。

(一)地名反映我国古代历史

(1)地名反映我国古代历史。

汉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曾发

生过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有些重要事件会在地名中得到反映。

如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之一,战略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有一些就成了城镇命名的依据。

如修武县和堰师市的命名都与历史上的武王伐封有关,前者取“武王伐封、修兵演武于此”之意,后者取武王伐封,取此“息堰戎师”之意。

(2)地名反映古政区、古城邑。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大封诸侯的局面,河南是当时重

要的封区,侯国封地众多,今天有些地名便是由原来的侯国而来。

相传舜封长子商于虞,此为古虞国,即今天的虞城县。

禹初封于禹,即今天的禹州市。

另外如宋(今商丘市)、卫(今淇县)、陈(今淮阳县)、蔡(今上蔡县)、郑(今郑州市)、黄(今横川县)、祀(今祀县)等,这些古封国,后来都成为重要的城邑,地名还带有古封国的痕迹。

(3)地名反应古代社会经济活动。

许多地名反映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情况。

如北京地

名中带“马”和“羊”的甚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北京畜牧业繁荣发展的情况。

我国冶矿业历史悠久,这在许多地名中也有反映,如陕西的铜川、宁夏的银川、江西兴国的银坑、湖南桂阳的绿紫坳等。

(4)地名反应古代军事活动。

地名中的“屯、卫、关、营、堡”等都是古代北方军队的

驻地或军队的防御工事,不少地名都以此作为通名,如“皇姑屯、威海卫、山海关、汾州营、十里堡”等。

地名反映先民迁徙情况。

汉民族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的迁徙,这在地名中也有反映。

如西晋末年,中原人为避战乱,大批南迁,他们怀念故乡,就用故乡的名字给新的居住地命名,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一些州郡的地口L

(5)名南北相同的现象,有些地名沿用至今,说明当时南迁的北方居民数量之多。

再如

东北在历史上曾经是满族的原居地,用满语命名的地方不少,如“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松花江”的名字都源于满语。

(二)地名反映地理环晚、地形地貌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各异,许多地名的命名与其独特的环境和地形有关一以省名为例,“河南省”以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之南而得名,因其为古“豫州”之地,简称“豫”,又因豫州居九州之中心,又称“中州、中原”。

(三)地名反映宗族观念

汉民族是一个重宗族、重血缘的民族,这在地名中也同样得到反映。

在宗法社会,有亲属关系的人往往聚居在一起繁衍生息,日久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群体,为了标明自己宗族的特征,他们往往以姓氏作地名,形成了许多具有宗族标志的地名。

如“杨庄、王庄、薛店、李桥、韩村、陈寨、侯寨、陈家沟、李家湾”等。

(四)地名反映祈福观念

古代社会,人们惧怕战乱、动荡,把安居乐业、长治久安当做美好的愿望,这种心态在地名中也表现出来。

有的地名,表现了人们的忧愁和烦恼,如“莫愁湖、鬼见愁、鬼门关”等;而更多的地名,则表现了人们的美好希冀和祝愿,如“永安、永和、永宁、平安、太平、寿昌、寿宁、吉安、吉昌、吉祥、福昌、福安、仁旺、兴宁、大兴”等。

(五)地名反映地理人文观念

古人最初多依山傍水而居,许多城镇村落是在水边山边建立起来的,例,以水为中心,以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

汉语中的不少地名就反映了古人的这一观念。

如“沁阳〔在沁河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衡阳(衡山之南)、华阴(华山之北)”等。

(六)地名与宗教文化有关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有关宗教的各种地名无疑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名反映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督教等。

佛教的建筑多称“寺、庙、庵、院、塔”,道教的建筑一般称观、宫、堂、阁”,伊斯兰教的一般称“寺”,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一般称等,这些字在地名中常常见到。

与佛教有关的地名如“观音寺、大明寺勒庵”等;与道教有关的地名如“关帝庙、龙王庙、药王庙、回龙观、宫”等;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如“清真寺”等;与天主教、基督教有关的如“宣武门教堂”等。

(七)地名反映传说故事

千百年来,我国各地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如河南的长葛市,其地名源于传说中的首领葛天氏得名。

其他的如贤孝庄;河南的鹤壁市,传说因有群鹤栖于南山之壁而得名。

(八)地名反映历史上的人物、事件

有些地名是因纪念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或思想等而得名。

广东省中山市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得名。

汉语专题作业3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小题2分)

1、词类:

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

2、短语:

短语就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3、句类:

句子从语气角度来分类就是句类。

4、句子的焦点:

焦点是陈述句中新信息的重点。

一般的句子,焦点在后。

5、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功能标准,据此可以把词类划分为两小类。

3、现代汉语中的介词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主要用在别的词语全面构成介宾短语-。

4、有些词类还包括一些附类,例如“大型、微型、主要”等是形容词中的非谓形容词,“以上、之上、以后”是名词中的方位词。

5、有些词是兼类词,例如“文明”从语法功能看兼属名词和形容词。

6、短语可以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划分类别,例如“海洋广阔”是主谓短语和形容词短语。

7、句子“什么书他都喜欢看”从句型看是主谓短语句,从句类看是陈述句。

8、从所带宾语的性质看,动词可以分为谓宾动词。

如:

打算认为感到企图和体宾动词。

如:

写喝修治理看望属于……两类。

9、复句的八种基本类别,根据特点可以划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10、句子传递信息,一般是旧信息在前面,新信息在后面。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

1、划分现代汉语词类,词的形态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标准。

错误。

在西方语言中,可以根据形态划分词类,但汉语中缺乏形态,不可能根据形态划分词类.

2、副词的意义和名词动词比较,不那么实在,所以划归虚词。

对。

副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类。

在意义方面虽然不如其他实词那样具体实在。

3、句子不一定都能还原为词组。

对。

句子和词组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单位,比如句子结构有语用上的变化,就无法换为词组,如“怒吼吧,黄河!

”,不能就说这个词组主语在后,谓语在前,这不符合汉语词组的结构特点,这是句子层面才能出现的结构。

4、“花”在“一朵花”中是名词,在“花了不少钱”中是动词,所以是兼类词。

错。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才是兼类词。

“花”在“一朵花”中是名词,在“花了不少钱”中是动词,花属于同形词,同形词同音词指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5、“把”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介词功能,不能独立作谓语动词使用。

错。

句末疑问语气词的分工是:

是非问末尾用“吗”或“吧”,不用“呢”;特制问、选择问、反复问末尾用“呢”,不用“吗”或“吧”。

6、特指问和是非问的区别是,前者常常在句尾使用语气词"吗",后者使用"呢"。

 不对。

特指问使用的语气词是"呢",是非问使用的语气词是"吗"

7、状中短语充当谓语,这个句子一定是动词性谓语句。

错。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要有动词、形容词、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状中短语、谓词性联合短语、兼语短语、连谓短语、主谓短语等,状中短语的谓语还可能是形容词。

8、根据宾语的语义性质,句子“我看见一座座高山”的宾语是受事宾语。

对。

及物动词带的宾语是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

看见是及物动词。

9、多重复句是指由三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错。

多重复句是指由两个层次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具有三个分句,不一定具有两个层次,所以不一定是多重复句。

10、把字句中把后面的宾语成分,都可以还原到动词后面去。

错。

有些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比如动词后面紧接着补语,就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如“我把那本书看了两遍”就不宜还原成“我看了那本书两遍”,“他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不宜还原成“他洗衣服干干净净”。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30分,每小题6分)

1、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层次关系,歧义短语要做不同的分析。

(1)请大家明天一定去帮忙。

略请是谓语,大家做兼语,去帮忙作谓语,明天一定作状语。

(2)咬死了猎人的狗。

A咬死了猎人为动宾关系,再与狗构,成偏正关系,B猎人的狗构成偏正关系,再与咬死构成动宾关系。

2、从语气和结构角度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这个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陈述句

(2)什么时候送我那本书呢?

疑问句

(3)他跑的实在太快了!

感叹句

3、分析下面的多重复句。

(1)你要是不小心感冒了,//就有可能发烧,///影响学习,/所以平时一定要多注意锻炼身体。

第一层因果关系,第二层假设关系,第三层并列关系。

(2)成绩能够鼓舞人,//同时会使人骄傲;/错误使人感到沮丧,//同时也是很好的老师。

4、比较下列句子意思上的异同。

第一层并列关系,第二层并列关系。

(1)你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去?

你坐火车去,或者坐飞机去。

都是选择复句,都是在几个中自由选择一个。

前者是疑问式选择,后者是陈述式选择。

(2)他什么书都爱看。

他都爱看什么书?

前者是陈述句,后者是疑问句。

(3)我会说普通话。

我会说普通话了。

前者是陈述说明我的能力,后者强调我会了与时间有关。

(4)墙上有一幅水彩画。

墙上挂着一幅水彩画。

都指某处有什么东西。

两句的动词不同。

前者强调事物的存在“有或没有”,后者强调事物存在的方式“挂着而不是贴着”

(5)我们彻底把敌人消灭了。

敌人彻底被我们消灭了。

两句的施受关系相同,基本意思一样。

前者是“把”字句,强调施事的主动性;后者是“被”字句,强调主语受到什么遭遇。

⑥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吗?

?

?

/?

?

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呢?

(6)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吗?

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呢?

均是疑问句。

两句的语气词不同。

前者可以表示是非问(知道不知道),也可表示特指问(来的时间);后者只能表示特指问。

5、评改下面的病句。

(1)上班时间衣着超市的统一服装,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

衣着改为穿着。

(2)难道能否认关心残疾人不是全社会的责任吗?

去掉“不是”中的“不”

(3)从大家的来信中,给了我工作很大的鼓舞。

去掉“从中”

(4)根据这份合作协议的规定,我们将在三个月内为造纸厂培养四个实验室技术人员。

把将改为应。

(5)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的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讨论。

“广泛引起了讨论”改为“引起了广泛讨论”。

(6)无论你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都不应该骄傲自满。

把“很好”改为“多么好”。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4分)

1、有人认为副词应该归实词,有人认为应该归虚词。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类。

在意义方面虽然不如其他实词那样具体实在,但也不像其他虚词那样“虚”。

在语法功能方面,虽然不像其他实词那样能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但也不像其他虚词那样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因而,有人把它归在实词里,有人把它归在虚词里,还有人把它列为“半虚词”。

我认为因为“分类的根据是词的语法特点,语法特点指词的形态特征,词与词的组合功能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而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是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这与胡本的划分词类标准实质是一致的,因而把副词也归入实词。

2、句子和短语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短语和句子的区别在于

(1)短语是静态的单位,句子是动态的单位

(2)短语是备用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3)短语没有语调,句子具有语调(4)短语没有表述性,句子具有表述功能。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